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之天下霸主(校对)第24部分在线阅读
第四十六章
落佩湖上
皇甫氏道:“只是,要怎样才能让百家的那老太太和她孙子自己知趣,取消婚事?”
郑安低声道:“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他既然以参加今年秋闱为名投靠过来,那我就安排他进入州学便是,州学里的那几位经学教授、学事大多都与我有旧,甚至是靠着我的推荐才得以进入州学授课,我只要暗自一下,他们自然会让他识趣而退。况且祥儿也入了州学,他自然知道该如何做。”
紧接着冷笑道:“不过是附生之末,连增生都考不上,便来参加秋闱,说到底,还不是想要攀龙附凤?哼!对了,祥儿到哪去了?”
皇甫氏道:“他们与河项郡王府世子、甘家的公子等人一同到落佩湖游玩去了。”
紧接着微笑道:“秀秀要是能够嫁入河项郡王府上那就好了,我看郡王妃那边其实也有这个意思,只是秀秀是定了亲的,婚约没有解除的话……唉!!!”
夫妻两人在这里悄悄商议……
落佩湖,此时正午刚过,阳光照耀在湖面上,随着湖水的荡漾,泛起一波波的白光。
天气显得炎热,远处的崆山犹如一座巨大的钟鼓,另一边的唐虞书院建筑错落。成排的翠竹,在湖的东面铺开,随着轻风往同一个方向摇曳。岸边一座不算太高的石塔下,有书生来去。
湖中,一座美轮美奂的画舫在水面上滑行,舫中,一些青年推杯换盏,彼此喧闹。这些青年俱是锦衣绫罗,非富即贵。
其中一个青年头戴玉冠,身穿锦缎,摇摇晃晃的走了出来,只见前方湖上,有一轻舟,舟上坐着一个捧着书卷,晒着太阳的书生,在他身后撑船的则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
那少女身穿碧玉红精美襦裙,胸前对襟,衬着藕合色的绣金兰抹胸,抹胸的顶端缀着金丝,头上梳的是百花髻,腰间结的是如意结,肌肤如玉,娇媚可爱。
她手中拿着翠色的竹竿,竹竿在湖中轻轻一撑,那一叶轻舟在破开湖面,粼粼的水光被一层层的打散,又在舟后晃动,一眼看去,仿佛在镜光中穿梭。她的发丝随着微风飞舞,衣袂飘飘,竟看得那头戴玉冠的绫罗青年有些痴了。
“啪”的一声,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头,笑道:“世子这是在看湖光呢,还是在看美人呢?”
头戴玉冠的绫罗少年摇扇笑道:“湖光美,美人更美。”
这青年唤作宋俊哲,乃是河项郡王宋弘的嫡长子。
河项郡王乃是皇亲,论起身份,算是当今天子的堂弟。大周王朝的规矩是,唯有天子的亲兄弟又或儿子才可封作亲王,宋弘的父亲便是亲王,而到了宋弘这一代,则依例降等为郡王。
宋俊哲是河项郡王的嫡长子,一般来说,亲王的嫡长子唤做“王太子”,郡王的嫡长子唤作“王长子”。不过为了与“太子”分出区别,一般都是将亲王又或郡王的嫡长子称作“世子”。
另外,亲王限定于天子的同胞兄弟又或儿子,郡王倒并非限定于皇室中人,因为功高而受封郡王的外姓亦是有的,只不过数量稀少,因战功又或政绩而被封作“国公”的,倒是颇有一些,基本上若非名将,便是名臣。
在宋俊哲身后拍他肩头的,则是铜州知军甘恺之子甘烈。看到宋俊哲看着前方撑船的少女移不开眼睛,于是故意取笑。
其实那少女虽然漂亮,但宋俊哲也不是没见过漂亮女人,只不过那撑船少女衣裳华丽,却又在湖光中泛舟撑船,反显得另类而又与众不同,有着寻常的大家闺秀所没有的青春活力,却又不同于寻常渔女的粗鄙,自是在一瞬间,吸引住了他的目光。
在他们身后,另外几名青年也移了过来,内中有光禄大夫郑安的第二子郑祥,以及其他一些青年。其中一人看到那船上的少年与少女,于是低声道:“是他们?”
