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精校)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1494

  李氏坐在席前的小杌子上,慈爱的摸了摸曹颙前半拉脑袋上的头发茬,道:“你父亲就你二叔这一个兄弟,心里正不知怎地难过,哪里会同意如此?我这边,颙儿更无需担心,只是你现在脸色不大好。又是往返济南府,又是匆匆南下,看把你累成什么样子!”
  被当成小孩子了,曹颙有些不好意思,心里却要说不出的温暖,开口唤道:“母亲!”
  “嗯?”李氏慈爱的望着儿子。
  其实,他想对母亲说,让父母随自己一道回山东,等入了秋再回来,省得在这边因“疟疾”的威胁,使得他担心不已。但是话的嘴边,已觉得不妥,二房那边,兆佳氏病着不说,就是作为二房嫡长的曹颂也不过是个半大孩子,哪好将他们单独留这边?
  想起昨天在灵堂没见到小五儿,曹颙便出口询问:“听说五儿当初也病了,现下如何?半年没见这小丫头,不知壮实点没有,过年时见她太瘦!”
  李氏道:“可怜的孩子,虽然病愈了,但是自幼就体弱,哪里经得起灵堂里的浑浊之气?叫奶子照看,安置在你三妹妹先前院子的隔壁了!”
  曹颙想起,昨日见兆佳氏,全无往日的伶俐,眼神木木的,看着有些不大对头。
  听曹颂提过,说前些日子,除了睡觉外,她还经常哭,情形很不稳定。有时候,就半夜哭醒,口中道:“报应”、“索命”、“南院”、“北院”之类的话。
  因说不真切,大家也不明白什么意思,只当她是哀伤过度,失了心神,精心照看。
  虽说对这个二婶并不亲近,但是毕竟是曹颂他们兄妹六个的嫡母,曹颙对母亲道:“二婶那边,要不再寻两个好大夫瞧瞧!实在不行,打发人送信给姐姐,请个太医来江宁给好好看看!”
  李氏听了,略带犹疑,思量了一回,叹了口气,道:“你二婶这是心病,一时转不过末来,待过些日子,丧夫之痛稍减,再慢慢宽慰吧!”
  “心病?可是埋怨二叔将金鸡纳霜让给五儿了,还是埋怨五儿不该害病?”曹颙想想五儿,庶出无母,又累及生父,嫡母怕是不能相容。想到这里,他看看母亲,不知她是否有抚养五儿之意;若是没有,自己将五儿带回沂州,也算全了二叔的爱女之心。
  李氏摇摇头,道:“她是埋怨自己个儿呢!那年你二叔纳路姨娘进府,她闹了一阵儿,终是没法子,只好认了,却不甘心,在路姨娘住的地方,动了些手脚,都是不利有孕的香料、盆栽等物。这个路姨娘,亦有几分见识,将其中几处都弄干净,后来就有了身子!想来还是身子有损,才会难产而死,连带着五儿,也先天不足,整日里拿药当饭吃!你二婶向来嘴巴上硬气些,却并不是心毒手辣之人,或许早间路姨娘没时,她就落了心病。如今,你二叔,又是因让药给五儿才去的,想来她心中将错儿都堆到自己个儿身上了!”
  如今,曹荃已逝,再追究谁是是非,又能如何?正唏嘘不已,只听“咕噜咕噜”,曹颙的肚子响了起来,仔细想想,除了昨天午后吃了些饽饽外,他一天半都没用饭了。
  李氏亦听见了,从小杌子上站起,对曹颙道:“你梳洗梳洗,我去唤人给你下长寿面,昨晚上就做了一碗,送过来时,你已安置。昨儿是你生辰呢,这府里忙忙遭遭的,也没顾得上!一会儿你吃过,过西府去,颂儿这些日子也没歇过。他向来听你这哥哥的,过去好好劝劝!”
