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精校)第1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1494

  “老十三!!”四阿哥的声音也带着几分恼:“你倔什么?这是赌气的时候的吗?难不成你想让皇阿玛再冷淡你十年八年,甚至……甚至……圈了你,你才满意?”
  “四哥,那弟弟问你,今日这般情形,若是换了四哥,四哥怎么处理?”十三阿哥盯着四阿哥的眼睛道。
  四阿哥一愣,肃然道:“就算只有这个法子,也应该是我这做哥哥的来做,毕竟我身上还有个督管时疫的差事,最多不过是罚俸去了户部的差事罢了!”
  “我怕过什么?我还有什么可怕的?”十三阿哥的声音透着忿然和激动,“四哥做得,为何我就做不得?难不成四哥同别人一般,也将我这个失宠的阿哥当成了废物?”
  “十三弟……”四阿哥最终叹了口气,没有再多说。
  十三阿哥别过头去看了看窗外,天上云层渐拢,看来,又要下雨了。
第0174章
云散
  幸好五月二十四、五月二十五连续下了两日雨,使得京城百姓安心不少。这打二十四日起三日,就是第三次禁宰牲祈雨了,偏偏这雨水应时而下。旱情已经缓解,大家对时疫的畏惧之心也淡了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吃斋念佛来祷告时疫早日过去,祈求佛祖保佑家宅平安。
  就是在曹府,梧桐苑与葵院,都设了小佛堂。
  曹颙本想劝初瑜与紫晶不要相信这些神佛鬼怪之说,偏两人又拿了祈雨的事来说明“心诚则灵”,实在他一时无法反驳。
  这说起来,曹颙心中也很是不解,圣旨所下三次祈雨,两次雨下,一次虽然雨水未下,但是天色也见阴了,难道真是祈雨之人心诚不心诚的缘故?
  康熙自然不会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这祈雨本是礼部尚书的差事,头一次命的就是礼部尚书贝和诺,结果只是天阴了小半天,雨水未下,然后圣旨就训斥他是“懒惰懈弛之人”,再次祈雨时就命户部尚书穆和伦代他祈祷。
  尽管自己经历了死而复生之事,但是曹颙仍无法说服自己相信这些神鬼之说,后像庄先生请教,证实了确是像他猜测的那般,是钦天监做了雨水“预报”,而后圣旨都是按照这些预报来定下祈雨日子的,不过是愚民的手段而已,但是对安稳民心却是大有益处。
  五月二十六,在被封了二十天后,敦郡王府解禁,这也安抚了不少民众。不过大半月,十阿哥府上染病暴毙的仆从下人就达三十多人,他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何况,比起折了小阿哥的诚亲王府与夭折了小格格的东宫,他这郡王府不过是死了些下人仆从,也是万幸。
  九阿哥已经郁闷了十多天,当初他护送诸妃前往热河,出京两天就遇到了奉旨回来的十六阿哥。他没有理由再跟着前行,没有恩旨也不敢在京城外逗留,只好又折返回京。
  敦郡王府外,四阿哥、九阿哥、十三阿哥、托合齐与曹颙都在,等周围的官兵撤开,王府大门打开时,众人都冲门口望去。
  十阿哥带着几个亲随,悠哉的走了过来,对几位阿哥抱拳道:“谢谢三位哥哥与十三弟来瞧我!”他本就有些瘦,眼下双眼洼陷,看着实在憔悴。
  九阿哥皱眉道:“这些奴才怎么侍候的?难道还少了十弟吃喝不成?赶紧请太医瞧瞧,这到底是怎么着?”
  十阿哥连忙摆手:“好哥哥,您可饶了兄弟吧!这些日子兄弟虽未染病,但这防疫的汤药可没少喝,顿顿不拉,影响了胃口,吃得便少些!这太医兄弟算是腻味了,往后最好远远的,能够十年八年见不到方好!”
