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四年(校对)第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293

  潘宾说到这里,唉声叹气:“你说咱们这老师,真是不消停,他又不是言官,这里头有他什么事,安安分分在国子监当祭酒不行吗?现在好了,去南京当官,说得好听,还是户部右侍郎,整整升了一整级呢,可谁不知道,南京就是个养老的地方,去了那里,还能指望有回京的一天?”
  永乐天子迁都北京,把朝廷班子也搬到了北京,但是南京依旧还留着一整套六部,当作陪都,但问题是,从此以后南京就没有任何财政权或七品以上官吏任命权,都是摆着好看的花架子。
  所以一般被打发到南京去的官员,要么年高德劭,皇帝舍不得让他退休,又不好让他过于劳累,就让人家去南京养老,要么就是像丘老先生这样,得罪了皇帝,去那里喂蚊子。
  反正就是领薪水不干活,也没权力,坐着冷衙门,就当你提前内退了。
  去了那里就等于可以跟自己的政治生命说拜拜了,能够被皇帝重新起用的几率微乎其微。
  要不潘宾怎么会急吼吼地跑过来找唐泛呢。
  唐泛却有些心虚。
  这事说到底,还是他鼓励汪直去向皇帝提议的,就算不是“罪魁祸首”也是“帮凶”,谁知道到头来却把自家老师给坑了。
  “要不你去劝劝老师,让他重新上一封奏折,给陛下认个错,陛下素来心软,肯定会原谅老师的。你最受老师看重,你的话最管用了!”潘宾对唐泛道。
  唐泛摇摇头:“你又不是不知道老师的性子,他若是那等会逢迎上意的人,以他的学识,怎么会到现在还是个国子监祭酒啊?”
  潘宾听了,越发愁容满面,官场上师生如父子,本来就该当老师的来照拂门生,结果到他们身上却反过来了。
  他心里头不免埋怨丘老头多事,但不管怎么说终归还是师生,能帮的话肯定要帮的。
  唐泛心里也有些愧疚,他完全没想到这事到最后会绕到自己老师身上。
  “要不这样,明日我就去老师那里,劝劝他,看能不能让他回心转意?”他说着不抱希望的话。
  “也好啊,我与你一道去罢,总不能看着老师就这么被明升暗贬罢。”潘宾道。
  丘濬在学术上颇有成就,学生也不少。
  有些是他主考会试时的门生,比如潘宾,有些是因为仰慕他学问而上门拜师的人,还有个别,是他自己见猎心喜,主动提出要收为弟子的,比如唐泛。
  那么多学生里头,如今最有成就的,就要算是潘宾和唐泛两个人了。
  只是这师生三人的脾性完全是截然相反。
  丘濬性情刚烈偏狭,容易过刚易折。
  潘宾圆滑世故,却又世故过头,容易向世事妥协。
  只有唐泛,心中既有一定原则,却也愿意在世人面前表现得随波逐流一些,恰好符合了君子中正平和,外方内圆的作派。
  丘濬自己性格不太完美,却也自己知道自己的缺点,对小弟子的性格很是欣赏,当初会主动提出收唐泛为学生,也是由他的书法和文章里看出了他的为人用心。
  而唐泛上回之所以能够从小太子的文字中推测出他的为人,也正是学了老师的这一招。
  唐泛品级太低,给老师上疏求情也没人搭理,潘宾上疏了,人家还是四品大员呢,但他的奏疏却被淹没在茫茫一片奏疏里,完全没了下文,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内阁的人拿去垫桌脚了。
  但归根结底还在丘老头自己,学生们给他求情了也没用,万一丘老头又抽风了跑去反对,那求再多的情也白搭。
  两人说定了这件事,隔天一大早,就相约出门,前往丘濬府上。
  丘家的人正在收拾行李,为前往南京做准备,虽说是去劝说,但潘宾和唐泛心里都知道以丘老头的倔强,是很难改变主意的。
  眼看就快要入冬了,北地寒冷干燥,南方温暖湿润,潘宾提了两瓶有祛除风湿功效的药酒给老师,唐泛则带了一些糕点,给丘家小孩子解馋,又买了些常用现成的药丸,以备他们路上不时之需。
  丘濬看见他们来了自然很高兴,忙让人备茶,一边招呼他们坐下。
  只是在听见他们的来意之后,丘老头就便得有些兴致寥寥了。
  他摆摆手道:“此事不必多言了,我不会改变主意了,一个宦官本来就不懂得兵事,带着兵到北边乱打一气,到时候就随便砍点人头冒领功劳,这也不是新鲜事了,土木之变还历历在目呢,陛下这就忘了先帝的教训了,哼!难不成非得再来一次北京保卫战才甘心么?”
  一个人学问成就如何,跟他的人品是没有关系的,同样,跟性格也没有太大关系。
  丘濬学问很好,但这并不妨碍他脾气急躁,一旦打定了主意,谁也劝不了。
  潘宾对唐泛使了个眼色。
  唐泛慢腾腾道:“老师,学生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丘濬瞪了他一眼,笑骂道:“在我跟前还装什么老实,有话就说罢!”
