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趾(校对)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204

  齐王嘲讽一笑:“大哥回到京城之后,入了工部,差事竟也一帆风顺,没有人给他下绊子,没有人暗中为难他,即使贵为皇子,以我大哥的资质,没有他那几个儿子帮忙,就能管好工部那一摊子烂事,这还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太常卿刘思齐皱起眉:“殿下到底想说什么?”
  齐王冷笑:“我想说,这一切,背后都有人在默默使力,这些人不是别人,正是在座诸位!”
  在场一片静寂。
  张嵩忍不住斥道:“一派胡言!”
  “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却因眷念故太子而迟迟未立储君,你们洞察了他的心思,特意设法让大哥的信件能够被父亲看见,勾起他的恻隐之心,大哥那几个儿子,又的确是能干,几方合力推动之下,大哥果然就回到京城,走得一步比一步稳。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亲对我,渐渐没了赞赏之意,反倒是诸多挑剔,直到陈无量案浮出水面。”
  周瑛叹息:“殿下,我承认,鲁王从房州寄来的信件,的确是我请马宏帮忙放在陛下案前,让陛下便于察看的,可那是因为当年我在礼部任职,手下官员誊抄明经科选官的名单,误将两个相似的人名抄错,当时鲁王正好掌管礼部,他听说了我的请求之后,在宫门下钥之后,还设法入宫,将名单追回来,免于隔日圣旨下发,酿出事端。”
  “这一番人情,我一直承念在心,后来鲁王一家因罪被流放,在公,我无法求情,在私,陛下与鲁王,毕竟是父子血缘,我让马宏帮这个小小的忙,并不违背我的良心,也不违背国法。至于工部的差事,陛下本来就对鲁王没有抱过高的期望,鲁王不功不过,于陛下而言,已是意外之喜,又岂是我们能够预料的?”
  齐王淡淡道:“那陈无量案呢?此案时隔多年,监察御史苏涣一家因诬告被流放,很多年前,刑部的人就报上来,苏涣一家都死绝了,为何陛下还能找到他的幼子苏长河来击鼓鸣冤?当年到底是谁暗中保下了苏长河的命,让他派上用场的?”
  他的声调越来越高:“又是谁收集了陈无量案的证据,通过卫王,上呈给陛下?除了在场各位,谁还有能耐办到这些吗?啊?!不错,我的出身是不如故太子高,我不是皇后嫡出,但我母亲安氏,也是书香门第清白之家,我的妻子宋氏,出身洛州宋氏,也是你们世族的一员。而我大哥呢?他生母是谁?是个连名分都没有的深宫贱婢!他那三任王妃的出身就更可笑了,第一任是小吏之女,第二任是跟随先帝起兵的商贾之女,第三任呢,武将出身,父母死绝!”
  张嵩:“殿下,如今当务之急,是请出陛下来主持大局,若卫王当真谋反,鲁王当真已经身遭不测,担当起平叛重担的,唯有殿下一人,殿下何必还在这里与我们纠结这些陈年旧事?”
  说实话,这些年,齐王收买人心的事情的确没少干,朝中为他说话的也大有人在,像礼部尚书卢容,因与齐王结为儿女姻亲,也已经成为铁杆的齐王党。更因齐王娶了宋氏的女儿,同样有不少世家站在他那边。
  但包括周瑛在内的很多人,也早就看出来了,如果文德帝想立齐王,在贺泰没回京的时候就已经立了,不至于这么多年迟迟未决。
  齐王的确礼贤下士,但他的礼贤下士是带着强烈的功利性的,并非像故太子那样,当真生性慈和,从这一点来说,贺泰的性情反倒更似故太子。这也是当时齐王竭力拉拢,却依旧还有不少人不肯支持他的原因之一。
  而文德帝立鲁王的原因就更多了,许多人私下没少讨论,但周瑛觉得,这里头还有一个更深层,更重要的原因。
  世家门阀制度屹立数百年不倒,历朝历代每任皇帝都试图压制世族的权力,然而因为世族在财富和学识垄断上享有的优势,寒门出身的官员寥寥无几,朝中过半官员都是世家出身,他们与皇权的博弈从未停止过,双方总是在互相制衡又互相妥协的道路上蹒跚前行。
  三子之中,唯有贺泰,与世家牵连瓜葛最少,他若登基为帝,才能最能坚定将文德帝制衡世家的策略推行下去的人。
