重生于康熙末年(精校)第3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1494

  听祖母说起婚期,静惠红着脸,低着头说不出话来。
  觉罗氏看着孙女,不由生出几分愧疚来,道:“如今祖母身边儿就剩下这么个旧院子,却还要做养老之地。要不然的话,给你的嫁妆上填几个瓦也是好的。”
  静惠听了,忙摇头道:“祖母,他……是好人,并不嫌弃孙女孤寒……”
  觉罗氏叹了口气。道:“话虽如此,曹家也算是大户人家,孙女婿又有好几个兄弟。你要晓得,咱们旗人家,在家里做姑娘尊贵,做媳妇却是难为。倘若嫁妆丰厚,吃穿用度都不沾婆家的,说话倒也能硬气些;要不然的话,若是妯娌间分出高低立下来,那少不得要受些闲气。到底是要过日子,万事当忍,对婆婆恭顺些。待有了孩子,就算是熬出头来。”
  静惠听着祖母的教导,心里却是不好受。毕竟要留祖母一人在这边,老人家已经是八旬年纪,身边再无亲人,如何能使人放心。
  想到这些,静惠问道:“祖母,倘使……倘使那边太太是好说话的,那孙女接祖母过去侍奉可好?”
  觉罗氏听了,不禁摇头,道:“怎么尽说些孩子话?就算祖母老了,毕竟是董鄂家的人,为何要到曹家养老?况且你是新媳妇,进门就要做规矩,孝敬婆婆的,哪里有侍奉娘家祖母的道理?往后不在祖母身边儿,你当好好爱惜自己个儿。你好了,祖母也就再也没有所求了……”
  同董鄂祖孙两个的离愁别绪不同,曹府这边当真是喜气洋洋。
  因怕搬家的话,江宁那边人手不足,使得父母亲劳累,曹颙已经使曹方带着两个管事回江宁去料理了。
  江宁那边上下人口虽比不得京城这边,但是少说也有七、八十口。要是到了京城,府里却是不宽敞了。因此,兆佳氏便对曹颙说了,要将东院先捡内宅几个院子收拾了,她好带着孩子们搬过去。
  左右那边之前都是住人的,简单粉刷一下墙壁,也就能摆家具。
  曹颙一听,也是正理。省得江宁父母来了,进进出出赶在一块儿,怪乱的。
  初瑜晓得公公婆婆要带儿子进京,不胜欢喜,脸上时刻带着笑意。喜云同喜彩两个的事儿,她已经私下问过。
  喜云心里瞧上一个,正是曹颙身边的长随张义。张义是家生子儿,二十多岁,向来眼界高,还没有成亲。说起年龄相貌,两个也相当。
  喜彩却是没想过这些,也不惦记婚嫁,还想要再侍候初瑜几年。
  初瑜悄悄同曹颙说了,曹颙自是乐得同初瑜做月老。
  只是这红线也没有硬牵的,曹颙便问张义自己个儿的意见。张义这小子听了,却是忍不住咧嘴一个劲儿的傻笑。
  他向来脸皮也厚,也晓得自家大爷待下人宽厚,笑着说:“大爷,小的心里也觉得喜云好了。只是她是大奶奶的人,小的也不过偶尔得见两遭,不晓得她的心意,不敢冒失开口。原想等着今年随扈回来,央求大爷帮着问一问,赶上了姑娘……”说到这里,才晓得失言,讪讪的不再吭声。
  他本是无心,曹颙哪里会同他计较?
  初瑜身边的丫鬟,喜云是最得用的一个。平素里老实稳重,处处以初瑜的利益为先,是个很本分可靠的姑娘,曹颙对她的印象很好。
  如今喜云同张义两个,一个有意,一个有情的,曹颙自是乐意成全。因此,他便对张义道:“预备老婆本,准备下聘吧,等忙过眼前这阵子,就给你们张罗亲事。”
  张义心愿达成,欢喜不已,身子已经矮下去,要给曹颙行大礼。
  曹颙不耐烦这些,伸手拦住,道:“行了,闹这个做什么?往后好生过日子就是。”
  张义还是跪下,正经八百的磕了几个头才起身,道:“礼不可废,大爷虽待下宽泛,小的们也不能蹬鼻子上脸啊!”说着,却是忍不住笑出声来,道:“往后可就有媳妇儿疼了,小的也不是光棍了!”
  这意思,竟像是没见过女人一般。
  曹颙听了好笑,道:“我怎么记得前院几个管事前两年见天儿的给你相亲,你瞧也不瞧,不是说外头养了一个?如今又像是没见过女人的?”
  赵同原在旁听着,听了曹颙的话,也帮腔道:“别在大爷面前装正经,你那点儿小斤两,还能瞒过谁去?”