  见众人之中除了九阿哥外,其他的都见瘦了,十阿哥心里稍稍平衡了些,只是望向曹颙的眼神有些复杂。
  四阿哥望望大门那边,再看看十阿哥,略带深意的说:“十弟,听说这二十天,你们府里暴毙了不少下人,这人名记录都在殓场那边,是不是叫个内务府的官员,来给十弟府上的人口重新登记登记。”
  十阿哥扬了扬眉头:“自然要的,眼下却不急,总要再等些时日,这时疫之事了结再说。兄弟这边可不像三哥府上,至今还未‘解禁’,兄弟这边可是‘该死’的都死了,若是再被外人传进点什么,那可怎么好?”
  三阿哥府上的禁令,却是三阿哥自己个下的,说得很是大义凛然,其实不过是觉得这疫症的差事烫手,就是完了也得罪太多人得不到好处,方这般龟缩在府邸。
  这样一来,对四阿哥却是极为不利,不知详情的,还以为他是为了夺权,圈了弟弟又圈哥哥。
  这些风言风语的,四阿哥也听到些,眼下见十阿哥刚从府邸出来便晓得府外之事,可见另有消息渠道了。再想着他府上送出来三十多具尸首,都是青壮之辈,虽然个个都有名有姓的,却还是令人觉得不对。
  在加上月初之事,他过后也打探过一些消息,知道十阿哥府上好像有不少青壮出入。种种线索直指九阿哥与十阿哥,他怎么能不怀疑这是十阿哥在杀人灭口?
  只是眼下事情正多,也不是追究这个的时候,四阿哥压下心底的厌恶,又应付了几句,带着十三阿哥离去。托合齐与曹颙给十阿哥请安见礼后,也返回步军衙门去了。
  望着他们的背影,九阿哥看了十阿哥一眼,道:“看到没有,最奸诈的就是老四!谁不知这疫病难防,老三为什么躲起来?若真是有功劳的好差事,就算是真病了,怕他也舍不得放手。不过是晓得其中的难处,方如此罢了!老四却狠,即要功劳,又不背埋怨,这十三人头一砍,谁还会想着老四的什么错处!”
  十阿哥摇摇头:“不会吧!自小十三就跟着老四屁股后转,两人倒像是真要好!”
  九阿哥瞥了瞥嘴角:“不信,你就等着瞧,看看这疫事完了,老四得什么,十三又是什么下场?什么兄弟情深,不过是狗屁,也就唬唬十三那愣小子!”
  十阿哥看了看九阿哥,没有应答,望着曹颙与托合齐的方向,陷入沉思。
  进了六月,随着一户户人家的解禁,被时疫的阴影笼罩了一个月的京城终于渐渐恢复生气。六月中旬,外城内城因时疫暴毙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已经持续多日未见。到六月底,又迎来了几场大雨,早前的干旱早已无影无踪。
  没有人会留意,十三阿哥回了府邸,再次开始足不出户的“休养”生涯;曹颙卸下防疫的差事,回到户部,继续担任合格的司主官。
  三阿哥却不知该幸灾乐祸,还是该心凉,因为康熙在给他与四阿哥的奏折上,就十三阿哥特命三阿哥与四阿管,批示道:“胤祥乃不大勤学忠孝之人,尔等若放任之,必在一处遇着他,不可不防!”
  七月初一,一大早,因时疫封了的内外城门,终于在百姓的翘首期待中缓缓推开,宣告了京城时疫已成为历史。
  早已有人备下了锣鼓鞭炮,顿时之间锣鼓齐鸣,加上“劈里啪啦”的鞭炮声,很是喜庆热闹。虽然也有部分家庭,因时疫中失去了亲人,而挂起来白灯笼,但是能够在这场大难中死里逃生,还是感到庆幸。
  何茂财是开了城门当天中午就到了曹府的,两个月不通音信,京外各种流言又是千奇百怪,他实在是忧心不已。直到见了曹颙,知道这边众人皆平安无事,他方松了口气。
  曹颙问起那边的庄稼,虽然是打了井,但是对旱情只是缓解,减产是难免的。就算是这样,较那些没有井水浇灌的庄稼也是好出太多。因这五月中旬才有雨,下旬才算浇透的,那些没有井水浇灌的土地哪里还来得及种粮食,只能是种些熟得快的作物。
  万幸的是,因乡下不比京城,并没有引发时疫。
  闲话完毕,曹颙方想起不对来:“财叔,这城外难道是贴了告示了?是告示提前就说了今日开城门之事?要不,怎么进城这般早?”
