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精校)第14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3/1494

  天佑的观感与左成差不多,觉得永亮是自作自受;恒生则同左住相似,认为他有些可怜。
  五人中,只有长生是没见过永亮的。
  他沉思了一会儿道:“他已经是一家之主,面对生恩、养恩,本当可以寻更妥当的解决方式,却是存心欺瞒、立事不公,落了下乘,到了现下境地,确实是自作自受;可垂鬓之年便离开生身父母,即便有养母溺爱,却无父兄教导,难免行事少了大气,思虑不够周全,也委实可怜了些。”
  要说方才“克服口腹之欲”的话让人眼前一亮,那长生现下这番话,就令大家刮目相看。
  曹颙赞赏的点点头,看向天佑四人的目光就有些不善:“一事两面,都想到了,方能思虑周全。这世上,又有哪个是坏得脚底流脓、头上生疮,全无半点好处的?天佑与左成两个,防心太重,爱将人往坏了想,容易处事偏颇;左住与恒生两个,则是太过心软,总想着旁人的好处,有时就失了立场……”
  天佑四人见他训话,都起身垂手站。
  就听曹颙接着说道:“古人都说‘修身齐家治天下’,‘治天下’且不说他,只说‘修身齐家’。该懂的道理你们也懂了,该学的知识也学了,‘意诚’否?‘心正’否?‘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左住、左成已经娶妻,天佑与恒生没多久也会成亲,你们谁能肯定的告诉我,觉得自己‘意诚心正’,可以‘修身齐家’?”
  虽不明白曹颙这番“修身齐家”论因何而发,可兄弟几个却没人敢说这个大话,修身齐家本就是古代大儒的贤行。
  “现下民风世俗,男子不理内宅,家务托付妻子。‘妻者,齐也,共奉祭祀’,此处的‘齐’为匹敌,同‘齐家’的‘齐’虽不同,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宁四太太因何受刺激难产病故,并非是丈夫生母上门纠缠,而在于丈夫金屋藏娇,夫妻离心……宁四太太既亡,匹敌不在,永亮独木难支,熬不下去……”曹颙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世人要求女子三从四德、不妒不嫉,可你们想想,若是天慧出嫁后,你们妹夫要求天慧恪守‘贤良’,为自己上孝长辈、下理家务,自己纳妾收婢花天酒地,你们会如何?”
  这兄弟几个虽性格各异,可疼爱天慧的心却是相同。
  听了曹颙最后这一句,都有些受不住。
  天佑咬牙道:“谁说只要女子‘贤良’,男子就不讲究道义?天慧是曹家明珠,若他敢视为瓦砾,我们兄弟自然视他为贼寇”
  左住跟着点头道:“就是,就是,若他真敢如此,儿子带四弟先去捶他一顿,再让大哥与二弟想法子慢慢教训他。若是不长教训,那就也不配大妹妹。”
  左成则道:“这世上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还缺了?义父义母又不稀罕贞节牌坊,让大妹妹‘休夫’便是。”
  恒生道:“大妹妹是与他做夫妻去,又不是给他当老妈子?凭什么大妹妹这边辛苦持家,那边就失了尊重?那样的人,不嫁也罢。”
  这兄弟四人说的大同小异,可因疼爱妹妹之心甚重,没有一个肯让妹子委曲求全。
  长生旁听,虽没有被兄长问道,可心里也在思量这个问题。
  若是侄女出嫁外真的受了委屈,那他这个做叔叔的,也要先将姓舒的那小子蒙头胖揍一顿解气。
  接侄女回娘家……他也不反对。
  曹家虽不是巨富之家,可也养得起一个姑奶奶;兄长又不是爱虚名的,才不会为了面上好看,逼着侄女在婆家委曲求全。
