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之天下霸主(校对)第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64

  大家一同唉声叹气,紧接着却也有人叫道:“不怕不怕,七百年前的案子有几人知道?既然大家都没有援引,那其实还是一样的。”
  众人一想“也对”,于是一边哀叹着自己没有好好的把《承民旧引》看一遍,一边庆幸,这么冷僻的书籍,这么冷僻的案例,其它人自然也都不知道,这样一来,大家也还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就在这时,靠窗的位置上,坐在窗边的漂亮少女兴奋的往外头招着手:“哥~~”
第三十一章
鹤立鸡群
  宁小梦看到哥哥从考场正门走出的那一刻,马上便向他招手。
  哥哥往她的这个方向看来,也笑着向她挥了挥手,然后便往她这个方向走来。
  不一会儿,宁江就拾级而上,来到妹妹桌边。宁小梦帮哥哥点了酒菜,又想起好像都在说这次考试的策问非常的难,似乎所有人都犯了错的样子,不由得也担心起来,轻声问道:“哥,这次的策问,好像非常的难……”
  宁江笑道:“你是说那个为父报仇、百姓求情的案子?很简单啊!”
  因为酒楼里,只有小梦这一个少女,在加上原本也就漂亮,自然也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力,此刻,听到宁江的这句“很简单”,其他人也纷纷看了过来,有的摇头,有的窃笑。这些人中,有许多也是考了很多次的,然而这么冷门的案例,连他们也都不曾读过,这少年明显是所有考生中最年轻的,能看过多少书,做过多少学问?显然也是跟大家一样,犯了同样的错误却还自以为是。
  去年才行完冠礼的宁江,毫无疑问是所有考生中最年轻的,一句“很简单”,自然是惹来了大家的暗笑。
  其中一个中年男子摇摇晃晃的移了过来,拱了拱手:“敢问这位小兄弟是如何答的,既已考完,不妨说说,让我等学习学习。”其他人也在心中偷笑,只等这少年回答后,就用这本好不容易买到的《承民旧引》打他脸……不是他们心理阴暗,实在是他们自己方自懊恼完,现在恨不得把每一个考生都抓过来,跟着他们一起懊恼。
  宁江却是抬头看着面前的中年男子:“如何答的?很简单啊,这个在律书上是有案例的啊……《承民旧引》第一百零三页,事情发生在武帝初年四月……有案例的啊!律书上明确记载了案例的,当然要按着案例来!”
  那中年男子呆了一呆,其他人也面面相觑,赶紧去翻《承民旧引》……果然是一百零三页……果然是武帝初年四月!
  一时间,每个人都惊讶的往这少年看来,要知,大周立朝已经近千年,律书不知多少,单是要通读所有律法,已经不是容易的事,更何况是辅助的各种律书,再加上真正考到这些的几率并不大,一般人根本不会想到去看这些书,就算看了,如此多的书籍,也难以将每个案例都记住。
  见所有人都在往自己看过来,宁江挠了挠头,看着他们:“《承民旧引》啊……大家都看过的吧?这个根本就是送分题,是我大周朝武帝亲自断过的案子,作为案例明确写在律书上的,既然是武帝亲断,当然要援引此案……大家都做对了吧?很简单的啊,送分题,很简单的……对吧?不可能有人做错的!”
  众人干笑两声:“没错……没错!”纷纷回头,各自吃菜,那中年男子灰溜溜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同样低头吃菜。
  这时,小梦替哥哥点的酒菜也送了上来,宁江喝了两杯小酒,环视一圈,凑向小梦,小声道:“为什么他们都不说话?”
