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下(校对)第5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8/962

  他以一人之力稳定政局,主导北伐,却屡受掣肘,难有大成,最终秋风五丈原是他必然的下场。
  诸葛啊,你可知晓,从你作出隆中对的时候,你就已经注定了要失败。
  一支不纯洁的队伍,注定不会有大的作为。
  我云昭起事,最看重的就是人手的纯洁性。
  只要我们的队伍是纯洁的,是一心的,我不在乎我们身处怎样的逆境。
  只要有人,只要所有人一心一意,哪怕是在陕北那等贫瘠之地,我云昭依旧能掀翻这旧天下。
  决定胜负的永远是自己人,而不是什么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不好,我们就杀出一个好天时来。
  没有地利,我们就杀出一个地利来。
  至于人和,他可以慢慢培养……”
  对于云昭的话,汉中大统领徐五想自然是不同意的,从见到云昭开始,他就希望云昭不要再把汉中人看的那么恶毒。
  杀伐征战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以安抚民心为上。
  蓝田是云昭起家的地方,要求自然可以高一些,但是,对于其余地方的百姓,必须要承认他们的差异性,必须要认可他们独特的行为方式。
  求同存异,才有可能统一天下。
  徐五想跟随云昭很多年了,在云昭从是少年向青年成长的时间里,都是他在陪伴,他隐隐从云昭的话语间感受到了浓烈的杀气。
  云昭无所谓的笑了一声对徐五想道:“天下必须统一,思想必须统一。”
第二十四章
经典就是经典
  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并不是国土统一了,就能被称之为大一统。
  一个国家大一统的前提是——思想上有高度的认同感,情感上有强烈的归属感,方能称之为大一统。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能被称之为大一统的时代很少,能被大一统的地域也很小。
  其中,被史书提及过无数次的中原,关中,才堪堪被称之为大一统。
  即便是在大汉最强大的时候,云昭现在身处的汉中都不算大一统的区域,他们总是不断地叛乱,不断地自我割据。
  云昭要的大一统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们是不同的。
  他一直在打造一个概念,一个叫做“中华”的概念,只有这个概念彻底形成了,被认同了,云昭才会认为自己完成了大一统。
  认同感,归属感,才是一个王朝,或者国家的立国之基础。
  毫无疑问,这个基础越是牢靠,那么,这个王朝,或者国家存续的时间就越长。
  对国家这个概念,即便是徐五想这种高端人才,也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所以,他对云昭吹毛求疵一般的追求多少有些不理解。
  教育百姓哪里有教育徐五想这种人来的有效果。
  因此,云昭跟徐五想视察了汉中一路,也交谈了一路。
  他们从最早的五斗米教开始谈起,最后谈论到汉中百姓的务实性,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汉中百姓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一个自主的地域概念。
  这需要引导,而且,最好从娃娃抓起。
  对于这一代人,云昭的看法不好,他甚至认为,经历过黑暗时代的人,心灵很难变得纯洁,纯粹,而被贼寇屡屡肆虐过的汉中,人性之光早就崩塌了。
  在这些人身上重新塑造人性,难度太大了。
  好在,时间这东西才是最好的疗伤圣药。
  所有的灾难都会过去,这就是人活着的最后希望。
  汉中将近四百名里长都来了。
  有些人见到云昭很激动,甚至热泪盈眶,有些人见到云昭则显得很是淡漠。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激动地人都是从汉中本地被提拔起来的里长,淡漠的都是那些从蓝田,乃至于从玉山书院出来的家伙。
  这两群人泾渭分明的厉害。
  那些从蓝田过来的家伙们,主动把前面的位置让给了那些狂热者,且露出一副看乡巴佬的表情。
  云昭对待这两种人,自然也是两种态度。
  对待狂热者绝对是笑容满面且热情非凡,用高度的热情来回复这些人的热情,没有批评,只问是否平安,家人身体是否康健,在里长的位置上干的是不是顺心,是不是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困难,可以大胆地提出来。
  这些本地里长们,纷纷坚决表示没有困难,即便是有困难也能克服,只要有县尊在,天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云昭一点都没有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凡是能从徐五想前一天准备的名单上记住的名字,云昭都一一提到,并感激他们的工作,感谢他们在汉中百姓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勇挑重担。
  本地里长们也纷纷发誓赌咒,一定要把自己的命献给蓝田的伟大事业。
  等招待完了本地里长,将他们送出门,云昭回头瞅着那些蓝田来的里长们,面色立刻就阴沉下来了。
  “我把汉中交给你们,我把汉中百姓交给你们……三年了,这就是你们的给我交的答卷?