  看着小兄弟几个义愤填膺的模样,曹颙并没有立时说话,而是慢悠悠的吃了几口茶,才抬头淡淡的说道:“天佑有你们这样的兄长,是她的福气;我同你们母亲的爱女之心,并不亚于你们关爱手足之情……可是你们别忘了,自己也有大舅子、小舅子,也有岳父岳母……”
  天佑四人闻言,面面相觑。
  他们实想不到,话题怎么转回到他们身上。
  曹颙放下茶盏,冷笑一声,道:“就算姻亲是外人,那自家人呢?为尊者讳,本不当同你们说这些;可若是还像方才似的,用永亮做例证,你们又难感同身受……我小的时候,同你们祖父并不亲近,甚至心里还存了怨恨……”
  这一句话,惊得众人都变了脸色。
  在众人的心中,曹颙是仁孝之人,他们这些小的也都有样学样。
  儿子怨恨老子,这不仅是“不孝”,还是“忤逆”。
  难怪众人无法相信。
  曹颙接着说道:“你们生长在曹府,身边没有这些是是非非,即便听到旁人家嫡庶相争、父子成仇的事情,也只当故事,却是不知道,当年我同你们祖父也差点父子成仇……原因无他,只因你们祖父那时偏宠妾室,使得你们祖母伤心病倒……一边是十月怀胎的慈母,一边是严父,在小孩子心中,谁轻谁重也不用选。只是我心中虽怨愤,可年纪幼小,只能多陪着母亲,做稚儿状哄她开心;想着若是我大了,定要想个法子处理了那妾室,省的母亲难过、家宅不安……那妾室有一子,是我庶弟……我能待堂兄弟如同胞,却无法视庶弟为手足。庶弟者何人,母亲仇人之子,如何能心无芥蒂的视为手足兄弟?他被老爷宠得不行,我上京后更是在家里做起霸王,硬抢你们三姑姑养的小狗。结果惹恼了小狗,被咬了几口,连惊带吓的,就此夭折……我得了消息,却无丧失手足之痛,反而担心你们三姑姑过于自责、存了心结……人心都是偏的,谁也不是圣人。面上表现的再平和,逼到急处也会心生恶念……”
  他说语调平平,可众人心中都起了惊雷。
  实想不到,被他们兄弟视为乐土的曹府,还曾有过这般惊涛骇浪;被他们认为福寿安康的李氏,曾经受过这么多委屈;慈爱睿智的曹寅,竟然有宠妾灭妻的时候……而他们的父兄曹颙,在旁的孩子天真烂漫时,心里就因父母关系疏离存了怨恨……
  旁人还罢,天佑、长生两个同曹寅最是亲近,这会儿神色复杂得紧。
  曹颙的视线从天佑脸上滑过,落到长生身上,道:“我说这些,并不是翻旧账,指责父亲的过错。我本身已经引以为鉴,才有了这府里的太平日子。告诉你与你几个侄儿,是想要与之共勉。”说到这里,望向众人:“饮食男女,人皆有好色慕艾之心,我并非要求你们做圣人。只是想着你们往后真要有把持不住的时候,多想想我今日的话;若是有坐拥齐人之福的心思,就想想你们的大妹妹……没有咱们家的女孩儿是宝贝、旁人家的女孩儿是草芥的道理……你们修身正,将来在你们妹夫面前才有说话的余地……”
第1351章
部务
  葵院,上房。
  大丫鬟橙叶端了茶水上来,安放在几位小爷面前,而后低头退了下去。
  不管是天佑,还是左住兄弟,都齐齐的望向恒生。
  自从前院书房出来,这三人就是如此。即便恒生不是个细心的,这会儿也察觉不对。
  他抬起头,不解的问道:“哥哥们怎么老盯着我瞧?”
  看着他黑漆漆的眼睛,天佑犹豫了一下,道:“二弟,你说父亲怎么好好的就想起教训起咱们来?”
  恒生扬声道:“还能因什么?再过半月妹妹就要下定,父亲心里不安……哥哥们又不是不知道,父亲母亲最是疼爱妹妹,即便妹妹不是立时出嫁,可定亲后在家的日子也就有数……就像父亲说的,万一妹妹往后有委屈的时候,还得咱们这些做哥哥的为妹妹出头。为了底气足些,也当洁身自好……”
  天佑与左住几个相对无言,恒生这般说辞也不算错,可父亲(义父)是什么人?如何行事难道心中没数,非要天慧要下定前才想起教子?
  见众人如此,恒生固然后知后觉,到底不是愚钝的,他“腾”的从座位上起身,瞪着眼睛道:“难道几位哥哥以为是我有了错处,引得父亲着恼,累及你们一起被教训?”
