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下(校对)第5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8/962

  “告诉高杰,让他闭上他的臭嘴,六十万亩黑土地算什么,等我们收拾掉建奴之后,那里的黑土地比他发现的这块黑土地要大百倍不止。
  我现在要他迅速跟建奴交战,击退岳托之后,就回家,草原上道路不畅行军艰难,补给跟不上,这个没法子改变,在这里与建奴决战不是一个好选择。
  等我们拿下山海关之后,才是他率领大军与建奴决战之时。”
  云昭向柳城下了新的指令之后,柳城就再次形成文书,派出了八百里加急。
  蓝田城的一级战备自然是要被取消的,高杰这种败家子,现在启用了一级战备,蓝田城这些年的积存,会被他这一仗打的精光,完全耗空蓝田城的战争潜力。
  这对以后大军从蓝田城出发,席卷大同,宣府,乃至京城极为不利。
  云昭很讨厌别人跟他理论大明的地理发现。
  这不是他自大,而是,这些人发现的惊天地理发现,对他而言不过是最普通的常识。
  东北的黑土地?
  云昭不但去过,看过,还吃了好多年那里生产的优质大米,那里不仅仅产大米,还产煤跟石油,知道这么多,云昭骄傲了吗?
  跟他说黑土地,高杰哪来的资格?
  身为上位者,其实对于民族之见已经不是那么看重了,如果看重,那一定是出于其他目的,而不是单纯的种族观念。
  所有的人都是双腿,双手加一个脑袋组成的,外形上的差别不大,唯一的差别就在于脑袋里面装的东西。
  所以,杀人在次,诛心为上。
  当然,如果没有耐心,那就把杀人诛心的事情一起做了最好,省事。
  云昭的商人大会开的非常急促,主要是獬豸马上就要去蓝田城了,所以,不等人数凑齐,云昭的大会就匆匆的在玉山城召开了。
  开这个会其实很简单,大家凑在一起,云昭宣读了蓝田县的决定,然后就发给所有参会的商人们来拟定细节。
  细节在两天时间内就迅速拟定好了,云昭等人看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大的谬误,就由獬豸在会议上再一次宣读了一遍,一个新的法案就形成了。
  但是,对于私人财产的界定已然是一个很大的麻烦,主要的争论就在于,什么才是私人财产,律法该如何保证那些私人财产。
  以及私人财产的继承问题,是否要收税,这些重点统统留在了下一次商人大会召开的时候再讨论。
  所以,这一次的大会只明确了一个主题——商贾们是有私人财产的!是需要得到律法确实保护的。
  獬豸认为律法需要一点点的来完善,一蹴而就不是律法精神。
  会议结束之后,会议秘书组却没有解散。
  这些参与了会议的商贾们,很自然的就形成了一个团体,他们有权力将自己的讨论结果送到秘书组备案,秘书组必须在任何时候接受商贾们的质询。
  同时,秘书组也有权力要求商贾们在自己身上实验这些建议,看看到底有没有代表性。
  云昭相信,在以后漫长的时间里,这种讨论一定会继续下去,最终变成官府与商人们之间的一种博弈。
  总之,关中的商贾们的地位在这一次大会之后得到了显着的提升。
  其中第一条:凡是蓝田县所属,任何百姓皆有合法经商的权力,废黜了大明朝不许百姓离开家乡经商的条例,不再把这些游商当做犯人来对待。
  第二条,准许商贾穿绸纱绢布,这一条现在虽然很少人有人遵循,被明确告知可以穿绸纱绢布的官方回答,这还是第一次。
  第三条,鼓励有条件的商贾参与海外贸易,当然,缴税不能少。
  第四条,凡是前来参会的这些商贾代表,即为官店,有权力召集本行商贾进行资体投资官营商业,其中,就包括,茶,盐,铁,医馆,药堂,水利,桥梁等行业。
  不参与其中经营,却能从中分红。
  第四条其实是最重要的,在无法确定商贾的那些财产是私人财产的情况下,参与官营的投资无疑就是已经被明确界定的私人财产。
  也就是因为参与了这场由蓝田最高官方主持的会议,导致这些商贾们自认为本行业的领袖,云昭在给了他们这些荣耀方便的同时,他们也有督促本行业商家全额缴税的义务。
  鉴于蓝田县一贯说话算话的过往,商人们对投资那些官营经济活动极为感兴趣,尤其是,茶,盐,铁这三道。
  跟全天下的盐价比起来,蓝田县的食盐价格是最低的,这里不用海盐,用的全是采自青海盐湖的食盐。
  这里的盐巴被称之为青盐,半透明无杂质,是天下最好的食盐。
  那里的盐池原本是被乌斯藏人跟蒙古人把持,为了夺回这条盐道,云虎曾经亲自走了一遭青海……然后,就在那一年带回来了数不清的盐块,且以后的商队再也没有遇到什么阻碍。