  其他人也觉得实在是太安静了,赶紧纷纷举杯:“来来,喝!”“陈兄,来,我们喝一杯!”“吃菜,吃菜!”……
  小梦掩着口儿,笑个不停。看着差点笑得钻到桌底下的妹妹,宁江耸了耸肩:“《承民旧引》啊……送分题,很简单的……”
  ※※※
  “虽然是一道送分题,只可惜,通读所有律书的人实在不多,而《承民旧引》所记载的又都至少是两百年以前的案例,看过的人真是不多啊。”临江郡知府拿起一份卷子,摇了摇头,“看来,这篇策问恐怕没有人能够答得完美,不过也是,即便是本官,骤然遇到这道题,恐怕也会被它难倒。”
  学政桑乐志道:“如果大家都未援引书中旧案,那反过来,所有人的起点也都一样,终究还是各凭本事了。”
  此时,典宏、桑乐志、欧永昌三人正在府邸审阅着众考生的卷子。
  所有的卷子都在糊名后,由人重新抄过,再交到他们手中,糊名的是一批人,抄卷的是另一批人,再由专人送到他们手中,似这般,也就没有人知晓哪份卷子是哪位考生所答。
  而在审阅完所有的试卷之前,他们同样不能离开一步,不能回家,不能与外头的任何人接触。可以说,每一次的科考,对于他们这些考官来说,也与坐牢无异。
  典宏与桑乐志各自看卷,而欧永昌则是在他们看完手中试卷,作出评断后,接过他们手中的卷子再看一遍,两人不曾碰过的卷子他也绝不去碰,起的更多的是一个监督的作用。
  典宏与桑乐志一份份的看过去,时而摇头,时而点头,偶尔也会低声交谈一会。
  有些卷子,自然是不堪入目的,看得他们大摇其头,而有不少虽然在经义这一块上,因为有几乎固定的答案而做得不错,但是在诗赋、策论上却是一塌糊涂,纯粹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典型。
  两人一份份卷子看了过去,忽的,桑乐志一拍桌子:“妙!妙!”又将那份卷子翻了一页,仔细看去,略一点头,再翻到策论的那一页,紧接着却是一个错愕,然后笑道:“案首出来了。”
  典宏道:“学政大人差矣,还有这么多份卷子不曾看过,如何就知道你手中这份必是案首?”
  桑乐志笑道:“鹤立鸡群,一看便知!”将手中卷子递给典宏。
  典宏接过,因桑乐志已经翻到策论那一部分,他自然也是从这一部分看起,方自看了几句,马上便讶道:“此生不但知道《承民旧引》中所记的那个案例,竟然连年月都写了出来?好记性!”
  又往回翻了一张,见经义部分,先是对“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进行解说,然后以“晋侯梦与楚子搏”作为例子进一步分析,基本上无错可挑,于是也点了点头,又翻到了第一页,看完之后,忽的大笑道:“好诗,好诗!好赋,好赋!如桑兄所说,鹤立鸡群,案首必此子矣!”
第三十二章
开榜
  三日之后,放榜之时。
  与宁江所知的另一个世界的历史上,官府只是将榜贴出让人自己看不同,在大周王朝,放榜之日,所有考生必须再次聚集,由学政将名字一个个念出。
  此刻两百多名考生聚于一处,排着队列。
  广场之外,聚满了人,有的是这些考生的亲人,更多的纯粹是为了看热闹。
  宁小梦站在高处,看着人群中的哥哥,因为在所有的考生中年纪最小,此刻的宁江,混在考生的队伍中,并不如何显眼,如果不是一直看着哥哥入场,一下子甚至难以找到。
  “小梦!”另一边,有人向她招着手。
  宁小梦扭头看去,只见一伙女人往她这个方向走来,其中一个穿着大红衣裳,正是华家的辣姑娘,内中又有一个老妇,乃是段家的清四姥姥,其他几人,也都是高锁县的妇女又或姑娘,其中一个,却是路家的路惜芙。
  向她招手的正是华家的辣姑娘。
  宁小梦向那姑娘打了招呼,又看向清四姥姥:“姥姥,你怎么也来了?”
  清四姥姥拄着拐杖:“唉,还不是为了我那个外孙。”
  宁小梦这才想起,清四姥姥的外孙也参加了这次的科考,不过因为清四姥姥的女儿是嫁到临江郡里的另一个县城去的,她一时也没有想起这回事。
  在清四姥姥身后,路惜芙恶狠狠的看了宁小梦一眼。路、宁两家虽然都是高锁县的大家族,但去年宁江拒绝了路家的提亲,今年的元宵诗会上,宁江又害得她的哥哥当众丢脸,此刻,对于宁江与宁小梦兄妹两人,她心中分外的厌恶。
  广场上,桑乐志站在众位考生之前,先是说了一番勉励的话,然后便取来了一份名单,将名字一个个的念了出来,每念到一个,外头的亲友团便响起一声欢呼,就这般,一共念了二十个名字,方才收起卷子。
  宁小梦细细听去,这二十个名额里,并没有哥哥在内。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这也并非一件坏事,只因为,第一批念到的只是附生。
  所谓附生,乃是“诸生之末”,在所有秀才中是最下等的,又称“附学生员”,虽然也是秀才,拥有参加省试的资格,但许多秀才能够享受到的待遇都没有,就算入学,也只能免费入县学,享受不到朝廷每年发下的廪银。
  而那些成为附生的人,有的兴奋,只要没有落榜,对他们来说已经是高兴的事,虽然只能入县学,但不管怎么说,也已经是正式的“学子”,也有一些颇为沮丧,虽然没有落榜,但这名次与他们的目标多少有些差距。
  人群中,清四姥姥不断的拜着,念着玉帝王母、雷公电母等等,请他们一定要保佑她的外孙。
  辣姑娘笑道:“这个不归雷公电母管!”
