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精校)第11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6/1494

  要是再改口的话,别说同董家结亲,怕是就要同董家结仇。
  孙文成起身,看也不看妻子一眼,转身出去。
  安氏想要喊人,又没有胆,直到丈夫出去,才唤了陪房贺婆子念叨道:“董家也忒欺负人,要是不愿将嫡孙女许给班儿,直说便是,还非要死皮赖脸的将庶孙女给班儿……”
  贺婆子听着,不敢说什么,心里直发苦。
  太太这事也太糊涂,若不是董孙两家几辈子的交情,怕是人家早要翻脸。
  她知道太太最近不待见大奶奶,却没想到太太会做出这样的事儿,要抢孙媳妇做儿媳妇。
  大奶奶的脾气,平素柔顺是柔顺,可那是在不涉及儿女时;但凡涉及到一双儿女,那就是护崽子的母老虎。
  就像前些日子,大爷打伤了大少爷。
  大少爷原想瞒着,好几天府里也没动静,后来晕倒在外头,被曹家四舅爷送回来。
  大奶奶细问究竟,晓得是大爷动手,拿出当年的别产文书来,求到老爷面前,要带儿女分出去过。
  老爷心疼孙子、孙女,怎么肯依?
  最后还是大爷被送到城外庄子,连带着大房两个淘气的妾室,瞧着那意思,是要让大爷在外头常住。
  太太正是因这个缘故,迁怒到孙子头上,才在说亲时作梗。
  她却只图痛快,忘了因大爷与五爷不争气,老爷也在嗔怪她……
  孙文成背着手,在院子里站了许久,而后踱步走到长孙院子。
  书房的灯亮着,孙文成进去时,就见孙礼用左手翻着笔记,看得正入神。
  “祖父……”孙礼听到动静,抬起头来,见祖父过来,忙站起身来。
  因手臂骨折的缘故,曹项给他在翰林院请了一个月的假,他怕落下功课,请舅舅帮忙,将往年翰林院学士们讲学的笔记借了一份。
  孙文成的视线,落在孙儿吊着的右臂上,心中叹了口气,道:“去告诉你母亲一声,在你娶媳妇前,由她管家……太太身子不好,需要静养……”
  月底之前,曹颙便得了堂弟外放总兵之事,不出意外,同时还有李卫升浙江巡抚的消息……
第1115章
官场气派
  曹颙先收到的邸报,次日又收到曹颂家信。
  对于曹颂外放之事,因早有准备,倒是并不意外,只是没想到他们会年前就离京。如此一来,时间就太匆忙了些,也不知曹颂预备得怎么样。
  虽说堂弟已经年过三十,他是曹颙看着,当子侄养大的,自是格外惦记些。
  他算了算路程,京城到江宁的路,虽路过直隶,可走的是霸州、文安那边,并不途径保定府。
  兄弟之间,想要见上一面,怕是来不及。
  武官差事虽不比地方文官那么繁琐,可江宁是重镇,江宁总兵所辖官兵超过一万五千人,差事并不清闲。
  曹颂虽在西北军中当过差,可只是奉旨在中军帐,并没有管理过军中事务,曹颙不放心也是有的。
  刚好月底,十五那日没有轮班参见新上司的直隶文武官员,相继抵达河间府。其中,马兰口总兵范时绎是李语夫婿的亲叔叔,同曹家也算是有亲。
  听说他到总督府递拜帖,曹颙便请他入官邸说话。
  范时绎四十来岁,国字脸,身材略显富态,穿着武师补服,带了几分英武之气。
  两人早年在京中也见过,只是不太相熟。
  不过熬到这个品级,都是官场上历练过的,不会冷了场。
  见曹颙不避讳李家,还使人叫来李诚相见,范时绎也是闻弦知雅意,少了面对上官的拘谨,多了几分姻亲故旧的熟络。还专程提及自己的侄儿,如今已经外放山东任知州,云云。
  曹颙心里算了算,范家三代入仕者数十人,这才是真是的世家大族。自文成公后,范家子孙不入阁,不涉及储位之争,平平安安历经五朝。
  曹颙看着范时绎,若有所思。
  这些年来,他一直想着曹家当如何发展。无权难安,有权亦难安。现下看来,效仿范家,行中庸之道,似乎更容易安稳百年。
  范时绎见曹颙没有声音,也渐渐止了话,心中犹疑不定。
  曹颙已经醒过神来,将范家的事撂在一边,问起马兰口增八旗兵之事。马兰口原有八旗兵六十人,缺员四十人。
  保定府原有正红、镶红旗兵四百零一人,缺员九十九名,直隶其他各处八旗兵,也缺员严重。
  曹颙到了直隶后,便拟了折子,请旨填补直隶八旗兵的不足,皇上已经允了。
  这些八旗兵,都在曹颙治下。
  曹颙现下请旨,也不过是给众人看。
  直隶总督治下的八旗兵不多,只有千余人,其他都是绿营。所以,才好拿这些人探探底,也是给直隶的各位提督、总兵提个醒,要整顿直隶军务了,大家都悠着点。
  不是曹颙多事,而是十三阿哥来信,言及皇上暂时没有派人下来的意思,可会在明年端午前后使人来巡查直隶军务。
  那意思,这半年之间,曹颙就要自己做主练兵,还得拿出点成绩来让皇上掌眼。
  再有一个月就过年,年前匆忙,是动不得了,年后也不过五个月,时间不等人。
  曹颙与蒋坚、宋厚商议后,便递了八旗补丁的折子。
  都是给皇上当差,以办好差事为主,没得与全省武官为敌,给自己树敌的道理。既已经在前面提了醒,再有不给脸的,曹颙也就不用客气。
  听曹颙问起军务,范时绎顿了一下,道:“毕竟是从京城八旗往外抽调,兵部那边的手续怕是繁琐些,按照常例看,明年正月能补足,就不容易。”
  曹颙闻言,不由皱眉。
  直隶几处八旗缺额,总数也不到三百人,哪里就那么费劲?