  食盐就在天然盐池里,用刀子把结晶的盐块切成一块一块的,装在骆驼背上带回关中就能销售,这就是蓝田县生产食盐所产生的所有成本。
  所以,蓝田县就能以很低的价格向关中百姓供应食盐。
  为了不至于让商人得利,跟买粮食一样,百姓需要拿着户籍本子去盐仓购买食盐,且一次不得超过五斤。
  价格低廉,数量又多的食盐,很快就催生出来了很多行业,其中最重要的行当就是盐渍食物。
  于是,腌猪肉,盐羊肉,牛肉,盐菜,咸鱼,就成了关中向蜀中乃至云贵一带贩运的最受欢迎的货物。
  青海的盐池,云昭也是了解的,按照他以前的记忆,那里的盐足够全大明的人吃一千年。
  既然足够吃一千年的,云昭就准备对那里的盐池进行掠夺性开发,反正把盐挖光了,湖水泛滥之后,又会留下数不尽的盐。
  因此,他决定吸纳百姓资本,修一条从白银厂直奔盐池的一条大路,为将来大军进入乌斯藏做好准备。
  这需要很多钱……云昭一时拿不出来。
  同样的,茶叶,也是如此。
  虽然关中不是最大的茶叶产地,可是汉中开发需要钱,那里是茶叶的传统产地,云昭同样准备号召汉中百姓在耕作之余多种茶树——可惜,他还是没钱。
  而茶叶的销路从来都不是事情,无论是乌斯藏人,还是蒙古人,或者西域人,他们对茶叶的渴望几乎没有止境。
  所以,云昭就把茶叶也拿出来让商贾们参股。
  至于铁这个东西,在蓝田县是不缺的——百十个大烟囱日夜不停地向天空排放毒气,生产出来的钢铁之多,几乎占据了大明七成以上的上铁产量。
  问题是,这些钢铁厂就像是一头头巨兽,吞噬了无数铁矿石,如今依旧饥肠辘辘,云昭需要修一条去祁连山铁矿的道路——他没钱。
  如果蓝田县的钢铁低价倾销的话,不客气的说,大明其余地方的铁厂,都将关门,这也是云昭所喜闻乐见的。
  至于医馆,药堂,这两种东西云昭不认为可以撒手给民间自己筹备,依附在这两者上的东西实在是太多,私人不能,也不应该承担。
  以后云昭将要做的《卫生管理条例》的主要依附对象就是医馆跟药堂。
  也就是说,官府应该掌控百姓的——生,老,病,死!
  并且,不能在这些行当上取利。
  当然,这是云昭以后准备必须执行的国策。
  这不是他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大业,至少,他准备从自己开始为这个目标而奋斗。
第一百七十章
莫日根活佛
  云昭的这个理想很宏大。
  因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理想,而是很多人共同的愿望。
  并且,这些人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竭尽全力。
  孙国信坐在玛尼堆旁边,蓝天下,彩色的经幡被风吹得呼啦啦作响。
  用糌粑在石头上写经文,会留下一行白色的经文,不过,这样的经文经不起风吹日晒,一场雨,一场风,就能把经文吹散。
  孙国信并不在乎,他写在石头上的经文是他的心意,雨水可以冲刷掉糌粑留下的痕迹,而经文却会随着雨水一起进入大地,会让深埋在泥土中的草根,来年更加茁壮的萌发。
  风可以带走糌粑,经文却会混进风里,随着风一起去更加遥远的地方,给远方的人带去祝福。
  所以,孙国信写的不是经文,而是心意……
  蓝天白云下,一个身披藏红色僧袍的喇嘛,五颜六色的经幡,盛开的格桑花,绿色的草地,以及天上振翅高飞的苍鹰,草地上白色的羊,褐色的牛……如此的美丽。
  一股清泉,汩汩的从草丛中冒出来,水质清澈,如同滚动的玉浆,一双黝黑而又洁净的手,从清泉上截取了一截玉浆,匆匆的跑到孙国信的面前,将这一捧清水倒在他的钵盂里。
  然后,这个蓬头垢面的老牧人,就五体投拜的孙国信的面前。
  孙国信探出手抚摸着他的头顶道:“你是一个有福的。”
  老牧人泣不成声,亲吻了孙国信的脚尖,就一步一回头的离开了玛尼堆。
  此时,那个年轻的少年喇嘛依旧久久的注视着那个老牧人,眼神温暖而慈悲。
  “我要为你们解脱悲苦,我要在这里诵经四十九天,我要让在这里的王爷们解除你们的苦难,我要让这里的豺狼也变得仁慈。
  我佛慈悲……”
  苍穹下只有一个红衣喇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8/9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