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下(校对)第3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2/962

  傍晚的时候,张国凤雇佣的刘家婶子已经给他准备好了一桌子好饭菜。
  有鸡,有鱼,也有条子肉,面条已经煮熟,拌油之后就晾在筛子上,西红柿鸡蛋的浇头看着就很有胃口。
  王媒婆来的时候带来了一个闺女,脑袋垂到胸前看不清眉眼,身上的淡绿色衣裙肥肥大大的也看不出腰身。
  一进门的时候,王媒婆就让闺女去帮刘婶子的忙,她自己坐在酒席上跟张国凤,李定国闲谈。
  这个媒婆不招人讨厌,长得白白胖胖的,年纪也算不得大,头上包着青布手巾,看着都喜庆。
  能给张国凤这样的人做媒,王媒婆可没有肥水外流的意思,不时地指指在厨房里忙碌的姑娘对张国凤道:“姑娘十六,身条刚刚长开,养上一年就全开了,是个好生养的,也算是知根知底,是我娘家的外甥女,父亲是私塾先生,这两年我们县的孩子全部去了玉山,他就不教私塾,去了北川当了文书,为人很厚道,闺女虽然读书不多,却也识文断字,做得一手好绣活。
  将军如果看的上我们农家的闺女,剩下的老婆子去办。”
  张国凤笑眯眯的敬了王媒婆一杯酒道:“在军中,我算是一个没出息的,如果闺女想要我封侯拜相的话那就算了。”
  王媒婆喝了几杯酒之后笑开了花,连连说姑娘被张国凤看中,就是一个享福的,哪里敢要什么封侯拜相,只求张国凤平平安安的从战场归来就是天大的福分。
  一场酒宴吃的高兴,喝的也热闹,王媒婆见张国凤对这个闺女很满意,就当场问张国凤要了十两银子的聘礼,还请李定国按照她的诉说写了婚帖,交换了八字,就喜滋滋的带着闺女走了。
  人走了之后,李定国拿着张国凤的婚帖看了又看,对张国凤道:“是不是太儿戏了,你看清那姑娘长什么样子了吗?要是长成徐五想的样子可就惨了。”
  张国凤端起酒杯滋溜一口喝干了杯中酒道:“长相不差,也是个聪慧的姑娘。”
  李定国诧异的道:“一句话没说,从头到尾没抬过头,你从那知道她是一个长相不差的聪慧女子?”
  张国凤笑道:“你兄弟我的身份在这里呢,而且是明媒正娶,你觉得那个媒婆敢骗我们兄弟?
  长相太差的,人品太差的她敢领到我们兄弟跟前?
  你知不知道,刚才吃饭的时候姑娘给我端了三次清汤,人家在汤里冲我笑了三次呢,鹅蛋脸,面皮白净,眼睛大大的,眉毛弯弯的,一嘴的小白牙,不是关中常见的大黑牙!
  不让你看是知道礼数,让我看,是姑娘对自己的容貌有信心,这样的闺女娶了不会错的。
  我准备下个月就成亲,你觉得如何?”
  李定国听得目瞪口呆,摇晃一下脑袋道:“还要让密谍司查验一番才好。”
  张国凤点点头道:“那就上报吧!”
  李定国摇着头离开了张国凤的家,他觉得这家伙已经疯掉了,一个明明有机会封侯拜相的人,现在却只想娶一个私塾先生家的闺女,目光短浅至极。
  张国凤明显不这么想,瞅着果园里稀稀疏疏的小树苗,忽然皱起眉头,他觉得园子里应该还少了枣树跟两架葡萄,这些小果子才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果子。
  趁着天色还亮,就带着铲子去了李定国花了大价钱布置的果园里,一口气挖了五棵枣树,三架葡萄藤,也顾不得天黑,点着火把就把这些新果树栽到自家的园子里。
  此时,已经是满天星斗,张国凤一个人站在灯笼底下,瞅着黑漆漆的夜空发出一阵阵渗人的笑声。
  云昭从厚厚的一叠请婚文书中抽出张国凤的请婚文书,瞅了一眼对徐五想道:“再去问问张国凤,他没必要低调至此,完全可以娶我妹子的。”
  徐五想摇摇头道:“已经问过了,人家说,不想娶一个神回来供着。还说这个姓王的女子就很好,催促我早点过审,他好准备婚事!”
  “我妹子怎么就成了神?”
  徐五想冷笑一声道:“看看高杰现在过得是什么日子就没人想娶你家妹子。”
  “这个女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是不是故意接近张国凤博取他的好感,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要好好地查查。
  情报工作万万不可大意。”
  云昭翻来覆去的瞅了这份请婚文书,实在是没有找出毛病来,就出言警告徐五想。
  徐五想悠悠的道:“姑娘名字叫做王翠,世居蓝田县北川,父,王惠东为我蓝田北川书吏,母,王刘氏,兄,王远途,乃是蓝田县走云南道的甲字七号商队的大伙计,再熬两年资历,就是商队的二掌柜。
  还有一弟一妹,俱在我玉山书院求学。
  如果县尊以为这样的人家也有问题,就请县尊亲自拟定文书,我这就下令捉拿王慧东,将他全家斩首示众!”
