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精校)第11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9/1494

  除了那些全套家具不算,剩下的摆设与日用,不是银晃晃,就是金灿灿,看得众人,直流口水。
  只有那些官宦人士,颇有几分见识的,知道这是国舅府送妆,都觉得有些怪异。
  按理来说,像国舅府那样有身份的人家,就算给女儿丰厚的陪嫁,也多在古董珍玩、珠宝首饰这些既值钱,又体面的东西上使劲;只有不管不顾的主老财,才给女儿置办金银之物,除了耀富,也为了以后便宜女儿在婆家不够开销,好直接化了金银来使唤。
  不过,想到国舅府那位“鼎鼎大名”的夫人,就又觉得置办这样的嫁妆,才“附和”那位的出身。
  国舅府这边,来凑兴的,权贵人家少,多是京里攀附佟家的小官,虽看着繁花锦簇,却已呈衰败之相。
  从正日前三天开始,国舅府便摆开了流水席。即便没有帖子,只要看着干净体面,也能来混一顿吃喝。这使得国舅府添了不少热闹,放在外人看来,真是泼天富贵。
  佟家女眷,不管素日关系与李四儿如何,倒是来的齐全,不过是看在庄王府面上。
  十六福晋虽已经有身孕,但是能不能生阿哥,生阿哥能不能站住,都是两说。这嫁入王府的玉敏,说不定就是未来的亲王嫡妃。即便是瞧不上她生母,谁也不肯在这个时候得罪人。
  况且玉敏早年由嫡母教导,规矩言行都是好的。大家就算是挑剔她生母,也不会昧着良心,空口白牙说她不好。
  有两位经年的长辈,看了玉敏这样的品格,都带了几分遗憾。要是玉敏是从先头那位肚子里出来的,别说是王府阿哥,就是宫里的阿哥也匹配得上,却是被生母身份拖累,到底有些不足。
  前院,偏厅。
  隆科多揉着额头,这几日老陪客人,宿醉难耐,只觉得心里犯呕,脑袋沉沉的,再加上看到长子岳兴阿眉目清冷的站在跟前,他只觉得头更疼了。
  有心想要说两句软话,可严父的架子端惯了,实在放不下。
  他清咳了一声,道:“这几日辛苦你了。”
  岳兴阿嘴角露出几分讥讽,道:“不过是当个摆设,不敢称辛苦,倒是父亲,酒量却是见长。人都说借酒消愁愁更愁,就算日子不好过,父亲也当多保重才是。”
  明明是家中操办喜事,却说起这个。
  隆科多神色一凝,已经蹿起心火,瞪眼道:“怕是不能如你的愿,一时三刻我还死不了!”
  岳兴阿皱着眉,侧过脸去不看隆科多,冷冷的说道:“父亲高寿才好,也成全了儿子,儿子去迎客了!”说话的功夫,不待隆科多应答,他已经转身出去。
  隆科多看着长子的背影,脸上青一阵、红一阵,最后化为一声长叹。
  要是搁在十年前,长子敢这样忤逆,他早就使人请家法,动手管教;现下他却充满了疲惫,晓得自己已经老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方恨恨道:“混账东西,怕是不能如你的愿。就算你撅蹄子,还得给我披麻戴孝……”
  想着儿子一身重孝,倔强站在灵堂的表情,他竟然忍不住笑了好几声,直笑出了眼泪……
  紫禁城,养心殿中。
  雍正面前,摆放着一个打开的小匣子。他打开里面折子,仔细看了起来,脸色变的难看起来。