  一年前就告诉我说山上的野人已经全部下山安置,刘佩,你来告诉我,我在秦岭见到的野人不是人,是猴子是吧?
  还有,汉中土地肥沃,直到现在,你们开垦了多少土地?
  宁夏镇,蓝田城的同僚从牙缝里抠出来的牲畜,粮食,工具,资金,你们真正的用到刀刃上了吗?
  连关中到汉中这段道路上的流寇都清理不干净,你们一个个都是干什么吃的?
  三年时间,宁夏镇已经做到了自给自足且有余粮供应蓝田,汉中呢?
  我们在汉中投入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对宁夏镇的投入,可是,产出呢……”
  徐五想抬头看天,其余里长们也纷纷抬头看天,有没有功绩先挨一顿骂,这是云昭的基本习惯,众人现在就当自己在梦游,等到云昭说“但是”这两个字的时候魂魄再回归身体也不迟。
  这就是官油子的行径了。
  不过,这一番话被等候在门外准备参加酒宴的本地官员们听到之后,一个个面如土色,他们的功绩远不如这些蓝田来的官员。
  这时候,他们受到了县尊的夸奖,而这些干了更大功绩,更多事情的同僚们却在挨骂……
  当然,也有人更加希望此时此刻能跟这些蓝田来的里长们一起挨骂。
  “但是……”
  云昭的话语终于开始转折了,这一干人纷纷伸长了耳朵开始认真倾听。
  听县尊空口白牙的夸奖了很久,都没有听到县尊让大家摆出困难,他好支援的话,每个人都很失望。
  就在刚才,县尊还问那些愚蠢的本地里长们,是不是有困难需要他来解决,那些蠢货们却把大好的机会给放弃了,真是愚不可及!
  现在,县尊不说这话了,就说明,大家得不到更加有力的支援。
  “你们是成熟的官员,要有成熟官员的觉悟跟自觉!
  发展一地民生,要尽量的使用手头现有的资源,不能一味地向上级求援……想当年,我在蓝田启动政务的时候,我手里有什么?
  我们那一批人手里有什么?
  除过一群贫穷的强盗之外我什么都没有……发动你们的脑子……汉中是一片富饶之地……你们争取在明年,至少要达到自给自足,并争取有盈余……
  襄阳,武昌的局面比你们差的多,我希望你们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明确我们的理想……汉中平定了,你们又要奔赴新的征程。
  如果你们现在连汉中这点事情都弄不好,搞不定,我怎么指望你们去开拓新的世界呢?”
  云昭讲的很激动,底下的油皮官员们却并没有激动起来。
  他们当初就是被云昭忽悠的离开富饶的关中,背上简单的行礼,辞别亲人义无反顾的踏上了拯救万民的道路,经过两年多的磨炼。
  他们的热情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只剩下脚踏实地干活的责任感。
  汉中与关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百姓对官府的认同感。
  在关中只要打一声招呼就能聚集起成千上万人参与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汉中,百姓们在干活之前首先要问的就是他们工钱的下落。
  修水库,在蓝田县根本就不用给百姓工钱,百姓们明白水库是给自己修的,是会增加自己家水浇地数量的……
  在汉中,那些百姓们不这么看,他们觉得修水库是官府的事情,与他们无关,如果官府需要他们出力,就一定要给钱。
  当初这些里长们核算过的钱粮数目,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被消耗一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8/9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