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之天下霸主(校对)第1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464

  这几天里发生的事情,是他以往所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他派出的斥候和小股骑兵,接二连三的损失,结果他却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有摸到。这二千蛮兵昨日方才驻扎在这里,今天一早就遇袭,简直就像是有人把他派出去的每一支队伍,全都通报给暗藏的不可知的敌人。
  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怀疑自己的身边出现了内奸,否则那些人,怎么可能袭击得这么精准?
  这绝不是普通的华夏兵!他在心中想着。
  这些日子,哪怕是几百人的小队,都可以追着那些华夏兵上万人杀,敢于主动袭击他两千人、并且还几乎全歼的华夏军队,已经很久没有遇到了。
  他喃喃的道:“会喷火的怪兽?”不知怎的,想起了几个月前,木不孤几乎被全歼的部下里,勉勉强强逃回去的那些蛮兵提到过的……会喷火的怪兽。
  他策马驰出镇子,环视着远处的山岭,脸上的杀气更加的重了……
  ※※※
  高大魁梧的身形、方方正正的脸庞,那个被一群蛮族勇士簇拥着的蛮族大将的模样,在镜前清晰的放大着。
  小梦与春笺丽一同趴在山腰的草地上,小梦的双手,持着古怪的长筒,长筒架在右眼之前,左眼紧闭,明明隔得极远的蛮族大将的模样,就这般被她清清楚楚的看在眼中。
  过了一会儿,那上万的蛮族铁骑在扑空之后,带着镇上的伤兵,缓缓撤退,小梦就一直用这能够望远的长筒,目送着他们远去。紧接着,她低声说了几句,春笺丽爬起,绕到了另一边的山崖,朝远处挥舞着一面小旗,而她的身影,便映入了远处另一个望远筒的镜面之中。
  蛮族主力退兵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传递出去。
  在某处山谷间,一支精兵潜藏在这里,内中,某个青年对着面前那庞大的沙盘,将一面小旗移了一移。
  此时此刻,在青年的操作下,围绕着蛮族大军的周边,几乎每一座山头都潜藏着两名以上的江湖人,这些江湖人全都隶属于天地会,他们组成了一个名为“雀眼”的网络,每一支小队,都带着一支望远筒,帮助他监视着那些蛮兵的动静。
  这些望远筒其实早就已经制好,但却从未在人前出现。他甚至要求,“雀眼”中的每一个人,在遭遇敌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悄悄的将它毁掉,不让任何外人知道它的作用。
  身为一个穿越者的青年,非常的清楚情报和信息的重要性,对上明显比他这一方更强的蛮兵,他只能打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当然,他的目的并不是要救援京城里,那些自己作死的人,他的主要目的,就是练兵。
  原本被朝廷调往西南的、这几个月里居志荣按着他的办法训练出来的军队,早已经悄悄转移到秦岭西段,利用山川之险隐藏行踪。然后,宁江便派出由江湖高手组成的“雀眼”,望远筒的存在,以及他所设计出来的更有效率的情报传送方式,让他们总是能够提前避开敌人,并进而对敌人的斥候进行捕杀。
  可以说,望远筒的存在,让他在这一场局部的战役中,处在一种犹如开了挂一般的“知己知彼”的优势上,使得他的军队,在敌人眼中犹如神出鬼没、来去无踪。而身为东南武林盟主、手中又有一整个天地会可供使用,也让他能够较为轻松的利用望远筒,以江湖人组成一个监视敌人的网络。
  “回来了,他们回来了!”山头上,有人收起望远筒,向下方挥着手。
