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精校)第11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5/1494

  他继位前,执掌户部十数年,自是晓得官仓弊端,只是没想到情况会坏成这个样子,连巡抚大员都不敢去碰此事,另辟蹊径解决积贮备荒事。
  “早该想到会这样。六十一年,奉皇阿玛旨意,去彻查通州京仓,查出来一堆蛀虫。京仓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地方官仓。这两年事多,竟是忘了此事,这回不能再放任那些硕鼠。十三弟,朕想要彻查天下粮仓,十三弟有什么好的人选举荐?”他撂下折子,对十三阿哥说道。
  十三阿哥闻言,不由心中苦笑。
  这地方官仓是个火药桶,牵扯到方方面面,岂是一般官员能担待的?像石文焯、陈世倌那样的一省父母都要避开此事,可见这其中的水有多深。
  这个时候举荐人接差事,不是坑人么?
  “皇上,官仓牵扯事多,还是臣弟接受此事吧!”十三阿哥俯身道。
  雍正沉吟片刻,道:“要查官仓,总要出京,十三弟是朕的左膀右臂,朕是离不了的,十三弟可统领此事,再寻一人给十三弟打下手。”
  十三阿哥闻言,心中在揣测皇上看中的倒霉蛋是哪个,口中已是应道:“皇上说的正是,是臣弟疏忽了。”
  想到令人头痛的官仓,雍正对这份社仓六条的帖子,也失了兴致。
  要是地方蛀虫不清理,就算建起社仓,也不过是第二处官仓,等着那些官老鼠来分食。
  他坐在书案后,拿起毛笔,做了朱批:社仓之事,于山东、河南先行数州县行,等二、三年后,着有成效,再广行其法。
  这个结果,并不出乎曹颙意外。
  通过这两日合议,他同石、陈两位巡抚倒是熟了不少。前者出身满洲勋贵,后者是礼部尚书之子,两人都是科举晋身。
  说起来,两人与曹颙都有旧。
  石文焯是已故废太子妃石氏叔父,他有位兄长曾任户部侍郎,刚好是曹颙当年任户部郎中时的上司。
  这陈世倌,就是海宁陈家的那位陈阁老,如今正值盛年,原本丁忧,年初方起复。他父亲陈诜致仕前任礼部尚书,是曹寅任侍郎时的上司。
  这次进京陛见的督抚中,有不少要调转的,但是并不包括这两位,有此可见,这两位前程大好。
  为了官场上多份人脉,曹颙与之相交时,也热络几分。
  他与二人交结,并非图眼前,不过是放个长线。
  不想,没几日,圣旨下,众人关系就有了变化……
第1104章
封疆
  十月初五,圣旨下,户部侍郎曹颙为直隶总督兼巡抚事,直隶巡抚李维钧调任户部侍郎。
  这道圣旨,不仅使得朝野震惊,连曹颙都颇为意外。
  湖广总督杨宗仁这一年之中,受了几次申斥,这次他就在奉旨陛见之列。曹颙先前谋的,就是湖广总督缺。
  说起来,两广总督现下也空着,可是前些日子年希尧以巡抚署广东总督事,曹颙不耐烦插一脚,又觉得两广有些远,就盯上湖广。
  直隶总督,辖直隶、山东、河南诸省,天下疆臣之首。
  曹颙随着传旨的内侍,去养心殿陛见时,还觉得迷迷糊糊,如坠梦中。
  他实没想到,自己会到这个位置。
  御前对答时,他都失去平素的镇定,带了几分僵硬与忐忑。
  雍正坐在几案后,看着这样的曹颙,板着脸交代了几句,无非是总督好地方,将“摊丁入亩”推行下去,配合怡亲王,管理好北河道等事务。
  曹颙一一领旨,才从御前退了下来。
  直出了养心殿,他才松了口气,隐隐的透出欢喜来。
  直隶总督官署早年治下在大名府,后来迁保定府。直隶总督衙门曾降级为直隶巡抚衙门,所以现下保定府的直隶巡抚衙门,也是直隶总督署。
  保定府离京城不足三百里,既能出京透透气,又不用离京太远,真是个外放的好地界。
  至于“摊丁入亩”,他只需“曹规萧随”即可;疏通清理北河道之事,是利国利民之事,跟在十三爷后头当差便是。
  美中不足的是,直隶因为宿卫京畿,直隶总督不常设,即便有实授,能长期任职的也少,不像其他督抚,要是差事做的不差,连任一、两任也是有的。
  而且,做完直隶总督后,再任其他总督,就是降职。
  曹颙的外任经历,当止步直隶。
  “总是好事!”曹颙低声自语,心中已经盘算着上任事宜。
  地方官与京官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幕僚的应用。
  六部堂官,衙门有书吏与笔帖式,并不倚重师爷。
  地方官却是不同,执掌一方,需要处理的事务繁杂,正需要大量的幕僚来协理政务。
  刚出宫门,迎头就碰上伊都立。
  他满脸欢喜,走路都显得轻快,见到曹颙,脸上更是乐开花,道:“天下疆臣之首,真是恭喜孚若!”
