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精校)第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1494

  累着了,冻着了?曹颙的脑子里乱成一团,直到冲到内堂初瑜房里,才算镇静些。怜秋、惜秋、玉蜓都在,见曹颙来了,都俯了俯身子退避下去。
  只有路师母与韩师母都上了年岁,没有那些个避讳,笑嘻嘻的看着曹颙,也没有什么太过担心的模样。
  曹颙因牵挂初瑜,也没心思琢磨路师母与韩师母笑从何来,略微抱拳,算是执礼,便匆匆奔到床边。仔细打量着初瑜,问道:“到底哪里不舒服?可是这一路乏了?”
  初瑜脸色苍白,眼睛却有透出些欢喜,看着曹颙这样巴巴的看着自己,脸颊上多了抹红晕。
  就算是“关心则乱”,曹颙也发现有些不对头了,初瑜虽然脸色看着白了些,但是精神头却足,丝毫不显病态。
  初瑜却似带了羞涩,只是微微低头,并没有开口应答。
  曹颙正疑惑着,紫晶打外间进来,没有看到床边的曹颙,对路师母与韩师母道:“多谢两位师母提点,已去厨房查看过了,今晚的菜中并没有什么忌讳之物!就是郡主先前所用的,也问过喜云她们,并无不妥的,真是万幸!”
  “什么妥不妥的?”曹颙听得糊涂,转身问道。
  紫晶这才看到曹颙也在,听她这样问,一时语塞,为难的望了望路师母与韩师母。
  这一路同行,虽然曹颙与路、韩两位师爷有宾主之名,但是他向来平和惯了,很少摆架子,这不仅使得路、韩两位师爷心里熨帖,就算两位师母看着,也对他亲近三分。
  如今,曹家没有长辈在,紫晶这个管事又是个姑娘家,两位师母就帮着给曹颙说了。
  方才席间,初瑜闻到肉腥味儿就吐了,听跟着的喜云提起,这已经不是头一遭了。两位师母与怜秋姨娘都是过来然,当即就想着是不是害喜,这问过初瑜,却是小月日子晚了半月了。看来,八成是有了,眼下就等着请大夫来诊脉了。
  曹颙目瞪口呆,怎么会有了?明明自己每次……
  回头看看初瑜,眉目之间满是欢喜,曹颙很是内疚,实不知自己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怕这所谓的“害喜”只是假象,使得初瑜失望;又怕这是真的,让初瑜这样小就要面临生育之苦。一时之间,他看着初瑜,竟说不出话来。
  路师母与韩师母只当他是欢喜的傻了,彼此抿嘴,笑了笑,退了出去。
  紫晶心里却七上八下的,既是高兴、又是担心,脑子里乱成一团。一会儿想着这边地方偏远,怕是没有什么好大夫,要打京里请才好;一会儿想着头一胎是个男孩就好了,大爷也算是有后,老爷太太那里还不知会如何欣喜。
  说话间,丫鬟来报,郎中已经请来了。前院的庄先生等人也听到信,也都在等着这边的消息。
  紫晶忙带着喜云几个放下床幔,请郎中过来诊脉。
  那郎中姓赵,算是本地的名医,家里是世代为医的,知道这里是道台府衙门,行事就很是恭谨。又看着屋子里的摆设都不是常见的,越发不敢马虎。
  隔着帕子诊了脉后,赵郎中心中有数,起身到了外间。
  曹颙叫人奉茶,赵郎中见他如此年轻,还以为是随父上任的道台公子,抱拳道:“恭喜这位少爷,少夫人确是喜脉!”
  虽然也带着担忧,但是想着初瑜不用因此失望,曹颙还是带了几分欢喜,也没太在意赵郎中么不妥当,忙唤人奉上诊金。
  赵郎中还以为这是要送客,起身告辞。曹颙却开口道:“还请留步,我夫人是头胎,这需要注意些什么,或者如何养胎什么的,还请先生指教指教!”
  赵郎中也是经常出入州各官衙府邸的,对官场称谓也晓得,听到曹颙称呼房里人为“夫人”,很是疑惑不解。按照本朝规矩,只有这一品、二品官员的正室才能称之为“夫人”,这道台公子怎地是这般口气?
  这一疑惑,赵郎中才想到并没有听说道台上任的消息,保不齐是什么贵人路过州,才会临时在这里安置。因此,他生怕里面的“贵人”出任何纰漏,影响到自己的身家性命,便好不藏私的将所知的养胎、保胎的偏方、秘法都写了一遍。
  曹颙看了看那长长的医嘱,心下的不安稍稍缓和了些,也算是有备无患了,该注意的都注意到,再给京城淳王府去信,请两个太医与手艺娴熟的产婆过来,应该不会让初瑜出现闪失才是。
  京城。
  阿哥所,十六阿哥住处。
  十六阿哥在外间转来转去,很是焦躁不安。见太医从内间出来,立时迎了上去,问道:“如何?福晋她……福晋她可是有了?”
  老太医立时笑眯眯的道:“小臣给十六阿哥道喜了,福晋确是有了身子,已经一个多月了!”
