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152


第70章
朱翊钧奇道:“翡翠,你笑什么?”
“奴婢是笑,殿下平日里多稳重的一个人,怎么听到赵大人的信,就……”
“就忘形了?”朱翊钧接上她的话,也跟着笑了起来:“你这么一说,好像也是,这宫中常年枯燥乏味,唯有肃肃的信,能让我看到外头广阔的天地。”
翡翠听得他的称呼,心中惊奇更甚,她自跟随朱翊钧以来,所见他对待那些太子师傅们,无不是礼数周到,挑不出半点错处,何以到了赵肃这里,便连称呼也变了样?
只不过这问题,寻常还真不好问出口,今日趁着殿下高兴,便凑趣笑问:“殿下对赵大人,似乎是另眼相看的?”
朱翊钧眼里浮起怀念的笑意:“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甚至连他名字都念不全,只觉得这两个字读起来顺口,谁知这一喊,就喊了十年。”
翡翠一怔:“十年,那岂不是殿下四岁时就认识赵大人了?”
她没见过赵肃,却从不少当年从裕王府跟随到宫中来的老人口中听过这个名字,知道当今太子殿下几位师傅中,他却独独与那位赵师傅的感情最深,即便赵肃外放为官,隔着千山万岁,两人的通信也从来没断过,又听过赵肃年纪甚轻,风仪过人,探花出身,当今首辅为其座师,连陛下和几位阁老也对他印象颇佳,久而久之,不由起了几分好奇,这样一个人物,怎会放着好端端的京官不做,跑到万里之遥的蜀地,而且一去就是六年?
趁着今天的机会,这个疑问便随着问出口。
朱翊钧却只是淡淡一笑:“我这位师傅,想法自是与其他人不同的。别人都想着找轻松的肥差享福,他却宁愿跑到山高水远的地方去吃苦,父皇和我说过,当年他许之太常寺卿的官职,师傅也拒绝了,若他留在京师,如今只怕六部主官也有份了。”
翡翠于是更加吃惊了,六部主官,那便是尚书侍郎一类的官职,位高权重,居然还有人不愿意当?
朱翊钧瞧见她的表情,笑道:“看看,不光是你,任谁听到这种事情,反应不外乎是这样的,可这世上终归还是有些人不会拘泥于眼前的荣华富贵,目光又不似他们那般短浅狭隘的。”
言语之中掩饰不住自然流露的骄傲和自豪,翡翠从未听过他用这样一种语气去谈论一个人,可见赵肃在太子心中,已到了一个怎样的地位。
“奴婢听殿下这般描述,对那位赵大人就更加好奇了,若是有一天能见着真人,那也算圆了心愿了。”翡翠眨眨眼,带着好奇与向往。
朱翊钧哈哈一笑:“你可是动了春心?我和你说罢,当年的探花郎,少年翩翩,名动天下,便连徐阶和陈师傅也要为他做媒的,可是都被肃肃推拒了。”
十几岁的太子殿下,早已不是当初不解世事的小孩儿,这几年虽然还没大婚,可隆庆帝自己在男女之事上开放,对儿子的教育也不遗余力,两年间往东宫拨了不少美貌宫女,只是朱翊钧本身并不沉溺此道,是以不曾有什么宫女怀孕的宫闱绯闻传出去,这也让内阁阁老们都松了口气,男女天伦,他们不好多加干涉,可绝不会希望自己一手教导出来的太子像他老爹那般好色。
翡翠俏脸微红:“殿下别打趣奴婢了,奴婢只是好奇罢了,您方才说到徐阁老与陈阁老做媒,赵大人为何要推拒?”
“当时我年纪还小,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后来却是有几分明了了,肃肃行事看得深远,想必是不愿卷入纷争,左右为难,只叹我当时年纪还小,帮不了他……”对着翡翠,朱翊钧没有深说,随即转了话题:“后来他便娶了妻,外调莱州了。”
“赵大人的妻子,想必是倾城倾国之姿了?”