  “哎呦,我的大爷,这话儿您可别当大奶奶说。这事儿魏大爷晓得详情,不过是做了件好事罢了。一个小寡妇,带着个孩子,在巷子口卖豆腐脑,被两个地痞欺负。小的看不惯,便将那两个地痞教训了一顿。虽说小的平日说话轻浮些,却是没想着去敲寡妇门儿。”张义听了两人的打趣,忙摆摆手,辩白道。
  曹颙看了眼赵同,见他点头,晓得是真的,便道:“与人为乐是好事,只是对方既是这样的身份,你也当避些嫌疑。你一个爷儿们没什么,别连累人家背了污名!”
  张义肃手听了。曹方既已经去江宁,吴茂又盯在城外园子,这边府里大管家身边便有些忙不开,曹颙又交代张义、赵同两个几句,叫他们这些日子多盯着点……
  交代完这些,曹颙刚想要转回内宅,就听到门房来报,道是伊都立来了。
  两人是亲戚,又是同僚。伊都立也就没那些个讲究,不等曹颙出来,就已经疾步走了进来。
  看着伊都立穿着官服,满头是汗,带着几分急色,曹颙不由有些诧异。问道:“可是衙门里出什么事了?”
  今天是曹颙休沐之日,没有往衙门去。
  伊都立喘了口粗气,摆了摆手,道:“不是衙门的事儿,是我家里的私务。”说到这里,他拉了曹颙的胳膊,道:“孚若,这次,你可得帮衬我一把!”
  两人同衙为官两年,曹颙还是头一次见伊都立这般正经八百的模样。
  既是他的私事。那也不好当府中下人。在院子里道起,曹颙便将他让到客厅来。
  宾主落座,伊都立却是有些坐不住,火急火燎道:“实是没法子,才来劳烦孚若的,千万要帮衬一把才好。”
  曹颙见他如此急切,想来却紧迫事儿,也不同他兜弯子,道:“大人要什么请说,要是我能应承的,那自是没二话说。”
  伊都立叹了口气,道:“杨氏的事儿,孚若是晓得的,前些日子她不是有了身子么,我怕外头侍候的人不够使,便从府里挑了两房人侍候。不晓得怎么传到我额娘耳中,晓得我有这房外室,还怀了我的骨肉,定要逼我安置到家里来。杨氏害喜得厉害,说起这事儿,只知道哭,说什么不想同女儿挨脸子,挨欺负,实不敢往宅门去。我不忍心强她,就在额娘那边扯谎拖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谁想不晓得今儿额娘怎么又想起来,已经使了婆子往外宅接杨氏,无论如何今儿要抬人进府。也使人传话给我了,要是今儿不进府,往后在外头生下孩子来,不论男女,都不许往家里带。”
  曹颙听他详细道来,面上不由有些僵硬。毕竟不算是光彩事,不必如此详尽,毕竟是伊都立自己个儿的家事,直接说所求,岂不是更便宜。
  就听伊都立继续说道:“杨氏虽不是大户人家闺女,倒是也没吃过苦的。虽说不幸没了丈夫,手上也有余资傍身,都是因我的诚信,才不图名分,做了我的女人。兆佳氏虽说不是厉害人,但是杨氏却怕她占着一个‘嫡’字来压人,说什么也不肯进宅子。我也实在是没法子,她顾虑得也对,毕竟她孤身一个,没娘家依靠。虽说同李家是远亲,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说到这里,摇摇头,唏嘘不已。
  这霹雳扒拉的说了一堆,曹颙也听出条理来,却不晓得这同自己个儿有什么关系。
  伊都立唏嘘了几句,抬起头来,对曹颙道:“孚若,你本是李家的外甥儿,家里又是打南面来的,听说老大人同老夫人也将进京。看在我的情面上,你认下杨氏做个干亲成不?”
