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下(校对)第1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962

  就像现在的秦王,长安县一半的土地是人家的,以前的时候呢,秦王府何等的骄傲,种他家的地租税就是倒三七,当蓝田县的三七分成已经成了惯例之后,他还不是乖乖的把分成顺过来了?
  你应该知道,我可没有鼓动百姓去跟秦王争,更没有主动参与此事,是百姓自己不种秦王家的地,在撂荒跟三成收获之间,是秦王自己选择了三成收获,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些不满。
  现在还不是整天乐呵呵的?”
  冯奇笑道:“他真的乐呵呵的?”
  云昭道:“他是真心乐呵呵的,不是说他收入增加了才乐呵呵的,而是他觉得这样做能打击紫禁城里的皇帝,才乐呵呵的。”
  冯奇不解的道:“他是皇族啊。”
  云昭摊摊手道:“皇帝在跟他借钱,最近有两个叫做“剿饷”跟“征饷”的摊派出来了,秦王家要出白银二十万两。”
第四十五章
女儿愁,无钱去买桂花油
  云昭说的没错,朝廷确实在“辽饷”之外又增加了“剿饷”跟“征饷”。
  这两道摊派总共要筹集白银两百八十万两。
  大明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制定的新的国策——“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
  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
  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是谓十面之网。
  杨嗣昌提议增兵十四万,加饷二百八十万两。由熊文灿为总理五省军务,剿抚兼施。
  据说这笔钱的筹集之策有四,曰因粮,曰溢地,曰事例,曰驿递。因粮者,就是每一亩地加派六合,一担粮食以八钱银子核算。
  溢地者,就是让官府去找土地超过额定数目的人家重新收税。
  事例者,就是让有钱人家花钱买一个监生名额,监生的好处就是不用纳税。
  驿递者,就是裁撤驿站跟邮局,据说这样可以省下来二十万两白银。
  另外,就是宗室捐款,据说,秦王府捐了六百两银子,已经可以列入诸位藩王捐款名单的前十。
  关中自然也有摊派,不过,在劳如意的安排下,蓝田县一共购买了七十一个监生名额,同时,也花了六九千两白银购买了关中到京师的驿站,并保留了驿卒。
  云昭还想购买关中到南京的驿站,没想到下手晚了,劳如意去问价钱的时候,被告知,已经被东南盐商买走了。
  一个监生需要钱一百零六两,七十一个监生云昭共计花了八千两银子。
  这两者相加之后,蓝田县一个县就圆满的完成了整个关中的摊派数额。
  云氏一干掌柜的算过账目之后,云昭发现,自己不但没有亏损,反而赚了白银三千多两。
  来年,一个监生名下的一百亩土地将不用缴税,也就是说,只要运作得当,蓝田县七千一百亩的良田从此将不用给大明朝缴纳一文钱的税款。
  从西安府到京师足足有两千多里路,大明惯例,五十里路一个驿站,云昭仅仅用了九千两银子就购买了将近五十座运转成熟的驿站。
  掌柜的们决定将驿站全部变成客栈……
  “为什么你为国花钱,反而会赚钱呢?”
  冯英最近对什么事情都很感兴趣,为了达到一些小小的目的,甚至不惜青涩的动用她的美色来诱惑。
  “这里边就有一个资金重组的问题,也有一个官员贱卖国家产业的问题。
  两者相加之后,个人发财在所难免。”
  云昭嘴里说着令人高兴的话语,声音却是冰冷的,这一次裁撤的六条驿道,关中抵达京师的这条道路是最差的。
  而卖监生名额来筹钱,根本就是剜肉补疮之举。
  “这么说,皇帝这样做完全是错误的是吧?”
  冯英侧着脸悄悄看云昭,又迅速低下头去。
  “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应该诛十族!以前皇帝诛杀方孝孺十族弄错了。”
  “这个建议是谁提出来的?”
  “兵部尚书杨嗣昌!”
  “这个人该诛杀十族?”
  云昭叹了口气道:“他提出来”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没有太大的差错,可是,他不该把私心容纳进来。
  驿路我们买了一条,据劳如意说,跟他有关的盐商买走了三条。
  这种人就不该出来做官,天生就是当商人的料。”
  “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贪财这天下何患不平?”
  云昭摇头道:“岳武穆的这句话太想当然了,虽然人人都知晓这个道理,想要真正做到,实在是太难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你看,这就是读书后的引来的麻烦,这两句话放在两处,都是至理名言,要是放在一起,就起了矛盾。
  这两句话,也是两种做人的态度,就看你如何选择了。”
  “我筹办了一批货,想跟着云氏商队走一遭张家口,云世兄以为如何?”
  “你可以不去的。”
  “不行,山西还有一些人我要亲自去看看。”
  “戚家军旧部?”
  “算不上了,只是有旧!”
  冯英不愿意说,云昭也就不好继续说下去了,回头看看小楚警惕的目光,云昭也不好强,奸冯英,就离开了冯英居住的小院子。
  大多数时候,云昭多少都有些孤独感。
  尤其是钱多多,钱少少姐弟两不在之后,他身边几有几个武功高强的护卫。
  云杨有时候会有事没事的过来找骂,至于云卷,云舒一干人早就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不再跟云昭如小时候一般玩耍。
  云猛在凤凰山,云福,云豹在武关,云蛟在把守秦岭关隘,云霄已经很久没有在玉山出现了。
  每个人都很忙,每个人都活的小心翼翼,不敢有半分的懈怠。
  关中的气候在逐渐变得湿润,雨水也多了起来,云昭希望该死的小冰河时期赶紧过去,好让大地上的百姓们可以喘息一下。
  云昭计算过,自从他来到这个世界的八年中,有六年时间里都是大旱……
  这样的旱灾其实是可以征服的,蓝田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关中平原已经被祖先们耕作了数千年,也曾经遇到过无数这样的灾害,也用过无数抵抗灾害的手段,其中,水利工程就是其中的一项。
  随着蓝田县的面积不断地扩大,关中的水利工程也在逐步复苏。
  关中的百姓们学习能力很强,当他们发现原蓝田县的人仅仅依靠水利工程就能扛过旱灾,他们就认为自己也可以。
  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当地人在自发的修整水利工程,这很容易让关中的水利变成一张完整的网。
  水渠里有了水,旱灾自然就无法对人们形成威胁。
  由于日照期很长,这几年,关中的各种果子就长的格外的甜。
  云昭知道,乡民们在做这些事情之前,一定会先确定蓝田县的界碑在那里。
  一般情况下,只有界碑范围内的土地上才会有完整的水利工程,至于界碑外边,人们还在等待。
  原本已经没落的关中,终于有了一丝生机。
  春日里的第三场雨过后,红薯藤很快就爬的到处都是,麦子也有两寸来长,玉米已经出苗,只有土豆才刚刚顶破泥土探出头来。
  “扬州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钱多多掀开马车帘子,看了一眼高大的扬州城墙之后就非常的失望。
  云春也跟着看了一眼就丧气的道:“没家里好,你看看那么大的一群乞丐。”
  云花也跟着哼了一声道:“我就没想出来,多多,是你硬把我拖来的。”
  钱多多道:“你们是我花钱雇过来的,今后要听话。”
  云春翻了一个白眼道:“要不是少爷让我们来,你以为我们姐妹会稀罕你的几个钱?”
  钱多多笑的眼睛都眯缝住了,揽住春春跟花花的肩膀道:“所以啊,你们要把我伺候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9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