  齐王对文德帝的决定深怀怨念,心中又有谋害父亲的惶恐,在这等风雨飘摇,胜负未决之际,免不了需要将情绪发泄出来,如今尽数倾吐,又被张嵩一说,他慢慢冷静下来,逐渐恢复以往的镇定:“张尚书说得不错,这些年来,我对待诸位,礼数周到,从未怠慢。眼下陛下将大权交给我,太庙那边,我已派李宽前往平叛,相信很快就有好消息传来。事到如今,各位也该做出一个选择了。”
  齐王环顾四周,目光从众人的脸上一一扫过。
  在场没有傻子,大家也许想不到皇帝已经遭遇不测,以为他只是被软禁起来,或者重病不起,被齐王趁机监禁,但众人也能猜到大概发生了什么。
  对齐王而言,如果在场这些人能支持他,默认这场政变,那么只要太庙那边的局面也稳定下来,事情就可以算是圆满结束了,来日史书上,寥寥数笔还是长篇大论,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我希望,你们的选择,不会令我失望。”
  现在宫里有程悦在,基本局面还能控制下来,大部分士兵随波逐流,纷纷投降,就算还有一些忠于季嵯的人不肯听命,也已经是强弩之末,翻不起什么风浪。
  宫外,如果现在鲁王和卫王已死,那么皇帝膝下的皇子,就剩下齐王一位,不管他以什么样的方式上位,都不再重要。
  众人面面相觑,场面一时陷入尴尬的沉寂。
  吏部尚书曹亮左右看看,直起身体,又迟疑片刻,终于起身步出,走到大殿正中,然后跪下,伏首。
  余下户部尚书张嵩,面露怒容;兵部尚书范懿,神色铁青;太常卿刘思齐,面容苍白;宰相周瑛,闭目不言,神态反应,各有不同。
  但无一例外,他们心中,必然波澜起伏,天人交战。
  然而齐王还来不及高兴,程悦就匆匆闯进来了。
  他原是一脸紧张,但在看清殿内各人之后,程悦立马放慢了脚步,作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对齐王使眼色,一面拱手道:“殿下,臣有事报。”
  齐王皱了皱眉,还是起身与他走出去:“难道宫内的残余叛逆,你还没有肃清?”
  程悦压低了声音:“鲁王卫王都没死,他们被李宽救下,正朝宫城而来!”
  齐王脸色一变。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还是没法把宫变写完,主要得讲清细节,比如说当初贺泰一个失势庶人的信,为什么层层能送宫里去,还让皇帝看到,难道大家看他是皇子就帮他送了吗?肯定不可能的,这个细节估计大家都没注意到,但这章都解释了。争取明天讲完吧,大王喵也不想拖太久,但故事该省的总要省,该讲的总要讲。
  ·我们看历史,觉得如果自己穿越成崇祯皇帝,穿越成建文帝,就会如何如何做,避免那些结果,但实际上身在其中,很多事情都看不清楚,只要是人,就会犯错,像李世民那么英明,为什么还要改立了好几次太子呢,为什么没把武则天提前杀死呢?所以有读者问皇帝为什么不提前预知什么什么,监控什么什么,防止宫变发生,其实大王喵本来觉得这种问题不用回答的,要是这样,历史上那些政变流血,基本都不会发生了。
  ·大家都觉得皇帝挺睿智,但其实仔细看看他的行为,除了打压门阀,是历史上很多皇帝都会干的事情之外,其余的谈不上英明,顶多就是中规中矩。比如突厥,他就没搞定,还冒出一个造反的萧豫。比如继承人,他要是早十年立齐王或卫王,就没有今天的事。但作为文中角色,贺融贺湛也好,周瑛他们也好,在皇帝在世的时候,不可能说皇帝不好的,古代只有在人死的时候,才会有盖棺定论的说法,所以有了这个因,后面才会有许多果。
第64章
  沉沉夜色终于迎来一丝曙光。
  当第一抹晨曦在天际崭露,丹凤门后,马蹄声由远而近,一大队人马朝御桥而来,
直奔宫城右侧,
位于第一道宫墙的昭训门。
  贺穆骑着马,落在在贺泰与李宽等人之后,
举目眺望远处巍峨依旧的宫城。
  不知怎的,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昭训门城楼上出现的身影吸引时,
贺穆的目光却落在第一道宫墙上那些焦黑斑驳的痕迹。
  薛潭似乎注意到他的视线,在旁边道:“那是前朝末帝时期,乱民放火烧宫,
在宫墙上留下的焚烧痕迹。”
  这道宫墙屹立了多久,
就见证了多少人事兴衰,而今,它又要再一次迎来剧变。
  胜负未知。
  谁能最终成为这座宫城的新主人?薛潭在心底询问自己。
  然而,
他也不知道答案。
  城楼之上,一名禁军对着城楼之下的众人喊话:“陛下有命,宣贺泰、贺绘、李宽等,解兵入宫觐见,其余人等,在宫外等候旨意!”
