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主(校对)第3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4/653

  “至于吗?”胖子撇撇嘴,然后就哼哼起山歌,越唱嗓门越高,最后车老板子终于受不了了:“来吧,咱爷俩换换。”
  “那还不是一样?”
  “不一样,俺俩手把着方向盘,就不能捂耳朵啦。”
  说说笑笑,先到了公社,四轮子直接开进了公社院里,然后从车斗里面扛出来两袋大米,堆在地上。
  “啥玩意啊?”黄小伙从屋里跑出来,眼睛在麻袋上转转:“难道是大米?”
  “马书记在家没,这是俺们今年新打下来的青稻,顺道捎来两袋,给大伙尝尝鲜。咱们把话先说清楚,不是送礼,该多少钱是多少钱。”胖子嘴里打着哈哈,这年头办事就讲究个透明,送礼之风还没刮起来呢。
  “就两麻袋,不够分啊?”黄小伙也摆出一张苦瓜脸。
  “不够分好办啊,干脆就别分,正好俺这还打不开点呢。”胖子弯腰就要抱麻袋。
  “别的,要是你把这两个麻袋拉回去,俺就得叫大伙当大米给吃了。”黄小伙还真急了,这大米可是稀罕玩意,市面上根本就看不着。
  “回头你们自个称重,反正一斤是两毛二分,俺回来的时候收钱。”胖子重新跳上四轮子,跟黄小伙摆摆手,突突突把车开出公社院里。
  “车上不是还有好几袋呢吗?”黄小伙朝着胖子的背影嚷嚷了一嗓子。
  胖子也不再搭理他,一口气把车开进县城。先奔公安局,答应周局长的事得办啊,人家毕竟在审案的时候挺照顾,而且胖子对周局长这个人也挺佩服。
  公安局门口已经冷清很多,不过门口的公告板上,还是贴满了照片,有十好几个人,都是上两天枪毙的罪犯。
  胖子脸色微变,站在前面瞧了半天,这才舒了一口气:还好,没有太出格的。
  胖子直接扛下来三袋大米,这事也不用藏着掖着,不是啥见不得人的事,大大方方就成。
  车老板子给胖子开门,胖子把米袋子扛到走廊里面,看得一名公安一愣一愣的:“这啥玩意啊?”
  “嘿嘿,炸药包。”胖子敲敲周局长的门,听到一声“进来”之后,这才推门进去。不大一会,周局长就在走廊里喊了一嗓子:“都麻溜出来,谁兜里带钱了,统统掏出来!”
  公安们心里都纳闷:啥事啊,难道是打劫打到公安局来了?
  周局长乐呵呵地把一百多块钱塞到胖子手里,然后又一本正经地向手下说:“下午都拿个面袋子上班,分大米。”
  二十多个冒头的公安都愣了一下,随即都明白过来,人人脸上都显出喜色,看着胖子的眼神也分外亲热。
  看得胖子心中升起无限感慨:这时候的人真容易满足啊……
  胖子和车老板子被周局长拉进屋里喝了一倍茶,也是他俩太实惠,没有留意到周局长在进屋的时候,向手下丢的那个眼色。
  公安系统的侦查能力就是强,很快,就有两名公安战士出去一趟,发现了车上还有好几个鼓鼓囊囊的大麻袋,在没有向局长请示的情况下,就又扛下来一麻袋。
  胖子美滋滋地喝了一杯茶,然后这才告辞。出门的时候,萧月明又笑吟吟地塞给他一沓钱,胖子这才知道中了调虎离山之计,心中不禁愤愤然:俺以为在公安局门口不能丢东西呢?
