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下(校对)第3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2/962

  这些人干活很勤快,不一会就把本就残破的府衙大堂清扫的干干净净,大堂上的家具也全部换成了簇新的家具,就连府衙大堂上积满灰尘的承尘,破旧的帷幔也被重新更换,满是窟窿的窗户更是用上好的透光纸重新糊好,一些转么针对官员的剪纸贴花也裱糊的整整齐齐。
  刘玉琦甚至听到房顶上似乎也有人在更换破碎的瓦片。
  更多的人涌进了府衙,刘玉琦无力阻拦,只能跟妻子两人死死的守着屁。股下面的这张椅子!
  这一守,就是四天!
  在这四天中发生了很多事情,宁夏府府衙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残破的府衙被人修整的焕然一新,整个府衙里充满了新鲜油漆的味道,无人理睬好久的花园也被园丁打理的整整齐齐。
  刘玉琦与妻子站在府衙上,没有一点好心情。
  人家这是在修缮府衙,准备给新来的知府大人一个好的环境,而他这个大明的宁夏府正印知府,还没有被免职,就已经成了不堪回首的往事。
  刘玉琦甚至在想,这些人之所以留自己活到现在,唯一的用处可能就是要拿他祭旗。
  第一天的时候,府衙里的小厨房就堆满了米粮腊肉,腊鱼,青菜等食物。
  第二天的时候,有一队明显是读过书的人开始整理户部册页,以及府衙六部中的各种文牍。
  第三天的时候,府衙中出现了一队彪悍的衙役。
  第四天的时候,一队书吏出现在了府衙,他们熟练地进入各部公廨。
  第五天的时候,终于有一个垂下一绺头发遮掩住左边耳朵的青衣年轻人走进了府衙,冲着刘玉琦躬身道:“宁夏镇里长段国仁见过明尊。”
  这四天对刘玉琦来说漫长的如同一生,他捏一捏妻子的手淡然的对段国仁道:“我屁。股下的位子,是大明天子给的,你要拿走,就连我的命一起拿走。”
  段国仁惊诧的道:“府尊这是哪里话,这里依旧是我大明天下,卑职也是我大明小吏,卑职没有听说朝廷有旨意更换宁夏府知府,你自然还是宁夏府的知府,我想,明尊怀抱着的大印足矣证明。”
  “咳咳咳……”
  刘玉琦准备好的慷慨激昂的话被堵在嗓子眼里,一口口水突兀的出现,呛得他连连咳嗽。
  “肆虐我宁夏镇的贼兵呢?”
  段国仁笑道:“此次贼人势大,乃是流窜于庆阳府一地的射塌天等巨寇,幸好有陕西都司下令从蓝田县调雄兵一万,短短一月间,就已经平定了贼乱。
  府尊正应该上本启奏陛下,奖励忠于职守者,惩罚临阵脱逃者,重整我宁夏府威仪,让义士不心寒,让贼寇受律法严惩。”
  刘玉琦笑了,指着段国仁道:“尔等以为本官是认贼作父之人吗?”
  段国仁笑道:“认贼作父之人的尸骨此时早就腐烂了,只有铁骨铮铮之辈依旧高居庙堂之上,人人敬仰。”
  刘玉琦道:“我是大明的臣子,为圣天子牧守宁夏府,不为旁人。”
  段国仁皱眉道:“那么,府尊将宁夏府的百姓置于何地?”
  刘玉琦冷笑一声道:“本官自忖爱民如子,在这宁夏府为政九月,除过无力驱贼之外,并无不可告人之事。”
  段国仁哈哈大笑道:“府尊应该出府衙去走走,看看昔日盗贼横行之宁夏府如今是何等模样!”
  “你们都做了些什么?”刘玉琦从段国仁的话语中嗅到了浓重的血腥味。
  “杀贼一万四千七百余,从此,宁夏府再无贼寇,府尊也正好可以一展所长。”
  “我做知府,你做什么?”
