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趾(校对)第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204

  贺僖这封信,说白了就是:我准备离家出走啦,你们别来找我,天底下名山大川这么多,找了也是白找,兄弟们,对不住了,麻烦你们在老爹面前帮我多尽孝道,以后等我白日飞升,成仙了,我会记得提携你们这些鸡犬,让你们跟着我一起升天的!
  文姜不知道信上说什么,见贺湛神色奇怪,不由担心道。
  贺湛深吸了口气,将信笺递给她。
  文姜一目几行很快阅毕:“要不要马上飞报长安那边,再派人去找四郎君?”
  贺湛:“他走的时候带了什么吗?贺竹是否跟他一起走了?”
  文姜:“四郎君只身一人上路的,半个随从都没带,不过他身上的钱财应该是都带走了,昨日还问我借了两个金饼。”
  贺湛扶额:“看来是做足准备才动身的,罢了,现在来不及找了,我们必须马上回长安,我这四哥从小就不太着调,让他吃吃苦头也好,等他过不下去了,自然就会回来,我会吩咐这边的人,如果四哥回来,就将他带回长安。”
  ……
  远在长安城的人们,此时还不知即将成为皇子,并且很有可能封王的贺僖竟然选择了抛下一切远走高飞,宣政殿侧殿之内,诸位元老重臣,正齐聚一堂,商讨先帝后事。
  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为先帝拟定庙号。
  先帝在位时,后宫虽也有不少嫔妃,但没见他因此沉迷美色耽误国事,依照时下标准而言,这已经是不好女色的勤政之君了。更何况贺泰原本已经被废为庶人,是先帝将他召回来,又恢复了他的爵位,给了他如今拥有的一切。
  出于知恩图报的心理,更是不忍心老爹死得惨烈,哭灵之时,贺泰不仅每日必至,而且哭得真情实感,没有半分作伪,几次哭晕过去,醒来又继续坚持守灵,也决意不肯沾染半点荤腥,这些天下来,人就瘦了一圈,看上去更显苍老,贺泰的身体实在顶不住,这才在裴王妃和周瑛等人的劝说下,每日不再守足时辰,也因为如此,宫中上下,无不交口称赞新帝纯孝。
  贺泰更准备为先帝拟一个好的庙号,好以此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这是臣等拟好的几个庙号,请陛下过目。”暂代礼部尚书一职的薛潭将奏疏上呈。
  贺泰满心期待打开来一看,微微愣住:“就这几个?”
  薛潭:“是,这几个庙号,是众臣商议所得,请陛下择一而用。”
  时下人讲究盖棺定论,即此人一生功过,只有在死了之后,才能给出一个公正的评价。
  对于皇帝而言也是如此。
  自从历朝历代许多皇帝子孙都喜欢给祖宗上各种美谥之后,作为盖棺定论之用的谥号就渐渐不值钱了,取而代之,让人们更看重的是庙号。
  “中宗、成宗、睿宗?”贺泰看着奏疏念出声,末了摇摇头,“周相,诸位,这几个庙号,都不是很好啊!”
  周瑛道:“中,有中兴之意,汉中宗孝宣帝,励精图治,革除弊病,开创有汉以来最为繁盛的一代。成者,安民立政,休养生息,成字也是好字。至于睿,聪敏好德,强毅决断,臣等以为,这三个庙号都不错。”
  贺泰放下奏疏,期待地看着周瑛:“周相以为,世祖如何?”
  周瑛一愣,缓声道:“陛下,不妥。祖有功而宗有德,世祖更是推陈出新的开国之君,先帝并非如此。”
  老实说,先帝在时,的确也数十年如一日,从未怠政,给个太宗高宗之类的,并不为过,但这数十年,又是治理平平的数十年,国库并未比高祖皇帝在时充盈多少,突厥人依旧虎视眈眈,甚至中间还有萧豫作乱,将本朝的疆域瓜分出去,更重要的是,先帝死得不太光彩,虽说是亲生儿子大逆不道,谋杀老父,但这也表明先帝教子欠缺,迟迟未立太子,社稷人心不定,才导致后来这场灾祸的发生。
  从这一点看,众臣觉得中宗二字,就已经是对先帝最大的褒奖了。
  结果新帝居然肖想世祖的庙号?!