  “儿生日,就是母亲受难日,有什么好过的?二弟那边,母亲不必担心,昨天瞧着他还好,逢‘七’才事多些,其他日子守灵,并不应付外客。儿子过去瞧瞧,与几个弟弟排排,轮班守灵,这还有近一个月才出殡,也不能都这样没日没夜的熬着!”曹颙说着。
  待曹颙梳洗完毕,李氏那边的长寿面也好了,娘俩个一道用了。因前些日子压了一些差事,所以曹寅去前面衙门料理那些事务,并不在后宅。
  吃罢面,曹颙没有直接去西府,而是先叫人送来纸笔,给初瑜写了封家书,无外乎是自己平安到达,勿念;长辈与弟弟妹妹们都好,丧事料理得都算妥当;最后,又少不得,再三嘱咐,让妻子好好养身体,实在闷了,就叫紫晶陪着去荷园那边住几日。
  西府,前院。
  灵棚就搭在此处,曹荃灵柩停在正中间,两边挂着白幔。左边是几十个和尚在诵经,右边是几十个道士在念咒。他们都是花银子请来的,要在曹家做上七七四十九日法事,等到送殡仪式完了后方离开。
  曹颙算是明白母亲不放心让五儿来灵前的缘故了,就是他这个健健康康的大男人,也差点被这灵堂里的味道熏到。每次过来,都要适应好一会儿。
  因正值盛夏,又要停灵七七四十九日,棺木中除了曹荃尸首,剩下的都是香料。
  虽然有棺材盖盖着,但还是能够闻到一股刺鼻的香气,再加上百十个和尚道士的汗臭,混合到一起,实在是熏人。
  曹颂他们兄弟几个,见曹颙来了,都迎了上来。
  曹颙打量着几个弟弟,曹颂不必说,曹硕虚岁十四,看着已经像个小大人,若不是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看着比曹颂还显得沉稳;曹项十二,这半年个子窜了不少,不再像小时候那般畏畏缩缩的,举手投足间带着几分文雅,在诸位兄弟中功课最好;曹頫十一,满眼灵动,一言一行都透着机灵,不仅长得好,也会说话,甚是可亲,使人无法生厌。
  看着几个小兄弟眼中的红血丝,曹颙微微皱眉,对曹颂道:“这样下去不行,还要守灵二十八天呢,这般熬下去,别说他们几个小的,就是你也未必吃得消!”
  “哥,弟弟没事,三弟他们,弟弟正想着让他们三日一轮,留一个陪弟弟守灵,另外两个或是去照看母亲,或者好好将养将养。”曹颂道。
  说话间,小哥几个到灵堂一侧待客的地方坐了。曹頫端起桌子上的茶壶,给几位兄长倒茶,而后对曹颙道:“谢谢大哥挂念,弟弟们没什么,这都是为人子者应当的!倒是大伯与大伯母,两位尊长都上了年纪,又值暑热,还需要大哥费心照看!”
  曹颙已听母亲提过几次,曹頫对其母兆佳氏并不亲近,反倒对伯母李氏更恭敬孝顺些。想来,这也是他以后被选为大房“嗣子”的缘故。
  见曹頫如小大人似的懂事,曹颙都不好意思吃味,点点头,道:“那边还好,但这边还是轮着守灵吧,要不再熬上一个月,哪个累倒了,可怎生是好?既然我是大哥,这事我就拿个主意,弟弟们可应得?”
  这兄弟四个,曹颂与曹项都是钦佩曹颙,打心眼里敬重这个大哥的;曹硕与曹頫因彼此接触少,对堂兄心里还有些隔阂,不过父亲遗命叫他们听大伯与哥哥的,自然不会有异议?
  眼前这兄弟四个,加上曹颙自己,共计五个人,分三班不够,分两班还余一人。曹颙便让年纪最幼的曹頫照看内宅,侍候兆佳氏汤药;剩下四人,曹颂带着曹项一班,他自己陪着曹硕一班,每班一天。
  接下来,又是将近一个月的守灵期,而且逢“七”之日,便是场大法事。七月中旬,礼部下来公文,曹荃生前的一等云骑尉之爵由其嫡长子曹颂袭了。按照规定,本应降一级,因康熙恩典,特命原级承袭。
  这期间,闹腾两年的两江总督噶礼与江苏巡抚张伯行互参一案,也渐渐的有结案的意思。先是到江南主审此案的尚书张鹏翮回奏,应将张伯行革职,拟徒准赎;噶礼降一级留任。
  康熙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认为张伯行参噶礼索银五十万两,审属情虚,“江南一省举人,能有几何?纵尽行贿买,亦不能至此数”,还再三袒护“噶礼若受赃,即五万亦当置之重典,噶礼原非清廉之官,但在地方亦有效力之处”、“张鹏翮等审噶礼参张伯行,并未审出一款。张伯行原参噶礼内有干系国家之语,亦未讯明审出”,因而下令“此案发回。着大学士九卿等详看会议具奏”。
  没过几日,康熙又下令,不可将此案仍交给张鹏翮等审理,着户部尚书穆和伦与工部尚书张廷枢带着满汉司官速下江南,前去再行严加审明具奏。
  因身负圣命,户部尚书穆和伦与工部尚书张廷枢不好直接到曹家拜祭,但都遣了亲信过来,送了丧仪。下边的司官,顾忌则少些,工部的几个没什么往来,户部的与曹颙有同僚之谊,有晓得曹颙在乡奔丧的,便也得空上门祭拜。
第0235章
顺藤
  七月二十九,是曹荃出殡之日。因要到直隶丰润祖坟安葬,所以曹寅就留下曹硕照看其母,自己带着另外三个侄儿扶灵北上。曹颙携五儿同行,却不是去送葬,而是要回山东销假,四十日的奔丧假只剩下十余日。
  虽然李氏起先有心接侄女到东府抚养,但是见兆佳氏这些日子身子还不爽利,提到五儿、曹荃等人便哭,也怕引得她伤心,便同意曹颙携五儿回山东的提议。
  曹颙本是建议母亲带着五儿跟着送灵的船一道去山东的,等父亲到丰润安葬完曹荃后,也到山东小住些日子,休息休息。
  可是兆佳氏这个情形,李氏如何能成行?况且织造府那边曹寅已经不在,她如今也出来,里外的事也不知托付给谁。况且曹硕虽留在江宁,不随着伯父兄弟北上,但也不过是个半大孩子,哪里放心留他一个?
