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监(校对)第7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1/1356

  同时,内迁诸部是要受地方管制监视,是要打散,加以同化数代之后方能视为子民。哪是这般自由来去呢,还把他们的地位抬到辽东主体民族汉人之上呢。
  这么搞,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那些迁在辽东各卫所的女真人、蒙古人永远不会和大明一条心,也永远不会和他们的邻居汉人一条心,他们会更加的抱团,因为唯有如此,官府才会源源不断的给他们好处。而这些好处最终则演变为绞死大明朝廷的绳索。
  张涛,你他娘的真是一个活脱脱的猪队友!
  不能为了否定而否定!
  公公气不打一处来,杨镐虽有萨尔浒之败,但那是兵部催他进兵的结果,就跟洪承畴在松山一样被个兵部主事死命往死里摧是一个性质。
  可人杨镐好歹还知道怎么对付这些异族,虽然这位便宜老师没有采纳学生的建议先对付建州女真,而是先解决在辽河中上游活跃的蒙古炒花部。
  但可以肯定的是,杨镐对女真始终是有戒心,并且一直准备着手“雷霆扫穴”的,这位经略大人从来就没想过抚,要不然他就不会和李成梁闹翻了。
  张涛张大人咧,不求你雷霆扫穴,不求你做出什么成绩来,你维住稳就行!可你干的这就什么事噢……
  沈阳怎么丢的,辽阳怎么丢的,铁岭、开原……
  那一座座坚城,有几座是叫后金兵攻破的呢,都是从里面被打开的!
  是谁打破的!
  公公这个恨啊,这要是张涛就在他面前,哪怕对方是辽东巡抚,公公也要活活掐死他!
  裘知县叫吓了一跳,拿起那邸报来看,却是没瞧出不对,反而深以为然。
  辽抚在奏疏中说,以往屡有汉民与女真、蒙古各族人等发生冲突,致起纠纷。以后再遇这类事,有司官差要“国辅如法”,先予以惩治汉民。
  如此,汉民自畏国法,不敢再起纠纷,冲突自然便少。
  这一条,裘知县以为可行,他认为辽东诸般纠纷定是汉民恃多凌少,恃强凌弱的结果,倘能如辽抚这般施政,那汉民又岂敢擅自生事。
  这是德政,是好事啊。
  其余诸项建议,看着也都是很好。
  如,辽抚提出,一旦辽东发生灾荒,则辽东地方官府要积极为女真、蒙古各族提供物资进行赈济,使之感大明恩德。
  又若各族之间有了纠纷,则大明要以公正立场为他们化解,使各部落之间尽量和平相处。
  又建议,要竭尽所能为女真、蒙古各族提供贸易上的方便,甚至可以通过赏赐的方式给予各族经济上巨额资助。
  归结起来就是,各族有了钱,能吃饱肚子,谁会闹事呢。
  与其朝廷耗尽无数钱粮、人力平叛,不如直接给钱得了,能省多少事呢。
  裘知县心想换他做辽抚,怕也想不到这些好法子。
  可见魏公公那怒气冲天的样子,还说人家辽抚该杀,裘知县哪敢表露心迹。
  魏公公真是恨啊!
  他知道自己无法阻止张涛乱来,人家是辽东巡抚,鸟都不鸟他这太监的。可笑他还让陈默打点关系,指望这位新上来的辽东巡抚能按自己想法做些事呢。
  当务之急,也就是尽人事了。
  公公让裘知县取来笔墨,趴在知县的案桌上就开始提笔给万历的题本了。
  裘知县不过小小县令,可没有给皇帝上书的权利,甚至他的奏疏都达不到通政司,所以瞧着魏公公给皇帝上题本,也蛮好奇的。
  随着一行行字显在纸上,裘知县却是看的发愣也心惊:这魏公公怎么尽把实话告诉皇帝呢。
  公公这一回是真的改了本性,他一句也没瞒皇爷。
  有关魏国公徐弘基煽动南都勋臣联手攻击自己的事,魏公公一五一十的跟万历说了。
  在哪打的仗,怎么打的,缴获多少,俘虏的贵人是按什么价要他们出钱赎……事无巨细,全都说了。并表示这些“赎银”他都将解运京师,递进内库由皇爷处置。
  一大通老实话的最后,则是一句不着调,和上面所说完全无关的话。
  “臣近日看邸报……”
  公公高度赞赏了新任辽抚张大人的施政方向,认为其所提出来的种种制度都是合理合情的,但不妨再加一条“蓄发易冠”制。
  “臣以为,蓄发易冠,实为国朝雅政……”
  落笔之后,公公按上了印,然后呸了一口。
  这一口唾沫不偏不倚的落在了裘知县脸上。
第0893章
大伯叫人给绑了!
