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精校)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1494

  或许是在官场待久的缘故,曹颙颇有官威,这一眼望过去,刘国泰心里“咯噔”一下,思量着先前所想的几个条件是不是过了,若是这般说出来,会不会触犯这位大人。
  张老三见对方架子这般大,一点不像济南府那边的那么热络,心里反而有些坦实。是啊,只有骗子才会对他们这些平民百姓笑着殷勤,真正的官老爷管你是生是死,都是这样眼睛长在头顶上的。
  刘国泰思量了一回,面露迟疑的看向魏黑、郑虎等人,不知好不好在众人面前讲。曹颙只做未见,端了茶盏,又喝了两口,脸上已经露出几分不耐烦。
  刘国泰一咬牙,说道:“曹大人,小人代我们当家的,来寻大人谈谈,便是为了出山之事。”
  曹颙挑了挑眉,道:“哦,出山?具体章程,讲来听听。”
  就在曹颙在宝泉寺见刘国泰与张老三时,江宁那边,曹颂为首的四兄弟随着李氏与兆佳氏都去了清凉寺做法事。曹寅原本是要同来的,结果总督府那边来人,脱不开身,便没有过来。
  今儿,是曹荃的冥寿,在前几天便往这边送了香火银子。
  兆佳氏望着亡夫的牌位,自然少不得又哭了一场。
  曹颂眼圈发酸,只是不愿意做小儿女态,强忍了。几个小的,却是克制不住,眼圈都红了。曹硕与曹项还哭了一场。
  曹頫跟在母亲与伯母身边,做完法事后,便在寺里的客房小憩。想起父亲在时,家里的热闹情景,他也是难受得不行,小脸紧成一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心里叹息不已。
  李氏在旁瞧了,心疼得不行,搂在怀里,温言安慰了。
  兆佳氏见小儿子趴在李氏怀里,两人那般亲近,不禁有些吃味,点了点儿子的脑门,笑着说:“瞧瞧你这赖皮样子,既是这么喜欢你大伯母,赶明给你大伯母做儿子去?”
  曹頫羞臊不已,带着撒娇的口气说道:“母亲!”
  李氏摸了摸曹頫的头,笑着说道:“那可是好,我正是巴不得呢!也是我们娘俩的缘法,只瞅着他亲近,倒不像侄儿,更像是小儿子呢。颙儿自幼不在我身边,大了又小大人似的,倒从未像頫儿这般亲近我。”
  兆佳氏这两年倒是瞧明白了,曹家的兴衰富贵往后多要指着长房侄儿。因此,听着李氏这般话,笑着说:“老大是长房长子,身份担的重呢,打小就是有出息的,哪里能像弟弟们这般淘气。”
  李氏想到儿子,忍不住叹了口气。虽说儿子已经是弱冠之年,但是在父母眼里仍是孩子罢了,这几年一家人却是聚少离多。先下添了孙子,也不能在眼前,心里多少有些感触。
  若是娶的是其他人家的媳妇,媳妇、孙子多是要留在江宁侍候公婆的;偏生是皇家贵女,曹家的主子,虽说是嫁入曹家,但是也不好让小两口分开,来这边立规矩。
  转念一想,自己实在太迂腐,若真是媳妇不在儿子身边,那儿子的生活谁人打理?总不好为了尽孝心,让媳妇到这边带孩子、侍奉公婆,儿子在那边再纳新人。别说儿子如何,就是她这做婆婆的,也看不惯那般行事。
  想着跟丈夫进京时,要与儿子媳妇团聚,李氏心里的难受便减了几分。因想起进京之事,她便问兆佳氏道:“初十我同老爷便启程,弟妹往娘家需备什么礼,这几日也该置办了。”
  兆佳氏听了,想起一件心事,思量了一回,道:“嫂子,提起进京,刚好有件事儿要寻嫂子拿个主意呢!”
  李氏笑道:“这倒奇了,弟妹素来是伶俐的,就是两个我加起来也不顶你一个,怎么还有要我拿主意的?”
