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下(校对)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62

  云福手里的刷子停顿了一下迟疑道:“那头野猪精真的会说话?”
  云昭没好气的道:“一般都是我说,它听着,我倒是希望它会说话,这样我就不用跟你们说话了。”
  云福嘿嘿笑道:“这话说的是,老奴也不愿意跟那些蠢材说话。”
  “要不是看到我娘可怜,我宁愿一辈子装哑巴!”
  “小少爷其实早就开智了是吧?”云福犹豫了一下,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道出了心头的疑惑。
  “你怎么知道的?”
  云福无声的笑了一下,继续用刷子擦拭着云昭的后背道:“老奴就没见过比小少爷更爱干净的小娃娃。
  谁家三五岁的娃娃不是脏兮兮的,吃屎的年纪里,只有小少爷整齐的跟年画里的娃娃一般,这村子里的傻娃娃不是没有,云河家的傻儿子跟小少爷没法比。
  去年的时候,老奴就觉得小少爷不是傻子,还以为是大娘子的计,这才没敢说。
  既然大娘子已经把事情捅破了,从今后,家里可以安宁一阵子了。”
  云昭满意的点点头,见云福手里的刷子再一次落在他有胎记的半边屁股上,就郁闷的道:“怎么又刷那里啊?破皮了!!”
  云福尴尬的停手道:“习惯了……”
  洗的干干净净的云昭看起来就像是年画上的胖娃娃,云福越看越是喜欢,见云昭睡着了,就抱着云昭从内宅出来之后交给了云娘,坐在一张板凳上对云娘道。
  “听说去年京城里发生了一道旱天雷,死伤无数,关帝庙里的老道说这是国生妖孽的征兆。
  早上云旗一干人从秃山回来之后到处嚼舌根,说少爷是妖孽……还看见少爷跟野猪精坐在石板上说话呢。
  老奴是不信的,不过啊,乡民愚昧,请关帝庙里的道爷给少爷驱驱邪还是必要的。”
  云娘担忧的瞅着躺在床上睡觉的儿子轻声道:“早上的事情发生的突然,我这也刚刚回过神来,有一点云旗没有说错,早上的时候昭儿确实跟秃山上的那头大野猪坐在一起,你说……”
  云福傲然一笑道:“请道爷给少爷驱邪是做给外人看的,少爷开窍了,对我云氏来说就是天大的喜事。
  即便是什么精怪附身,只要能给我云氏开枝散叶,就算不得什么。
  当年,老汉随着老太爷东征西讨的什么场面没见过?
  这件事就算是怪了一些,只要老汉还在,就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云娘皱眉道:“我倒不觉得我儿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无非这个小人儿性子孤僻一些,自从叫了我一声娘,那可是叫到我心坎里去了。
  找道士来家里也不是不成,只是云旗这些人的嘴巴太毒!”
  云福淡淡的道:“以前,少爷没开智,老奴也就任由他们胡闹,毕竟,少爷的样子摆在那里,没法子继承家业,找一个贴心的兄弟掌管家业,顺便再照顾好少爷也是不错的。
  现在不同了,少爷有了心智,他们再多想就逾矩了,家主这一脉还轮不到他们插手!
  此事,老奴自有主张!”
  云娘叹口气道:“驱赶走就算了,毕竟是云氏族人,我不想让昭儿的父亲在阴间难做。”
  云福点点头,正要离开,就听睡在云娘身后的云昭轻声道:“娘,别赶走他们,他们很可怜!”
  云福愣了一下,伸长脖子瞅瞅云昭,对云娘道:“少爷说的没错,如今陕西盗贼如麻,他们一家子要是离开了这玉山,也是死路一条。
  老奴会让他闭嘴,不赶走。”
  说罢就出了门。
  云娘看着儿子乌溜溜的大眼睛叹口气道:“跟你爹一模一样,都是一副滥好人的模样。”
  云昭打了一个哈欠道:“云家的人都是我的,一个都不准离开!”
  “怎么说?”云娘死死盯着儿子的眼睛看。
  云昭没有避开母亲的目光,淡淡的道:“您不是常说人多好办事吗?”