  前面的还叫话,后头的曹颙却是听不下去了。
  杨氏品行如何,同伊都立两口子感情如何,这些都同曹颙不相干。毕竟那是人家自己个儿的事,要是看不过去,不看就是。
  想要挂个干亲的名分,却是不能。
  曹颙不是自己个儿,这干亲一认,连带着平郡王福晋、曹颍、曹颐都攀得上。
  姐姐也好,妹妹也罢,真有这么一位戳在那儿,行止若是有什么差池,那其他人的名誉都保不齐跟着受连累。
  虽说伊都立巴巴的望着,但是曹颙可半分犹豫的意思都没有。
  不过,杨氏正是伊都立心尖上的人儿,曹颙若是直接回绝反倒是得罪于他。因此,曹颙面上现出几分为难,道:“大人,不是我不帮衬,可这……委实是无法应承。”
  伊都立面上果然现出有些不痛快,却是也晓得曹颙的确是个实在人,不会平白说这个搪塞,可还是不甘心的问道:“怎么应承不得,可是瞧不起杨氏出身商贾?不过是挂个虚名罢了,又不是要你真当她手足似的待!我是想安她的心,抬举她做个二房。挂个你们府,总算使得她能说话硬气些。就算是我内人真瞧不上她,看在亲戚情面上,也好相处几分不是。”
  不听伊都立说这个还好,听了这个,曹颙才想起还有曹颂堂姨母在里头。这样就越发不能应承了,要不在兆佳氏同十三福晋面前,他岂不是要挨埋怨。
  毕竟是同衙为官,曹颙也不愿为个女人的缘故,同伊都立起了嫌隙,思量了一回,道:“杨氏也不算孤身一个,也有娘家人在京,对这个妹子平素也关切几分。既是有亲哥哥在,还需要干亲做什么?”
  伊都立头一遭听说这个,甚是意外,诧异道:“杨氏还有哥哥在京里头,怎么没听她提起?”说到这里,他想起一件旧事来,道:“对了,我怎么恍惚记得她说过有个姐姐……不提我倒是忘了,就是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咱们在前门喝酒……”
第0458章
动静
  从曹府出来时,伊都立面上没什么,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儿。虽说杨氏之父杨明昌抛妻弃子,不干他伊都立的事儿。但是,想到杨氏的哥哥是曹府的门下,他就有些别扭,觉得抹不开脸儿来。
  怨不得每次同曹颙提到杨氏时,曹颙要么闭口不言,要么转了话题。
  自己当成了心肝宝贝儿之人,是曹家下人之妹,处在曹颙那个身份,却是不好点评。
  伊都立想着方才自己还曾惦记央求曹颙认下杨氏这门干亲,就觉得自己的脸有些发烫,有些臊得慌。
  不过,杨氏是李家的远亲,曹家却收留杨家遗弃之子女,这曹、李两家的关系,并不似外界所言的那般亲近。在骑马离开曹府的时候,伊都立的心里不知为何,想到此处。
  满人最讲礼数,最爱面子,伊都立自觉得丢了颜面,对杨氏的偏疼之心便淡了几分。再加上亲命难违,就是母亲发话下来,那他当儿子的能拖延片刻,却是不能驳回。
  杨瑞雪过惯了外头的悠哉日子,哪里乐意去宅门里做妾?
  伊都立匆匆离去,她还当是他回家去求情去了,没想到回来了,却是变了个人似的。她还想要哭闹,但是瞧出伊都立的无奈,也不敢当众给他没脸。
  万般无奈之下,杨瑞雪只能牵着女儿的手,上了伊都立家的马车,回那边府里……
  不提伊都立同杨瑞雪两个如何各有思量,就是曹颙这边,虽说拿话挤兑走了伊都立,但是他却丝毫轻松不起来。
  李煦向来慷慨,在江南也广有善名,但这世上又有谁是活菩萨?
  杨瑞雪是李鼎的禁脔,在李宅住的日子,首尾又有些不干不净。按理来说,对于这样的女子。就算是不屑处置,也当驱逐了事。
  要是她晓得了什么不当晓得的事儿,那怕是早就没了性命。
  区区一商家女,又是异乡之人,在京城无所依靠,想要怎么拿捏,那全看李煦心情如何。
  为何留了她的性命不说,还让她挂着李家远亲的名分?不是曹颙小人,但还是觉得其中有不可对人言之处。
  只是一时之间,让人拿不准到底是什么罢了。
  莫非,是李煦色迷心窍,用过了这个女人,不好下手,便任由她京中住着;还是李煦另有用意,想要留个美间在这边?
  李鼎已经没了,曹颙甚是希望李煦老实的安享晚年,没再弄那些乱七八糟的幺蛾子。要不然等到事发,曹家受其牵连,岂不是冤枉。
  幸好如今父亲的调令已下,旧日曹、李、孙三大织造显赫江南的局面将被打破。就算李家日后有所妄动,曹家已经回到京城。只要行事谨慎,倒不会像过去那般碍眼。
  江宁,织造府,前院,书房。
  被康熙批示发回的折子才到江宁没片刻功夫,吏部的升迁公文也到了织造府。曹寅实是不胜欣喜,原还以为要费一番周折,没想到事情已经有了转机。
  在欣喜的同事,他心里也隐隐的有些失落。
  他生在江南,六岁被送到京城嫡母处养育,而后进宫做了伴读,十六岁为侍卫。父亲去世后,来江南接任制造,至今已经将近三十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14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