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校对)第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140


郭质轻声道:“我晓得,我只是见你这些时日心情不佳,想要逗你开心罢了,阿母泉下有知,定不会怪罪我的。”
还未成婚,就阿母阿母地叫上了,刘桢认识的人不少,连自己都算上,像郭子璋这般厚脸皮的人还真不多。
但郭质的态度亲切又自然,而且虽然没有流露出一丝对周皇后的不敬之意,是以刘桢听了这话,倒是有些感动。
郭质见了刘桢的表情,心头痒痒想去拉她的小手,又因场合缘故不能如愿,只好强自捺下这个冲动,对刘桢道:“你从皇陵回去之后,便要入宫觐见陛下吗?我与你一道去罢!”
刘桢奇道:“你去作甚?”
郭质道:“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提前跑到皇陵来,但是我知道你一定是为了立太子的事情,如今朝中因为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我虽未有资格上朝,可也听说了不少,我是郭家长子,将来是要继承爵位的,若有我帮忙劝说陛下,加上郭家的分量,兴许陛下会改变主意呢!”
刘桢摇摇头,这个办法对一般皇帝可能有用,但对刘远绝对没用,作为刘远的闺女,她再清楚不过,她这位老爹吃软不吃硬,从前向人低头是因为形势所逼,但现在这天下能令他低头的人已经少之又少,拿朝中大臣们的站队说服他,只会让刘远觉得别人在威逼他,效果肯定更差。
“多谢你的好意,可是这件事不是人多就力量大,你回去转告大司农,就说郭家非但不能出面,而且要避嫌。”
不过刘桢觉得,郭家可能有另外的打算。因为从在颍川起,郭家就表现出唯刘远之命是从的趋向,坚决站在刘远一边,从不表示出自己的立场,这当然是一种既安全又聪明的做法,起码刘远就将郭殊当成自己人来看待,还委以大司农的重任。
所以这一次,郭家的态度也很可能会是“皇帝选谁当太子,我们就支持谁”。
郭质虽然爱玩,可也绝对是个聪明人,他只听三分话意,就已经明白了刘桢的意思。
他叹道:“阿桢,我总觉得我没能为你做些什么,心里很愧疚。”
刘桢望着他的眼神如同一汪清泉,明澈得让郭质几乎要沉入其中。
“没有关系的,子璋。”他听见刘桢这么说道,“只要你明白我的苦衷和用心便好了,我不想让你也误会我是一个野心勃勃,不择手段的人。”
郭质对刘桢和刘楠之间的争执也略知一二,他听了这话便十分心疼:“不管别人怎么看你,我始终都会站在你这一边的。”
“我知道。”刘桢笑睇着他。
二人同乘而归,到了城门口处便分道扬镳,郭质骑马先行,而刘桢的马车则直入咸阳宫。
在半路上,马车被人拦下,对方刘桢也认得,正是刘楠跟前的近侍,叫春丛。
春丛拱手道:“公主,殿下请公主先过府一叙。”
刘桢连马车都没下,话还是桂香帮忙传递的:“公主问,殿下有说何事吗?”
春丛道:“殿下没有说,但王妃命我带话给公主,说殿下已经想通大半了。”
这话刘桢是能听见的,桂香扭头看向车子。
但车帘动也不动,刘桢显然没有下车的意思。
过了好一会儿,里头才传出声音:“既然想通了,就让他进宫来找我,我不想和他再废话了。”
说罢就让桂香上车,牛车重新开动,与春丛侧身而过。
春丛苦笑,这话倒是说得很有气势,可是让他怎么传嘛?
——————
周南殿内,韩氏从外面走了进来,脚步不急不缓,脸上却是显而易见的喜色。
“殿下。”她朝正在织席子的张氏行了一礼。
“喜从何来?”张氏抬起头,指了指下首的位置,“傅姆请坐。”
韩氏看了看张氏左右,婢女随即知机告退。
待得宫室之内余下她们二人,韩氏又让她们关上门,这才道:“方才陛下那边的人传了消息过来,说陛下正在召见丞相,有大事相商。”
见她如此郑重其事,张氏刚要问是什么大事,转念一想,心中咯噔一下:“莫不是立太子的事?”
韩氏冷静点头:“正是。”
张氏却再也不能保持冷静了,她腾地站起来:“陛下与丞相在说什么?”
韩氏道:“陛下有意让丞相亲自拟写策书,册立太子。”
张氏几乎是马上就问:“人选是谁?”
韩氏终于露出淡淡的喜色:“听说陛下属意丰王。”
张氏啊了一声,继而欣喜若狂。
第83章
刘远的态度摆在那里,三个年龄最长的儿子当中,刘槿是最不得他喜欢的,因为刘远觉得刘槿的个性没有一处与自己相似,若说张氏内心深处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那是假的,但她也知道这个希望不怎么大。之前张氏也想过通过三妹夫吴虞劝说皇帝立刘槿为太子,不过效果不大,之后刘远反而接连许多天未曾到周南殿来,后来刘楠受伤,刘桐被立为太子的呼声越来越高,差点没让张氏咬碎了一口牙,她甚至已经准备好了,如果刘远当真想要立那个不知廉耻的贱人的儿子,那她拼却这个皇后之位不要,也得大闹一场。
不过峰回路转,张氏完全没有想到,刘远竟然会打算立刘槿。
张氏忙问:“这消息可确切?”