边上一人道:“知远兄,那两个人是?”
那人道:“那少年是我宁江郡今年的新晋案首宁江,为他撑船的是他的妹妹,闺名小梦。”
“原来他就是宁江?”“做出《长歌行》的那个宁江?”“没有想到他竟然跑到这里来。”……
一提到宁江,众人便不免愤愤不平,其中尤以甘烈为甚。只因,自从年初这家伙作出那首《长歌行》,他们的家人便日日叫他们背诵,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被他们各自的父母、师长当宝一样。
年轻人有几个喜欢被人天天教训、念叨?时间一长,自不免将这宁江也一同恨上。
宋俊哲低笑道:“原来这小子就是宁江?呵呵……也算是一诗成名了!”语气中充满了不屑,对于皇室宗亲的他来说,一个小小的乡下土财主,与蝼蚁也没有多少区别。
紧接着却是目光一转,沉吟道:“他妹妹倒是长得不错……”
郑祥低笑道:“世子若是看中了那丫头,我倒是有个主意,不如这般这般。”
其他人纷纷笑道:“好!好!这样既可以羞辱一下那小子,省得那小子还以为自己真的了不起,出我等一口恶气,也让那丫头逃不出世子的手心,到时世子将她抱也抱过,摸也摸过,看也看过,除了给世子作小,她还能怎样?”
宋俊哲微笑不语……这只是他们自说自话,他可什么也没说。
他虽然不说话,其他人如何会意不过来?自是吩咐下去。
至于那认出了宁家兄妹的,正是路知远,他在唐虞书院入学已有两年,郑祥、甘烈也都是唐虞学院的学生。此刻虽然知道甘烈等人的打算,但宋俊哲、甘烈、赵祥等人不是皇亲国戚,就是高官子弟,他自然不会冒着跟他们作对的风险,去阻止他们。
虽然他心中其实是有点小小的嫉妒的,既然郡王府世子看上了宁小梦,那宁小梦被他娶去做妾已是免不了的事,这样一来,连带着宁江也能跟着攀龙附凤,捞到好处。
路知远有些后悔……早知道就让自己的妹妹来这里划船!!!
第四十七章
动怒天女
带着妹妹泛舟而行的,自然就是宁江。
上午,与百子晋祖孙两人分开后,他带着妹妹回到在落佩湖中租用的宅院,中午吃完饭后,闲着无事,便与妹妹一同,在湖上泛舟。
一开始,宁江也看到了远处的那座画舫,不过在湖上游玩的船只多了去了,他自然也没有什么在意,只是坐在湖上,翻着手中书卷,时不时的与妹妹说说话,聊聊天。
然后,那画舫也在慢慢的往他们这个方向驶来。
忽的,宁江扭过头,往那画舫看去,心中稍稍的有些疑惑。
只因为,就在刚才,那画舫的甲板上,还有好几个人在那说话,但是突然间,那几人全都进入了舱中。
虽然只是小小的细节,一般人事不关己,根本不会注意,但宁江深知,事有反常即为妖。几个原本还在那里聊天说话,还有人对着他的妹妹指指点点,此刻既无风又无雨,那几人就全进入舱中,然后,那画舫就往他们这个方向驶来,这中间必然有些什么。
他虽然还不曾习武,但魂魄要远比寻常人强韧,对危机的感知,也要甚于他人。
眼看着,那画舫便要与他们交错而过,画舫船头的水纹,往他们这个方向微微的荡了一荡。
他冷冷的道:“小梦……小心!!!”
