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下(校对)第8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9/962

  刘明亮木讷的看看韩秀芬,再看看雷奥妮小声道:“你是说用大炮来劝说?”
  韩秀芬叹口气道:“如果你能用一张嘴就能让印度人用棉花来换取痰盂,当然是最好的。你们知道吗?这些年陛下为了鼓励百姓积极生产,仅仅是土布,没错,就是每个大明妇人都会纺织的麻布,国朝积累了多少吗?
  我告诉你,足足有四千三百万匹,而这个数字至今还在不断增加中,已经成为国相府每年补贴数额最大的项目,国相府的负担很重。”
  刘明亮道:“可以不补贴,不收购啊。”
  韩秀芬道:“你知道个屁,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完全是我大明的纺织技术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
  集体化作业,加上技术的大规模改良,那些依靠古老的织布手段的农妇如何能与那些大作坊相比呢?
  我中华历来讲究男耕女织,男耕女织的生活已经维持了数千年,这是我们大明的社会基础。一旦不让那些妇人织布,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吗?
  最直面的结果就是普通百姓家中的收入减少,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将纺织从家庭生产中剥离,会直接对农妇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会衍生出很多的社会问题。
  当然,更新的技术,更好的棉布自然会取代麻布生产,这是一个迟早要经历的过程,我们的任务就是尽量的降低这种技术进程对本国百姓的影响。”
  “把痰盂……不,麻布卖给印度人?”
  韩秀芬转动一下自己粗壮的脖颈,然后又做了一个扩胸动作漫不经心的道:“卖给所有人,比如,雷蒙德伯爵认为他一个人就能吃下一千万匹。”
  “他没有钱。”
  “他的家族在印度经营着一个庞大的经营棉花的商行。”
  “他要帮我们卖土布?”
  “不,他把商行给我们了。”
  “所以,以后我们不杀人,开始买东西了?”
  “将大明生产的货物售卖到任何有人的地方,再把我们需要的东西从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运回大明,这就是我们成立大明西印度公司的全部意义所在。
  这对我们海军的职责来说是一个战略性的改变。”
  韩秀芬说的一点错都没有,大明占领的土地已经足够多了,多的几乎超越了朝廷所能承受的极限了。
  大军开疆拓土说起来好听,写在史书上也好看。
  可是呢,有谁知道云昭,张国柱两个人已经因为这件事愁得快要睡不着觉了。
  在辽东,李定国的大军正在狂飙猛进,前锋已经抵达赫图阿拉,偏师金虎的大军已经正式踏上了朝鲜。
  在西域,自从夏完淳抵达西域之后,不再是准噶尔汗国找汉人的麻烦,而是夏完淳麾下的将军们已经准备封闭准噶尔汗国,将这个以强悍着称的汗国困在准噶尔盆地之内,再给夏完淳两三年的时间,这个蒙古汗国眼看着就要烟消云散了。
  在乌斯藏,一千四百名大明官员已经进驻了人烟稀少的乌斯藏,与孙国信的狂信徒们一起准备重新建立乌斯藏已经被韩陵山彻底摧毁的秩序。
  在西南,洪承畴果然不负能臣之名,仅仅依靠手中的兵力,就已经将西南治理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仅仅如此,还修通了直抵马六甲的陆路。
  在南洋,韩秀芬的胃口奇大无比,依托马六甲,硬是在关上马六甲海峡的大门,关上大门,就预示着马六甲海峡以东,都将是大明帝国的疆域。
  还有背靠着大明这个强大的帝国,蓝田城辖区里面的牧民,因为羊毛,肉制品,奶制品在大明国内售火爆的原因,他们为了能拥有更多的牛羊,更多的草场,能生产更多的肉制品,奶制品,羊毛,终于自发的开始向北挺进。
  牧民们既然要向北走,那么,作为身为保护这些牧民们的地方军队,也不得不跟着牧民们北迁……
  所以,李定国要求的钱粮数字变成了一个天文数字,夏完淳要求支援的文书在西域到国内的路上从未断绝过。
  至于乌斯藏,完全是一个填不满的大坑,孙国信在乌斯藏准备将这片土地上的残存的人的生活从农奴一瞬间提升到大明的平均水平。
  韩秀芬,洪承畴统御的南洋倒是一直都是盈利单位,只可惜,这两个地方随着进入了治安绥靖过程之后,上缴国帑的能力也在不断下降。
  因此,蓝田皇朝在中华五年的经济状况一团糟。
  倒不是缺钱,蓝田皇朝早就过了缺钱的时代,银票的发行已经解除了这个问题,只要云昭想要钱,他就能有多少钱。
  可是,这样做,对大明百姓来说用处不大,在一个高度自给自足的社会里,百姓的需求并不高,这就很容易产生生产过剩的状况。
  云昭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开拓新的市场,培育旧有的市场,才能带着这个老大的帝国继续前进。
  开拓市场的重任交给了韩秀芬,正好,印度也是一个老大的大陆,且人口众多,是一个极为难得的商品倾销地。
  有了这个倾销地,云昭觉得他就能通过扩大城市的方式来拉动国内百姓的需求,继而重新调整国内的生产结构,彻底完成对大明这个老大帝国的经济改造,让他重新焕发出足够的活力。
  在他看来,目前这个时机非常的合适,只要大明率先走出这一步,那么,百年之内,大明都将处于不败之地。
第五十四章
谈判,谈判总能有好消息
  边寨的将军们的每一个行动都必须配合皇廷的政治指向。
  就现在而言,对蓝田皇廷来说,快速的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才是当务之急,让百姓快速的享受到新皇朝带来的可以亲眼看见,亲自体验到的好处,才是所有工作的重心。
  开疆拓土并非必须的事情,除非开疆拓土能帮助皇朝达成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目的。
  过犹不及!