  云昭挠挠下巴,叹口气道:“我只是让你慎重,没有让你制造冤案。”
  徐五想道:“这么说张国凤的婚帖这就算是过了?”
  云昭无奈的道:“牛不饮水我不能强按头吧?”
  徐五想取过张国凤的请婚文书,重重的盖上了“同意”二字,还用毛笔在上面写了一句祝贺的话,看的云昭不断地撇嘴。
  家里还有七八个妹子等着嫁人呢,可是,放眼蓝田县,但凡是自认为有点出息的居然没有一个愿意娶的。
  倒是那些没名堂的人,比如,秦王,比如陕西布政使,按察使,西安府知府,甚至还有南京的御史,盐商,大商贾频频向云娘示好,表示自家嫡子非常希望能够求娶云氏女。
  “丑人多作怪!”
  云昭冲着徐五想咬牙切齿的道。
  徐五想抽抽鼻子道:“我们人长得丑,心里想的却美啊,就爷爷我这一身的才华,您认为会弄不到一个美貌的妻子?”
  云昭鄙夷的道:“希望如你们所愿。”
  徐五想嘿嘿笑道:“这盛世必定如我所愿出现,这美人儿必定如我所愿出现在我的床上,甚至不会是一个!哈哈哈……”
  很羡慕徐五想可以仰天笑出门去,他们不是蓬篙人。
  秋天过去了,卢象升没有被斩首,韩陵山自然也没有被剐。
  这让卢象升何其的失望……
  每次有官员来到诏狱,卢象升都盼望着自己最后时刻的来临,他的心情非常的稳定,甚至有些渴望。
  人,就是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最后会变得消沉。
  卢象升也是如此,秋决没有他,冬日里总会有一些囚犯因为冻饿贫病而死,这样的好事也没有落在他的身上。
  他本来想绝食而亡的。
  结果,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其余犯官的救星——因为监牢里的罪囚们的口粮,是根据他卢象升的食量来确定的。
  他如果一口不吃,那么,整座监牢里的囚犯都不会有食物吃,相反,他如果连吃两大碗,其余的罪囚们也会有两大碗饭吃……
  开始的时候卢象升毫不在意,认为锦衣卫们只是吓唬他,结果,在他连续绝食三日之后,他亲眼看见,狱卒们从这座监牢里拖出去了三具饿殍。
  听着监牢里的囚犯们哀告的声音,卢象升不得不重新拿起筷子……
  于是,这里的狱卒们每日都能看到卢象升一脸悲愤的大吃大嚼!
  所以,漫长的冬季过去了,因为食物充足的缘故,卢象升的身体不仅没有清减,反而长胖了不少,且面色红润,中气十足!
  长时间的被关在囚牢里,他甚至觉得自己好像被世人遗忘了。
  住在他对面的韩陵山每日都在奋笔疾书,且有不眠不休的架势,卢象升也不愿意理睬这个人。
  直到有一天韩陵山似乎写完了最后一个字,丢掉毛笔,像一只大马猴一般在监牢里大呼小叫,似乎在欢庆着什么。
  瞅着韩陵山小心的将厚厚一叠手稿装进一个竹篮里,背靠着监牢石墙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卢象升终于忍不住了,发问道:“你写了一些什么?”
  韩陵山眯缝着眼睛享受着难得的阳光淡淡的道:“这是我五年来的心血,这五年我踏遍了关中,随着商队一路来到了京师,书里记录了我这五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我很想从这些文字中知晓,我大明泱泱帝国,为何会沦落到如此人人皆可欺负的地步。
  我很想知道,我大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何会连年灾害不绝,民不聊生?
  我很想知道,导致我们陷入如此困境的终极原因是什么?是天灾,还是人祸,或者两者皆而有之?
  我更想直到,我们脱离这个苦海的前路在何方,我们如何做才能恢复我泱泱帝国的雄风。”
  卢象升落寞的点点头道:“我也很想知道啊……”
  韩陵山笑道:“我明日就要离开这里了,继续我的行程,以一位访问学者的身份走一遭建州,看看建州人为何能在短短的数十年时间里就变得如此强大。
  我要对比一下蓝田县的政策与建州人的政策相比有哪些过人之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通过对比之后,看看有没有更好的策略,可以改变我大明目前的颓势。”
  卢象升有些兴奋地道:“这是很有必要的事情,你一路上要小心,建奴凶残,未必会准许你进入他们的土地。”
  韩陵山道:“不要紧,我会拿着蓝田县的公文去辽东,去见见黄台吉,见见多尔衮,见见他们的主要人物。
  卢公,今天龅牙萍会带酒过来,我们一起痛饮一场,就当您为学生送行了。”
  卢象升落寞的道:“你们很好,还能做这么重要的事情,我却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苦不堪言。”
  韩陵山见卢象升的目光总是有意无意的落在他装文稿的篮子,就大方的将篮子递给卢象升道:“请卢公指点。”
  卢象升激动地抓住了篮子颤声道:“我可以看吗?”
  韩陵山笑道:“您最该看,也最有资格看。”
  卢象升顾不得客套,特意洗了手,这才小心的打开篮子,取出一沓手稿认真的看了起来。
  这份手稿,给卢象升眼前打开了一扇他从未想过,从未触及到的世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2/9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