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校对)第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140


刘远又问:“此地物产如何?”
熊康:“此处西有山川,东为平原,地势由高而低,山水相傍,物产丰饶,所出多送往咸阳,实是钟灵毓秀之地。”
刘远喔了一声,沉吟片刻:“那就改乡为县,以封刘桢。”
众人张大了嘴巴。
熊康随即道:“陛下,臣以为万万不可!”
刘远弗然不悦:“为何不可?”
熊康:“咸阳乃京畿重地,国之都城,按理说,周围郡县皆不可为封地,况且公主虽然尊崇,实为帝女而非帝子。若帝女得封如此重地,将来诸侯王又该如何自处?”
刘远挑眉:“卿等以为如何?”
孟行道:“臣以为熊康所言只是原因之一。日后咸阳若要扩建,势必触及长安乡地界,届时也不方便。还请陛下将公主改封它地!”
房羽却道:“孟先生所言,臣未敢苟同,咸阳城如今已经够大了,想要扩建不知何年何月的事情,也未必非要征用长安之地,现在担心这些未免过早!以公主守卫咸阳的功劳,得封此地又有何不可?”
他算是看出来了,长安虽然现在还只是个乡,但它位置特殊,就在咸阳旁边,刘远把刘桢封在这里,显然是想表彰刘桢守城之功,凸显她独一无二的地位。
如果现在换作是个皇子,房羽还未必敢这么公然为刘桢张目,但是公主不同于皇子,权力再大也有限,不会惹来太多的忌惮。
大家现在反对刘桢封在长安,也仅仅是针对长安的重要性和刘桢身为女子的身份来说,而并不是出于担心刘桢嚣张跋扈威胁皇权。
这些意见,刘远统统左耳进右耳出,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如果他是从父辈手里接过的皇位,现在当然不敢忽视重臣的意见,但他不是,作为亲手打江山的人,他有那个实力选择自己想听的去听。
刘远就说了一句:“我意已决,不必多言。”
于是世界清静了。
——————
刘桢此时还不知道在自己的封号与封地上,群臣还有过这么一番争执。
她正在与久别重逢的刘楠叙话。
刘楠是跟着刘远大军一道回来的,与他一起回来的还有许众芳等人,刘远登基之后要册封群臣,这是新朝首要的大事,他们势必都得在场。
刘桢与刘楠也有三年不见了,在刘楠看来,刘桢变化很大,而对刘桢来说,刘楠的变化也不可谓不小,三年的军旅生涯磨掉他原先的跳脱与浮躁之气,整个人变得沉稳许多,刘楠如今已经虚岁十九了,明年就可以加冠,到时就算是真正成年了。
兄妹暌违三年,自然分外激动,刘桢拉着刘楠问了许多他在军中的生活,刘楠也没忘记询问妹妹在这三年是如何过的,待叙完家常,刘桢才进入正题:“不知阿兄如今有何打算?”
以前四处打仗所以没什么感觉,现在刘远称帝,刘楠作为已逝原配的长子,身份立马就特殊起来,这世上从来就不缺投机钻营的人,刘远虽然还没有透露出立太子的意思,就已经有不少人将目光放在刘楠身上了。
熟悉刘远的人都知道,刘远不太喜欢这个长子,对张氏所出的幼子也谈不上特别喜爱,上头没有偏向,下头也不好贸然地押注,所以大家虽然各怀心思,却都还在观望,刘桢跟房羽交好,私下也没少听到这样的小道消息——刘远还未登基,底下就已经开始波涛暗涌,等到将来真要立太子的时候,除非刘远心意坚定,态度明确地要立某某人为太子,否则现在就可以想象到时候会是何等激烈的情景了。
刘楠苦笑:“三叔建议我弃武从文,先前打江山的时候还好说,现在立国了,更需要的是能谋善断的文臣,我知道阿父也是这般想的,但你知道,我于此道实在不擅长,连听那些文绉绉的话也觉得不耐烦,勉强去做,到时候只怕更惹得阿父生气,还不如继续待在军中历练算了。”
刘桢点头:“这样也好。”
刘楠对妹妹竟然会赞同他表示惊讶:“先前你不还不赞成我继续待在军中么?”
刘桢笑道:“此一时,彼一时。如今虽然立国,但天下未定,诸侯王未必没有异心者,北边还有匈奴虎视眈眈,国不可一日无兵,未来阿兄身为阿父长子,可多些谋取在战场上立功的机会。”
刘楠看着妹妹侃侃而谈的模样,笑道:“你若是男儿,此时阿父定是想也不用想,直接立你为太子了。”
刘桢白他一眼:“我的好阿兄,这种没有发生的事情就不必假设了!”
刘楠敛了笑容,认真地问:“阿桢,你希望我去谋求太子之位么?”
