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下(校对)第4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7/962

  崇祯十四年的春天到来的时候,蓝田县共斥退官员三十一名,交给獬豸审判的官员达到了五十四名。
  云昭再次写了给蓝田县官员的公开信,要求他们加强学习,严于律己,牢记自己的理想,为创造一个繁荣兴盛,强大的大明而努力奋斗。
  与此同时,云昭还命秘书监的人,将这些官员的劣迹写成书本,刊印成书发放给每一个官员,同时,这本书也成了玉山书院上下两院的必修科目。
  还告诉这些官员,以及那些即将成为官员的人,这本书不会有终结的时候,它每年都会重新刊印一次。
  这让每一个官员都明白,自己一时起来的贪念,将会祸及子孙后代。
  这个主意是段国仁出的。
  以至于让云昭,韩陵山,钱少少三人敬段国仁为天人。
  骗人干不好的活计的时候,就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
  可是,段国仁很喜欢背这样的黑锅,以他的话来说。
  “老子的耳朵本来就不好,没听见的就当不存在,不会在意别人的闲言碎语。”
  用段国仁来背黑锅,云昭也不是没有付出代价。
  由于段国仁准备兵出嘉峪关,所以,人家要钱,要粮食,要武器,还要将领跟副手。
  不过,他要的不多,只需要三千正规军!
  他保证,只要云昭肯给他所需的东西跟人手,不出两年,他就能十倍,百倍的回报关中。
  段国仁的话可信度很高。
  当初蓝田县开发宁夏镇的时候,就是他一力促成的,到了今年,宁夏镇已经开垦出水田将近两百万亩,几乎将整个水网地带利用的干干净净。
  再用两年时间,把黄河水进一步开发之后,在未来的十年中,很容易形成一个上五百万亩的粮食种植基地。
  也就是说,十年之后,这些土地全部从生地变成熟田之后,仅仅是一个宁夏镇,将会为蓝田县供应数不清的粮食,以及,因粮食而产生的延伸价值。
  要知道,即便是相对富庶的关中平原,高品质的良田也不过只有七百万亩。
  段国仁认为,大明人严重低估了西域之地的产出,那里地域广阔,物产丰富,甚至不需要开发,只要牢牢地占据住,就能为将来的新大明留足后手。
  他喜欢干一些厚积薄发的事情,他甚至看不起韩陵山等人现在干的事情,他以为,以蓝田县目前的壮大进度,再过三五年,牵一头猪来,也能一统天下。
  统一天下不难,难在让新的世界有长足的发展!
  蓝田县平定天下之后,拿到的世界必然是一个破败的世界,如果想要这个世界迅速的富强起来,唯一的手段就是劫掠!
  平定天下的悍勇大军,就是最好的抢劫工具,可以向东劫掠高丽,倭国,可以向南劫掠西南诸国,可以向西劫掠西域,更可以向北劫掠建州人,蒙古人。
  以世界财富来供养大明人五年到十年,必然可以重新缔造一个远超汉唐的强大中华。
  谁都没想到一个半聋子的心中居然装着如此宏伟的一张蓝图。
  不过,云昭,韩陵山,钱少少,哪里有一个是段国仁能用话术激发的人呢。
  这家伙惯会给人描绘出一张气势磅礴的大蓝图,看似大开大合,拳脚生风,如果这个时候,你被他气势给压倒了,那就完蛋了。
  因为这个时候,正是他释放暗箭的时候。
  所以,当段国仁一杯酒下肚之后,以高人的姿态跟云昭,韩陵山,钱少少说起给他三千兵马,他就能踏平西域的时候,三个人不约而同的向他竖起了手指!