  半个时辰后,青年将领王克远领着数千骑兵归来,此时此刻,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兴奋的。袭击那两千名蛮兵,并成功的避开蛮族主力的就是他们。在其他军队不断的溃败中,他们却在积累着一场场胜利,即便这些都还只是小胜,也已足够让他们振奋。只要找准好的时机,跟随优秀的主帅,就算没有文气,蛮族也不可怕……这样的认知,开始潜移默化的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斗志。
  当天傍晚,宁江再次召集军中的重要将领,传授他们兵法、战术,以及更多的、超越这个时代的认知的军事理论。而底层的武将,也在进一步整顿军纪。
  宁江知道,胜仗,能够带给一支军队更好的精神面貌,而在良好的精神面貌、以及对胜利的信心之下,底下的将士也就能够接受更严的纪律、更强的训练,从而带来更大更多的战果,形成良性循环。练兵、不断的练兵……这就是他目前最大的目的。
  ※※※
  日头高高的挂在空中,天气却是颇为凉爽,城墙上,大旗呼呼呼的随风卷舞。
  平章事军国重事徐修省徐老,带着一批武将,看着城外嬉戏的蛮兵。
  蛮族淳欣部王子李胡所率领的蛮兵蛮将,在城外安营扎寨已有多日,但却始终不曾攻城,每日里所做的,就是派出蛮兵在京城周边四处劫掠,又或是耀武扬威的策着快马,绕着京城来回奔驰。
  此时,万胜门外,蛮族的营寨层层叠叠的铺陈开来,驱使华夏百姓搭盖起来的木台、瞭望台等,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座座拔起。寨门前的空地上,两支骑兵正在玩着马球,在地上滚来滚去的,竟是那些被砍下脑袋的华夏将士的人头。
  远处的寨营中,不时传出哄笑声,即便相隔如此之远,也让他们如在耳边一般刺耳。
  对面蛮族的轻松,带给排布在外城城墙上的军民的,却是更深的压迫感。这些敌人根本没有将他们放在眼中,然而,即便是看着对方如此的悠闲与轻松,他们中也没人敢于出战,去给对方的大意一个深刻的教训,或者说,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真要这般做的话,得到深刻教训的,绝对是自己这一边吧?
  即便对面根本没有摆出攻城的态势,昊京城墙上的兵将,也不敢有一丝松懈。他们已是知晓,这些蛮族,拥有一种名为阿骨兵的奇特兵种,这些阿骨兵,刀枪难入,能够徒手攀上城墙,这一路上,有许多紧闭城门的城池,就是这般,被这些阿骨兵轻松的夺下城门。
  也正因此,他们的弦一刻都不敢放松,明明蛮兵还未攻城,他们已是每日每夜,都紧紧的绷着心弦,提心吊胆。
  “老军国,他们这是在做什么?”一名武将在他耳边低声问道。这些蛮族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兵压昊京,到了之后,却在城外整日里嬉戏玩耍,让他看不明白。
  徐修省却是长叹一声:“围点打援……他们这是在围点打援啊!”
  这些蛮子,并不只是要攻下昊京这么简单,这根本就是想要利用大周朝这一次的自乱阵脚,一举击垮整个华夏的精气神,以及中原能够集结起的有生力量,而他明明知道这些蛮子的用心,却是什么也做不了。
  原本已经被迫还乡的徐老,又被紧急请了回来,然而对此,他并没有任何的喜悦,因为他很清楚,这一次,他恐怕是真的要把命丢在这里了。
  年轻时的徐修省,也曾屡立战功,位极人臣。临老之后,为了能够有个善终,他一直都在装聋作哑。而现在,徐修省深深的后悔着,对于大周王朝以往的各种积疴,他心里是清楚的,他也明白,先帝虽然有时显得优柔寡断,但却是个值得他付出忠诚的、英明的帝王。
  如果早个十来年,他能够抱着粉身碎骨的觉悟,针砭时弊,协助先帝推动华夏的变革,而不是一直得过且过,想着有个善终,大周王朝现在的处境,是否会好上一些?
  他比其他人都看得远,却也比其他人都藏得深,这使得他能够安安稳稳的,在朝堂的争斗中,如同不倒翁一般保持不坠,然而这么多年,回过头来,于国于民,身居高位的他到底做到了什么?一无是处……终究还是一无是处啊!