  “我的听力不好,为官不雅,因此,某家为府尊副贰,政务自然以府尊为长,我只求府尊能与新来的这些小吏配合无间,快速的提升宁夏府民生,让这片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富庶土地可以早日焕发生机。
  余者,并无所求。”
  刘玉琦站起身看着段国仁道:“你到底是何人?”
  段国仁有些哀伤的道:“明人,一个被爹娘拿去换了四十斤糜子的明人,一个不愿这样的惨事再发生在别的孩子身上的明人。”
第三十九章
敲骨吸髓
  在贼人肆虐的时间里,刘玉琦的痛苦比现在更甚。
  就是在那个时候,混乱的宁夏镇把他所有跟官员有关的荣耀剥夺的一干二净。
  他的仆人出去买菜,身上的钱会被抢走,连鞋子都不能保住。
  一大群乱民会冲进府衙,抢走,或者砸烂这里所有的东西,哪怕他这个知府勇敢的站在公堂上大声咆哮也无济于事。
  乱民来的时候,昔日凶恶的衙役们跑的比他这个知府还要快,而宁夏镇的官兵们……从他到这里上任就没有见过。
  现在,有一个强力人士终于站出来整肃了地方,让一个混乱的宁夏镇迅速恢复了昔日的平静,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也是是梦寐以求的。
  刘玉琦不想死!
  尤其是好不容易鼓起来的死国之念,被妻子的温柔,平静自然地社会交替,以及段国仁的礼待在几天中消磨掉之后,再想鼓起余勇死国,已经是强弩之末不入鲁缟了。
  毕竟,他真的想要殉国过,且实际执行过,只是人家不杀,徒呼奈何!
  他有青梅竹马愿意与他同生共死的妻子,有三个漂亮听话的孩子,老家还有年迈的双亲,更不要说还有一个千娇百媚却温顺的小妾。
  如果他不在宁夏镇做官,他对自己的拥有的一切很满意。
  现在,有人平定了地方,并且将权力原封不动的交还给了他,他如何能够拒绝呢。
  与段国仁叙谈了很久之后,刘玉琦对这个天生缺少一只耳朵的年轻士子充满了好感,他不但英武不凡,且博学多才,不论刘玉琦如何引经据典,段国仁永远都对答如流,且略有保留。
  如此才学之人居然沦落宁夏镇这般地方。
  “唉,若是温师尚在,你这样的少年俊杰,本官一定引荐给温师,朝廷缺的就是是这般可以披荆斩棘,拨乱反正的干吏,而非我这等儒官。”
  段国仁摇摇头道:“不会的,即便没有过世,温太傅也不会用我这样的人,不管我们把地方治理的如何安稳,都比上温太傅在朝堂上击败政敌带给他的快感。
  在他眼中,我这样的人只可能成为他手中的一枚棋子,不可能摆到明面上来。
  我大明不是没有人才,只不过这些人才一旦出现,就被人握在手中当棋子用了,即便是这样也就罢了,明明是一枚可以横扫千军的战车,在你们温太傅手中,往往拿去跟一枚卒子就兑换掉了。
  府尊要我详细说说这其中的关联吗?”
  刘玉琦笑道:“也只有我这等只会考试,别无他用的人,才能在六年间自进士而至知府,不过呢,自从温师过世,我的运道也就到头了,来到宁夏镇当知府……哈哈哈,知否,本官其实一直在觊觎学政的位置。
  国仁贤弟,自家人知晓自家人,把我刘玉琦放在地方学政的位置上,我自忖可以做的很好,并且有信心让在宁夏镇这般荒蛮之地,也有孺子读书声在贺兰山脚下响起,穷十年之功,某定能让这出盗匪之地,再出一些锦绣学子。”
  段国仁摇头道:“不成的,此次我们在宁夏镇造下的杀孽太多,一万六千余人命丧黄泉,上千豪绅之家被夷为平地,数百座寺庙毁于一旦,蒙元留下的余孽色目人被斩尽杀绝,我们接下来还要在一年时间中完成移风易俗的大事,还顾不上兴盛儒学。”
  刘玉琦叹口气道:“本官就知道,这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事会落在我的头上,温师去年才过世,你们今年就要毁他名声?”
