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校对)第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69

  只可惜他还未来得及对玄都山做出什么改变,郁蔼已经等不及取而代之,将玄都山彻底带向一个未知的方向。
  他微微垂首,陷入沉思。
  那边晏无师无声无息,毫无预警,手指已经点了过来。
  沈峤自从眼睛看不见之后,就有意锻炼耳力,此时听见些微异样动静,忙忙一拍石头跃身而起,迅疾后退。
  玄都山的轻功独步天下,这一套“天阔虹影”使出来,顿如风荷轻举,碧水顾盼,杨柳舒展,风流难描,已经隐隐可见他功力全盛时期的影子。
  只是沈峤的功力毕竟还没有恢复,晏无师的速度比他更要快得多,稍稍迟缓半步,方才他坐的那块石头已经轰然碎裂,碎石四溅开来,纷纷飞向沈峤。
  幸而他及时运起真气,脸上方没有被溅伤,只是半面袖子被锋利的石块齐齐割碎,石块甚至划伤了他的手腕,血珠登时顺着白皙手腕流下来。
  “春水柔波怜照影,一片痴心俱成灰,果然名不虚传!”沈峤没有理会自己手腕上的伤,而是全神贯注倾听来自对方的动静。
  按照晏无师的行事作风,既然出手,就绝不会手下留情。
  通过这些日子的相处,沈峤还是很清楚这一点的。
  今日这一场,非得打到对方满意尽兴了为止,否则死了也是白死。
  作者有话要说:
  沈峤:要不我还是回去算了。
  郁蔼:师兄,小黑屋欢迎你(づ ̄3 ̄)づ╭~
  沈峤:……
  