  这几个月里,他这把老骨头第一次,想要真真正正的做些事,然而太迟了,一切都太迟了。他本以为能够多少看到一些希望,然而现实给他的,却是真正惨痛的教训。先帝死了,那个敢于给华夏带来变革的青年被迫逃亡了,而他这把老骨头,带着大家勉勉强强支撑着这个京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散架。
  现实证明了,这些日子里那个青年的判断是对的,现在大家都已经清楚的明了这一点,然后,等待着大家的,就是犯下大错之后的……惩罚。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去,到了傍晚的时候,一支华夏军终于接近了皇城,令得皇城上的军民一下子振作了起来。这是这些日子里,唯一一支成功的接近皇城的援军。纵连徐修省,精神也为之一振,紧急调动兵马,准备在那支华夏军队对城外蛮兵的进攻中,进行配合。
  然而,很快他们就失望了,城外的蛮兵,不过就是分出了一支铁骑,就将那支赶来驰援的华夏军杀了个落花流水,以至于城中的人连出城接应的机会都无。
  蛮族的主寨之中,淳欣部王子李胡,大口的咬下手中的烤肉,旁边传来一声垂死的惨哼,一名华夏小姑娘被剖开了胸口,取出的心脏,血淋淋的注满了放在案前的酒杯。李胡端起血酒,咕噜咕噜的一口喝尽,裂口大嘴,不满的哼哼着:“蒙郁那蠢货在搞什么鬼?竟然被这样一支渣滓跑了过来。”
  在他的身边,猛将敖鲁干将被他剖开胸脯的小姑娘随手一扔,笑道:“听说蒙郁将军那边,碰到了难啃的骨头。”
  李胡哼了一声:“这些渣滓里,还会有骨头?哼哼,不过是那蠢货总喜欢这些渣滓的东西,变得跟这些渣滓一样蠢了。”说话之间,被他喝入口中的血酒,穿过他的肺腑,沿着他古铜色的皮肤往上游走,在他的头顶上腾出蒸汽……
第三十三章
双娇夜引弓
  随州,涉川城。
  蒙郁坐在府邸中,那鹰一般的视线,扫视着面前的一份份战报。
  他当然知道自己遇到了难啃的骨头,他甚至很清楚,这难啃的骨头,十有八九就是上次全歼了木不孤的宁江。这让他颇有一些兴奋,上一次,那宁江靠着一群临时收编的残兵败将,就能够大破木不孤的万名精兵,现在,几个月过去了,他和他的那些人,这一次又能够做到什么样的地步?
  对于这个宁江,蒙郁确实是很有兴趣。
  虽然是个蛮将,但蒙郁对华夏的一些东西,还是很感兴趣的,其中就包括了华夏的诗词。那些诗词,他其实不太弄得懂,而且也鄙视它们的无用,但鄙视是一回事,感兴趣是另一回事。而那宁江,这一两年里写了不少诗词,他对其中的格律什么的,一窍不通,但至少听上去感觉很好,很让人喜欢。
  在上一次退兵之后,他留意着中原发生的事,自然也知道,那个姓宁的小子得到了周朝上一位天子的重用,进行了一些变革。当然很可惜的,新天子上位后,就没他什么事了,用华夏的老话来说,这个叫“一朝天子一朝臣”吧?
  但是不管怎样,蒙郁必须承认,那家伙拥有值得他重视的本钱。所以,他不介意把那小子早点找出来,给他一个三刀六洞,看看他到底有多大的胆?
  蒙郁从自己派出去的斥候接连被拔,判断出那些人必定有他所不知道的侦查手段,而且侦查的范围还不小。那些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他到现在也还没有想明白,但是这个世界,原本也就存在着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所以,对方是怎么做到的并不重要,只要知道对方能够做到就好。真正的为将者,总是能够基于现实来考虑问题,而不是在事实发生后蒙上头来喊着这不可能。
  为此,蒙郁首先做的,就是收缩自己的兵力,不再让他的兵马四处分散,派出去的斥候,也都是彼此配合,互为猗角的两组,相隔一定距离,彼此配合,互相守护,一组遭遇袭击,另一组马上做出应对。
  兵力收缩了,自然也会有些想要支援昊京、支援他们的天子的华夏军从他的手中溜出去,但他对此并不在意,他相信李胡一定会一边骂他是个蠢货,一边轻松的把那些不堪一击的华夏兵解决掉。
  他现在只对那支,找上他的麻烦的家伙感兴趣。
  蒙郁很清楚,不管对方是如何藏,如何绞杀他派出的斥候,迫使他压缩侦查的范围,一支至少数万人甚至更多的军队,最终是要露出马脚的。
  他可不是那些惊弓之鸟的华夏兵,单靠骚扰解决不了他,对方显然也很清楚这一点。
  那么,首先,他必须要弄清对方兵马的动机,那些人的目的,是跟其他人一样,想要援救京城里的那位天子,还是单纯的就是想要吃掉他这一支部队?
