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精校)第11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2/1494

  李四儿的眼圈一下红了,满腔怒气化为无限辛酸,道:“有什么委屈的,都是我出身不好,连累了他,谁让他是我生的,也只有受着。只是对不住老爷,但凡我出身尊贵些,也不会使得老爷这般委曲求全。”
  隆科多叹了口气,道:“不是没有比傅家姑娘更好的人家,可傅鼐是皇上开府时就跟在身边的近臣,情分不同……万一有什么不好,傅家总会照应一二……”
  李四儿听了,心中发颤,生出几分骇意。
  她虽不明白丈夫为何消沉,可是从今年各处送来的“炭敬”与“年礼”上,她也能瞧出其中的不对劲。
  现下,她竟是想也没想自己会不会在京城权贵圈中丢面子,反而心里跟一块石头落了地,松了口气,柔声道:“老爷如此疼爱玉柱,都是我们娘几个的福气……”
  隆科多本怕她恼怒失望,见她如此通情达理,脸色也添了温和之色,道:“库房里那些东西准备的如何了?过两天,同过年的东西一起给老大那边送过去,也省得扎眼。”
  李四儿迟疑了一下,道:“老爷,还在再等两天……明儿使人出去换些金子,除了姐姐的陪嫁,再送两箱金子过去……”
  隆科多听了,很是欣慰,点了点头,道:“如此更好,玉柱是他亲兄弟,玉敏是他亲妹子,往后多少能看顾些。”
  李四儿笑道:“大爷怕是要吓到,外头都说,我占了姐姐的嫁妆,给敏姐儿添嫁妆了。都是些老物件,谁又稀罕不成?我先头就是故意扣下引他生气,谁让他将我当仇人。他恨了咱们半辈子,到头来又能怎么样?一家人,到底是一家人……”
  佟家与傅家结亲之事,操办得很快。
  等曹家听到消息时,国舅府已经下定。
  静惠是傅家养女,下定之日,傅家还专程使人到曹家来接。那位与佟家说亲的二姑娘,虽是行二,却是傅鼐的庶长女。只因认了静惠,排行才延后一位。
  曹颙听了这个消息,愣了半天。
  傅鼐前两个月接了伊都立的差事,升了兵部侍郎,正是春风得意。他长子昌龄去年中进士,选庶吉士,今年散馆后,就留在翰林院授检讨。
  作为潜邸旧人,傅鼐这两年的仕途平平,远不如其他人那般惹眼。可是,没有人敢小瞧他。
  因为他是满洲勋贵,上三旗侍卫出身,在皇帝身边的时间又长,同其他的潜邸奴才还不相同。
  曹颙实在没想到,傅鼐会如此不智,在这个时候同隆科多结亲。
  隆科多虽还挂着九门提督,可实权已经被架空,任是谁都瞧出,皇上对这个“舅舅”的情分淡了。
  这门亲事,功利性太强。不过,也能看出隆科多心智坚忍,竟能放下架子,结下这门并不匹配的亲事。
  曹颙同傅鼐这些年虽以亲戚的名义往来,可不过是大面上过得去,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感情。
  对于此事,他便只能叹一声。
  倒是李氏听说此事,甚是好奇,还多打听了两句。
  佟家有尚主之心,并不是秘密。如今这公主换成了侍郎府庶女,落差也太大了些。
  腊月二十,京城事了,放假到督标官兵也都销假归来,曹颙便离开京城返回直隶。
  京城往直隶送的年货,早已先一步用马车送去。
  一路上紧赶慢赶,终于在小年这一天,回到保定府。
  城里,年味已经很浓。
  总督衙门已经“封印”,除了值守的官吏文书为,其他人多已经离府。
  曹颙回来后,用两天功夫,在官署处理完积压半月的公务,才松了口气,开始歇着。
  路途疲劳,加上在京城这些日子,四处应酬人又糟心,使得他身心俱疲。
  至于每日里来总督府送年礼的那些地方官员,或是官员的幕僚子侄,曹颙都使蒋坚与宋厚见了。
  却是有人见不得他清闲,听说他处理完公务,冯传就找上门来。
  “大人,老朽那几位老友有意过来瞧瞧,可这莲花书院只有三进房屋两栋,六十多间房,实在太小了些。”冯传带了几分无奈道:“要想要造福直隶士子,许是还得请大人援手。”
  “用地的话,倒是好说。对面池子边不少空地,等‘开印’了,使人去保定府衙门问一问,要是能买下来,就买下来。”曹颙道:“用银子的话,我这里也有。却是身份所限,不好用太多,要不然有邀名之嫌。不是说要动员地方士绅捐银么?怎么又没了动静?”
  冯传叹了口气,道:“由徐山长出面,拜访了几家,多在观望中。有几个有了准信的,也不过是几石米,几两银,杯水车薪,顶不了大用。”
  曹颙似有所悟,看着冯传道:“先生不会是找我来诉苦的吧?先生见识不凡,想来已经有了好主意。”
  冯传被曹颙点破,咳了两声,道:“老朽倒是有个建议,那就是要借借大人的势。虽说莲花书院现下不名一文,可只要总督公子进学的消息传出去,怕是就不用求人捐银子了!”