  兆佳氏瞅了瞅李氏身边的小儿子,这是顶小的呢,都十二了,更不要说曹颂已经十九、曹硕十五、曹项十三了。
  “嫂子,我想带着孩子们回京城府里住去。左右不过是守孝罢了,那边与这边也没什么不同。还能趁着这两年挑些好人家,等他们出孝后议亲时,不至于抓瞎。”兆佳氏说道:“我也没什么好盼的了,只望他们兄弟几个都成家生子,为咱们曹家开枝散叶,完成老爷的托付,我便能心安了。”
  李氏想起兆佳氏的娘家兄弟前些年丁忧,好像就是年前起复的,就是任的京官。因此,问道:“可是亲家舅爷的意思,想让弟妹带着孩子们京里住去?”
  兆佳氏点点头,回道:“嗯,年前我娘家哥哥来的信儿,说是孩子们都渐大了,往后也要往京里的,还不若去京城府里守孝,都是一样的。我思量了小两月,始终拿不定主意,实在舍不得嫂子,孩子们也需要伯父管教。这般冒然进京,怕有不妥当之处。我们娘几个现下都靠着公中的银钱生活,颂儿虽袭了他父亲的爵位,一年到头不过百十两银钱,也是不顶用的。到了京城怕花销大,到时候嚼用不开。”
  李氏说道:“到底是为了孩子们的前程,听着舅老爷的意思,这也算是个法子。我这边能拿什么主意?想来就是老爷,也不会拦着。嚼用这块,弟妹不必担心,虽说祖上的产业都变卖得差不离,但颙儿名下还有两、三处庄子呢!”
  兆佳氏忙道:“那怎么好?京城的庄子,我也晓得,那是老太太留的,另外两处也是御赐的、皇子阿哥赠的。我们这一大家子,未能为公里赚银钱,吃着哥哥嫂子的不说,还要去吃侄儿、媳妇的吗?我可没那个面皮,臊也臊死了!若是真进京了,等没嚼用时,来求嫂子就是。”
  李氏听着兆佳氏这话,想着二房没个产业,在一块儿过还行,进京后却是有些不便。
  仔细想了想后,她说道:“要是弟妹真要上京城府里住去,我便同老爷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重新在京城置办点有进项的产业,正好供你们娘几个在那边花销嚼用,省的使钱不方便。只是,公中银钱,前两年才还了亏空,如今未必有多少富裕的。不过也不怕,实在不行,我那边还有些私房,先买两处小庄子。”
  兆佳氏听着感动,红了眼圈,用帕子试了泪道:“虽晓得嫂子疼我,也不敢这般劳烦,若是公中银钱紧,我这边还有颂儿他们几个的婚娶银子呢。老太太留下的两万两都在我这边收着。反正他们几个还需守孝,一时半会儿也使不上这个钱,若是大哥嫂子允我们进京,用这笔银钱先置办下产业也是好的。只是这样的话,等到他们哥儿几个成亲时,少不得要央求大哥大嫂了!”
第0283章
绥靖
  背叛总是来得那么快,结局又未必如想象中那般如意。
  刘国泰望着龟蒙寨聚义厅里横七竖八的尸身,怔怔的说不出话来。他只觉得手足冰凉,不晓得是哪里出了差错。中间堆萎着一个壮汉的身子,身上足足中了几十支箭,死状极惨,正是龟蒙寨的老大秦八甲。
  明明前些日子在绿营军中,商议的还是诱附近的几处山匪到龟蒙寨来,一起招抚,若有反抗者,则格杀勿论。这样的话,既能斩首,充作军功;又能投诚,算是有了晋身之路。
  同样不解的,还有随同登州总兵李雄来“剿匪”的曹颙。是啊,怎么没见到中间有“招抚”这步,直接便安排弓箭手齐射了?等他听到消息,与李雄一同来此时,这边已经尘埃落定。
  满屋的血腥气熏得人难受,曹颙隐隐的生出些怒意来。
  虽说“剿匪”本是绿营之事,但这毕竟是沂州地界,况且当李雄布置刘国泰做内应时,他就是跟前。当初确实说的是要先“招安”,而后对那些顽固不灵、拒绝招安的进行剿杀。
  登州总兵李雄,得意洋洋在站在龟蒙寨的聚义厅上,看着地上横七竖八的尸身,对随同前来的曹颙道:“曹额驸,这次绥靖地方很是多多依仗额驸了!只是让匪首跑了一个,竟未能得全功,算是憾事!”话中,带着一丝得意:“不过,周遭几处匪寨的头目都在这里,也算是收益颇丰!”
