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主(校对)第3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4/653

  “不用叫了——”大辫子笑盈盈地从地上拉起黄婉莹,她也不习惯一个比自己小几岁的人叫她干娘,就连奇奇还一直叫她姐姐呢。
  “这干爹可不能白叫啊,怎么也得有点见面礼吧?”女团长也笑呵呵地跟着逗趣。
  胖子挠挠脑袋,这下子被难住了。他最犯愁的就是礼物,在草原跟人家结安答的时候,连唯一的武器都送人了。现在身上的东西也不少,不过大多是吃的,这么重大的事情,总不能给人家仨瓜俩枣当见面礼吧。
  大辫子也看出胖子的为难,于是从手上褪下一个银镯子,给黄婉莹戴到手腕上。黄婉莹还真是乖巧,又把镯子取下来:“干爹救了我一命,再造之恩,比啥礼物都强。”
  胖子心里被她说得热热呼呼,觉得这个干闺女还真没白收,于是拍拍她的小脑瓜:“闺女你记住,这里永远都是你的家,啥时候你厌倦漂泊,就回到这来,就跟回家一样。”
  吃过饭,马戏团准备离开,他们大部分时间要漂泊在外,处处无家处处家,都已经习惯了。大辫子想挽留黄婉莹住几天,不过小家伙还是没答应,只说过年的时候一定来看望。
  两只花鹦鹉也被马戏团带走,奇奇虽然有点不舍,但是还不算太难受,毕竟只是借了去,以后还会回来的。
  四只小鹦鹉羽毛渐丰,也可以离开父母的羽翼,再说谁都拿它们当个宝儿似的,包括毛毛和笨笨它们在内,再说有奇奇带着,那就不用担心。
  看马戏的人也陆陆续续散去,对他们来说,这还真是一次难忘的回忆,不仅仅是马戏精彩,靠山屯人的热情和孕育的生机,更是叫他们惊讶。
  当然也有没走的,那都是有心人,看上了野猪场的一窝小野猪崽,好说歹说给买了去。等胖子去鹿场溜达的时候,看到还有几个人不肯走,猪少人多,他们没抢上,有点不甘心。
  胖子挠挠脑袋,他也没招,野猪场现在的规模就这样,生产能力有限;而且除了鸡场和鹅厂之外,剩下的产业基本都处于这种状况,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
  那几个人又参观了蝎场之后,彻底被震惊了:“这玩意也能养啊?”
  胖子心里一动,笑呵呵地说:“马上就要迎来蝎子的销售旺季,这东西可以兼做食品和药品,用不了两年就会走俏,蝎子尾巴——抖起来啦!”
  “不会是像前两年养蚯蚓那事吧?”有人担心的问,看来那场骗局在老百姓的心里都留下了后遗症,有点畏首畏尾。
  “养蚯蚓这事本身并不是骗局,俺还养着十多池子蚯蚓呢,而且上次那个骗子,就是俺举报的,现在奖状还在俺家墙上挂着呢。”
  那几个人一听就立马放心:能揭穿别人骗局的,肯定自个不会上当,看来这个养蝎子或许也是一个好出路。
  “胖子兄弟,俺们几个都是大王庄的,你看我们能不能养这玩意。”说话的是大王庄的民兵连长,名叫王家富。
  “当然没问题!”胖子也正有此意,发展养殖业,最主要的就是形成规模,集团式发展,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市场大潮中站稳脚跟。
  而靠山屯需要做的,就是和联合更多周边地区,提供技术、良种,形成产业链。这样不仅仅能带动其它地区共同发展,靠山屯作为龙头,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
  胖子的宝盒,无疑就是最好的良种培育基地,应该大有作为。
  王家富等人也兴奋起来,开始询问养蝎的一些具体问题。胖子把三个老头叫来,他们在这方面比胖子在行,毕竟一直都是他们老哥仨在打理蝎场。
  “这玩意比养啥都省心啊,只要注意不受潮,别叫老鼠啥的来捣乱,定时喂虫子,掌控好温度就成。”张老汉嘴里滔滔不绝地说开了,白话地满嘴冒白沫。
  那几个人顿时把他奉为神明,在一旁洗耳恭听。张老汉何曾受过这种待遇,索性领着他们进到里面参观一番,实地讲解。
  王家富他们出来的时候,都是满脸兴奋:“胖子兄弟,俺们决定了,回到村里也办几个养蝎场。”
  胖子眨眨小眼睛:“王连长,你们可得琢磨好,这玩意投资虽然不大,但是周期长,见效慢,起码要两年之后才能有收效。前两年是干往里面搭钱,有这个思想准备没?”