  还不是因中间隔着个新年,旗丁不愿出京,兵部也要拖一拖,等曹颙这个总督的反应。要是这么便宜就给办妥当,还用什么卡曹颙的油水。
  想到往后,要源源不断的往京中“孝敬”银子,曹颙的脸就黑了黑。
  随即想到前些日子收到的东西,他才平和下来。也罢,只当是倒手,只要别让自己贴银子就行。在京中时还不觉得,下到地方才晓得,那些总督巡抚为何大把的往京城散银子。
  “正月就正月,八旗兵补足,而后就是绿营。”曹颙点头说道。
  范时绎闻言,腮帮子的肉抖了抖,像是要说什么,最终却没开口。
  曹颙正要借他的口,将自己的意思传出去,即便他没问,也接着说道:“直隶绿营疲惫,皇上很是不满,让本督下来,也是为直隶军务。瞧着皇上的意思,是要大刀阔斧,怕是明年就要有一番变故。”
  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不容范时绎再装糊涂,他站起身来,一边像京城的方向抱抱拳,一边道:“既是皇上有旨,下官自是为督帅宪令是从!”
  见他知趣,曹颙很是满意。
  后头还有不少官员等着召见,曹颙便端茶送客……
  总督府,大门外,西侧门房。
  魏文杰跟在堂叔父魏德身后,看着叔父弓着身子,给总督府的门吏递上银封,不由皱眉。
  那银封是叔父吩咐他预备的,里面封了五十两银子,没想到,只是为打点总督府的门吏。
  这个就是“门敬”,在满城知县衙门,也有“门敬”,是八两银子。
  魏文杰的心里沉甸甸的。他腰间的荷包中,还有三百两银票,那是叔父为这次请安预备的“贽礼”,也就是“见面礼”,是新官到任,下属第一次参见时给的“到任规礼”。
  魏文杰记得清楚,就在半月前,叔父刚使堂兄预备了价值三百两银子的礼送过来给总督夫人拜寿。
  这才一个月的功夫,单一处知县官,就往总督送礼金同门敬,就是七百两银子。
  直隶有多少个县衙?
  虽说晓得这些都是官场惯例,可想着堂叔父每年只有几十两银子的俸禄,各种孝敬却有数千两,魏文杰心里沉甸甸的。
  总觉得这一个月所见所闻,与平素里读圣贤书里学来的礼仪规范不符。
  门吏收好了门敬,接了魏德的名帖,使人往总督府里通传,又请魏德在外间奉茶。
  外间已经坐了一个外地的知府、一个直州知州,都是递了拜帖,等着召见。
  众人按照品级相见,低声攀谈起来。
  在来总督府拜见前,魏文杰曾同叔父先往保定知府衙门请安,见识了府台大人的威风。
  没想到,到了总督府,同品级的知府,也要在门吏面前陪小心,在门房里等着侯见不敢高声。
  魏文杰心情复杂,直觉得憋闷得很,低声同叔父打了个招呼,出门去候着。
  总督府门前,自是无人敢随意逗留。
  魏文杰踱步走到总督府对面,这边是片荷花池,已经结冰,残雪下露出些枯茎与败叶,放眼望去,远远的有几个顽童在嬉戏。
  他回过头来,看着巍峨的总督府大门,才明白平素待自己慈爱有加的世叔父,是真正的人上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6/14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