“那倒未必,不过我亦不知。”朱翊钧说道,一边望向窗外。
前几年你不回来,我心里还有些怨你,可这两年渐大,倒也能明白,这朝廷成日里明争暗斗,徐阶走了,高师傅又来了,可并不见得平静下来,恰恰相反,张师傅后起之秀,逐渐能与高师傅分庭抗礼,他那样骄傲的一个人,怎么甘心一直排在高师傅后头,你躲开了也好,也免得总要面对这些左右为难的局面。
朱翊钧想着,嘴角弯起嘲讽的弧度,随即又浮起怅然。
即便如此,难道你便一直不回来吗,你不在,我连个说知心话的人也没有,纵然书信往来不断,又怎能和面对面说话相比。
他微叹了口气,强迫自己抛开这些愁绪:“翡翠,把桌子上那些折子拾掇好,我要去面见父皇。”
四川。
书房里,公文堆满桌面,书籍遍地,看似凌乱,赵肃却从来不让人打扫,因为其中许多分门别类,重要与否,只有他自己才晓得。外人都道四川布政使赵大人温文尔雅,疏朗清举,如风过青松,是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谁又能想到谦谦君子的书房里一片狼藉,堪比战场。
此刻的赵肃正坐在桌案前,看着手边几封来信。
一封是陈洙写来的,先前他从翰林院出来,入了户部,两年前又步了赵肃的旧路,外放襄阳知府,也成了一方父母官,人在外头,眼界一开,经历一多,说话做事自然也和以往不一样,从他的信里,赵肃能看出陈洙成熟稳重不少。
信中说自己的儿子出世,取名为陈朗,希望他长大以后做人光明磊落,明朗如日月。陈洙成亲之后,夫人接连生了两个女儿,就是没有男丁,而陈洙也如早年和赵肃说的那样,坚决不纳妾,如今盼了几年,终于抱上儿子,字里行间,自然是极为高兴的。
一封则是申时行写来的。他与赵肃和陈洙都不同,他循规蹈矩地走了许多进士官员走的路子,如今已是翰林院掌院,品阶虽不如赵肃,但也是前途无量。陈洙身在外地,和赵肃说的,大多是自己辖地的事情,申时行则不同,他身在京城,对政局大势自然更加敏锐些,作为官员,他的立场又跟朱翊钧有所不同,两者互有补充,所言所想,正好让赵肃了解朝廷内外发生的事情。
赵肃的好人缘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京城有朱翊钧、高拱、申时行、王锡爵等人,他即便身处四川,消息也没落后多少,每个人描述的角度又不一样。可以说,假以时日赵肃回到京城,绝不会两眼摸黑,茫然无知。
还有一封是元殊写来的。如今他仍在云南,却已经迁为云南按察使,成为云南巡抚下面的第一人,元殊能升迁如此之快,除了他自己政绩卓著之外,还是投了徐阶所好。
隆庆元年,因元殊治理有方,年底清点纳粮时,曲靖由一个纳粮不足十万石的下府,升为纳粮十五万石的中府,所辖境内盗匪匿迹,汉人与夷民相处融洽,当时他的上官与戴公望为同科进士,加上元殊收敛了年少时的傲气之后,学了不少为官做人之道,对方自然乐意在他的考评上又加了几笔赞许。
那个时候,徐阶刚把高拱赶回家,正需要树立几个政绩出众的典范,元殊的考评呈上去之后,徐阶大笔一挥,他也跟着平步青云。后来徐阶下台,高拱复出,他为了安抚人心,没有大肆报复徐阶提拔过的人,加上元殊和赵肃的关系,自然得以幸免,又是逐渐升迁,到了如今的地位。
师兄安好,赵肃自然为他高兴,老师戴公望身陨,又无后人,留下来的也只有他们师兄弟二人了,所以在赵肃心目中,元殊的地位,比起陈洙和申时行他们,还要更重要些。
最后一封,自然是朱翊钧的。朱翊钧年方十三四,已经正是踏入了少年的行列,这种年纪,在后世被称为花季雨季,又叫青春期,自然免不了有些少年的心事和烦恼。
老爹是皇帝,母亲是贵妃,不好向他们倾诉,师傅又个个是内阁大臣,方正严谨,更不好说,只好与远在千里之外的赵肃讲。
赵肃看着他长大,心中对他的感情,早已超越了师生之情,在他身上,赵肃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与厚望,又夹杂了疼爱和亲情,正如朱翊钧对他的孺慕,这种感情并没有因为距离的隔阂而淡化,反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一点点增加,见不到人,更添怀思。
叩门声响起。
“进来。”他头也不抬,专注看信。
娉婷身影随着推门声走进来,赵肃以为是妻子陈氏。
“不是说今日去庙里上香么,怎的还没出发?”
“夫人不在,奴婢来给爷送参汤。”娇娇弱弱的声音响起,赵肃一愣,这才抬起头。
眼前的侍女十八九岁,恰是最好的年纪,一身粉色袄裙更衬得肤色粉嫩若雪,头上两边挽发系了黄色丝绦,随着步伐款款摆动,弱不胜衣,眉目含情。
当时陪陈氏嫁过来的四名侍女,以花为名,分别叫牡丹、芍药、海棠、连翘。
赵肃记得她是四人中的芍药。
“放下罢。”赵肃淡道,“夫人出门,你为何不跟着?”
“夫人让奴婢留下伺候,说爷跟前得留个细心的,赵吉毕竟是个男人,难免粗手粗脚的。”
他们本该称呼赵肃为老爷,可赵肃如今甚至不到三十,就被人唤老爷,想想就令人鸡皮疙瘩掉了一地,所以他让府中下人一律省了那个老字,眼下被这侍女喊来,倒带了七分暧昧,三分软绵。
赵肃嗯了一声:“这里不用你伺候了,下去吧。”
芍药道:“夫人不在府中,命芍药代为掌管府中琐事,五月天气尚凉,爷房里,房里可还需多加一床被褥?”