  他放开了救援京城的道路,就是对此做的尝试。他任由一支他根本不感兴趣的华夏军过去了,但是那些人并没有离开,他很清楚的知道,那个姓宁的仍然潜藏在暗处窥视着他。
  于是他明白了,那些胆大包天的家伙,还真就是冲着他来的。
  一支敢于放着他们那陷入险境的皇帝不管,就为了吞这一支、在华夏的土地上到目前为止都还是战无不胜的精兵的华夏人,这些人到底是太过狂妄,还是太过愚蠢?
  无论如何,真正的战斗,最终还是硬碰硬的。这一点不管是他还是对方,想必都很清楚。但是他知道,在真正的硬战到来之前,对方必定会利用种种手段,让战场上的天平往对方那一边倾斜,就像那姓宁的几个月前,对木不孤做的那般。最终的决战,是两边的骑兵对冲,但是在最后的那一战之前,木不孤和他的铁骑就已经被骚扰得筋疲力尽,就像是一个已经精尽的大汉,即便最后对上的是一个远弱于他的小姑娘,实际上也已经和坐以待毙没有什么区别。
  制造出最为有利的环境,让己方的士兵能够以最为完整的斗志,在相对有利的战场上对上敌人,这才是名将所为。
  毫无疑问,对面是个名将!
  那么……对方到底会选择什么样的战场?又或者……他真的有机会选么?
  ※※※
  宁江坐在一张木凳上,看着摆放在面前的沙盘。
  李胡兵压昊京,蒙郁围点打援,这显然是两支蛮族主力的既定战略,但是现在,蒙郁的主力放开了通往昊京的缺口。
  沉吟良久之后,宁江开始明白,这不过是蒙郁对他的试探。身为蛮族大将的蒙郁,已经敏锐的觉察到,自己就是冲着他去的。
  这里是华夏的土地,宁江这一边通过望远筒和“雀眼”占据着侦查上的优势。然而宁江并不敢有任何的大意,说到底,即便是他,也是第一次带着数万人以上的大部队,对上实力强悍的蛮族精兵。
  战场上,数千人又或上万人的军队,与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的大部人马,是完全不同的。刘邦能够带十万之兵,已经被认为是了不起的事,彭城之战非要带上超出他能力的五十六万人,其结果却是被项羽的三万人追杀,氐秦苻坚带百万之众,结果一个全军后退的命令,因为后军有人制造谣言而变成了全军溃败。
  采石峡一战,证明了他能够对由他亲手整合的一两万人做到如臂使指,但是在更大的战场上,“如臂使指”绝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军队本身是分散的,许多兵马他甚至无法见到,只能通过底层的将领,按照既定的战略一层层的,将任务分派下去。战争是一个概率的问题,他不会因为自己是个穿越者就有丝毫的大意。
  对于蒙郁放开的口子,宁江没有去管它,京城里的那个新天子是死是活,他自然完全不放在心上。帝王是华夏的主心骨,但是说到底,这个主心骨也不是不能撤换。他现在首先面临的,是属于他的这场重要的战争。
  与敌人相关的更多的信息,通过“雀眼”网罗而来。在分析对方行动方向的过程中,宁江眯起了眼睛,那些蛮兵收回了分散的斥候兵,正在以拐子连环马的方式,接连派出以千骑为一组的骑兵,往他这个方向轮番扫荡而来。宁江开始觉得,自己这么早的,就挑上这样一支蛮族精兵,是否太狂妄了些,毫无疑问,对面是一个冷静而又拥有大局感的蛮族将领。
  虽然重活了一世,但在上一世里,宁江对于战争并没有太多的关心,蛮族一些大将的名字,他最多也就只是有所听闻,对他们的性格和作战的风格,并没有什么了解。当然,这就是战场,未知总比已知的东西要多,再厉害的将领,也很难掌控全局,所以说到底,这是一个概率的问题,如何让自己这一边,拥有更大的赢的概率,这就是他现在所要做的事。
  随州南部的山岭,属于秦岭西段分支的延伸,山林相对较多,把敌人引到这一边,对他来说相对是有利的。
  对面的蛮将显然也明白这一点,但是对方不怕,蛮兵蛮将的强悍,并不是这些许的优势所能够抵消的。知道自己在情报上处于劣势的蛮军,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将他们找出。主力一旦被发现,接下来就必然是实力的碰撞,以这个年代的兵士的素质,去打什么游击战不过是个笑话,游着游着,大家就都成互相找不到队伍的一盘散沙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4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