  十六阿哥神色一僵,随后笑笑道:“真是大喜事呢!”心中却对尚在昌平养病的李氏很是愧疚,原本是想让她生下长子的,没想到与郭络罗氏新婚同房几日就有了结果。
  成亲一个半月,虽然郭络罗氏身为新妇,很是腼腆,平日说话也是细声细语,但是十六阿哥还是不放心,便故意对一个陪嫁过来的丫头示好,果然不出所料,那个丫头几日后便叫郭络罗氏寻了个由子撵出宫去了。
  十六阿哥想着她这般人品,怕李氏回来受委屈,就一直拖着没将人接回来。现下她又有了身孕,若是再寻点罪名给李氏,那可怎生好?
  或许是因厌烦郭络罗氏,十六阿哥为即将到了的嫡子嫡女也没什么可开心的。思量了一回,还是决定等郭络罗氏安胎后再接李氏回来,也算是防备万一吧!省得到时出现些什么事事非非的,再弄到李氏头上,那可不是害了她?
  后宫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边太医方给了准信,后宫的妃嫔就有不少得了消息,有勤快的,立时向宜妃与王嫔道喜。两位长辈自然少不了一番表示,就是后宫其他妃嫔也各有礼物送上。
  王嫔是不胜欣喜,她生的三个儿子,早夭的十八阿哥不算,十五阿哥与十六阿哥都娶妻纳妾不少日子了,这还是头一次听到好消息。
  宜妃则除了叫人准备了不少东西送过去,又有一番思量,派了大宫女过来探望侄女,见她身子都好,就接到坤宫去说话。
  郭络罗氏比十六阿哥小两岁,今年虚岁才十六,正是青春貌美的年纪。又因怀了孕的缘故,整个人看起来很是喜气。
  宜妃拉着侄女的手,细细的过问起有没有什么爱吃的、想吃的,又问道十六阿哥是否体贴,宫人有没有淘气的云云。
  郭络罗氏虽然面对嫡亲姑母,但是却不敢像宜妃这般随意。她出生时,宜妃早就进宫,而且已经晋了妃位,成了整个家族倚仗的贵人。这说起来,在四十八年选秀前,她不过跟着伯母、母亲进宫请过一次安,见过这位姑母一次。选秀后,虽然请安的次数多些,但是一个手的指头也难怪数得出来。隐隐的,心里就带了畏惧。
  宜妃絮叨了一会子闲话,才叫一个宫女上前给郭络罗氏请安,并且道:“你如今不同往日,还有个侧福晋在外头,约莫着也要回宫了!藕香是本宫使唤惯了的,极是忠心稳当,让她过去侍候你,本宫这边也好安心些!”
  郭络罗氏很是不解,小声道:“娘娘,那边不缺人手啊?”
  宜妃看了看郭络罗氏,笑道:“你前些日子不是还恼本宫撵了你的陪嫁侍女吗,今儿赔个藕香给你,也省得你平日里孤单!”
  郭络罗氏听了,这方晓得宜妃的用意,虽然心下不情愿,但仍是笑着谢过姑母的照看。
第0209章
琐事
  曹颙原本计划在沂州逗留一日,便启程去济南的。因初瑜有喜,又耽搁了两日,直到给京城与江宁的信都送去了,府里也安排得妥妥当当,曹颙才带了魏黑和几个护卫长随,快马往济南去了。
  曹颂之前还想要跟着去,这回知道嫂子怀孕了,也有点爷们的样子——因哥哥不在,他便留下来照看府里。
  山东布政司衙门在济南府,现下担任布政使司布政使的官员叫侯居广,汉军镶红旗人,前年从四川按察使任上升的。侯居广已经是六十来岁的老者,身子略显富态,有点须发尽白的意思,对待曹颙也是笑眯眯的,只是微眯的双眼中,不经意之间会露出一丝探究来。
  曹颙并没放在心上,他这个年纪,出来做四品文官,确实是有些扎眼。
  侯居广的反应,也在他的意料之内。
  按照程序,曹颙领取了印信后,又由侯居广带着,拜见了巡抚蒋陈锡与按察使司按察使李发甲。
  蒋陈锡还好些,是江苏常熟人,与曹颙算是半个同乡,另外就是与曹寅也是颇有交情的。虽然知道曹颙如今的荣耀还是倚仗皇子岳父那边,但是见他虽然年轻,但是谨慎少言、稳重守礼,蒋陈锡对他印象颇佳,略微亲切的劝勉了一番。
  按察使司衙门那边,曹颙受到的待遇就没那样客气了。这按察使李发甲,字瀛仙,河阳(今云南澂江)人,年纪比侯居广还略长几岁,已经六十五、六的年纪,身材瘦小。或许是这两年主管刑名的缘故,脸上总是皮笑肉不笑的模样。
  看到曹颙这般年轻,就担任守道之职,李发甲略感意外。本还以为曹颙只是长得面嫩,待问过年龄履历,知道其今年不过十九时,他的脸色就有些难看了,不阴不阳的说了几句。这话来话外虽然没有冒犯皇权的意思,但是还是将曹颙贬低得不行,就好像曹颙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如今来祸害地方一般。
  长这样大,曹颙第一次受到如此奚落,心里很是不自在。就算自己确实是沾了皇亲的光,但是如今这还没到任上,哪里就成了祸害了?看着李发甲的花白胡子一抖一抖的,曹颙对这个对自己有偏见的老头不知道是该敬佩、还是该厌恶了。
  对于济南这边的抚台(巡抚)、藩台(布政使)、台(提刑按察使)这三大宪,庄先生那边的资料早就收集得详尽。