第一百三十二章
分权跟笼络
  自从韩陵山,段国仁回来了,云昭的压力瞬间就减轻了很多。
  他终于不用再夜以继日的干活了。
  同时,处理事情的时候也更加的有条理,批注的更加详细了。
  尤其是当云昭,钱少少,韩陵山,段国仁,獬豸一起办公的时候,效率似乎更高了,命令也更加的有指向性。
  一份文书在用了他们五人的印鉴之后,也就成了最终决议。
  “以后的文书批阅权限,以我们五人中一人批阅为最次,两人联合署名为次,三人以上就认为已经形成了决议。”
  云昭在批阅完毕最后一份文书之后,笑眯眯的对韩陵山等人道。
  段国仁放下手中笔道:“这样不错,不过呢,还不完整,我以为,三人以上可以形成决议,不过呢,这必须是县尊也在三人中才成,如果县尊不在形成决议的三人中……
  我以为,不能形成最终决议。
  如果是五人中的另外四人形成了决议,县尊一人不同意的话,就应该召开扩大会议,重新选择大多数人的意见。”
  钱少少道:“不成,县尊必须拥有一票否决权,否则很容易被野心家钻了空子。”
  韩陵山道:“为了利于稳定原则,我同意钱少少的意见。”
  獬豸笑道:“我们四人能坐在这里处理蓝田县最高事物,本身就有臣窃君权之意,放在大明朝廷我们几个就该腰斩弃市。
  说实在话,别人唯恐丢失手中的权力,而县尊却在不断地加强我们这些人手中的权力,这本身就是尧舜之举。
  即便是尧舜之举,步伐也不能太大。”
  云昭对这四个人的反应很满意,点点头道:“那就草拟文书,发布下去,由秘书监报备封存。”
  这次分权对云昭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在过往的决策中,云昭发现他有很多决策都过于唯心了,从他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决策看起来或许是对的,可是,从事实的角度出发,他的决策就显得不那么正确了,且有些荒唐。
  一个再睿智的人都会犯错,这是一定的,尤其是当他每天需要处理海量的文书的时候,出错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人们之所以不会反驳他的决策,完全是因为感念他的付出或者执着的迷信他不会出错。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云昭自忖不是圣人,也不是神,有时候跟钱多多,冯英欢好的时候都不能让对方满意,怎么可能随便做点事情就让全关中数百万人满意呢?
  很早以前云昭就明白,想要干好一件事情,最好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事情本身上,不要太关注事情以外的环境。
  同时,他也想看看自己提出分权决策之后,那些接受重任的人会是一个什么反应。
  现在看来,反应很好。
  钱少少自然是无条件的支持自己,獬豸做事非常的讲究,韩陵山明白自己的位置,段国仁真的认为云昭是一个心胸宽广到不在乎权力的人。
  这没什么好说的,很符合他们四个人的本性。
  所以,云昭可以放心的分权了。
  玉山书院今年春天的时候,又有一批年纪很小的孩子要被送去宁夏镇的玉山书院上院。
  这些孩子要在离开父母在这里度过漫长的八年时间,才能回到玉山书院进行最高等级学问的学习。
  在这八年中,这些孩子跟自己的家族,家庭是分开的,可以用书信往来,也能有亲眷去看望他们,不过,这种程度的探望,是没有办法影响这些孩子成长的。
  玉山书院的教育对这些大明土着来说是超前的……至少超前了四百年!
  这些孩子才背负着云昭最大的期望。
  他希望这些男女孩子们在接受了八年的封闭式教育之后,可以变得更加像他。
  一个人孤独的活在大明朝,这种内心深处的孤独滋味,无法对人言说。
  在这之前,已经有一批孩子被送去了宁夏镇。
  如果一切进行顺利的话,三十年后,这些孩子将成为新大明世界的管理者。
  目送孩子们被马车拉着远去,听着他们欢快的歌声,云昭感慨良多。
  云昭在送孩子们远去,韩陵山却在送别新一批密谍司的密谍们奔赴自己的岗位。
  只是前者感慨,后者有些忧伤。
  “县尊,我们从郑芝豹手中拿到了潮州,那么,是不是应该着手组建我们自己的近海舰队了呢?”
  在一个忙碌的工作日之后,韩陵山终于提起来了组建近海舰队的事情。
  “施琅的报告我已经看到了,密谍司,政务司对他的审查已经结束了,总体上我对他这个人没有太大的意见,只是,你也知道,一旦成立了舰队,舰队就要去海上。
  舰队到了海上,就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
  这对舰队首领的忠诚度要求极高,你如何保证他的忠诚度呢?”
  韩陵山叹口气道:“这东西是没有办法保证的,就连杜志锋这种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背叛,我实在是没办法了。
  如果给他配备监视他的副手,副手的权力一定会大过舰队首领,这跟崇祯皇帝给洪承畴配备监军太监有什么两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7/9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