  当开疆拓土成了百姓们的负担,并且对于国防没有帮助,仅仅是纯粹的开疆拓土,这样的征战就毫无意义,且显得格外的愚蠢。
  很多时候领地的多寡,取决于需要,这个需要要看现在,也要看将来,这需要一定的眼光与胸襟。
  对于这一点,云昭本人是有深切体验的,在他当公务员的时候曾经听说过很多传说,据说在困难时期,国家为了备战,准备将京城一些着名高校迁入陇中保护起来……结果,被当时的官员拒绝了……借口就是没有足够多的粮食养活这些高校……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他还听说,着名的旅游地九寨沟原本是陇中的辖地,只是因为当时嫌弃那片地方穷困,硬是被强势的陇中官员塞给了四川,然后……
  很多时候,眼光决定了未来,这一点眼光云昭是具备的,或者说,目前这个世界的人加起来也不如他眼光长远。
  所以,云昭在尽全力开拓一阵子之后,立刻就停止了这种毫无节制的开拓,就目前而言,将军们开拓出来的土地已经足够大明百姓百年之用了。
  要知道距离每远一百里,治理的成本就会增加一成以上。
  至于云昭倾注了巨大心力的火车,电报……现在还顶不了事,马蹄子依旧是最快捷的传递消息的方式。
  韦斯特岛上战火连天!
  那些原本面对战争总是畏手畏脚的云氏族兵们,终于慢慢地进入了状态,在歼灭了英国费尔法克斯第九步兵团自团长欧文·哈维尔上校以下三千一百二十六人之后,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显着的提升,在这种状况下,再面对荷兰人的武装水手的时候,就显得游刃有余。
  赖国饶舰队司令官又一次向云纹军团补充了弹药之后,又运走了一批黄金,然后,就把云纹丢在这座被火炮严重肆虐过得海岛,重新隐藏进了茫茫大海。
  韩秀芬的大舰队依旧没有到来。
  或者说,她已经遗忘了守卫这座岛的那些云氏族兵,即便有刘明亮不断地提醒,他也没有办法唤醒韩秀芬这个装睡的人。
  于是,荷兰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开始联合起来进攻这座满是宝藏的海岛。
  这样的行为是被允许的,按照海上的惯例,他们抢夺的是英国人不要的东西,至于大明人,因为不宣而战的原因,他们这时候就是一股海盗。
  葡萄牙人的战舰忽然间就从印度洋上消失了,对这一点,赖国饶非常的诧异,当他匆匆的赶到印度东部沿海准备进攻葡萄牙人营地的时候,他才发现,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堆废墟。
  葡萄牙人的尸体被当地的土着吊在海边的椰子树上,臭气熏天……
  而明国军舰袭击了英国人统治的韦斯特岛以及葡萄牙人舰队,并且无耻的谋杀了葡萄牙人领地的传言,正在大海上蔓延。
  纳尔逊男爵利用其余欧洲诸国对大明的恐惧,轻易的在印度,组建了欧洲联盟。
  等到中华六年一月,韩秀芬的大舰队依旧没有从马六甲海峡出来,而赖国饶的第一分舰队却频繁地开始骚扰那些围困韦斯特岛的欧洲战舰。
  战争,在这一刻就形成了可怕的胶着状态。
  在连续三个月的战争中,没有一个欧洲人能活着留在韦斯特岛上过夜,这就是云纹的战绩。
  海岛攻打不下来,海战中又占不到便宜,加上雷蒙德伯爵活着从大明舰队中回来了,在他的提议下,谈判就成了最主要的话题。
  张传礼参与了谈判,不过全程他一句话都没有说,帮他说话的人是雷恩。
  大家都刻意的忽略了韦斯特岛,也刻意的忽略了葡萄牙人。
  一张硕大的英国人绘制印度地图,被四种颜色的线条划分的清清楚楚,这些线条都是横平竖直的,就像切蛋糕一样,怎么看怎么舒服。
  在谈判结束之后,张传礼还发现,大明国内囤积的巨量麻布,已经在谈判桌上销售空了。
  在大明卖不出去的麻布,在这场谈判中变成了棉花,香料,珍贵的木料,以及珍贵的海产品。
  根据张传礼计算,可以收获六倍的利润。
  不过,在这场谈判只,大明的瓷器,丝绸,纸张,中成药,也被捆绑在一起,只能经过这几家公司来售卖。
  在这些事情谈妥之后,韩秀芬终于来了,大家坐在一起喝了一场酒,每个人看起来都很高兴,一点都不像是曾经相互厮杀过得对手。
  最让张传礼吃惊的是,这群在摒弃前嫌之后,一致认为奥斯曼大帝成为了大家新的敌人。
  “我们总是需要一个共同敌人,才好让大家放弃分歧,最后拧成一股绳。这一场战争的好处就在于,把我大明从敌人的位置上抬下来了,把奥斯曼帝国抬上去了。
  随着时间慢慢地流逝,人们会忘记我们曾经有过的惨烈战争,只会垂涎奥斯曼帝国的财富。
  先给自己树立一个敌人,这就是欧洲人做事的习惯,假如没有一个明确的敌人,他们会坐卧不安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9/9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