  何茂财拍了拍脑门:“瞧老奴这记性,竟唠叨这些个,好些忘了正事!”说着,叫随行来的小厮递上个篮子:“今儿是大爷寿辰呢,老奴与家里的早就准备的,虽知道城门关着,却仍是不死心想碰碰运气,这正可巧的,可见大爷福泽深厚,日后定是不凡的!”
  曹颙心下感动,道了谢,叫人请带他去客房歇歇脚。
  又是生日了,曹颙伸了伸懒腰,怨不得这两日初瑜有些古古怪怪,尽是探问他喜欢什么物件吃食,可见是用心准备了。
  因福建去年今年都遭灾,外加上饥民暴动,他们福建司这两日也有些忙,就今儿因开城门的缘故,众人都欢心,早早的结束差事,各自归家。
  若早日想起来,便请些朋友过来热闹热闹,这两个月的时疫闹得,除了在京有职的,其他的都关门闭户的,大家好久不得见。又想到宁春,因过后忙着防疫之事,虽到宁春家门口两次,也不好进去。
  不知道是不是运气好,却是想到宁春,宁春就到,同行的还有两个多月未见的永庆。两人见到出来相迎的曹颙,皆笑着抱拳:“给寿星公见礼了!”
  宁春又仰着略带不满的道:“确是连一张帖子都没有,我们这想要喝你寿酒的,就只好舔着面皮上门来!”
  曹颙笑道:“对不住,对不住,不是忧心怠慢,实在是这些日子忙昏了头,压根没想起生辰来!”看到永庆身上穿了蓝色衣衫,看来是守孝期满,心中也为他高兴。
  永庆却板起脸来,指了指曹颙道:“自打听说你被四阿哥调去防疫,就为你悬心,又想着你平日少年老成,应晓得分寸,却又闹出敦王府这一出来!”
  曹颙晓得他是真心实意待自己好,并不恼,辩白道:“当时只想着早日遏制时疫,并未想那么多!”
  或许是听两人说到时疫,想起了故去的秋娘,宁春的神色有些黯淡。曹颙与永庆见了,便心照不宣的转了话题。
  这如今雨水足了,抗旱的差事也不用再下去,宁春道起自己的前程,却也是眉飞色舞。虽说工部抗旱这功劳,比不上曹颙这个大,但是毕竟是利于国计名生,多多少少也算是政迹,若是三年任满,这个都是大有利的。
  说着说着,宁春又羡慕起曹颙来,他在三人中年纪最小,如今却是正五品,如今又跟着四阿哥防疫立了大功劳,保不齐有什么封赏。
  曹颙心里却有数,就算自己这两月劳累有些功劳,朝廷也不可能明着有什么奖赏。就是京城时疫之事,怕他们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粉饰太平,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一般。
  永庆听着两人的话,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他年纪最长,又是早早就出来当差的,却多年没什么进益,又守孝耽搁了二十七个月。
  他本是镶红旗护军营侍卫,与驻守皇宫的上三旗护军营不同,下五旗是也在京城,却是守王公府门的。
  这王公府邸,都有自己的侍卫家丁,哪里需要外人驻守门户?他们不过是应付应付差事,按时辰在王公府邸附近巡逻巡逻,甚是清闲,却也没有什么升迁的机会。
  曹颙也想到了永庆的差事,问道:“伯父那边有计较了没有?还直接回护军营吗?用不用同平王府那边说说看!”
  永庆苦笑着摇了摇头:“我阿玛正忙着他自己个儿的起复,我二弟今年也是要当差的,还有我妹子的事,怕这一通忙下来,暂时顾不上我这边!原本想着,不是托十四阿哥,就是求平郡王的,但是眼下这两位又随扈,只能先等等看!”