  蒋陈锡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正经的进士出书;侯居广是旗人,因父亲当年从龙入关立下的功绩,恩萌官位升上来的,身上还有着四品骑都尉的爵;李发甲则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
  李发甲出自农家,小时候读过私塾,少年入赘给施家为婿。他岳父很是忠厚,器中女婿才华,仍然支持他努力攻读,谋取功名。天不负人愿,等到康熙二十三年时,李发甲终于乡试榜上有名,才中了举人。
  康熙二十四年与康熙二十七年,连着进京参加了两次会试,却均是名落孙山。
  此时,李发甲已经四十岁,便通过吏部,谋了个不入流的教授回云南去了。后来,由教授转正八品教谕,因“建树卓著”,任满后升调为直隶灵寿县令。后因“政绩卓越”受到李光地的举荐,康熙特赐予同进士出身,因而恢复李姓,连升三级为从五品的监察御史。
  这以后,李发甲就因“办事刚直”,成为天下闻名的铁面御史。后来因得罪的皇亲国戚太多,落得个“牵涉时政”的罪名,部议革职。
  康熙爱才,存了保全之心,便外放了天津道。康熙四十八年,李发甲升为山东按察使司按察使。
  攻读四书五经三十余年,步入仕途二十四载,李发甲才由不入流熬成了正三品,这其中还有康熙的破格提点在里头。
  曹颙就算从侍卫营的履历算起,不过才二年半的时间,就已经是正四品。李发甲若是能够看他顺眼,那才叫奇怪。
  侯居广与李发甲完全是两路人,虽然同地为官,但是几年下来却只是泛泛之交。
  眼下,见李发甲倚老卖老的发作曹颙,侯居广却有些幸灾乐祸。先前被牵连到“陈四案”中的那个候补道台,算起来是侯居广的一个世侄。
  原本侯居广想着,虽然那个世侄被牵扯到“陈四案”中,但是毕竟只是过路知府,应该不会担太大干系,不过三两个月走动走动就好了。东兖道这边,又不是肥缺,惦记的人应该也有限。只要在吏部那边打好招呼,留几个月的缺应该不成问题。
  没想到京中带回的音讯,却是已经有人补缺了。因此,侯居广看着曹颙就有些不自在。
  侯居广是旗人,对官场的道道明白的通透,不像李发甲似的,就是个土包子。曹颙官品是正四品不假,但是郡主额驸的身份同于武一品,一等男的爵位是正二品,就算在巡抚面前,也能够平起平坐。更不要说这按察使本就不是直属上官,李发甲这番作为,实在是愚蠢之极。
  侯居广一边火上浇油的为曹颙说几句好话,引得李发甲越发要反驳,一边暗中观察曹颙,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思。
  若是早两年,曹颙没有户部为官的经历,怕对侯居广这番“维护”要感激涕零。但是,要知道户部这两年的内斗就没止过,什么样的人精曹颙没见过?
  这好话赖话,听上几句,曹颙心里也就有数了,只是有些奇怪。
  根据先前所知的,曹颙晓得自己与这位主官应该没有什么利益纠纷才对,他这番却是为何?总不会是与李发甲一个原因,看着年轻人当官,心里不忿,故意找茬吧?
  实不怨庄先生收集的不仔细,因侯居广与那位“世侄”早前并无什么往来,到对方要谋山东的缺这才通了书信。庄先生在京城能够查询到的毕竟有限,怎能想到一个未赴任的候补道台已经攀上了主官的关系?
  李发甲就算在耿直,也是官场混了二十多年的人物,待发过了牢骚,便也琢磨过来不对味儿来。他隐隐约约的明白,自己被侯居广这家伙当枪使了,心中暗骂了两声“老匹夫”,有些不自在的打量了曹颙一眼,见他仍是不卑不亢、一派从容的模样,牵了牵嘴角,端茶送客。
  虽然在沂州那边,有两个前任道台留下的属员,但是像从六品的经历、从七品的都事现下都空缺。这两个缺早就有人补了,在济南等着长官来,一起去赴任。经历姓王,都事姓马,两人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对待曹颙这位年轻的主官,不管心里想法如何,面上甚是恭敬。
  曹颙在济南,除了拜见三位上官外,还得到了京中的消息,那就是二月初四,江苏巡抚张伯行参江南江西总督噶礼得银五十万两,徇私贿卖举人程光奎、吴泌等,不肯审明,请将噶礼解任严审。
  科场舞弊,本就是朝廷最忌讳的大案之一,若是处理不妥当,极易寒了江南士子之心。
  况且这其中,又牵到两江总督,朝廷二品大员,事情闹出来,自然是沸沸扬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14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