  云娘沉吟片刻,给儿子盖好被子道:“好好睡觉,选个好日子,娘就去给你请一个好师傅。”
  云昭点点头,又打了一个哈欠,闭上了眼睛。
第四章
快要饿死的先生和狗
  传说中可以窥破阴阳,比谛听还要厉害的的关帝庙道爷没有来,留守道观的小道士说如今天下妖孽横生,道爷很忙,去渭南捉拿一只成精的狐狸精,没工夫理睬云氏这种土财主的小事情,等开春之后再看看道爷有没有功夫。
  云昭很想道爷快点来,快点证明他不是妖孽,这几天他已经快被母亲烦死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不但脖子上要挂辟邪的玉牌,掀开枕头还能看见叠成三角的镇妖红布,门上贴了门神,窗户上贴满符篆,往往在他睡得正香的时候,母亲会把他弄醒,瞪着一双满是红血丝的眼睛要他叫一声娘来听听。
  云昭懒得喊,云娘就不断地摇晃他,直到他不情不愿的喊了一声之后,才算是放过了云昭。
  白日里,只要云昭清醒着,云娘就带着他到处乱转,方圆三十里地的寺庙道观神龛看了一个遍。
  直到云娘发现儿子哪怕站在佛祖脚下,依旧气定神闲的,没有变化成什么奇怪的东西,也没有重新变成傻子,这才算是放下来心头的疑惑。
  不知不觉十五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很多时候,云昭仰望着秃山上晒太阳的野猪一家八口就有些后悔,他觉得自己不该这么突然变得聪慧起来。
  不过,回想起母亲那天疯了一样驱赶野猪的样子,这一丝后悔之意也就烟消云散了。
  今天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好日子,云娘一大早就带着穿戴一新的儿子,带着管家丫鬟,家丁们直奔玉山。
  在那座高大的山腰上,有一座书院。
  根据母亲的说法,玉山书院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以前是关中数一数二的大书院,前代大儒横渠先生,就曾经在这里开课授徒,顺便养病,在那个时候,玉山书院的座位一座难求,有江南的才子不惜奔波千里也要来听横渠先生的课。
  也就是因为有了玉山书院的讲课经历,横渠先生最终回到横渠老家才建立了鼎鼎大名的‘关学’,发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得绝唱!
  后来,蒙古人进入关中,玉山书院便慢慢的衰落了,明太祖年间,又辉煌了一阵子,大批的先生受诏当了官,因为贪渎,惰政一类的事情被太祖杀了一大半。
  先生们见当官太危险,另一半也就不愿意出山当官了。
  天下太平之后,新登基的燕王皇帝不怎么随意杀官员了,这里的先生开始想当官了。
  可惜,大势已去,西南一地的土着们依靠当年前赴后继当官的决心,已经占据了大半个朝堂,他们再想出仕为官为时已晚。
  加上从这里出去的先生头太硬,不愿意只教授四书五经,更不愿意让自己的学生用古人的语气来承接现代学问,更加不愿意接受燕王当他们的皇帝,被官府废黜了官学的资格,脑袋最硬的几位先生终究没有硬过钢刀,连同自己的门人子弟,以及接济玉山书院的富户们一起人头落地。
  玉山书院从此沦为蒙学私塾,渐渐不为人所知。
  关中大旱六年,民不聊生,在吃饭都成问题的情况下,读书人就更少,玉山书院的日子也就更加的难过。
  至少,在云娘嫁到蓝田云氏之后,这座书院就已经破败的快要废弃了。
  云昭第一次对母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一番话绝对不是土财主家的女主人能说出来的。
  由此可见,管家说母亲是大家闺秀这一点很可信。
  云昭站在山门前瞅着倒在荒草丛里的玉山书院残破的牌匾,莫名的有些难过。
  他走进荒草堆,想要把牌匾抬起来,手才抓到牌匾,没有来得及发力,一块朽木就被他掰下来了。
  “这里有一位很厉害的先生。”
  云娘见儿子目光中满是疑惑,就连忙道。
  “有多厉害?”云昭一点都不信母亲的话。
  “反正啊,给你娘我开蒙的先生,对这位先生可是赞不绝口呢!”
  “娘,您是什么时候开蒙的?”
  “呀,你娘我八岁就开蒙了。”
  云昭呻吟一声,没有继续问,他觉的母亲在骗他,大明一朝八岁女童可以抛头露面了?
  如果母亲说的是真的,她的家教一定不太严格。
  云娘将背篓往上垫一下,背篓里的束修还是有些重量,走了七八里山路之后,变得更加沉重。
  “为什么不让他们背?”云昭指指远远跟在后面的管家一行人。
  “我一个妇道人家给儿子求先生,已经很失礼了,如果再不尊敬先生,人家怎么可能回来咱们家教你?”
  尽管云昭觉得这世上吃饭才是最大的事情,他还是默认了母亲的做法,两人慢慢沿着台阶上了高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口破铁锅,不是这口锅有多么的特别,而是因为整个高台上除过一座破殿之外,唯一能吸引人目光的就是这口破锅。
  锈迹斑斑的铁锅里冻着一块冰,破锅边上还有一只黑陶碗,硕大,肮脏,看样子有一阵子没人用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