  看着看着,他冷哼一声,撂下折子,从左手边,拿起另外一本折子,越发着恼,轻声道:“娶妻不贤,到底是郭罗络家的人……”
  他沉吟了一会儿,抬起头来,自言自语道:“曹颙这个家伙,是不是开始在直隶敛银子了……”
  他想的是曹颙年前递上来的那个“直隶发展大计”,内务府已经派了几个司官,派驻清苑城。两年的时间,并不算长,曹颙也没工夫耽搁。
  他却是猜错了,曹颙年后着手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民政,而是军政。
  清苑城,总督衙门,官邸。
  直隶境内的几位提督、总兵、副将,受曹颙所召,齐聚总督衙门。
  堂上高坐的曹颙,没有众人初次来拜见时的温煦,神情中带了几分肃穆。
  “诸位也当知晓,皇上使本督出京,除了督抚一地,还有为练兵计。关于此事,如何行事,本督已经有了定夺,还请诸位多多操劳。”曹颙说着,使书吏抱了一叠文书过来,分发到众人手中。
  只有薄薄的几页,却是看得众人都变了脸色。
  这是三条练兵之策,一是简兵,回去测试绿营兵力,不外乎拉弓、举石这些,达到一等标准的提拔为伍长、什长,二等做普通兵丁,三等标准的留作后勤,三等标准都达不到的,退籍为民。
  这些退籍为民的弱兵老兵,发回地方,直隶籍贯的可以优先租种官田;其他省人士的,则给予一定的银钱。
  给予简兵的时间,是一个月,在三月初会由总督府使人去验看。若是发现有弊情,按违逆军令罪论处。
  二是募兵,因太平时节,百姓不爱送子弟入伍,由地方贴补一定补助的形式,从地方征集闲散青壮,年底前满员。
  若是募不满,或者还有吃空饷之人,不管是何原因,都是“办事不利”、“平庸无能”,将由总督府上报朝廷,予以惩处;反之,差事完成好的,则将由总督府上书御前请赏。相关官员的损失,则有地方养廉银贴补。
  三是强兵,严肃纪律,按照一定行事练兵。今年六月验看老兵,明年六月验看新兵。双优者给予嘉奖,两次验看都不合格者,按照不合格比例,给予惩处。
  这以后,就写着各种营兵考核内容,从单兵武力,到整营的武力不等,写得非常详细。
  眼前这几位就是直隶绿营的头头儿,自是对绿营弊端了解得比曹颙更透彻。
  按照曹颙所制定的这个标准,现有的绿营兵,最少要精简下去四成。原本缺口就大,这样一来,每营缺额就得过一半。
  众人只觉得头皮发麻,拿着这文书,既带了几分忐忑,又带了几分雀跃。他们已是瞧出来,总督大人要大刀阔斧,可杜绝吃空饷,这又断了他们的财路。
  别说还有皇命,即便没有皇命,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们也没有引火上身之意。
  曹颙见他们面带挣扎,知道他们舍不得吃空饷那些银子。可若是不能杜绝吃空饷,想要强兵,那就是扯淡。
  “俗话做的好,千里做官之为财,尤其诸位在武职上,本就比文官日子过得要艰难。外头孝敬少,各项官场往来还得撒银子。可现下不是本督盯着直隶,是皇上在看着直隶。皇上目下无尘,最不待见的就是什么,不用本督啰嗦,诸位大人心中也有数。既是皇上恩典,使得地方上设了养廉银子,诸位大人也当安心承受皇恩才是。”曹颙有条不紊的说道。
  几位武官,互相看了看,最后还是由一个提督牵头,起身道:“既是督帅帅令,卑职自是领命!”