  唐泛先是笑了笑,而后正容道:“自太祖皇帝起便重用宦官,郑和,侯显这些人暂且不说了,如今的怀恩,也能算得上忠义之士,皇帝任用宦官已成定制,纵是出了一个王振,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皇帝对于宦官的信任,确实比外臣为甚。此其一。”
  “就拿太子殿下来说,当年他能够辗转宫廷,侥幸存活,也是全赖内宫的宫人们保全,等他登基之后,肯定也会对宦官更加信任的,这是人之常情。”
  “既然宦官掌权不可避免,此事非你我能够改变,那么就算不是汪直,也会是其他人,虽说汪直掌管西厂之后,抓了不少官员下狱,不过细论起来,这些人里,却没有一个平头百姓,这比东厂已经算是要好许多了,有西厂制衡,东厂也不敢过于猖狂,这也算是汪直的一桩好处。”
  “还有,自从土木之变后,大明国力日渐下降,从前还敢主动出击,如今却连人家打上门来了也不敢出手,长此以往,龟缩不战,必然助长敌方嚣张气焰,让周围异族都以为我大明软弱可欺。”
  “所以学生以为,这次汪直北征,其实也是有所必要的,老师就不要为此气坏身体了。”
  他本以为一席话说出来,有理有据,丘濬就是不赞同,起码也不会像之前那样激动了。
  谁知道丘濬脸色越来越沉,等他说完,就摇摇头,冷声道:“润青,你太让我失望了,本以为你就算不敢上书力争,起码也不会反对我的观点,谁知道你竟然还站在汪直那一边,你到底还有没有身为文官的风骨?不错,国朝宦官掌权确实是常事,太祖皇帝也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可你看看近些年来,跟宦官过从甚密的,最后有什么好下场?就算是跟怀恩交好的余子俊,也不敢这样公然帮怀恩宣传造势呢!你真是青出于蓝了,越发出息了!”
  他越说越生气:“你也知道如今国力不济,仗不是想打就能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切都是银钱堆叠出来的,国库如今有这么多钱吗?打仗打仗,你说得轻巧,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把汪直放出去了,他不杀几个平民百姓的人头来冒充功劳就不错了!”
  潘宾没想到把小师弟喊来,非但不能把老师劝消气,反倒火上加油了,忙道:“您消消气,消消气!”
  丘濬意犹未尽:“润青啊,你这性子,若能静下心来好好做学问,将来未必不能成为一代名家,可你偏偏要离开翰林院那个清静地方,在外头摸爬滚打,我听说上回宫里出了事情,还把你牵扯进去了?你现在跟汪直搅和在一起了?”
  潘宾使劲朝唐泛递眼色,让他别再说什么惹老头生气的。
  唐泛苦笑:“没有的事,只是上次查一个案子的时候,正好阴差阳错跟汪直认识了,他知道我是顺天府推官,所以让我过去帮忙打个下手而已。”
  发生在东宫那件事,因为涉及宫闱,大家也只知道是韩方死了小儿子,凶手竟然还是他的大儿子,很是唏嘘了一阵,万贵妃的嫌疑被洗清,那碗绿豆百合汤自然也无人提起了,至于其它传闻,虽说外头隐隐绰绰地传,可终归没有经过证实,都是谣言。
  唐泛破案有功,在皇帝和贵妃面前都留下了印象,但在外头反而功劳不显。
  尤其是万贵妃,虽然那天她对唐泛当着众人的面问她是不是凶手这件事很恼怒,事后还气冲冲地对皇帝说此人轻浮不堪大任,但后来唐泛不仅破了案子,还洗刷了她的嫌疑,这似乎又证明唐泛是一个有胆色,而且有能力的官员。
  万贵妃跋扈已久,轻易不会把别人的讨好放在眼里,这次却欠下唐泛一份大人情。
  若是她还记得这份人情的话,唐泛的升迁也指日可待了。
  幸好丘濬不知内情,否则要是知道自己的学生阴差阳错得了万贵妃和汪直的赏识,估计能呕血三升。
  唐泛自然也不敢跟他提起自己跟汪直建议北征的事情,要不估计连师徒也做不成了。
  但就是这样,师生见面还是闹得不欢而散。
  丘濬对唐泛和潘宾二人很失望,觉得他们在官场上久了,连做人的基本原则也失去了,变得和其他人一样唯唯诺诺,只知道随波逐流。
  从丘府出来的时候,潘宾抱怨道:“刚才你就不应该跟老师争执,他说什么就由他说去,忍忍不就过去了!”
  唐泛无奈:“我也不想的,不知道老师竟然一句也听不进去。”
  潘宾又道:“老师也是的,为何那般古板顽固,但凡稍稍圆融一些,以他的资历和学问,现在也不该只是国子监祭酒了。”
  唐泛默默无语。
  老实说这次跟丘濬的见面对他打击挺大的。
  像丘濬这样坚持认为不能开战的官员不少,不仅仅只是为了附和皇帝。
  他们都被土木之变吓怕了,也已经失去了大明建立之初的锐气,长此以往,朝廷上都是这么一群官员来,国家会是怎样一个未来?
  他本来以为以老师的学识,应该能够理解他的看法。
  没想到丘濬竟然不仅不赞同,也不理解。
  两人出了街口便分道扬镳,潘宾不忘嘱咐他明日该去衙门里上班了,唐泛则一个人默默地走在长街上,眼前繁华热闹皆不能入他的眼。
  他在想,其实自己是不是专心办案,少掺合朝廷大事会更好一些?
  毕竟他现在只是一个从六品小官,这些事情都离他太遥远了,压根没必要为了这个跟自己老师过不去,管得也太宽。
  但另外一个声音又在告诉他,其实他的观点并没有错,要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要因为跟老是意见不合就轻易退却,古人也说了,位卑不敢忘忧国。
  他心不在焉地走着走着,不知何时却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喧闹和争吵。
  唐泛茫然地回过头,冷不防迎面一个拳头就砸了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隋州:听说有人上次说我是从茅坑里捞出来的?
  作者菌不假思索:唐大人说的!
  隋州:哦,那就算了。
  唐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29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