  出了公安局的大门,胖子决定更改一下行程,先把老丈人家里那一面袋子送去。万一半路上再被人打劫,完不成任务,回家跟小玉没法交差啊。
  正好顺路,就把刘铁蛋给家里的那半麻袋先捎回去。这回胖子也留个心眼,四轮子停得远远的,然后自个拎着一百斤大米登门。反正他有劲,多走点道也没事。
  听说儿子捎回来的大米,刘兴亮的爹娘可乐坏了,在当院就把麻袋解开,一边咂嘴一边瞧,结果把东西两院的邻居都引出来。
  胖子很理解他们的心情,刘铁蛋子的形象一直不大好,这大米就等于是宣言,所以也就很配合地把刘铁蛋的表现说了一遍。
  他的嗓门本来就大,所以根本不用嚷嚷,大伙就都听到了。刘兴亮的父亲也乐颠颠地拿了一个小盆,给左邻右舍都舀了一小盆大米。
  “这大米咋发青啊,以前在粮店领的大米,都是雪白雪白的。”一个老太太嘴里叨咕着。
  胖子嘿嘿两声:“这个是俺们村种的新品种,就叫青稻,这个都是直接给中央领导吃的,您老尝尝就知道了。”
  老太太还有点不信:“等晚上给俺老板熬点粥——”
  “俺闺女在野菜厂咋样啊?这死丫头,也不回家看看,越跑越野。”刘大娘惦记着丫头,好好的铁饭碗不要了,她心里总是觉得有点可惜。
  “一个月工资三十多,还跟铁蛋子是个伴,挺好的。对了,二愣子他娘说过两天要来,找您有事商量,嘿嘿。”胖子对刘兴亮的妹子印象极佳,这丫头在厂子里也挺能张罗,据说林青山把她当成车间主任来培养。
  刘大娘当然知道二愣子他妈要来商量俩孩子的婚事,嘴更是乐得合不拢:“快进屋吧,中午跟你叔喝两盅。”
  “哈哈,等到时候一块喝吧,俺还得送好几家呢。”胖子当然不能把车老板子一个人晾在道上。
  回到车上,看看时间已经是中午,胖子一挥手:“正好去老丈人家吃饭,哈哈,这结了婚就是仗义。”
  四轮子一直开到王书记家门前,胖子拎着面袋子,领着车老板子进屋,除了大米之外,还有点土豆倭瓜和老来嫩的苞米,以及一篮子鸡蛋。
  王书记正好也在家,对于这位老泰山,胖子现在是越发敬佩。坐在炕上,仨人闲唠嗑,王书记听说南洼子的水稻获得丰收,嘴里也叨咕了一句:“看来咱们这个地方种植水稻也有前途,能不能把你们的经验推广一下啊?”
  “这个算是公事还是私事呢?”胖子在心里问了一句,不过嘴里还是说道:“俺们也都是门外汉,刚刚入门,这事还得找专家,今年给俺们进行指导的满仓叔,是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技术员。”
  “那好啊,到时候请他讲讲课,有条件的地方,来年也可以发展一下水稻种植。”王书记看来对这件事也很上心。
  胖子心里琢磨了一下:别的地方虽然没有南洼子条件那么优越,但是合理种植一部分水稻,还是可行的,于是也就连连点头。
  “现在国家把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面,这一点你们靠山屯已经走在前面,过些日子,县里可能要组织各个公社的干部去参观学习,你们也准备一下。”王书记对靠山屯的情况很清楚,所以准备树立一个样板。
  胖子却一个劲咧嘴,他可不想太张扬,而且事实证明,当样板或许在某些方面有好处,但是绝不是胖子想要的那些方面。
  “俺们那地方的发展模式,不一定适合别的地方。”胖子开始寻找借口,要是对别人,他早就挑明了,但是对于这位老泰山,胖子还真有点打怵。
  “听说你们和大王庄联合养蝎子,也曾经把鸡场分散到下洼子,这些做法都不错,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王书记也明白胖子的意思,所以还是勉力了他一番。
  “吃饭吧,瞧瞧你把办公室都挪到家里来了。”王大娘端菜进屋,然后白了老头子一眼。
  从老丈人家里出来,胖子又去找建筑队的赵队长,这个月份,基本上工程都完工了,所以就直接去了建筑公司。
  因为这事只涉及一小部分人,所以四轮子也没敢往跟前开,只是胖子一个人进了院。传达室的老白一瘸一拐走出来,看到是胖子,就热情地打招呼:“兄弟,你这一年也不来看看我们啊,今晚上就别走了,到我家喝酒去。”
  “嘿嘿,当然要去,俺搞了点大米,正好给你送家去。”对于这位老白大哥,虽然见面不多,但是胖子却打心眼里敬佩。
  “大米,多少啊,都谁有份?”老白一听也两眼放光。
  “就老哥你还有赵队长他们的工程队那帮兄弟。”
  “狼多肉少,不够分啊,你弄来多少大米?”老白也开始吧嗒嘴,加一起二十多人呢,一星半点还真不好干啥。
  “本来是四袋,结果半道上又叫人给劫去一麻袋,就六百斤,大伙凑合分吧。”胖子抓抓后脑勺说。
  “谁这么大胆儿啊,我找他要回来去。”老白也有点急眼了。
  “嘿嘿,是公安局的周局长,你要去吧。”胖子一脸坏笑地说。
  老白瞪了他一眼:“你就不应该先给他们送去!”