  “明年方是选秀之年,你妹子眼下就准备,太早了些吧?”宁春不解道。
  永庆看了曹颙一眼,随意说道:“因守孝,早报了逾岁,上头也批了自行婚配了!”
第0175章
紫晶
  曹颙听他们提到永佳,这么算来,打那年去昌平庄子之后,也有一年半没见过她了。
  温泉庄子那晚醉酒之后的事,他原当是梦里,次日听众人说起的在池子边找见的他,方晓得有些不对。虽然与永佳也不算陌生,却也不好意思询问一个女孩子家是不是自己捏了人家的脸,只好装作什么都不记得糊弄过去。
  宁春也想起那次昌平之行,当时他正是刚娶了秋娘不久,两人正是如胶似漆,百般恩爱,如今却是天人永隔,再不得见。
  永庆却是为妹子惋惜,若是没有万岁爷赐婚这档子事,妹子与曹颙两个也算是郎才女貌,甚是般配。而现如今,还不知道妹子会许个什么样的人家,心里多少有些唏嘘。
  一时之间,各人寻思各人的,气氛便有些压抑,直到听小厮来报,说是有客到了。
  却是来赴宴的人到了,兆佳府的几个孙少爷、表少爷跟着曹颂过来的,而淳郡王府弘曙也带着两个弟弟过来;女客这边,也就是觉罗府、兆佳府、淳平两个王府这几处的。
  虽然初瑜与紫晶有些想要办得热闹些,但是毕竟时疫方过,死伤百姓不少,不好大肆张扬,便只请了这几府的亲戚,简单设了几桌酒菜。
  等到外客散去,曹颙已经微醺,虽是生辰年年过,心境却又与往年不同。进京前,不管心里如何想,因是孩子身形,都是孩子待遇。进京后这三年生辰,一次在草原随扈,一次在江宁侍疾,一次是眼下这次。
  回到梧桐苑,去了外头衣裳,曹颙坐在炕上发愣,这康熙五十年就这般过去了半年,明年就是康熙五十一年了,父亲那里……
  初瑜带着人端了醒酒汤与长寿面过来,看到曹颙的样子,关切的问道:“额驸怎地?不舒服吗?”
  曹颙摇了摇头:“没,只是想起父亲母亲来!江南那边也有点旱,有的地方还闹了蝗灾。若是天气不好的话,不知父亲的身体会如何?还有母亲,听说生我时是难产,折腾了好几日。今天是我生辰,也是母亲的受难日!”说到这里,又想起鄂飞来,虽然同情他的遭遇。但是想想,若是李氏没有嫁给曹寅,那小曹颙也不能生出来,那他根本不可能在这世复活。
  初瑜将醒酒汤递了过来,等曹颙喝过,又将一碗长寿命放在炕桌上。曹颙因席间喝酒,肚子正有些空,看了这清清淡淡的面胃口大开。见他拾了筷子,初瑜忙道:“额驸,这个可不能咬断,要一口气都吃了方好!”
  长寿面都是这般规矩,一碗里只是一根长面条,要一口气吃完方算好。曹颙点了点头,问道:“这个是你亲手做的?”
  初瑜点了点头,略带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想了好些日子,都不知该送额驸什么做生辰礼物,便亲手做了这碗面!”
  曹颙吃完面,方看向初瑜:“我又不是小孩子,过个生辰又算什么?只是我瞧着,这两日你同紫晶嘀嘀咕咕的,还打发婆子出门,这是安排什么呢?”
  初瑜答道:“是我同紫晶凑了些银钱,借着额驸的名头在几处寺里捐了香油钱,不仅超度这两个月因疫毙命的亡灵,也是为额驸祈福。”
  曹颙不赞成的摇了摇头:“你们啊,这不过是便宜了那些个和尚,改善了他们的伙食了!神佛之说,不过是愚民罢了,又哪里当得真?前些日子就同你们说过,却只是不信!”
  初瑜略带些不安,瞧了曹颙两眼,试探般的问道:“额驸,恼了初瑜了?往日额驸不是说,不必整日闷在家里,实在不方便去其他地方,就是去寺庙上上香也是好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14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