  因此,李氏虽然惦记着媳妇生产之事,千不舍、万不舍的,但仍是留在江宁。只能等丈夫回来,兆佳氏情形好些,她才能去山东看望媳妇与小孙子或小孙女了。
  因行的是水路,一路甚是缓慢,曹颙怕时间来不及,同行了两日后,便带着小满、张义、赵通等人先行下船,让曹延孝、曹延威留在船上,等到山东境内再护送五儿上岸回沂州。
  虽然沂州那边这些日子来的家书,都道是平安无事,但是曹颙还是不放心初瑜。算算日子,她的肚子八个月大了,六个月时看着已经让人担心。当初见她因怀孕的缘故,甚是脆弱、敏感,不知现下如何?
  初瑜的日子,并不好过。
  她作为侄子媳妇,为夫家叔父服丧九个月,也需要移出正寝,居“垩室”三月。但是因她是双身子,腹中子嗣为重,只需意思到了即可。“垩室”就设置在正房东边暖阁,将火炕拆了,铺了软榻。
  虽然曹颙不在府里,但是有紫晶与几位嬷嬷照看,初瑜原也算过得不错,但打发进京送礼的管事与婆子回来后,便有些不对。
  待问起京城各府情形时,言道其他府邸时,两个婆子说着各府的情形,倒也还好。因正好赶上江宁的丧信送到京城,又将各府的人情往来单子携回。
  平郡王府、觉罗家、兆佳家、富察家、完颜家、十三阿哥府等等,都一一提到。唯独提到淳郡王府时,两个婆子言辞间有些闪烁,神情稍显僵硬。
  初瑜年纪不大,但在王府长大,察言观色,想着其中必有典故。想到阿玛额娘身上,她便有些慌,神色间就露出几分不耐来,看着两个婆子脸色也越来越冷。
  这两个婆子犹疑了一路,实不知该不该将淳郡王府的消息告之主母。毕竟她身子重,若是因忧虑有了闪失,谁好担得起?原想要回到沂州后,先寻紫晶商议,再决定如何行事。
  偏生紫晶不是僭越之人,知道她们回来,便对初瑜说了。
  两个婆子想要瞒着,又怕以后主母知道实情后,落下埋怨,不受待见;想要说着,又怕累及主母身子不舒坦。这心中拿不定主意,脸上就不自觉的显了出来。
  别说是初瑜,就是她们对面坐着的紫晶,也察觉出不对来。
  初瑜是正宗的皇孙贵女,端起脸来,两个婆子看着也胆颤,终是吭吭吃吃的,说了缘故。淳郡王府四阿哥弘昕“见喜”,几位福晋与阿哥格格都在内府“避痘”,她们并未能进淳郡王府。
  待离京前去探寻了消息,也没有准信出来。
  四阿哥弘昕,今年十一,与大阿哥弘曙、二阿哥弘倬一样,都是淳郡王侧福晋纳喇氏所出,初瑜的同母弟。
  初瑜听了,手脚冰冷,摆摆手打发两个婆子下去,而后怔怔的说不出话来。说起来,淳郡王福晋妾室之前共生育六个小阿哥七个小格格,十三个孩子,但是却只站下四个阿哥,与四个格格,另外两位小阿哥与三位小格格都夭折,其中三个死于痘疫。
  紫晶见初瑜脸色苍白,心中大骇,站起身来,走到初瑜身边,道:“郡主,四阿哥奴婢也见过几遭,看着满脸福相,定会安然无事!若是郡主惦记着,要不就请尊佛菩萨回来供奉,为四阿哥祈福!”