  曹颙闻言,笑道:“确实是好主意,不过不能只想着地方士绅的银子。我初到直隶,他们不敢露富,怕被惦记也是人之常情。不是谁都有善心的,总要捐的心甘情愿才好。既然莲花书院是义学,只收无力进学的寒门子弟,那天佑就不能白白占这个便宜。我这当父亲的,便为儿子读书,捐五百两银子做助学之资,不仅天佑,还有我幼弟与两个义子,明年也一并要送到书院的。如此一来,一人五百两,总共就是两千两。往后,其他不附和寒门身份的士子想要入书院,也可效此例。”
  冯传听了,眼睛一亮,已是明白曹颙用意。
  “妙,妙,妙!”他摸着胡子,眯着眼睛,道:“如此,莲花书院,怕就要名动直隶。别说是士绅,就是文武官员,怕是要挤着脑袋往书院送学生。”
  曹颙道:“物以稀为贵啊,先生可以同徐山长商量商量,将寒门子弟,与花助学金送进来的学生定个比例,总不能鸠占鹊巢。”
  冯传点点头,道:“正该如此,书院毕竟是书院。要是都收外头的学生,使得寒门学子不得进门,反而失了办学初衷。”
  老人家倒是精神抖擞,同曹颙说完,一刻也待不得,出门寻莲花书院的徐山长商量去了……
第1122章
朱侯(上)
  处理完衙门里的差事,又歇了两日,曹颙缓过精气神,便想出总督府去转转。
  因临近新年,城里有好几处大集,听说很是热闹,曹颙便对妻子说过,想要逛街之事。
  虽说曹家这边过年的只有一家三口,但还有幕僚书吏,下人奴仆,上上下下留在府中过年的也有两百多人,初瑜要料理的事情也不少,正抽不开身。加上如今是在清苑城,旗人不多,除非她换装,否则旗装出行,人前也太显眼了些。
  加上直隶之地,她这个总督夫人抛头露面,让人认出来,也容易招惹口舌是非。
  曹颙想想也是,左右在直隶要待两年,往后总有机会带她出行。
  曹颙便使人去请了宋厚与蒋坚,几个人微服出行。
  宋厚只当曹颙去了解地方民生,还感慨半日。曹颙倒是有些不好意思,其实他还真没有那么忧国忧民,只是想出去散散心而已。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两辈子加起来,他都没有到过清苑,自然是带了几分好奇。
  蒋坚则是更重视曹颙的安全,安排了好几拨随从护卫,以策万全,才出了总督府。
  曹颙身上半新不旧的蓝面厚绒棉衣,脚下是青缎面靴子,头上带着黑呢瓜皮帽。这出打扮,就是寻常富户人家男子的装扮。
  蒋坚与宋厚也都是不喜招摇的性子,穿得也都很素净。
  除了几个牵马小厮,近身跟随,其他随从护卫,都前后散开。
  清苑城省、府、县同城为治,城里衙门套衙门,吃皇粮的人口甚多,这也使得清苑集一省财力,远比其他府县富裕。即便比不上京城繁华,也是一片太平景象。
  总督府在城北,因这附近有督标、有绿营兵驻扎,所以百姓较少,比较肃静。
  最繁华的地方在城东,那边有保定府衙与清苑县衙,还有几条买卖街。曹颙一行要去的地方,就是城东。
  过了两条街,路上行人渐多,赶车的,骑马的都有。
  曹颙这几个,就混在路人中,看着与其他人并无什么不同。
  道路两侧,已经有铺面商行,有伶俐的小伙计站在门口招呼客人,好不热闹。
  再看街上置办年货的百姓,脸上也多是喜庆之色。
  又转了一条街,就到了廉颇祠街,这里就是东城最繁华之地。
  骑马已经不便,曹颙几人便下马步行。
  看着廉颇祠前人头涌动,曹颙笑着对宋厚道:“用不用陪先生去上柱香?”
  这里除了将士祈求平安外,还常有老者在这里祈寿。
  宋厚摆摆手道:“感谢东家盛情,还是免了,学生这身子骨可不禁挤,改日送些银子过来,尽份心思就好……”
  蒋坚的注意力,则是放在寻找米铺。
  他只当曹颙是关注地方民生,这自然是百姓的吃食住行看起。
  现下,他看到一个挂了米幌的铺子,招呼着曹颙与宋厚向前。
  三间的门脸,两侧都是矩形立斗,里面放着各种米面杂粮。
  正对着大门是柜台,柜台后有个老掌柜,正扒拉着算盘。柜台外,有两个活计,招呼着几个买米的客人。
  见曹颙一行进来,那掌柜的抬起头来,刚想要叫伙计招呼,打量了众人一眼,却是自己从柜台后出来,恭敬道:“几位客人要买什么米?小店新到了江南碧粳,做饭最是香甜。知府老爷家,知县老爷家,都从小店买过米。”
  碧粳是大米里的上品,曹家在京城也吃的这个米。
  众人跟着老掌柜到西边一个立斗前看了看,却是没有言语,只挨排将这立斗都看了,大米、小米、糜子、高粱、各种豆子都齐全,就是不见苞谷。
  曹颙没有开口,说话的是蒋坚:“老掌柜,什么粮食最便宜?听说直隶早有百姓种苞谷,怎么不见这店里有?”
  他一口山西话,垮得不行。
  老掌柜听了,却是一哆嗦,神情越发恭敬,躬身道:“回这位老爷的话,苞谷是贱物,就算外头百姓有种的,也多是为了六、七月卖青,老棒子后,也多是自家嚼用了,很少往外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2/14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