  第22章
  
  春水指法是晏无师赖以成名的绝技之一,十年前纵横江湖时,他曾凭着这一手败退过无数高手,连祁凤阁都会特地用两句诗来形容这门武功,可见其独到精妙之处。
  十年之后,晏无师的境界自然只有更高,而不会更低。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门指法其实是从剑法上化用来的。
  当年晏无师曾有一把剑片刻不离身,后来剑没了,有段时间他找不到称手满意的兵器,不得不以指代剑,谁知却被他自创出这一门指法,名字柔情万千,但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切身体会到自己面临的疾风骤雨。
  若换了耳聪目明的人在此,便能看见晏无师的动作分明很慢,很优雅,很轻柔,像只是要拂去对方肩膀上的落叶,但他的手指却已化作残影,甚至令人无法分清其中哪个“影子”,才是他真正的手。
  沈峤是个瞎子,瞎子少了视觉上的迷惑,在另一方面的感官就更加灵敏。
  他感觉到的是泰山压顶一般,巨大压力自四面八方涌过来,直欲将人压扁碾碎,真气涤荡,这种压力又非均匀力道,而是伴随着对方指法,时而肩膀受到重压,时而脖颈遭遇威胁,飘忽不定,令人防不胜防。
  沈峤整个人都被包裹在对方构筑起来的压力之中,如同置身四面围墙,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真气势如潮水,他退无可退,进不能进,一旦自己的内力消耗殆尽,等待他的就是晏无师的温柔如春水的手指直接拂在他身上。
  那便只有死路一条。
  沈峤只有三成内力,也许还不如江湖上的二流高手,换作平时,这种水平的人,完全不必妄想能在晏无师手底下存活的,但沈峤的优势在于他现在身负玄都山本身的武功,加上那两卷《朱阳策》残卷,虽然时间仓促,未必来得及将刚记下的内容完全化为己用,但记忆恢复意味着他的应敌能力也随之恢复,不至于再像以往那样完全处于被动了。
  他袖子扬起,同样以手代剑,比了个手势。
  这是沧浪剑诀的起手式清风徐来。
  沧浪剑诀也是之前郁蔼与晏无师交手时用的那一套剑诀。
  玄都山虽然名闻天下,但门下武功却不多,剑诀只有两套。
  因为祁凤阁觉得武道至高,与天下许多道理一样,都是化繁为简,大巧若拙,所以学再多的招式,也不如将两套剑诀练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可以收发自如,随意化用。
  清风徐来,顾名思义,起手式温厚包容,令人如沐清风,沈峤手中无剑,便也只能并指为剑,这一式之后,终于找回昔日熟悉的感觉。
  真气自丹田绵绵而起,又沿着阳关、中枢、至阳等穴道而上,至风府凝聚,而后流向四渎与外关,对方重重真气结为铜墙铁壁四面八方压迫过来,沈峤却也正好将气劲引至指尖。
  白痕若剑光,这是剑气。
  剑气划出,沈峤随即变招,模拟沧浪剑诀中的“琴心三叠”,指尖连点数下,每一下都正好点在晏无师以真气“织网”的节点上。
  轰然一声,烟涌霞聚,星垂珠网!
  若有旁人在此,便可看见两人中间迸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沈峤目不能视,竟单凭对气劲的把握,破了对方布下的攻势!
  从晏无师的攻击开始,直到沈峤破解,身处其中的人也许觉得过了很长时间,但于旁观者而言,也许就是眨眼工夫的事情。
  晏无师见状有些意外,但随之而来的是脸上浮现出更浓的兴味。
  他化指为掌,身形飘若浮云,如魑如魅,又从不同方向印向沈峤,给了他三掌。
  这三掌如山流海气,凌空倾泻,磅礴浩瀚,相比之下,晏无师之前的出手仿佛儿戏,直至此刻方才撕下文雅面具,露出面具底下的狰狞!
  三掌,三个方向。
  而沈峤只有一个人,两只手,他不可能同时抵挡来自三方的攻击!
  沈峤选择了后退。
  方才晏无师的攻势被他化解之后,后方就等于没了真气的阻隔,他后退数步,然而也仅仅只有数步,晏无师那三掌已然近在咫尺!
  晏无师再厉害,毕竟只是人,无法同时印出三掌,中间再快也有先后,只是因为速度太快了,根本令人分不清先后。
  但沈峤可以,因为他是个瞎子。
  瞎子无须看,而用听。
  自从受伤之后,他遭遇了许多从前难以想象的苦痛,这些苦痛在记忆恢复之后更成了鲜明对比。
  沈峤也曾彷徨过,也曾迷惑过,更加因为被亲人背叛而痛心疾首。
  但此刻,他的内心是平静的。
  从前的他在玄都山上当掌教,心境也是平和的,但那种平和是从未受过挫折的平和。
  此刻的平和,却是经历了疾风厉雨,诸多挫折困境之后的平和。
  惊涛骇浪之后,月上九霄,水天一色。
  无波无澜,无悲无喜。
  春深阶草,秋浅层云,井映孤灯,月照琉璃。
  他分出了这三掌的前后顺序,手若莲花,瞬间开合,用的分别是沧浪剑诀中的“浪起苍山”、“日月其中”、“紫气东来”。
  但如果玄都山的弟子在此,一定认不出这些招式来源于沧浪剑诀,因为在沈峤手中,这些招式变幻无穷,已然面目全非。
  然而如果祁凤阁再世,他定然能够看出来,沈峤所用,已经不仅仅是剑招的形式,甚至脱离了剑气的形迹,达到剑意之境!
  剑为百兵之首,自来为武道推崇,江湖上的习武者,十有八九用的都是剑,但这里头许多人的剑法,连登堂入室也称不上,自然更不必说什么境界了。
  剑有四重境,剑气、剑意、剑心、剑神。
  能够以气驭剑,就说明此人已经达到“剑气”的境界,这是先天高手都能做到的,沈峤失去武功之前也已经能够达到这层境界了。
  他的天资极高,从小练剑,二十岁那年就已经突破剑招形迹,入“剑气”之境,后又得祁凤阁传《朱阳策》残卷,将残卷中真气凝练之法与剑气结合起来,使得自己在剑法上越走越远,若无意外,领悟“剑意”也是早晚的事。
  可惜后来偏偏发生了半步峰约战的事情,沈峤落崖,一切戛然而止。
  若不是他体内尚有朱阳策一缕真气残余,得以从头来过,前半生辛辛苦苦修炼来的武功必然也付诸东流。
  晏无师何许人也,他自然也看出来了,在自己的步步紧逼之下,沈峤非但没有不支倒地,反而激发出“剑意”的境界,实在令人意外之极。
  然而意料之外,他又生出一丝兴奋。
  他时不时逼迫沈峤与自己交手,无非是因为对方身负朱阳策真气,想通过与沈峤交手,希望从中得到启发,有助于他提取朱阳策精华,将自创的武功补全。
  所以对手越强,他自然越开心。
  此时沈峤心中一片宁静祥和。
  领悟“剑意”之后,他的心境也由此进入一个全新世界,空灵澄澈,玄妙难言。
  这片天地很宽广,海纳百川,壁立千仞。
  这片天地也很狭窄,进退方寸,无仗可凭。
  但剑意所在,正是道意所在!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脚下无地,立步便有地,眼不见光,而心自有光。
  在这样的心境中,即便目不能视,沈峤也能清晰感应到对方出手的轨迹。
  他静静等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