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主(校对)第3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2/653

  “看俺的吧!”一看老渔翁遇到新问题,胖子这下可来劲了,抢过二肥子手里的大花筐,伸到水里,捞了两下,然后猛然把花筐提出水面。
  只见一条白花花的草根出现在筐底,足有一尺半长,最少二斤多。胖子哈哈大笑:“老板叔,还用啥渔网啊!”
  正得意呢,那条草根在筐里猛地一打挺,竟然一下子蹦出来,重新向水里落去。
  胖子也急了,匆忙中飞起一脚,只见那条草根化作一道白线,飞出十多米远,啪得一下落在地上。
  “啥玩意啊?”笨笨抱着一捆稻子正跑呢,就听身边扑嗵一声,扭头一瞧,原来是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这下子它可高兴了,把手里的稻捆子一扔,摁住大草根就是一口,撕下一条子肉,大嚼起来。
  胖子挠挠后脑勺,看着花筐底里只剩下两条大泥鳅在蜿蜒,也就大大方方地说:“嘿嘿,笨笨干活卖力气,这条鱼就算奖励了。”
  这一下小娃子们都来劲了,把手里的大筐小筐伸到水里,一阵猛捞,不过除了泥鳅就是蛤蟆,大鱼根本就捞不着。他们没有胖子的搜索功能,当然无法捞到大鱼。
  “行了,赶紧滚蛋,都干你们自个的活去。”车老板子吆喝一声,把小娃子驱散,然后又开始撒网,这次却是个大椭圆,唰得一声落到水里。
  收网之后,里面四五条草根,都在一尺半以上,看样子都有二斤多。
  “不错,稻田里面养鱼,两样都是大丰收。”车老板子转回面子,脸上也笑开花。
  “里面的草根密度还真不小,不过咱们这是越冬池子,不能打绝喽——”胖子已经观察清楚水下的情况,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很快就有妇女端着大木盆上来,把鱼拣到里面,一百多人呢,怎么也得弄上二三十条,也够她们收拾一阵的了。
  车老板子打了两网,就又换到别的池子,忽然看到毛毛老哥仨都趴在水边,伸着胳膊在水里捞呢。估计是看到刚才小娃子们捞鱼,觉得也挺好玩。
  猛然间就听毛毛一声尖叫,猴爪子猛地从水里抽出来,爪尖上还咬着一条大鱼,不过在水面上一露头,就撒开嘴,扑嗵一声,重新落到水里。肯定是把毛毛那毛呼呼的爪子当成食物了。
  这一下子可把毛毛吓得不轻,嗖一下跳到车老板子肩膀上,嘴里吱吱直叫。
  “你厉害,用爪子就能钓鱼。”车老板子大笑声中,一网撒出,就把刚才逃跑的那条鱼捕获。
  稻田这边热火朝天,场院那边的脱粒机也开始轰鸣,一百多亩水稻,够打好几天的了,所以这边割,那边就打,免得时间太长,稻粒脱壳。
  热热闹闹,一口气干到中午,李六爷就当当当地开始敲钟:“歇工开饭喽——”
  大伙直起腰,这才嗅到空气中弥散着一股炖鱼的香气。于是都舒展一下腰腿,顺着田埂溜达回来。
  洗洗手,擦把脸,坐下吃饭。午餐还真够丰盛,俩菜一汤。草根鱼咕嘟了将近俩小时,连刺都快酥了,鱼肉里面更是入味。
  还有一个菜是鸡蛋炒黄瓜种,老黄瓜打皮之后,把里面的黄瓜籽抠出去,切成长条往锅里一炒,吃起来酸溜溜的,那种天然的酸味,胜过任何酿造的醋类。
  跟着做饭的二柱子媳妇一边给大伙盛菜,嘴里一边还嚷嚷:“知道你们这帮老爷们爱吃醋,特意给弄点酸的……”
  汤是蛋花汤,上面飘着点绿叶,看着新鲜,喝起来更新鲜。
  大伙也都饿了,而且这么多人在一起吃饭,就跟抢饭抢菜似的,吃起来特别香甜。小娃子们更欢起来了,他们是越热闹越高兴。
  胖子先给笨笨和嘟嘟弄点吃的,毛毛它们就用饭碗,笨笨和嘟嘟饭量大,得用小盆才行。然后,他这才端起饭碗,夹了一个鱼脑袋,有滋有味地唆啦起来。还真别说,就连鱼骨头都能嚼烂,省着补钙了。
  最后,连饭带菜都是个底朝天,这才罢休。胖子把带来的几筐雪梨拎过来,大伙抽烟的抽烟,吃梨的吃梨,一边休息一边唠嗑。
  忽然,只见二肥子嗷嗷两声怪叫,然后连蹦带跳,就跟抽风了似的在原地蹦达起来,嘴里还使劲嚷嚷着:“水虫子贴脚面上啦——”
  胖子连忙跑过去,一把将他按住,然后就看到他的脚面子上爬着一个黑糊糊的虫子,一寸多长,牢牢贴在上面,看着还真有几分吓人。