  “我们都想好了,这玩意是细索活,劳动量不大,家里有个闲人就能弄,只要上心就成。不过,这蝎种得你们提供啊,还有这位张大伯,我们想请到村里住些日子,盖房子这些事,都得有个明白人啊。”王家富看来还真是想开了,决定在自个村子里面大力发展蝎子养殖。
  胖子瞟了张老汉一眼,然后把他拉到一边:“好家伙,您老成技术员了,行不行啊,别到那整得乱七八糟,给咱们靠山屯丢脸。”
  “马粪蛋子还有发烧的时候呢,就不许老汉俺也风光一把。放心吧,这点事都在俺心里呢。”张老汉拍着胸脯,脸上也显得容光焕发。
  “您老上回不是说,有个寡妇看上你了,张罗着要结婚吗,咋没动静了呢?”胖子猛然想起这茬。
  “别提了,一听我也没房也没地,就是个打更老头,就他娘的变卦了——俺非得争口气不可,一定找个比她还强的。”张老汉一听这茬,气就不打一处来。
  胖子嘻嘻两声,然后给他指点迷津:“这回去大王庄,长点心眼,有相当的就物色一个,这可是好机会啊。”
  张老汉立刻转怒为喜,使劲一拍大腿:“对呀,还是胖子你机灵,嘿嘿嘿,这事要是成了,俺请你喝酒。”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张老汉美滋滋地坐着马车,赶去大王庄。屯里人看了都吵吵:“这技术员就是吃香啊,你看张老头那胸脯挺的,跟大青山似的!”
  这件事还给了另外一个人很大的触动,那就是野猪场的曹国救,他心里琢磨着:连张老汉这样的都能冒充技术人员,焕发第二春,俺差啥啊?把这些野猪好好养着,等来年俺也娶个媳妇……
  胖子则又开始忙了,领着小娃子们上山抓蝎子,顺便也弄点蜈蚣回来,就手养点这个,也可以给蝎子当食物。
  这些小娃子干劲也都挺高,却不知道,人家胖子就拿他们当个幌子,主要还是他自个抓。这一次需要的蝎子数量更大,光靠小娃子抓的那么点,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整个暑假的后半段,胖子基本上都是在大山里打滚。捕捉蝎子也不能一网打尽,基本上是抓一窝,留一窝,继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等过了这一波,以后就可以由胖子的蝎场提供种蝎,也就没必要再到山上搜刮。
  等到娃子们都开学之后,胖子又建了一个蜈蚣养殖场,这个就比较天然,就是选了一个僻静的山坡,随便运来点大大小小的石头,再堆上十几垛大草堆,然后把捕获来的蜈蚣放出来,纯粹是天然养殖,愿意留的就留下,愿意跑的也不管,有点放散羊的意思。
  贾思齐看到胖子这么弄,也是连连摇头:“这不是白费工夫嘛,蜈蚣性子急,连一点防范措施都没有,还不跑光了才怪呢?”
  “本来也没费啥工夫啊。”胖子看着数千条大大小小的蜈蚣都钻进石缝草垛,笑呵呵地说:“把这片山坡弄得比别的地方潮乎点,平时再多投放点饲料,俺就不信这些家伙就不知好歹了,没准别的地方的蜈蚣都能招来呢。”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这片山坡都要放一个马灯,用来吸引昆虫,以便蜈蚣觅食。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变,就使这里成了蜈蚣的乐园。虽然贾思齐没有一条一条数过,但是明显可以感觉到,这里的蜈蚣数量越来越多。随便翻起一块石头,下面就有金头铁背的大蜈蚣张牙舞爪。
  不过也同时招来一些蜈蚣的天敌,比如说,小白就特别喜欢光顾这个地方。这个就已经超出胖子的管辖范围,他也管不了,反正还是剩下的多。
  这一天,胖子正在天然蜈蚣养殖场抓捕蝎子,这些家伙也喜欢吃蜈蚣,看到这个地方不错,就大举搬迁过来,胖子也就一过二手,把它们都抓捕归案。
  “胖子,我回来了——”远远传来张老汉的喊声,这老头童子身未破,底气十足,呵呵——
  “大王庄那边都弄妥了,就等着你的种蝎呢。”张老汉兴冲冲地跑过来,老头满面红光,头发也新剃的,看着还真年轻好几岁,关键是精气神不一样了。
  “哇,越活越年轻了,不会是真在那边找到老伴了吧?”胖子逗了他一句,他就这个德性,上至八十三,下至幼儿班,都照样开玩笑。
  张老汉脸上喜气洋洋:“还真叫你小子猜中了,就是上次来的那个家富,他的一个叔伯姐姐守寡好几年了,结果给俺一搭桥,一看就都相中了,今年还不到五十呢。”
  “那好啊,啥时候办事,俺们给你操办!”胖子也不由大喜。