刘桢一愣,随即沉默下来。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自古为了皇位,多的是父子相疑,兄弟阋墙的事情发生,当然现在还没发生,但未来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料,刘远和刘楠都是刘桢深爱的家人,刘桢当然不希望自己这两个亲人反目成仇,但如果皇位最终没有落在刘楠身上的话,刘桢又不敢保证新帝的胸襟会宽广到能够容纳身为元后长子的刘楠。
“阿兄想当太子吗?”刘桢将问题又丢回刘楠。
刘楠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他很认真地想了想,最终还是摇摇头:“我不知道。你知道,我无意于此,若阿父许之,我自当接下,若阿父不让,我也不想去和阿槿他们相争。”
只怕如果让老爹在阿槿和你之间选择,他还宁愿选择你呢!刘桢默默吐槽了一下。
“阿兄既然已经决定好了,我自然也不会多加干涉,就照着你的心意去做罢,阿父正值壮年,如今说这些为时尚早,阿兄不妨多在战场磨练几年再说!”
刘楠笑道:“你这语气怎么和子望一模一样?”
刘桢大吃一惊:“你连这种事情都与他商量?!”
刘楠不以为意:“子望不是多嘴之人,你无须担忧,先前我也是被阿父登基的消息所惊,心烦意乱之下,这才找了子望一诉衷肠。”
刘桢:“那子望有何建议?”
刘楠:“他说的倒与你差不离,就是让我稍安勿躁,我瞧你们性情倒也般配,不如我上禀阿父,择他为婿算了。”
刘桢无语:“你的婚事都还没着落,你觉得阿父会越过你直接给我安排?”
刘楠娶不成宋家女,又长年待在军中,与宋家的关系早不如先前那般亲近了。
“大丈夫何患无妻,先将功业立下再说!”刘楠对此不以为意,显然一点都不着急。
看到他这副样子,刘桢就知道兄长看上去沉稳了,但内里那种豪爽的性子还是没变,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正是如此。
——————
先前刘远还没到咸阳,张氏又未得册封,虽然以当家主母的身份暂代宫务,毕竟名不正言不顺,不好贸然指使刘远的姬妾子女,刘桢也忙于琐务,没空认识那些在这三年中被刘远新纳的姬妾和所生的子女们,直到刘远归来几日,宫中举行了家宴,所有人齐聚于步寿官,刘桢才发现,原来不知不觉之间,她已经多出了三名弟妹来,更不必提那些风情各异的姬妾们了。
刚满周岁的是皇子刘榆,稍微大一点的则是刘妘和刘婧,她们已经两岁了,能够跟着大人喊话。
不过刘桢发现,在场除了她自己之外,刘远最喜欢的,却是刘桐。
第68章
刘桢对刘桐了解不多,当年她留在咸阳时,刘桐才刚出生没多久,现在已经三岁多了,出落得聪明伶俐不止,行礼说话也已经像模像样了,据说记性还很好,许多书看过几遍就能记住,简直是缩小版的宋弘。
刘桢自忖若不是多了一个还算成熟的灵魂,她三岁的时候绝对不会有刘桐这份早慧。
最重要的是刘桐长得挺招人喜欢的,虎头虎脑,搭配上一本正经的表情,不仅不让人反感,反而觉得可爱极了。
刘远从宴会开始就把这个儿子招到身边抱着不放,还笑着对刘桢道:“阿桢,你瞧阿桐像不像小时候的你?”
刘桢:“???”
刘远见她一脸茫然,就笑道:“你小时候就像阿桐一样,小小年纪,绷着张脸,让人见了就想发笑呢!”
刘桢一头黑线:“……”
时隔多年,听老爹用这种调侃的语气说起,还真是有点……不好意思。
刘桢觉得让老爹继续说下去,说不定连自己襁褓时在他身上撒尿的糗事也要说出来了,连忙轻咳一声,转移话题:“阿桐可有字了?”
她的话提醒了刘远,“一直没来得及给他取字,依你看取什么字好?”
刘桢笑道:“让我这个当阿姊的为阿弟取字不合规矩罢?”
刘远故作不悦:“你也是长姊,怎么不合适了?”
刘桢只好绞尽脑汁开始想:“子荣如何?”
刘远想了想,摇头:“好像寻常了些。”
刘桢:“始华?叔华?”
刘远:“不好,不好。”
刘桢摊手:“……我想不出来了。”
偌大宫室,姬妾们身份不够,只知唯唯,其他人如张氏或刘楠等人,即使身份足够,对上现在的刘远,难免带上几分拘谨,唯有刘桢谈笑自若,不受影响。
而刘远恰恰就喜欢她这份自在。
见女儿不肯再出主意,刘远沉吟片刻:“凤栖如何?”
不单是刘桢,在场不少人皆露出意外的神色。
凤栖梧桐的传说自古有之,民间不乏此类歌谣,然而凤凰象征意义不凡,尤其从一个皇帝口中道出,更显特殊。
这其中的寓意,直白得连张氏都能听懂。
刘桢道:“阿父觉得好,自然就好了。”
刘远闻言很高兴:“那就叫凤栖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1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