  说话间,又有人来报,道是其余匪类护着妇孺在后山与官兵对峙,请李雄示下。
  李雄面上狰狞一笑,摆摆手道:“杀!叫这些悍匪见识见识什么是天威!咱们大清绿营的儿郎,难道是没卵子的山货不成?”
  曹颙微微皱眉,庄先生之前已经说过,若是登州总兵李雄来剿匪,那少不得要大开杀戒。因前些年李雄初到山东时,便因这沂蒙山匪吃过大亏,因剿匪失利有从二品副将降到从三品游击,去年才托了关系熬上总兵来。
  地上这些,既是各寨子头目,被冤杀的应不多,毕竟各县报上来的历年的各种劫掠案子不可胜数。只是外头那些家眷妇孺,曹颙却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李雄用人命充军功。
  “李军门,且慢!”曹颙扫了眼地上的尸体,缓缓问道:“这是何意,为何本官茫茫然啊?”
  总兵虽然是正二品,比曹颙的正四品道台高出许多,但是和硕额驸是等同武一品的官阶,这样算下来,又是曹颙身份高些。
  李雄是庄亲王府的门人。除了前些年剿匪折了跟头外,这两年仕途颇顺,去年进京陛见了两回。曹颙虽说身份比他高些,他心里真没瞧得起,但是面上却不好得罪。
  李雄笑着回道:“回额驸的话,这些匪类,向来彪悍,若是不趁其不意,怎能斩首近百?怕是他们早就溜回山里了!”
  曹颙微微眯了眯眼,瞥了一眼旁边面如死灰的刘国泰,轻声道:“莫非是本官记错了,上面的旨意不是‘抚’,竟是‘剿’不成?李军门的意思,可是要来个‘鸡犬不留’,真是好大一份功劳,不晓得万岁爷对这份万寿贺礼满意不满意?”
  李雄闻言一凛,康熙向来以“仁孝”治国。不管他这边功劳多大,一顶“嗜杀”的帽子扣下来,前程便没指望了,更不要说今年甲子万寿,正是朝野颂歌之时。
  想到这里,他的神色有些僵硬,再瞧着曹颙时,眼中多了打量。
  曹颙正望着中间浑身箭只最多的那个,对愣在旁边的刘国泰问道:“那个是谁?莫非就是秦八甲?”
  刘国泰被曹颙的声音骇了一跳,再望向他与李雄时,眼里已经竟是恐慌,生硬的点点头。
  秦八甲一死,扳指的线索怕是又断了。刘国泰已经交代过,他与张老三两个都是沂州本地人,只有秦八甲与其几个护卫心腹是外来的。秦八甲尸首附近那几个,像是竭力护着他而亡的,想来就是那几个心腹。
  来请示的兵丁还在等李雄的示下,想着外头的游击大人还等着,面色就露了一丝急色。
  曹颙终不能袖手旁观,任凭李雄自己个琢磨是否该大开杀戒,便道:“既然还有顽匪在后山,那军门与本官过去瞧瞧!”
  李雄原本以为曹颙凭着守道的身份,掺和进剿匪之事来,是为了抢功劳罢了。虽然打心里腻烦,但是也晓得就算他不来分功劳,也有其他人来。
  有个和硕额驸在这里顶着,证实功劳是实打实的,往京城再使些银钱,他的品级备不住要再升一升。
  如今,太平盛世,斩首百余就是份了不得的功劳。
  李雄想了想,便也不再贪心,对曹颙说:“既然额驸吩咐,那咱们便过去看看。万岁爷最是仁慈,就算对这些无知匪类,亦是天恩浩荡的。况且今年又是甲子万寿,正是天下万民之喜。”
  后山洼地,官兵已经将打剩下的山匪团团围住。老幼妇孺在里,青壮男子在外,手里拿着棍棒刀枪与官兵对峙。
  围三缺一,目的不过是为了将这些人引到这里罢了。中间地势低,官兵们拿着弓箭围个正着,就等着上头令下,便剿杀立功。
  两个带队的游击已经等得不耐烦,正要派人在去催,便见李雄与曹颙带人过来,忙上前见礼:“标下见过军门,见过曹额驸!”