  声音穿透晨光,在偌大宫城内遥遥回荡。
  贺泰几人对视一眼,李宽也高声道:“陛下旨意何在?没有看到陛下旨意,恕臣等无法从命,请陛下现身一见!”
  很快,城楼上以绳索悬挂一样物事缓缓悬下。
  在李宽的示意下,一名士兵策马上前,将其带过来。
  李宽打开卷轴,扫了几眼,又递给贺泰。
  白纸黑字,还有玉玺盖印,如假包换。
  李宽扬声道:“我等听说宫中有人裹挟陛下,意图不轨,故而前来救驾,陛下若无恙,还请龙颜现身,好让我等辨知圣旨真伪!”
  城楼之上,齐王冷笑一声,扬手让禁军士兵继续与城下对话。
  士兵:“圣旨上玉玺加印,清清楚楚,尔等竟敢质疑真伪,莫非真如陛下所料,鲁王、卫王勾结镇远侯李宽,企图逼宫夺权不成!”
  贺泰怒道:“贺璇!分明是你挟持陛下,图谋造反,事到如今还敢反咬一口,陛下现在是否已被你这不孝子给谋害了!周相等元老重臣如今身陷宫中,是否也已为你所害!”
  齐王面无表情,旁边的程悦却忍不住痛骂:“李宽,你这两面三刀的小人,深孚众望与君王信重,竟还贪得无厌,想浑水摸鱼,一步登天!”
  李宽面色不变:“鲁王本就是陛下钦定的太子,根本不可能图谋造反,你们假传陛下旨意,我只不过是及时察觉,弃暗投明,协助鲁王和卫王殿下过来矫正乱命罢了!鲁王殿下有命,尔等快快打开城门投降,殿下仁慈,尚可饶你们一命,若等大军攻入城中,一切后果自负!难不成你们还要冥顽不灵,为逆贼张目吗!”
  程悦对齐王道:“殿下,他们只不过是在拖延时间,想试探陛下是否还活着,若他们知道陛下已经遭遇不测,恐怕就会立马攻城的!”
  齐王皱眉:“如果他们攻城,你可有必胜把握?”
  程悦:“李宽手握七万兵马,我们只有两万,不过守城向来比攻城容易,更何况皇宫高墙坚石,一时半会倒不虞他们能破城而入,怕就怕拖得越久,夜长梦多,如果洛阳那边也得到消息,局面对我们只会更不利。”
  齐王手里人质不少,除了皇帝之外,还有鲁王与卫王的家眷,以及周瑛等重臣,所以贺泰他们投鼠忌器,不敢贸然攻城;但齐王同样也叫不动他们,鲁王也好,卫王也好,谁也不是傻子,不可能真的入城去送死。
  局面一时陷入僵凝,双方谁也不想轻举妄动。
  天色逐渐明亮起来,城门外,李宽手上的兵马逐渐从外城各处朝宫城外聚集,从城楼上望下去,黑压压一片人头,称得上气势浩荡。
  程悦很明白,这是对方刻意想要营造的一种声势,因为己方士兵之中,的确有一些见了城下情景,已经开始躁动不安起来。
  齐王忍不住恨恨咒骂:“李宽这杀千刀的,若无他从中作梗,大事已成!”
  程悦:“殿下,我们不能再等了!”
  齐王:“你有什么建议?”
  程悦:“不如让马宏过来,他经常在陛下身边伺候,很多人都认得他,若让他以陛下之命让李宽手下那些士兵投降,再宣召鲁王他们入宫……”
  齐王摇摇头:“不行,马宏现在那副哭丧样,难保上来之后会喊出什么话,来个以死殉先帝,到时候他们就会知道陛下已经死了。”
  程悦:“为今之计,只要能设法让鲁王和卫王只身入城,将他们攥在手里,李宽除了缴械投降,就只能下令攻城,届时他的伪善面孔自然会暴露无遗,殿下有玉玺皇命在身,李宽手底下那些人,不会愿意跟着他造反的。”
  齐王皱眉:“眼下难题,正是鲁王和卫王不肯轻易入城。”
  程悦:“二王家眷性命,悉数系于他们的一念之间。”
  齐王沉吟:“那样一来,众目睽睽之下,旁人就都能看见我以妇孺相要挟,恐会失了大义。”
  程悦正视他,一字一顿道:“成王败寇,君不见当年西楚霸王以烹煮刘邦之父相胁,刘邦说了什么?”
  齐王微微一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2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