话一说完,那画舫便已猛的掉头,往小舟的侧面撞来。
那画舫,大约有两丈多长,六尺多宽,船上有两座雨亭,中间连着船舱,船头船尾有栏杆护着。而他们所划的,乃是刳木而成的独木舟,又唤作舴艋舟,因为形如蚱蜢而得名,比普通的小船还要小些,一旦被画舫撞上,必翻无疑。
好在小梦如今已是习武之人,再加上前些日子在哥哥的有意训练下,对于水流早已熟悉,又得哥哥及时提醒。蓦地扭头,双手抓着竹竿,往画舫侧面一挡,双脚一蹬,踩着小舟借力一荡。
舴艋舟立时横移开来,紧接着,她抓着竹竿继续用力,内力施展,舴艋舟快速远离了画舫。
画舫之中,宋俊哲等本是在窗格后偷看,他们的主意,本是就这般撞翻那舴艋舟,一来,让宁江吃些苦头,二来,由宋俊哲“英雄救美”,直接将落水湿透的宁小梦“救”回家中,为她换衣擦体,到那时,宁小梦看也被他看了,摸也被他摸了,除了给他为妾,如何还能嫁得出去?说不定就此生米煮成熟饭,直接就把她睡了。
而宁江事后纵然知道他们是故意的,又能如何?纵然告上官府,也不过是个“意外落水”。
更何况,在宋俊哲看来,自己愿意娶他妹妹作妾,那是给他面子,所谓的高锁宁家,在高锁县的普通老百姓看来,算是了不起的,但在他们这些皇亲国戚、高官子弟看来,不过就是个无关紧要的乡野小民罢了,捏一下指头,便能够按在地上。
只是,不管是宋俊哲,还是甘烈、郑祥、路知远等,都没有想到,大舫撞小舟,原本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结果小舟不但未翻,反就这般飘然而去。
在他们眼中,那个唤作小梦的少女斜握竹竿,仿佛凌波而行,阳光照在她的身上,映在水波间,仿佛动怒的九天仙子,面带愠怒,却又分外的娇媚,竟让宋俊哲的心怦怦的跳动。
阳光下,水波中,碧玉红精美襦裙、绣金兰抹胸的少女骤然转身,娇躯在舴艋舟上一旋。
其实,这舴艋舟乃是独木舟,一般人只能坐在舟上划桨,像少女这样,站在这种小舟上撑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是宋俊哲等人都不懂划船,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而此时,她就这般在快速横移的独木舟上转圈,没有失去任何的平衡,竹竿在湖面上一打,水花呈波状大幅溅起,啪的一声,打在了窗格上,舱中几人惊得后退,整个画舫摇了一摇。
少女就这般,以独木船载着哥哥,撑竿而去……
※※※
五月是暴雨与热浪彼此交错的雨季。
落佩湖的水位涨得较高,游客也越来越多。
唐虞书院的读书声,时不时的也会往落佩湖的方向传来,今年是科举年,许多人十年甚至数十年的努力就在此一搏,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让他们的读书声成为了落佩湖边的一道风景。
小梦便每日在院中,等待着早出晚归的哥哥,哥哥读书,她练剑,日子就这般一天一天的过去。
有时,哥哥去了书院,她无事之下,也会独自泛舟,偶尔,会觉得仿佛有谁在暗中看着她,却又找不出人来。
宅院里,雇了一个帮他们打扫卫生、烧水做饭的老婆子,不过小梦自己也开始学着做些小菜,而她也确实很有这方面的天分,哥哥夸了她好多次。
当然,她并不知道,在最初的那两次,她的哥哥可是一边夸她一边硬着头皮吃下去的。
唐虞书院里,宁江用功读书的同时,有时也会与百子晋聊聊兵法又或其它,不过,此时的百子晋,并没能表现出他的兵法天分,以至于,宁江偶尔也会想着,他是否真的是自己在上一世里曾经听说过的那位“鬼军师”?
只是,百子晋的确是非常的用功,在学业上,几乎达到了发悬梁、锥刺股的勤奋地步。
也就难怪他在家道中落、无钱聘请名师,甚至连县学都上不起的情况下,靠着自身的努力,考中秀才。
虽然只是“附生之末”,实际上已经很不容易了。
虽然如此,宁江觉得,百子晋的基本功还是不够扎实,如果就这般死读书下去,至少在今年的秋闱,怕是根本中不了举。
事实上,这也不是百子晋一个人的问题,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大抵如此,他们只知道抱着四书五经,对那些艰涩难懂的经义,一遍又一遍的研读,纯粹是靠着脑细胞来死记与硬背。
于是,宁江便开始教他自己所掌握的“科学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