第477章
最宜动土
  两天之后,赵队长领着工程队开进靠山屯,就在那口古井的旁边,开始动工,修建酒厂。
  这个位置是胖子特意挑选的,等酒厂建完之后,那口古井正好就被圈进去。据说酿酒这一行当,很讲究水源,所以胖子也想用古井给酒厂造个彩头。
  虽然现在是秋收时节,大地里面的庄稼也陆陆续续往回收,但是各家各户还是抽调了足够的劳动力,投身到这个他们最盼望的项目之中。
  在北方,由于气候的原因,所以大多好酒。胖子便是个好例子,本来也就是一斤的量,不知道咋搞的,现在都有点探不到底了。
  建筑材料并不缺多少,去年盖学校的时候,砖瓦还剩了不少,所以只是补充一些钢筋水泥啥的就够了。
  图纸是胖子和老吴头共同研究的,虽然是一个青山酒坊,但是却分成俩个部门,一个酿果酒,另一个酿白酒,当然是以前者为重。
  在胖子的发展计划当中,果酒方兴未艾,市场潜力巨大;而白酒则不同,历史悠久的老厂数不胜数,想要出人头地,实在太难,酿点大伙解解馋,赶集的时候在周边的村屯再卖一些,基本上算是自产自销了。
  最初的工作照旧是挖地基,这个活大伙早就轻车熟路,这两年可没少挖,从野菜厂到小学校,那次都是大伙一锹一锹干出来的。
  胖子用白灰在地面洒上标记,然后拉上线,锹镐齐下就开挖。胖子一边忙活,嘴里还一边叨咕着:“大伙都使点劲啊,咱们这地下可有宝贝,没准还能挖出来袁大头和金条啥的呢!”
  李锁子喊了一声:“胖哥,要是再挖出炸弹咋整啊?”
  “那你就抱着送公安局去——净说丧气话,哪那么些炸弹啊。”胖子笑骂了一句,然后挥舞着铁锹,开始挖沟。
  老吴头则领着赵队长他们,商量着挖窖池。既然是酿造白酒,那么就还是遵循千百年来的老规矩,利用窖池来发酵。
  “可惜啊,没有老窖,咱们酿出来的白酒只能是一般了。”老吴头有点遗憾地跟胖子叨咕。
  俗话说“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全凭窖池老”,像茅台和五粮液等等,都是因为窖池的历史悠久所致。
  尤其是古代留下的窖池,都是在地下挖坑,然后四周用黄泥抹匀。这可不是普通的黄泥,都是曲酒和泥才行。
  窖池使用的时间越长,里面的发酵微生物经年累月不断积累,活窖中已经累积了数百种有益的发酵微生物,它们经受酸水、酒精的考验,产生许多香味物质,成为酿制过程中难得的发酵生香剂,酿出来的白酒,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个性。
  即使是一个酒厂,同期建造的一排窖池,酿出的酒也绝对不会是一个口味,这其中微妙的变化,就源自于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老吴头的感叹。
  胖子则根本就不在乎:“老爷子,咱们酿造白酒,就是搞大众货,酿点小烧啥的,留着自个家人没事解解馋,别琢磨着跟茅台比好不好。”
  老吴头也抓抓脑袋,虽然明知道胖子说的是实际情况,可是作为一个酿酒技师,却始终想追求完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4/6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