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232

  不过光迁县的灾情虽然解决了,其它县城却没有这么能干的县令,洪水没有退去,官仓里的粮食有限,黄略希望容卿能上奏朝廷,再多拨一些粮食过来。
  容卿正有此意,但他作为御史下巡,自然不能只听黄略的,于是寻来县丞李沿私下询问,谁知李沿欲言又止,表现出对黄县令的难言之隐,容卿发觉有异,在他的再三追问之下,李沿终于吐露一点风声,让容卿亲自去郊外看看。
  说至此处,容卿话锋一转,道:“前晚,我收到一幅奇怪的画。”
  他让小六将画拿过来。
  画没有装裱,仅是简单卷起,画上中央有一个粮仓,许多人正往粮仓外面搬运粮食,画面左侧则坐着一位官员模样的男人,在左右服侍下,对着桌上菜肴大快朵颐,顺便监察粮食搬运,劳作者热火朝天,一派忙碌。
  而在画面右侧,粮仓的不远处,却堆着小山似的尸骸,死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幼,以各种各样的姿势倒在地上,面黄肌瘦,痛苦难当,有些已经死了,有些还在苟延残喘,男人怀里抱着一条胳膊啃噬,状若恶鬼,而在他旁边,一名少了胳膊的幼童嚎哭尖叫,血流遍地。
  若单看左边和中间,还不觉得什么,但左右一对比,立时令人有种喘不过气来的窒息感。
  容卿还记得自己初次见到这幅画时,内心震撼无以名状,整整呆立半晌毫无察觉,再看崔不去,目光仅仅在上面停留片刻,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果然是虎狼之心,容卿暗道。
  “此人,”他点了点画面左边正在吃东西的那位官员,“光迁县原本是上县,县令应为从六品,这两年由于灾情,降为中县,县令本该也降为从七品,但县令黄略还未到述职之期,依旧是从六品,此人身着绯色官袍,无梁无琪,虽然看不清面目,但从服饰判断,必定是黄略无误。”
  崔不去道:“所以你认为,这是有人在知道你到来之后,向你匿名举报,暗示县令黄略,侵吞官粮,谎报灾情。”
  “不错。”
  容卿虽然激动,总算还保留一丝理智,没有马上冲去找黄略质问,但他还是坐不住,就去找光迁县其他官员旁敲侧击,希望从他们口中问出点什么。
  于是就有了他询问县丞李沿时,对方的吞吞吐吐,言犹未尽。
  不止如此,容卿还发现光迁县几名官吏里面,除了李沿之外,县尉武义也跟黄县令不和。
  一座光迁城内,县令、县丞、县尉这三个最重要的官员,彼此之间貌合神离,各行其是,底下一众吏员站队博弈,竟上演着不见血的刀光剑影。
  一天时间不足以让容卿查出什么,但就在昨晚,他又收到一幅画。
  还是一样的纸,一样的笔触。
  容卿将第二幅画在崔不去面前展开。
  这次没有官员了,画面却更为骇人。
  洪水滔天之中,断树沉浮,残躯漂露,间或能看见黑色头颅,仰面向天,惊惧无声呐喊,绝望跃然纸上。
  一座城池远远可见,近处山坡上的老树下,一个男人正跪在地上奋力徒手掘土,几只手从泥土中被翻出,腐肉半落,支棱出森然白骨,宛若地狱逼近,浮屠灭绝。
  关山海站在一旁,看见这幅画,不由咦了一声。
  容卿似乎知道他为何讶异,便道:“不错,这棵树就是白天我受困之处。当时我正因此画,想要亲自去看看,到底是否真有这个地方存在。”
  结果证明树是存在的,但还没等他开挖,暴雨就导致洪水迅速上涨,要不是关山海及时出现,容卿现在十有八九就已经变成孤魂野鬼了。
  “崔尊使现在总该知道,我是事出有因了吧!”
  崔不去没理会他话语里流露出来的不满:“所以,你更加怀疑县令黄略了?”
  容卿颔首:“我向黄略提出要出城察看时,他极力反对,武县尉也避而不见,反倒是县丞李沿,愿意陪我走一趟。所以黄略肯定有问题。”
  崔不去道:“正常人看见暴雨连绵,洪水泛滥,肯定都会反对的吧,你怎么不怀疑李沿是别有居心,故意想要趁机灭你的口呢?”
  容卿语塞片刻,反驳道:“光迁县的县令是黄略,许多事情还是他说了算,李沿一个佐官能做什么?”
  崔不去冷冷道:“但这次受灾的不止光迁县,整个郡大半都淹了水,我要是你,就不会被这两幅来历不明的画影响了判断。”
  容卿觉得崔不去绝对是看自己不顺眼,故意处处与他过不去。
  他也懒得再说下去。
  话不投机半句多。
  “明日黄略会邀请城中世家富贾,商议捐粮赈灾一事,他也请了我,崔尊使若不信,大可自己亲眼去看看,到底谁是忠,谁是奸!”
  容卿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太乱了。
  简直团团迷雾围来,拨也拨不开。
  关山海习惯沙场上直来直去的拼杀,从没遇见过如此复杂的局面,乍看像是各级官员的责任分配,但仔细一想似乎又没那么简单,朝廷拨下那么多灾粮,难道全用光了?黄县令和李县丞明摆着不和,容卿是否被两人利用?为什么有人给容御史送那两幅画,想引他去查出真相,还是想让他去送死?
  越想越是头疼,关山海现在很庆幸自己是个武馆,不必去与这些事情周旋,但他也不认为崔不去一来,就能神仙似的破开局面,迎刃而解。
  但他知道,为了追赶容卿,崔不去将路程上原本花费的时间整整缩短一半,本来就差的身体似乎更差了一些,但一路上他始终半句苦也没喊过。
  关山海虽然还是不喜欢这份差事,但他对崔不去的观感也没有原来那么抗拒了,还忍不住轻声问:“您是如何知道容御史有危险的?”