韩氏点点头:“传话的人乃是陛下跟前的近侍之一,我平日与他多有来往,想必是可信的。”
张氏大喜,对婢女道:“快快将丰王唤来!”
刘槿很快就来了,他今年已经十一岁,也算半大少年了,只是终究不如习武的长兄来得壮实,出落得有些纤细瘦弱,看上去更像一个文生。
他听了张氏的话,却并不见得高兴:“阿母,此事尚未有定论,阿母就将孩儿急匆匆地唤来,实在于礼不合,而且论长幼排序,也当轮到大兄才是。”
张氏快要被他气死了:“你怎么这般没有出息!你阿父若想立你大兄,早就立了,何必等到现在?如今你大兄受了伤,以后只怕不良于行,连战场也没法上,还如何立军功,你阿父如何会看重他?便是如此才轮到你啊!难道你还要白白将太子之位拱手让给陶氏那贱人的儿子不成!”
刘槿畏惧父亲,但对母亲倒是很敢说话,他便慢吞吞道:“阿母,我与阿桐虽不如何亲近,可终归也是亲兄弟,再说阿弘与我从小一道长大,阿母怎能连他一道骂了呢?”
张氏:“定是宋弘私下撺掇你让位给刘桐,是也不是!”
刘槿摇头:“阿母错了,阿弘非但没有如此做,反倒还和阿母一样,都劝我要争取被立为太子呢,是我不愿意,而非他的缘故。若我见了阿父,定是要劝他改立大兄的。”
张氏从未见过如此奇葩,天下人人歆羡的太子之位落到他头上,竟然还有往外推的?!她顿时被这个不孝子气得说不出话来,刘槿见了,暗暗吐了吐舌头,向母亲告了一声罪,转头便溜了。
再说刘远那边,张氏收到的风声并没有错,此时的他确实是在跟宋谐讨论立太子的事情。
除了少数几个像宋谐这样的老狐狸,几乎不会有人看出刘远立这个太子,仅仅是权宜之计。
刘远内心其实也挺犹豫的,他亲征死在战场上的几率比较低,但也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万一他真的出事,以刘槿那种柔弱的性格和年纪,能够稳定大局和人心,维持着一个刚刚建立没有几年的王朝继续走下去吗?朝野上下难道就会对他忠诚如一吗?
所以他把宋谐找来,也是为了向他确认一件事情。
“丞相,想当年我起于颍川时便将你奉如先生,至今未变。”
宋谐拱手:“陛下隆恩深如海,臣一刻未敢或忘。”
刘远看着他:“如今天下未定,内忧外患,为平大局,我不得不亲征赵歇,以安人心,若我不幸殒命,丞相可会扶持新帝,助他处理国政,直至成年?”
宋谐闻弦琴而知雅意,不需要刘远多加暗示,便直接下跪起誓:“臣宋文君在此发誓,此生定忠心大乾,报效陛下,鞠躬尽瘁,至死方休,如若违约,不得好死!”
时人对誓言看得极重,轻易不可能出尔反尔。
刘远满意了,亲手扶起他:“丞相何须如此?”
宋谐年纪也不小了,依靠着刘远的搀扶,起身时还有些吃力,他与皇帝交情很深,有些话别人不能问,他却还是可以问的:“陛下当真是决定了要立丰王吗?丰王年幼,虽为皇后嫡子,只怕难以服众。”
刘远闻言没有作答,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
便是这一口气,也已经泄露了他犹疑不定的内心挣扎了。
“……还请丞相拟策书罢,立丰王刘槿为太子。”
宋谐这一问,正好也算完成先前刘桢对他的托付,算是尽了帮刘远说话的情分了,此事他见刘远让他起草策书,便也不再追问,应声提笔。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有宫人来报,说长公主求见。
宋谐心下计议,心道长公主只怕也是为了立太子之事。
他听刘远问:“长公主今日可在咸阳宫?”
宫人答道:“长公主去郊外皇陵拜谒先皇后了,刚刚归来。”
宋谐眨了眨眼,眼底泛出一丝笑意,他微垂着头,也没人瞧见。
显然他已经看明白刘桢意欲何为了。
刘远对宫人道:“请公主进来。”
宋谐:“臣告退。”
刘远:“丞相不必退避,可在此稍候片刻。”
宋谐:“谨诺。”
刘桢今日穿得很朴素,一袭淡蓝色绢面的襦裙,腰间系着冰纨罗带,连头上也仅是挽了个双环髻,不加任何饰物,素雅淡丽,宛若神仙中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1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