  其他人跟着站起,也都是恭恭敬敬的应了。
  熬到这个地步,即便是武官,也都是人精子,并不是看上去那么敦厚。
  这边应下,那边就诉起苦来。“简兵”、“强兵”还好说,“募兵”这一条却是艰难。
  即便家中真有闲散的青壮劳力,也没有几乎人家真愿意送子当兵。出去扛活,或者在城里打零工,一年也能赚几两银钱。
  这般诉苦,不过是为了多向总督府这边讨要些银子罢了。
  曹颙心中有数,吃了一口茶,道:“募的新兵,年纪不能过三十五,必须得到二等兵标准,每募一人,将补贴兵属五或十两银子,这一条,将会在今秋的总督令上,向全省百姓公示。”
  听着前面,众人还带了欢喜,听到后头,神情都古怪起来。
  不仅断了财路,还要做白工,全部指望都放在的所谓的“奖赏”上,大家心里都有些腻歪。
  练兵是皇上给总督的旨意,又不是给他们的旨意,差事办的再好,功劳的大头也是总督,能不能吃到汤汤水水,还要看总督大人厚道不厚道。
  就听曹颙接着说道:“这募兵之事,毕竟辛苦熬神,每招募一名合格新兵,总督府会给予一两银子的‘车马费’。这笔银子具体如何分配,就由诸位做主,本督并不干涉。”
  众人听了,原本躲躲闪闪的眼神一下子又亮了起来。
  直隶绿营满额将近三万人,除去缺员与“简兵”退民的,最少还要募一万多人才能满额。
  这“车马费”固然不是多么庞大的数目,也能够以慰众人心怀。
  除了暗暗窃喜,众人心里多少还生出几分古怪。
  曹颙哪里去管他们心里如何想,他毕竟分身无术,不可能驻扎在绿营,也没工夫每日里盯着这些,只能将差事都派下去。
  见众人再无异议,曹颙便使人送了笔墨上来,请诸位大人签字。
  众人不禁骇然,都晓得这落笔无悔,这文书就成了不是军令状的军令状。
  可总督大人之前耐着心一条条给他们解说,他们都点头了,也没有再质疑的借口。何况,只有总督府这边支持到位,这文书上的三条并不难完成。于是,众人就都签了名字。
  直到出了总督府,才有一个副将低声抱怨:“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是将我们当小鬼使啊!”
  另一人道:“看出督帅大人是从户部下来的,这开口闭口不离银子,只盼着他老人家不要出尔反尔,能真心体恤大家伙儿……”
第1130章
春色
  阳春三月,柳绿花红,秦淮河上,碧波荡漾。水面上,时有华丽的花船缓缓的划过,船里传来悠扬的琴声,为无限的春光增添了一抹绮丽。
  在花船中,有一艘大船格外显眼。
  那船比寻常的船要大的多,有三层,每一层都挂着精巧的花灯,花灯下挂着彩绸。虽说现下是白天,看不到花灯绚丽,可轻柔彩绸在风中飘送,随船乐姬若隐若现,浅吟低唱,别有一番味道。
  常在秦淮河上讨生活的这些人,多是炼就了火眼金睛。就算是偶有秦淮的游客,也为这船的气派咋舌。
  看到这艘船时,便有不少人留意。
  “这是谁家船,新开张的买卖?”不远处,一花船船头,一个肥胖的中年男子,怀里搂着个穿着容貌俏丽的女子,瞪着小眼睛,使劲的看着大船,道。
  那女子顺着他的眼神望去,却是一愣,随即笑道:“好气派的大船,奴家倒是头一回看到,还得问妈妈……”
  那胖子心里好奇,便回头喊了一声,便见船舱里出来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只插了一支牡丹金钗,未语先笑,看着令人心生亲近。
  这样的装扮,看着就像是良家妇人,可在秦淮河上讨生活,又有几个离了风月的,只听她笑着说道:“秦爷……”
  听这秦爷问那大船,这妈妈定睛看了一眼,就认清来历:“那是扬州卢家的船……”
  “扬州卢家?”那胖子目光闪烁:“就是盐商卢家?怪不得人人都说盐商豪富,到底是不一般。”
  这妈妈接话道:“大爷说的正是,卢家虽比不得程家年代久远,却也富了好几辈子。近几年来,竟是隐隐有超过程家的意思。外头都说,卢家在京里有靠山。他们家三老爷,现下在巡抚衙门做官,官职虽不高,可在江宁城里也无人敢小瞧……估摸是在宴请官客,卢家每年三、四月都要来江宁打点,想来今年也不例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9/14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