  李雄只是看着曹颙,并不开口说话,心中却是拿定主意,就算是要“抚”,这个功劳也要自己占大头才好,可不能让曹颙抢了先去,那样的话实在没意思。不过,还要将他推到台前,这样有过错也有大头担着。
  曹颙不是傻子,怎么会允许他摘干净自己,对李雄道:“李军门,这是要……”说到这里,却是沉吟未语。
  李雄“哈哈”笑了两声,说道:“自然是要‘抚’的,要不如何能彰显万岁爷他老人家的仁心。”说到这里,指了指随着过来的刘国泰,吩咐道:“你,你小子,赶紧给爷喊话,要命的赶紧放下棍棒过来,否则……哼哼……”
  刘国泰听了,如蒙大赦,既然有用到他的地方,看来这条性命算是保住。因此,立时擦了把额头冷汗,上前一步朗声道:“各位乡亲,咱们聚众于此,本已于国法不合,现下,朝廷恩典,允咱们出山,做回良民。如此功德,怎不使我等感激涕零!快放了棍棒,带着儿孙出来……”
  话未说完,就听一个青壮怒道:“原来是刘老二,是你这个王八蛋卖了兄弟求富贵!怨不得这些个绿营官狗熟门熟路的,你这丧尽天良地,小心老天有眼……”
  旁边还有两个青壮,也要开口大骂,就见两支快箭射来,一支奔喉咙,一支奔胸口。将方才骂话的那人穿了个正着。
  那人闷哼一声,倒在地上,立时身亡。
  原来有些喧嚣的人群寂静无比,半晌没有人吭声。
  李雄黑着脸,喝问道:“哪个混犊子手欠?还不快给本镇滚出来!”
  却是两个把总,手里提溜着弓,低着头过来。一个身材高大些,一个身材略低,都是二十多岁的年纪。
  李雄喝道:“拖下去,给这两个不懂规矩的臭小子二十鞭子开开眼。”
  两个把总面上甚是惊慌,望着李雄身后的那个游击。他们是早得了这游击的命令,对方要是有人出头,便立时射杀。目的不过是为了引起冲突,好不被“抚”字束住,谋取更多的功劳罢了,如今怎么是“不懂规矩”了?
  有个把总想要开口问询,被那游击狠狠的瞪了一眼,又老老实实的闭上嘴。他心里想着,不过是二十鞭子罢了,军门又是向来待下亲厚的,在众人面前打罚,自然有这样做的道理。
  但是军中打罚都是去铠甲的,这一鞭子一鞭子下来,却是实打实的肉疼,纵然是两个青壮汉子,亦不禁大叫出声。霎时间,满场就听到他们两个的叫唤。
  曹颙不晓得李雄这般做作的用意,只是往人群里看着,估摸着有一两百人,除了边上几十个是青壮外,其他多是妇孺。望向官兵的眼中,是深深的恐惧与说不出的怨恨。
  曹颙只觉得心里堵得慌,喘不上气来。这些所谓地匪类,与山脚下那些百姓有何不同?起先也不过是安分百姓罢了,因各种各样的缘故逃到山里来,真正罪大恶极的有几个?
  转瞬间,一顿鞭子已经挨完,那两个把总又被人架到李雄面前来。
  李雄不屑的哼了一声,说道:“孬种,你们还有面皮叫唤!这些算轻的,下次再犯,按军法行事。”
  两人不得已,又忍了痛谢过军门开恩,心里却是把传话给他们的那个游击骂了又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14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