  用手扒拉一下子,那东西竟然纹丝不动,二肥子却龇牙咧嘴喊起来:“胖叔叔,轻点,疼啊——”
  胖子不由挠挠脑袋:“这是啥玩意啊,赶上贴树皮啦——”
第474章
种出来的奇迹
  “叫唤啥啊,顶多吸点血。”车老板子凑过来,蹲在二肥子脚边,然后一个劲吧嗒小眼袋。猛然出手,烟袋锅扣在二肥子的脚面。
  黑虫子身子扭曲了一下,掉在地上,中间宽,两边细,腹部扁平,甚至还能看到前后两个吸盘,刚才,就是用它们固定在二肥子皮肤上面的。
  “是不是水蛭啊?”胖子终于看出点名堂。
  “南方管这玩意叫蚂蟥,咱们这边叫水虫子,你说的水蛭倒是没听过。”车老板子对于这些书本上的名称不甚了了。
  “敢吸俺的血,踩死你!”二肥子怒急,抬脚踩了好几下,不过那只水蛭看起来承受重压的能力很强,竟然还在地上来回弯曲,还真有点挑衅的架势。
  二肥子从身上抽出一把镰刀头,恶狠狠地向地上的水蛭划去,干脆来个一刀两断。
  不料,胳膊却被人一把抓住:“砍也没用,这玩意跟蚯蚓差不多,砍成两截照样能活。”说话的是老药子,他用树枝把水蛭挑到盆子里面:“这个归我了。”
  “药爷爷,您也喜欢养宠物啊。”奇奇凑到老药子身边,看着水盆子里面像波浪一般游动的黑绿色虫子,竟然一点也不害怕。
  “养这个当宠物?”野小子们大哗,对于这种专门吸血的东西,他们从心里有一股敬畏。
  “这个是上好的药材哩——”老药子笑呵呵地说着,在他的眼里,大概啥都可以入药。
  胖子听了,在旁边凝眉沉思起来。老药子一边拨弄着盆子里面的水蛭,一边给小娃子们讲故事:“以前在战场上,要是身上受伤,就专门用这个来吸附脓血,厉害吧?”
  想到身上放几条水蛭的情景,大伙觉得脑袋上有点发麻,胖子却猛然一拍大腿:“哎呀,我想起来了,这玩意值钱啊,被称作软黄金!”
  老药子挠挠脑袋:“没这么夸张吧,药店里面就有卖的,便宜的很,跟蝎子蜈蚣啥的差不多。不过干蚂蟥治疗月经闭止、症瘕腹痛、蓄血、损伤瘀血作痛、痈肿丹毒等症颇有疗效。”
  胖子挠挠脑瓜,嘴里不由嘿嘿几声。他说的软黄金,那是二十年后的事情。由于水质污染,滥用农药化肥,致使自然状态下的水蛭越来越稀少。
  偏偏在这个时候,水蛭又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等顽疾方面,表现出卓越的疗效,所以这种看起来有点小恐怖的虫子身价倍增。
  又因其饲养繁殖都不大容易,所以价格才会越来越高。而现在这个时候,基本上只要是水沟子里面多少就有这玩意,所以根本就不值钱。
  不过在胖子眼里,这东西又变成一支潜力股,想想南洼子的生态环境要是保护好了,这么大的面积,养殖水蛭也是大有可为。或者光是捕捞野生的,就能卖个好价钱。
  “嘿嘿,在药子叔眼里,啥都是药材;在俺的眼里,啥都是钱啊。”胖子心里感慨了一句,身边处处都是宝藏,但是前提是,必须把这块土地守护好。
  小小水蛭带来的风波很快就过去,娃子们被老药子上了一课,心中的畏惧也就消失,就连二肥子都没有产生一点心理阴影,下午照样在稻田里面拾稻穗。
  到了下午收工的时候,稻田基本上被收割了一半,明天再有一天就能收割完毕。临时的场院那边也打出来一袋袋的稻米,整整齐齐码在那里。
  胖子凑过去的时候,看到何满仓正抓着一把带壳的稻米,在手里掂量,嘴里还嘟囔着:“真实成啊——”
  “满仓叔,这米咋样啊?”胖子除了关心产量,另外也比较看重质量,虽然稻种是上面选定的,但是土质、尤其是水质和肥料,都会对稻米的质量产生影响。
  这一点,胖子心里还是比较有底的,一来南洼子的水土很适合种植水稻,用何满仓的来说,这里的水比较肥。
  二来,肥料比较足,不论是塘泥还是草木灰或者是农家肥,数量都不少,这些都是品质的保证。
  最关键的一点,也是别的地方根本做不到的,同时也是最具有靠山屯特色的,就是这里的水质还经过胖子的改良。
  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如果稻米的质量要有问题,那胖子就敢拍着胸脯保证:肯定是稻种的问题。不过毕竟是放心不下啊,胖子还是忍不住要向老稻农请教一下。
  何满仓脸上却挂着一丝疑惑:“这种丰产三号是省农业大学培植出来的品种,比较适合咱们北方生长,可是我怎么感觉有点不像呢?”