  作者有话要说:
  贺僖:我要去修仙啦,?(^?^*)
  贺湛:心好累……
  贺融:吃瓜看朝堂大戏开幕。
第69章
  贺泰被周瑛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他回想起老父的死状,对于皇帝而言,这的确不是一件值得荣耀的事情,先帝对储位的迟迟未决,
直接导致了先帝末年这一场祸乱的发生,
这直接影响了先帝死后的庙号,
一个“世祖”,
的确过了。
  “那就太宗吧,
本朝行至先帝,也不过是第二位天子,按照以往的习惯,先帝庙号合该是太宗。”他以商量的口吻道。
  新帝刚刚上位,
登基大典都未举行,大家尚在彼此小心翼翼试探,
其他人也不好太不给面子,
周瑛就道:“那就依陛下的。”
  贺泰见自己的意志得到贯彻,高兴道:“今日还有何事,
一并议了吧。”
  “还有乐平县主与殷贵妃的追封。”薛潭道,“礼部拟将乐平县主追封为乐平公主,以公主礼下葬。”
  提起女儿,贺泰的神色黯淡下来,他道:“朕想再加一项,在公主墓旁建一座佛寺,无须太大,要有一二僧人居住其中,为嘉娘祈福,保佑她早日往生,来世富贵平安。”
  之前的公主逝世之后,从未有过这个先例,但贺嘉是贺泰唯一一个女儿,众臣也都体谅新皇丧女之痛,没人在这种时候不识相地跑出来反对。
  周瑛还道:“陛下,老臣想从每月俸钱中拨出些许,捐于寺庙,为公主祈福,还请陛下恩准。”
  他并不是无缘无故在示好新皇,在场之人都知道,周瑛说这句话是有原因的。
  贺嘉还在时,先帝为她与周家幼子赐婚,这本是一桩金玉良缘,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新娘子还未过门,就死在乱兵之中,后来周瑛提出为幼子与贺嘉结冥亲,贺泰没有当场答应,让周瑛回去与儿子商量,谁知周誉死活不肯答应,说不想去个死人回家,以后睡觉都不安生,气得周瑛将他大骂一顿,父子俩也因此闹翻,周誉负气出走,周瑛不得不入宫请罪,贺泰知道之后,还反过来安慰周瑛,让他不必介怀,说自己本来也没打算非要让女儿出嫁云云。
  虽然帝王通情达理,但周瑛不能不感怀在心,作出表态。
  贺泰温声道:“周相的心意,朕领了,不过既然婚约作罢,此事就无须周相破费了。”
  他示意薛潭:“薛卿接着说吧。”
  接下来便是殷贵妃的追封。
  宫变之中,不少女眷伤亡,其中就有伤重不治的殷贵妃。
  殷贵妃生前,虽未与贺泰正式结盟,但她允许裴王妃上门,并时不时向裴王妃暗示透露先帝的意图打算,这份恩惠贺家人一清二楚,旁人却知之甚少。
  所以礼部也仅仅是按照历来规制,让殷贵妃以贵妃礼仪下葬,并追赠为太妃。
  贺泰微微点头,没有表示反对。
  贺融忍不住朝贺泰望去,正欲开口说话,却看见长兄贺穆在对他使眼色,贺融微微一怔,总算闭口不言。
  等到朝议结束,众人陆续散去,贺融对正准备离开的贺泰道:“陛下请留步。”
  贺穆暗暗哀叹一声,揉了揉额头。
  贺泰诧异:“怎么,有事?”
  贺融:“臣想就殷贵妃追封一事,与陛下商议。”
  贺泰微微皱眉:“此事不是方才已经定下来了吗?”
  贺融道:“贵妃生前侍奉先帝数十年,贤淑柔婉,执礼甚恭,又是在宫变中为乱贼所杀,可谓节烈,臣以为,是否可以在追赠上稍加隆重,以示陛下对先帝嫔妃之恩遇?”