  “嘿嘿,你不说俺也得找你啊,能不能先借点钱,俺也得简单置办置办不是,再说,连房子还没有呢。”张老汉这趟回来,一来是催蝎种,二来就是跟胖子商量这件大事。
  胖子抓抓脑袋,然后使劲一拍大腿:“有了,干脆您老就来个倒插门算了,嘿嘿嘿——”
第464章
大王蝎
  大王庄在大青山公社的南边,距离公社不到十里路,除了有几个大水塘子之外,剩下的都是农田,主要是以种地为主。
  分田到户之后,粮食的产量越来越高,大伙迅速脱贫,但是还没有达到致富,毕竟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虽然常常被连在一起说。
  也正因为如此,民兵连长王家富在去了靠山屯取经之后,这才决定要发展养蝎业。
  这天上午,大王庄的村民忽然看到一队大马车呱哒呱哒来了,最前面是一匹高头大马,上面端坐着一个白胖子,一看到他,就叫人联想到老百姓中间流传很广的一条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一个白胖子。
  后面是五六辆大马车,车上都装着一个个的大花篓,上面盖得严严实实,农村买卖猪羔子,通常情况都用这个。
  不过里面并没有传出小猪羔的吭叽声,显然不是来收猪羔子的。
  有些人已经隐隐猜到,都在那议论纷纷,直到张老汉神气活现地从马车上蹦下来,大伙这才确定:是靠山屯来给蝎子的!
  “欢迎欢迎的啊——”王家富一遛小跑迎上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四十多岁的老爷们。
  握手之后,王家富就介绍说:“这个就是俺们村的王村长,这位就是靠山屯的胖子——呵呵,你看我,还不知道胖子叫啥名呢。”
  胖子也大笑几声:“叫俺胖子就成,现在连俺自己都快忘了叫啥名了,那天有人喊了一声黄良,俺半天才反应过来,原来是招呼我呢。”
  大伙都是农民,没啥隔阂,所以很快就打成一片,王村长叫胖子他们去生产队休息,胖子连连摆手:“先办正事,谁家办了蝎场,先瞧瞧去。”
  王家富就把胖子他们先领到自个家里,蝎场有三间房大小,足可养殖十万八万的了。基本格局跟胖子的那个一样,看来张老汉这个技术员也不咋地,就知道照搬照抄。
  “胖子,这次带来多少蝎子?”王家富看看道上的那些大马车,心里充满希望。
  “不太多,十五六万只吧。那天你们是六个人要养,一家两万多就够用了。”
  王家富挠挠头:“后来又有两家要养,房子都盖上了,就包括王村长,他说要带个头。”
  “呵呵,这是好事啊。八户人家,你们就平均分吧,俺们那现在也拿不出太多种蝎。”胖子觉得王村长这个头带的好,有点村长的气概。
  “那就这么办。”王家富二话不说,招呼人就开始往下抬花篓。里面都装好数了,一个花篓里面五千蝎子。价钱早就讲好,五分钱一只。
  花篓倒出来,蝎子立刻满地都是,看得人头皮发麻。但是很快就全都钻进窝里,因为蝎子太多,也没法一个一个细查,不过看这堆也就差不多。
  四筐蝎子卸下来,王家富心里还是没底:其实投入也不小,蝎种就一千块,盖房子再加上建造几个养殖虫子的池子,小溜也花了两千。三千块的投资,那是借了好几家才凑齐的啊。到时候这玩意万一要是没人要,那就赔个倾家荡产啊。
  就在这时候,胖子拿出一个纸单子递过来:“这是合同,大伙都好好看看,咱们虽然都是乡里乡亲的,但是也不能差事。”
  王队长拿过一份合同读起来,越看脸上的笑容越明显。王家富听了,心里的石头也彻底才落了地。
  合同上写得明白:两年之后,蝎子如果没有销路,大青山股份公司负责回收,价钱不低于每只一角。就凭这一条,就彻底打消了所有人的顾虑。
  胖子这么做并非自讨苦吃,这方面的市场行情他早就心中有数:蝎子这玩意的前景只会越来越好,稳赚不赔。
  把马车上的蝎子都分配到各家各户,胖子的书包里面也多出了将近八千块钱。一同来的那些车老板子都暗暗咋舌:“好家伙,这赚钱也太快了吧,一天就差点变成万元户。”
  “现在大伙都相信了吧,靠山吃山,大青山这个聚宝盆,咱们必须守护好。”没有外人的时候,胖子还不忘对他们进行一番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也要常抓不懈嘛。
  大伙连连点头,坚挺的人民币,就是最好的证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4/6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