  “因为在这里,容卿是一把刀,谁握在手里,谁就能用来威胁别人。”崔不去忽然叹了口气,“说不定我们很快就能看见容卿的一百种死法了。”
  啊?
  关山海茫然,完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
  容卿也很茫然。
  他正与城中名士豪富们一道,坐在县衙后面的花园内。
  应县令黄略之邀,众人前来赴宴,商议本县灾情事宜。
  让容卿茫然的是,昨天还冷嘲热讽的崔不去,今日绵羊一样坐在他身后,不仅唇上多了撇胡子,还让他对外称呼自己崔先生,摇身一变,成为他容某人的亲近幕僚。
  本地士人商贾对这位容御史很好奇,几乎人人都上来行礼寒暄套近乎,难免也就注意到他身后的崔不去,不乏好奇者询问一两句,崔不去低眉顺眼,全由容卿出面作答。
  容卿知道崔不去想隐瞒身份,正合他意,因为他也不想让别人知道崔不去是左月局的人,甚至以为朝廷不信任他,还派了左月局的人来监视他。
  只是他没想到崔不去惺惺作态如此厉害,简直跟换了个人似的,说沉默寡言,就真的一句话也不说,连眼神都变得温和无害,说话柔声细气,哪里还有昨日的半分锐利锋芒。
  来的宾客一多,容卿也顾不上去留意崔不去的变化了,他发现今日在场众人,来的大都是年轻人,或者是家中长子次子,极少有家主亲自出面的。
  其中又以一个年轻人格外惹眼。
  对方年纪二十上下,倒有几分英俊,听说姓李,排行十四,跟县丞李沿还是远方亲戚——容卿也才知道李沿原来是本地人,家境优渥,李家在当地乃至整个光迁郡,都是名门望族。
  李十四是跟着他的堂哥,也就是李家嫡长子一块儿来的,但比起他堂哥的稳重,李十四就活跃多了,不仅到处敬酒,还爱往容卿跟前凑,不顾失礼,拉着他问东问西,还对容卿身旁的崔不去颇感兴趣。
  “听说崔先生是南朝人?你不留在南朝做官,怎么跑到北朝来了?南朝是怎么样的景致,当真处处山水处处花,片片婉转片片歌吗?”
  李十四伸长脖子,几乎快要碰上崔不去,若不是他少年模样不惹人厌烦,满脸写着好奇,现在怕是要被训斥无礼了。
  崔不去腼腆一笑:“也不是想做官便有的做,我这本事,文不成武不就,只能来投靠北方亲戚了,幸好容御史不嫌我没用,将我留下帮忙抄写文书,至于你说的景致,崔某觉得,南北有山有水,是无甚区别的。”
  “哎哟,崔先生,你这手腕好生细致!”李十四像发现了什么新鲜玩意,抓住崔不去的手腕就不肯松开了。
  “听说南人好南风,更有些嗜好古怪的,专挑年纪大的下手,以你这等样貌,该不会是被这种人盯上了,才跑到北边来避难的吧?”
第133章
  崔不去动了动手臂,没抽回来。
  一时间,连他在内,容卿周围的人,都注目过来。
  容卿面露古怪,只觉这青年行止轻浮,若对方调戏的是个美貌女子,他可能一早就制止了,可崔不去如今面有胡须,分明是个文士,更不必提左月局的身份,容卿想起左月局那重重令人闻风丧胆的传说,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人真是胆大包天啊。
  他甚至隐隐有点同情起李十四了。
  若是崔不去,这李十四现在自然已经被目光切割成几十块,整整齐齐下油锅,但崔不去现在不是崔不去,他是容卿的谋士崔先生,方才内敛沉默的表现,已经表明他的性格与崔不去截然不同。
  崔先生露出惊怒莫名的神色,似受了莫大侮辱,却对这变故也始料不及:“你怎可如此!”
  他用力挣开对方的手,这回很顺利,但李十四顺势松开之余,还在他手心挠了一下,轻佻暧昧,活脱脱是风月老手,男女通吃。
  “容御史,我与崔先生一见如故,不知你能否割爱?”李十四转头问容卿。“你要什么条件,只管开出来就是。”
  “胡闹,崔先生是人非物,怎可如此,还不快退下!”容卿训斥道,但他本已做好来到这里斗智斗勇的准备,谁知却蹦出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李十四,一下子打乱了他所有步骤。
  “十四郎,不得无礼!”
  李家的嫡长子匆匆赶来,一脸无奈向容卿行礼,“容御史见谅,我这堂弟从前在洛阳长大,孤儿寡母,养成了他这放肆无忌的胡闹性子,您大人大量,别与他一般见识!”
  李十四满脸吊儿郎当无所谓:“堂哥,什么放肆无忌,我这叫真性情!这满堂歌姬我都没兴趣,就要这位先生,他又不是容御史的妻儿老父,有什么不能割爱的,我多出点钱,雇崔先生换个地方当文书,不也一样吗?”
  容卿沉下脸色,提高声音:“今日黄县令请我来,便是让我来看这样的闹剧吗!”
  话音既罢,县令黄略在吏员的引领下匆匆赶至,李家人则连连告罪,使劲拉着李十四退到席位上去。
  李十四嘟嘟囔囔还不太满意,但被堂兄训斥一通,也不敢再如何了,只一双眼睛四处溜达,频频看向崔不去,他见崔不去察觉自己的视线,有意无意望过来,便朝他露齿一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2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