  当初先帝还没下决心立太子时,裴王妃打算走殷贵妃的门路时,贺融就曾提议事成之后以太后之位许之,以示诚意,贺泰当时也在场,也默许了,现在殷贵妃虽然死了,但贺融不认为父亲的记性已经差到那等地步。
  结合刚才贺穆对他拼命使眼色的举动,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贺泰不愿意追封殷贵妃。
  贺泰果然道:“先帝在位时已有皇后,如今朕登基,你们的亲祖母自然也要追封,先帝皇陵地方有限,再容不下一个皇后牌位了。”
  贺融啼笑皆非,只得继续说道:“父亲,殷贵妃生前无子,又未封后,追封也不可能排在祖母前面,您不必担心这一层。”
  贺泰还是老大不愿意,在他看来,先帝一位元后,再加上自己生母,两位皇后,正好分列先帝灵柩左右石室,他固然对殷贵妃心存感激,但也没什么感情可言,自然不愿意再给自己加上一位母亲。
  “朕记得贵妃的女儿远嫁江南,就让她与丈夫都回京来养老吧,也算全了贵妃的夙愿。”
  贺融:“殷贵妃已然身死,即便追封太后,陛下也不必晨昏定省,侍奉左右,恰恰相反,贵妃出身太原殷氏,与裴氏俱是太原名门,追封殷贵妃,也是彰显陛下对世家的安抚之策,先帝几番提拔寒门子弟,打压世族。再者,跟齐王勾结叛乱的不是世族,反而是陛下一手提拔的程悦,许多人虽然面上不显,难免颇有微词,如今正值陛下执政,万象更新,也正是借机与世族修好之时。”
  贺穆也道:“父亲,三郎说得有理,当今世道,门阀势大,前朝皇帝欲与世族结亲,却还被后者婉拒,到了本朝,虽然不至于如此离谱,但在朝堂上,世族依旧声高,如周瑛张嵩等人,无不出自高门,若以太后名分就能施恩于世家,又何乐不为?”
  在两个儿子的劝说下,贺泰这才作出让步:“罢了,那就追封殷氏为荣国太妃,念她多年侍奉先帝有功,以皇后规格下葬。”
  虽然不算满意,但父亲已经退了一步,贺融也不好再说:“父亲通情达理,必得世人称颂。”
  贺泰撇撇嘴:“你不提世家,我还没火气,嘉娘嫁给周誉,难不成辱没了他吗?朕又不要他为嘉娘守丧终身,他居然还有脸离家出走?真有那骨气,当初先帝赐婚,他怎么不出走反抗呢?!”
  他越说越生气:“亏他们义兴周氏还是世代名门,居然连这点礼数也不懂!”
  贺嘉已经死了,婚约自然也不复存在,周家娶与不娶,都情有可原。
  贺穆道:“父亲,我们就嘉娘一个妹妹,又何尝不希望她过得好?但嘉娘是公主,自不同于寻常女子,此事不必强求。清官难断家务事,周相年事已高,想来力有不逮。”
  贺泰摆摆手:“朕又没怪周相!今日起得早,朕有些乏了,先回去歇息,你们兄弟二人自便吧。”
  两人起身恭送。
  眼见父亲身影消失,贺穆对他道:“三郎,你什么都好,就是有时说话太直了,明知父亲不想追封殷贵妃,你还一直追问不休,父亲身份今时不同往日,他已是一国之君,我们虽然为人子,可也有君臣之别,你得注意些分寸,大哥是为你好。”
  贺融:“大哥,当日裴王妃向殷贵妃许以太后位时,虽无旁人在场,但此事天知地知,神明共知,人无信不立,我不能让父亲做无信之人。”
  贺穆满脸不赞同:“你怎么就非得在这件事上执拗?如今父亲答应让殷氏以皇后规格下葬,此事就算告一段落,以后不要再提起了,免得平白惹父亲不快,知道吗?”
  贺融沉默片刻:“知道了。”
  贺穆拍拍他的肩膀,笑道:“好了,高兴一点,父亲已经跟我说过,等登基大典举行之后,就会对你们进行册封,你那安国公府还未入住,转眼又要换匾额,改规制了,到时候可别忘了请我去喝杯喜酒!”
  贺融:“大哥什么时候想去,自当洒扫相迎。我听说大郎受了惊吓,半夜时时惊醒哭闹,现在可好些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2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