  段国仁摇头道:“如果把杀人清乡,毁坏庙宇这样的兜在我们头上也不是不成,不过,这样的事情还需要在这里继续下去,上一次做的太过粗疏,我们还要进行第二遍,第三遍,如果有必要还要进行第四遍,直到此地民风彻底达到我们的要求,确认不会带坏我们的百姓。
  在这之后,延安府等穷蹙之地的百姓会迁徙来宁夏镇,彻底的开发宁夏镇。
  这里水网纵横,湖泊众多,黄河每年带来大量肥沃的泥沙淤积于此,正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不出十年,宁夏镇必须担负起养活北地军队的责任,以及做好大军北上,西进的准备。
  这里的事情如果传扬出去,必定会弄得舆论纷纷,对我的主公不好,这才准备借用一下温太傅的名声,让这一场大型杀戮,变成党争,如此,人们才会对开发宁夏镇持好评态度,同时,也方便我们迁徙百姓,招收流民来宁夏镇垦荒。”
  刘玉琦苦笑道:“温师在世之时就评价云昭曰,此子鹰视狼顾,野心勃勃却又能假痴不癫,装疯卖傻让世人对他又爱又恨,不知对他如何下手,他所作所为远超当年司马懿,天下英雄他当为第一。”
  段国仁摆手道:“我主公大势已成,十年前朝廷如果下手或许还有几分胜算,就目前而言,大明一旦失鹿,我主公虎踞长安准备独食。”
  刘玉琦翻翻白眼,摆手道:“言之过早。”
  段国仁冷笑道:“等府尊明年去蓝田县政务司述职之时,看过蓝田县之后,看看还能不能说出这番话。”
  刘玉琦道:“某家乃是大明天子治下的牧守之臣,如何能去蓝田县述职?”
  段国仁道:“那是因为我家主公也是大明天子的牧守之臣,只不过他是以猛虎蛟龙之躯牧守大明,我等看家之犬不去蓝田述职,更待何时。”
  刘玉琦端起一杯酒洒在地上哀叹道:“温师,非是学生意志不坚,实在是已经走投无路了……”
  早在段国仁策划这场大型杀戮之前,他就已经准备好了金蝉脱壳的目标,这个壳子就是刘玉琦!
  刘玉琦与温体仁为同乡,更是温体仁的入室弟子,温体仁去年病死后第三天,刘玉琦便被周延儒剥夺了户部郎中的官职,来到宁夏镇就任知府,追随温体仁的一干官员纷纷倒戈。
  段国仁在发现刘玉琦之后,就动用了密谍司将刘玉琦的事情调查的清清楚楚,然后他惊讶的发现,这个刘玉琦居然是一个宝贝。
  此人自忖为清流,在京师为官之时还算是清正廉洁,个人品德更是无可指责,原本是被温体仁当做自己这一派未来龙头培养的,可惜,此人本性就是一个老实人,不喜朝堂争斗,一心想以道德文章着称于世,此次被周延儒驱赶出京城,若是稍微懂得变通一点的官员,辞职还乡就是了。
  但是,刘玉琦却偏偏带着家人,院公不远千里,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偏僻的宁夏镇当这个有名无实的知府。
  这个天真的读书人,在看过皇帝穿着破损的龙袍依旧宵衣旰食的为国操劳,居然想用自己的命给皇帝创造一个安稳的宁夏镇。
  来到宁夏镇将近一年,他所有的雄心壮志都被这里漫漫的黄沙给侵蚀掉了,而这里不仅仅有黄沙,还有盗匪,土豪劣绅,以及势力强大的寺庙,更有把官府当强盗一般对待的百姓。
  这个从象牙塔出来的纯粹的读书人终于绝望了。
  于是,段国仁就觉得刘玉琦是一个宝贝,一个大宝贝,一个大到可以上溯朝堂直面当朝首辅周延儒的宝贝,一个可以从根子上影响江南读书人的巨型宝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2/9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