  紧接着,学政继续开始念名单,这一次,念到第四位时,清四姥姥一下子喜笑颜开……这是她外孙的名字。
  不知不觉,又念完了二十个人,宁小梦细细听去……还是没有哥哥的名字,心里也不由得紧张起来。辣姑娘在旁边安慰她:“你放心,这只是增生,后面还有廪生呢。”
  路惜芙冷笑道:“廪生可是只有十位。”说到这里,心中颇有一些自豪,只因为,她的哥哥就是廪生,在上一次的府试中,在所有生员中排在第五。她往宁小梦看去,心中冷笑,她才不相信那宁江能够在这两百多名考生中考进前十,成为廪生。
  学政刚念完的这一批,唤作增生,又称“增广生员”,享受到的待遇要比附生高上许多,拥有免费进入府学的资格,能够享受到郡里发给的廪银。
  而还没有念出的最后一批,唤作廪生,也就是府试的前十名。
  廪生的廪银是由朝廷发放,其实廪生与增生每年能够拿到手中的廪银是一样的,但是一个是郡府发放,一个是朝廷发放,荣耀完全不同。
  更重要的事,成为了廪生,理论上,当官位出现大量空缺时,是可以直接“增补”成官员的,虽然这个只是理论上,毕竟就算真的要增补那也是从举人开始,但只要成为了廪生,就算日后没能中举,被各地的知府、县令聘为文书等等,也能够轻轻松松的混口饭吃。
  当然,对于好歹也是高锁县土地主的路、宁两家,并不存在混饭吃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门面”的问题,路家就是因为连着出了几个秀才,而能够成为“书香世家”,这对于省城、京城那种大城市来说,当然算不了什么,但在这种小县城,却是非常有面子的。
  终于,学政开始拿出最后一份名单,从第十名开始往前,一一念出廪生的名字:“郁成益、澹星河、褒凯一、树光亮……”
  小梦心中黯然,念了这么多,还是没有念到哥哥的名字。路惜芙的嘲弄更加的深了,果然,高锁县第一才子的名号还是我哥的,上一次的元宵诗会,不过是被那宁江走了狗屎运罢了。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酒楼里,有四人同样在听着名单,这四人,正是曹剀定与他的同伙左良朋、余华灿、敖耀。听着名字一个个的念下去,左良朋摇头道:“看来那小子落榜了。”
  临江郡下一共管辖这八个县,来自这八个县的近三百个考生中,不乏用功多年,真正是十年寒窗的刻苦之人,左良朋无论如何不相信在所有考生中年级最轻的宁江,能够考入前十,而现在纵连廪生的名单也快念完,看来宁江的确是落榜了。
  曹剀定紧紧皱眉:“没有能够考上功名,单是一个孝廉和一个元宵诗会的诗魁,说成‘大福’还是薄弱了点。”
  四个人对望一眼,都有些不太好办。如果“大福”没能应验,宁江那小子就未必会相信他下半年的“大灾”,那哄他迁移祖坟的计划就会有些麻烦,毕竟涉及到祖坟,不管是谁都会顾忌重重,没有足够的动力,换做是谁都不会轻易搬迁。
  眼看着,学政桑乐志已经念完了九名廪生,只剩下了最后一名案首。曹剀定摇了摇头,起身道:“罢了,我们再去想想办法。”
  另外三人也一同起身,准备离去。
  广场上,桑乐志让了开来,临江知府典宏踏前一步,文气化作官威铺展开来,席卷全城。所有才子也都抬起头来看着他,等待着他念出最后的名字。
  人群中,辣姑娘扭过头来,见小梦一脸忧色,于是拉着她的手笑道:“你别担心,弄不好你哥哥就是案首呢?”
  路惜芙冷笑道:“他要是案首我就把眼睛挖掉去!”
第三十三章
文曲灌顶
  所谓“廪生”,意思是由国家供养的生员。
  所谓“增生”,则是在国家供养的生员之外的“增广生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