  初瑜正是心焦,听到紫晶的话,若见到救命稻草,忙问道:“这个……可灵验?”
  紫晶见初瑜满脸忧虑,笑着点点头,道:“心诚则灵,只要郡主的诚心到了,佛主自然会庇护四阿哥?”
  初瑜红了眼圈,伸手拉住紫晶的胳膊,道:“紫晶姐姐,初瑜自是诚心诚意,可是万一……”
  紫晶见她神色,有不信之意,便笑着说:“不说别的,就是咱家大爷,当年也见过喜,这如今不是好好的?”
  这倒不是紫晶咒曹颙,老太君生前念叨过好几日,道长孙是个有福气的,平平安安的出了痘,脸色也没有留下麻子,定能够长命百岁。
  初瑜听了,脸色收了欢喜,阖上眼睛,低声道:“其他王府的格格、阿哥也有平安出完痘的!”
  紫晶思量了一回,笑着说:“格格,你是不知,那年七月咱家大爷的险况?别说是奴婢,就是老爷、太太,也都几近绝望,只有老太君神色如常,每日在菩萨面上祷告三次,而后该吃吃,该喝喝,没事还叫奴婢们凑趣抹纸牌!言谈说笑,与寻常并无半点不同,这可不是不疼大爷!论起来,大爷是落地后,便养在老太君院子里,小时候跟老太君比对老爷、太太都亲。要说大爷是老爷、太太地半条命,那就是老太君的命根子,老太君哪里有不疼地道理?待到闲暇,她对奴婢们才说了原由。这生死轮回,都是有命数的。有的人命弱些,有的人命强。这浑浑噩噩中,都能察觉长辈亲人之爱护。若是长辈亲人强些,请菩萨保佑,驱散小鬼;总比整日哀伤绝望。这样的话,就算原来没有无常上门也要招来了!”
  初瑜生出几分希翼来,问道:“额驸就这般度过险境了?”
  紫晶脸色止住笑,郑重的点了点头:“奴婢是什么人?郡主还不晓得,就算奴婢失心疯瞎咧咧,也不会拿大爷来说事!”
  这番话虽然为安慰初瑜而说,却并不是紫晶凭空编出来的。当年曹颙被绑架之事,虽然曹寅已经瞒住了内宅,但是东西两府,不少家生子都是家人姻亲,私下里又有哪个不知道?只是不敢在织造府内宅随意传闲话罢了。避开主子们时,偶尔也会说个一二。
  初瑜嫁进曹家将近两年,对紫晶自问也了解几分,晓得她最是晓得分寸,平日里就不是多话之人,更不要说是编瞎话来。
  像找到主心骨般,初瑜立时请紫晶帮着去寺里请尊菩萨回来,也要学着孙太君,早晚三炷香,默默祷告,为胞弟弘昕祈福。
  原本初瑜还想要吃段长斋,被紫晶劝住。其实,按照丧仪,这些日子初瑜也应不沾荤腥、不食瓜果的。不过,她是双身子,就算不守这个,也没什么说头。
  紫晶的意思,拜菩萨要讲究各人缘法,这都是“信则有、不信则无”,谁也说不清楚的事。若是初瑜相信弟弟无碍,又何必大着肚子,苦巴巴的吃斋,太过刻意了些;还不如,好好奉上几柱香,叫人打外头买些新鲜有趣的玩意儿,打发人给四阿哥送去。
  初瑜虽然心中犹疑,但是也知道,就是为了肚子里的孩子,自己也要安神下来;否则若是如额驸所说,母体身子不好或者心情抑郁,都会伤到肚子里的宝宝。
  这样想着,初瑜便渐渐回复常态,整日里笑眯眯的。只是夜深无人,躺在软榻上安置时,她会蹙起眉,用收轻轻的抚摸自己的肚子,喃喃道:“宝宝,咱们一道给你四舅舅祈福吧!你四舅舅活泼可亲,你定会喜欢他的!”说着,打枕边拿起个小拨浪鼓,轻轻的摇了两下,眼泪却止不住的流出来。
  这拨浪鼓正是弘昕送给自己的外甥或者外甥女的,三月间随着淳王府的各式贺礼而来的。
  想着丈夫所说,自己哭会伤了宝宝眼睛,初瑜便强忍着,不再让眼泪出来,口中喃喃道:“额驸,你怎么还不回来?”
  擦了泪,初瑜又想起紫晶所说,隐隐约约的还是相信几分,便在心里暗暗道:“没事的,会平平安安度过,四弟会好起来的!”
  胡思乱想着,直到天色大白,初瑜才沉沉睡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14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