话说着,一边抬眼觑他,眉眼盈盈,暗香微动。
赵肃若听不出她话中的暗示才有鬼了,看了她一眼:“不必了。”
芍药却不死心,反而上前走了几步,近得几乎可以让赵肃闻到她身上的气息:“爷,夫人不在府里,您,可许奴婢服侍您?”
赵肃不动声色:“你可知道我为何与你说这么多话?”
芍药一愣。
赵肃冷冷道:“那是看在夫人的面子上。你是夫人陪嫁过来的人,理当比其他人都要稳重,谁知竟然恃貌媚上,勾引主人,我看这府里也容不下你这尊大佛了,收拾收拾,明儿就出府去吧,我会让管家给你一笔安家银子的。”
赵肃平日在府里都是一派温声细语,芍药几曾见过他这般冷面无情的模样,赵肃只稍把在那些商贾士绅面前的威仪端出个四五分,便能让人不敢出声。
她这会儿是彻底懵了,半晌才反应过来,可任凭她哭泣求饶,赵肃也不为所动,反倒让人把她拖出去。
“我看你平时说话做事也渐渐稳重起来,怎么今天倒做了件糊涂事,把这女人放进来?”赵肃语气淡淡:“本月扣月银一半,再有下次,我让子重把你揍得走不了路。”
赵吉垂头丧气地应是,又灰头土脸地走出去,心中暗叫倒霉,只因放芍药进来乃是夫人陈氏默许,所以他便没拦阻,加上十个男人九个色,芍药这般姿色也称得上美貌,怎知道自家大人居然一点都不动心。
他们并不知道,另外一头,有两个人也正说到芍药。
“夫人,芍药不安分,一心想着往上爬,这种人,您怎还能将她单独留下,她定然会找机会接近爷的,这不是饿虎扑羊吗?”连翘顿足道。
牡丹瞪了她一眼,有这么比喻的吗,芍药是虎,那大人是羊了?
陈蕙默默苦笑了一下,没说话。
赵肃待她很好,太夫人陈氏年事已高,留在福建,没有跟过来,赵肃便把府里大小事务都交给她掌管,夫妻相敬如宾,几乎从来没有红过脸,在过往十多年的生命里,她早已习惯了战战兢兢跟在嫡姐妹们的后面,是赵肃让她慢慢开朗起来,笑容也渐渐多了许多。
可是在她心中,还有一个最深的遗憾,那就是两人成亲三年多,她却无所出,别说儿子,便连女儿也没有,这让陈蕙心中愧疚很深,民间偏方,甚至求神拜佛都用过,就是没什么效果,于是她想到帮赵肃纳妾。
陈蕙是庶女出身,从小看的是《女诫》和《女则》,对男人有三妻四妾早就习以为常,她嫁过来的时候,也从没想过独占赵肃,可当她对赵肃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不愿意的人却是赵肃。
第71章
是男人都喜欢美女,这话说得没错,可这里头又分好几种。有些人控制不住下半身的欲望,有些人只是纯粹满足视觉上的欣赏,有些人喜欢左拥右抱,有些人过尽千帆,只想踏踏实实过日子。
赵肃前世周旋于商场之间,也与不少女子交往过,却是逢场作戏的多,真心以待的少,大家皆为利益,各取所需,几年下来,他早已厌倦。如今的陈蕙虽然容貌算不上美艳妖娆,可是胜在性情温顺安分,让赵肃可以安心专注于官场的事情。他本就是庶子出身,见多了母亲陈氏当年受过的委屈,何苦再弄些三妻四妾来,搅得后院起火,镇日不得安宁?
更何况赵肃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不同,在他心中,藏着一个很深的秘密,他知道天下未来的走向,知道这个帝国过不了多久,就会日薄西山,一天天衰落下去,即便是愚公移山,夸父追日,他也希望能以绵薄之力,力挽狂澜。所以这些年来,他一日不敢懈怠,努力朝着这个方向走,外放地方,增加阅历,与同僚斗智,与敌人斗勇尚且不暇,哪里还有空去娶什么美妾,玩什么女人?
所以当陈蕙提出为他纳妾,周围的人也明里暗里勾引暗示的时候,赵肃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只说夫妻俩还年轻,不必为此事烦忧,过几年若还膝下空虚,到时候再说。
陈蕙听他如此坚持,也只好作罢,只是终究存了一块心病,挥之不去,眼下来求神拜佛,也是希冀自己早日得子。
陪她嫁过来的这四名丫鬟,除了芍药之外,其他三人倒也安分忠心,心直口快的连翘有时还会为她抱不平,想来也是自己这做夫人太不争气的缘故。
此刻听得连翘在耳边抱怨,她幽幽道:“芍药终归是母亲派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1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