  曹颙止步,道:“曹颙亦恭喜大人,心愿得偿!”
  同曹颙迁总督一起下旨的,还有兵部侍郎伊都立迁山西巡抚的旨意。只是,皇上传召二人陛见的时间有先有后,这才在宫门口碰到。
  伊都立笑着冲北抱了抱拳,道:“都是皇上恩典,我等唯有勤勉当差,方能回报浩荡天恩。”
  因宫门前,人多眼杂,伊都立又要进宫陛见,两人说了两句,便就此散去。
  在下月赴任前,户部的差事,曹颙还得担着。因此,从宫里出来后,他便回了户部。
  六部消息最是灵通,不过半日功夫,户部上下均已知晓曹颙外迁的消息。
  虽说侍郎与总督同为正二品,但是一个是副京堂,一个是封疆大吏,名为“迁转”,实际上“高升”。
  所以,自打曹颙进了户部大门,就收获了一路的“恭喜”声。
  到了他的办公处,几位他属下的堂主事,更是都凑上前来,那满脸的喜庆,就如同高升的是他们一般。
  官场上,讲究“提挈”。
  曹颙是个不错的上峰,不贪属下之功,这几年与大家相处的也不错。
  现下他虽外放,可明眼人都明白,这位大人前程似锦,总有一日要转回六户做正堂的,自是越发抱紧他的大腿。
  说起来,曹颙外放,最欢喜的,除了他自己,就是蒋坚。
  他的方师爷出身,拘在六部,帮曹颙处理了几年文书,也是不容易。
  可是就如曹颙对这高官显位心怀惶恐,蒋坚也带了几分不安。
  从户部落衙后,众人骑马而归,蒋坚就对曹颙提及幕僚事。
  这次外放,同曹颙当年外放道台不同。
  他当年外放做守道时,礼聘四名师爷,就已经够用。
  如今主政一方,以总督兼巡抚事,只书吏这块,就需要二十到四十人。这是个庞大的幕僚人数,曹府现下只有一个蒋坚,如何能成事?
  “大人,学生早年处理的地州县事,督抚衙门,是另一番格局,恐怕学生无法胜任,耽搁了大人差事,还当再聘大贤方好。”蒋坚道。
  曹颙笑着摆摆手。道:“非磷不要着急,要万寿节后方赴任,还有二十多天,到时不会缺了人手,说不定就要由着咱们挑。”
  上一次任外官时,幕僚之事是曹寅替他操心,是曹家主动礼聘的;如今督抚一方,跃居高位,亲朋故旧都看着,还不知要荐多少人手过来,压根就不需要自家操心。
  蒋坚见曹颙心中有数,便不再多说,神色中也是带了几分兴奋。
  到了曹府,还没下马,就见大管家曹元带了众多管事,在门口相迎。看到曹颙回来,众人齐声恭贺。
  曹颙翻身下马,将马缰交到小厮手中,看了曹元一眼道:“有人来过了?”
  曹元躬身道:“回老爷话,从中午开始,就有不少人送了贺帖。”说着,他从小厮手中接过一叠名帖,双手送到曹颙面前。
  曹颙接过,随手翻了翻,有认识的,还有不认识的,消息倒是灵通。
  进了二门,管事婆子口中也是不住嘴的恭喜。
  兰院上房,除了李氏婆媳,天佑、恒生、左住、左成、长生也在。
  见曹颙回来,孩子们都起身请了安。
  李氏将曹颙叫到炕边,看着儿子,满是欣慰道:“我儿大才,光耀曹家门楣,明日可以开堂祭祖!”
  曹家从曹颙五世祖锡远公归清朝后,曾祖振彦公官至道台、祖父玺公与父亲曹颙官至侍郎,曹颙这个新出炉的直隶总督,成为曹家首位疆臣。
  曹颙道:“不过是侥幸,跃居显位,儿亦惶恐,不敢在祖宗面前轻狂。唯一欢喜的是,能奉老太太出京透透气,省得久居京城,待着气闷。”
  李氏听了,眼睛一亮,又带了几分犹疑道:“府里总要留人,媳妇是要随着你去的,我还是留在府里……”
  想着这怕是自己唯一的外放机会,曹颙还是决定带母亲出去转转:“府里的事,老太太就放心吧,要下个月才出京赴任,儿子总会处理妥当。”
  李氏虽还迟疑,但见儿子兴致正高,不愿扫他的兴致,便笑着听了,不再说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5/14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