  胖子的心里猛然一沉:假稻种坑农害农的事也不少啊,不过那都是以后才会发生的事,现在估计还没有这么干的。更何况这是中央特设的水稻种植基地,谁敢这么干啊。
  “胖子,开春育苗的是时候,你还记不记得稻种啥样?”何满仓反倒向胖子询问起来。
  “好几个月呢,早就忘了——不过,俺当时特意留了点,嘿嘿。”胖子从衣兜里面摸出一个小布袋,打开之后,里面的金灿灿的稻种。
  “你小子还真会留后手。”何满仓大喜,一把抓一样,然后放在眼前仔细对比起来。他哪里知道,胖子是粗中有细,害怕万一稻种有啥问题,也好有证可查。
  不比不知道,比较之下才有鉴别。两把稻子放到一起,虽然都是同一个品种,但是差别却十分明显。
  新打下来的稻粒要明显大出一圈,看起来更加饱满;剥去外面的稻壳,籽粒也更加饱满,颜色白中透青,给人一种十分晶莹的感觉。似乎看到的不是粮食,而是一小块没有雕琢的玉石。
  胖子挠挠脑袋,面色大变:“跟以前吃的大米咋不一样呢,乌突突的,是不是质量上有问题?”
  何满仓摇摇头:“食用的大米加工的时候都要刨光,显着晶莹剔透,那并不是上品。最好的米色,就是这种青白色的。可是,丰产三号原本不是这样的啊?”
  说完又剥开一粒原来的稻种,只见里面是纯净的乳白色。然后,何满仓就把青白色的那一粒扔进嘴里,细细地咀嚼起来。
  “马上叫人拉一袋子回村,连夜打出来,然后咱们焖饭尝尝。”何满仓满脸激动,对于他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稻农来说,很少有什么事情能叫他如此兴奋。
  胖子也感觉到有点不同寻常,农村人常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放在粮食上,是好是坏,必须要尝过才知道。
  于是赶紧派人套车,胖子直接扛了两麻袋新稻扔上去,然后由车老板子亲自拉回村里。
  听说是回去打大米的,小娃子们更是迈不动步了,本来要用马车把他们也都拉回去,现在倒好,没有一个动坑的,都吱溜吱溜钻进马架子。
  第二天早晨,大伙吃过早饭,下地干活的时候,车老板子的马车就赶回来,车上还是那两个麻袋,不过比原来稍微瘪了一些,毕竟在打米的过程中,也有所损耗。
  “赶紧焖大米饭。”何满仓显得比那些小娃子还着急,不过那些老娘们都有点束手无策,叫她们煮苞米碴子焖高粱米饭啥的都行,就是这个大米饭还真没焖过,而且一下子就这么多,玩意砸锅咋办?
  看到这种情况,胖子只好亲自指挥,叫她们把大米淘洗了两遍,只见一粒一粒的大米珠圆玉润,淘洗之后,有点出水芙蓉的感觉,看着就招人喜欢。
  然后把米下到锅里,添上水,刚好把米淹过去,下边的灶坑里面就开始烧火。
  胖子以前焖饭,都是用电饭锅,像这样的大锅,一下子放里好几十斤大米,也没干过。不过好歹还知道水和米的比例,也比那些从来没弄过的老娘们强。
  小火烧开,然后就慢慢焖着,锅里面发出咕嘟咕嘟的轻响,一股米香也渐渐开始散发出来。
  胖子趴在锅盖旁边使劲吸溜着鼻子,这样纯正而浓郁的米香,在他的记忆里面,好像还从来没有出现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2/6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