  左住讪笑道:“你毕竟年少,又独居一府……侍卫班中,贪玩的人又多……”
  恒生涨红了脸,转头望向天佑,恼道:“大哥也在侍卫班,难道就大哥是稳重的,独我不懂事……”
  天佑本也想着父亲专程教训他们一顿告诫他们“修身齐家”、“克己复礼”,不当是无的放矢。
  或许兄弟中有哪个行事不检,父亲一个当老子的,也不好直接说儿子的房间事,才如此笼统的告诫一番,有则改过,无则加勉。
  双胞胎都已经成家,不是不知人事的黄毛小子,二弟却独居一府,身边没有长辈辖制。
  待见恒生做此反应,天佑心里已经晓得,自己先前猜错了。
  他是长子长孙,即便每日在宫里当差,可对于家中之事并非全无不知。
  即不同二弟相干,那就是……因祖母的缘故?
  兰院昨日的异常,天佑晚上已经知晓。
  原也猜测着今日家宴是不是同祖母相干系,可今日见李氏神色如常,父亲这边教训的又是“修身齐家”的大道理,便想到恒生身上。
  恒生现下毕竟名义上已经不是曹家子孙,若是父亲再单独管教他,传了出去,就显得曹家轻狂。
  没想到,却是想左了。
  想到这里,天佑便道:“二弟别恼,并不是我们觉得二弟不懂事,只是我在老爷、太太眼皮子底下……左住他们两个身边有弟妹守着,即便想要学人风流,也不好犯浑……只有你那边,独居一府,又无人能约束……方才有些误会你,可哥哥们也是担心你的缘故……”
  左住、左成也明白是误会恒生,也都起身给他道恼。
  恒生不是个小气的,见哥哥们都赔不是,摆了摆手道:“说开了便好,又不是什么大事……”
  虽说兄弟几个没弄清楚曹颙教训他们一顿的起因,可那番大道理显然是听进去。
  于是怀胎八月的朱氏,就看到丈夫盯着自己的肚子喃喃自语。
  为了怕他们夫妻年轻不知轻重,朱氏的奶嬷嬷已经劝夫妻二人分房,左成也早就挪到书房。
  从曹府回来当晚,左成就使人将铺盖搬回主卧。
  面对妻子的不解,左成一边轻抚着妻子的肚子,一边道:“我想多陪陪儿子,总不能让他只亲近你……”
  听着向来老成的丈夫说着这近似争宠的孩子话,朱氏忍不住“格格”直笑;不过想着产期将至,她也带了轻愁,小声道:“万一是闺女呢……”
  左成浑不在意道:“闺女是更好了……闺女乖巧,更可人疼,义父、义母会更疼爱孙女的……”
  左住房里,马氏也瞪大眼睛。
  妻子为求子心存焦虑,左住并非不知,可劝解几分徒劳无益后也只能闭口不谈,省的妻子心思更重。
  听了义父那番“修身齐家”的训诫后,左住便觉得自己不能在子嗣上面让妻子独子承受压力。
  他翻出了《周礼》,将“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这段话指给妻子:“晚几年生并非坏事……等到你二十看看,若是还没身孕,就请太医好好看看。未必就是你的缘故……当年五叔成亲三年,五婶亦无孕,后来请人看过,五婶无碍,是五叔身上不康健。保不齐就是我的问题……”
  马氏听着丈夫的宽慰,本心里熨帖,可听到最后,却带了惊慌:“大爷怎好这般说自己个儿?我宁愿是我的缘故,也不愿大爷不好……”
  女子无子,固然在婆家底气不足,可只要放宽心胸,给丈夫纳两房妾,生出儿子,抱养到自己个儿名下,也就是了。
  男人无子,即便过继,可延续的是家族,自身血脉却就此断绝。
  看着满眼担忧的妻子,左住心中一暖,道:“那也不怕,家中有方子,五叔现下不是有亲子了么……”
  圆明园,勤政殿。
  雍正坐在御案后,放下曹颙的折子,原本沉重的脸上添了些笑意。
  “统计官仓”名目倒是不错,自己还是疏忽,既是担心的方官仓不稳,可也没想等着早点打发人下去瞧瞧。
  若是今夏那边汛情不稳,提前做到心中有数,总比到时候乱乱糟糟的强。
  曹颙行事,向来是不乏勤勉,却拘与谨慎;现下能有这个魄力主动迈出一步,向来是户部印鉴在手,心里多了底气。
  看来提曹颙为掌部尚书,这步棋果然没走错……
  雍正拿起御笔,下了“准奏”二字,想想张廷玉如今将吏部整治得颇和自己心意,多少要给他留些情面,便又在后边添了一句“出京官吏,可与张廷玉议后选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3/14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