  除了没有皇帝和后宫以及太子,北京有的,南京都有。
  南京五城兵马司和北京一样,都归兵部管,不过却没亲、郡王的老丈人任名义不管事的兵马指挥,都是有实任副指挥管事的。
  和北京那边一样,南都兵马司也是和市井打交道,顺便看看城门,同时还有一项兼差,就是替内守备衙门收税。
  虽说大头是叫内守备衙门收走,但收税的各门总能落得不少油水,因而一般在各门定点收税的都是兵马司副指挥信用得过的人。
  小金库这东西,甭管古今,都得是和领导有关系的人在办。领导不放心的人,能碰这么机密的事。
  苏三就是领导放心的人,他表姐夫是西城兵马司的副指挥,所以托表姐夫的福,苏三定点在聚宝门收税。
  不过别看收税设小金库是肥差,可一线负责的人也是真苦,三伏天三九天,他们起的不比进城的晚。因为若是去的迟了,他们就没地捞好处了。
  这也侧面说明,早起勤奋的人,一定会有好财运。
  跟往常一样,苏三天没亮就摸黑起来到门下忙着了。
  等会天亮城门一开,最先涌进城的便是城外的菜贩子。
  这些菜贩子可不是那沿街走巷叫卖的,而是大贩子,行会上管叫菜头。
  一个大菜头下面能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小菜头,小菜头直接跟种菜的农户打交道,收到菜就用车拉进南京城,再由大菜头统一指派到各处菜市场,而等侯在那里的才是小菜贩。
  南京城居民百万,这一天吃喝拉撒可不是小数。别的不说,光这运菜进城,最多的时候,打聚宝门这边入城的各式菜车能有七八百辆。
  每辆车就是收上十来个铜子,一天光从菜贩子这里就能收上七八千文,再加别的商贩,运鸭运鹅运货的,不敢说日进斗金,日进三五百两却是不在话下。
  一个月一万多两,一年就是十几万两左右,南京内城有13座城门,光此一项,每年就叫内守备厅赚上百万两。
  这笔钱,哪个不眼红?
  可哪个敢染指?
  南京诸门税由内监收取,可是成祖爷那会就定下来的!
  北京的皇帝可指着这笔银子呢,每年内守备最重要的事不是校阅南都官兵,而是把这上百万的皇花银解运到京师。若没了这笔皇花银,皇帝的内库就得缩水三分之一。
  当然,钱过留手,这也是规矩。
  真正能到内库的有多少,那是皇帝的事,是公公们的事,苏三管不着,他只知道他每天必须完成五十两的任务。
  这五十两是归表姐夫和兵马司的,也是内守备那边默认的,余下他苏三能弄多少就看本事了。
  运气好的话三五两,运气不好的话可能就几十文。
  这运气是和“纳税人”的背景有关的。
  城中有关系的,很有可能公事公办,没什么好处。
  没关系的,才有可能给他苏头点好处。要不然,苏头不高兴,叫你排着队得等到什么时候?等放你进去了,怕城内菜市场都散摊了,到时,谁个还买你那不新鲜的菜和鱼肉?
  有会来事的,都是直接和各兵马司的主事定下“包年”或“包月”制,这就省了多少事。
  不会来事的,多是刚入这行,要么是外地的,要么就是还没拜码头,交份子的。这类人,也是各处城门收税最喜欢的。
  看了看天色,见差不多了,苏三就捏着鼻子上了城楼,他可不愿在下面呆着。等会开门之后不是先放人进来,而是先运香车出去。
  这香车,可不是上香的车,而是粪车,都是各家粪行收了运往城外卖给农民种地用的。有做大的粪行则是把粪运往长江边装上大船,拿到江北去卖。
  利润,很可观的。
  听说,秦淮河上挥金如土的不乏香头呢。
  “放香了,放香了!”
  上了城门楼后,苏大头就叫了几声,下面十来个税兵合着力把门栓给下了,然后使劲的推开城门,之后就赶紧退到两边。
  城门洞子里凉气嗖嗖的往外冒,两边的瓮城也是黑乎乎的,走到边上都觉得冷。太祖爷当年修这南京城可是费了老大代价的,听说光这瓮城就能藏十万大兵。
  外面进城的商贩们都是晓得先出香车,排成长队列在一边。香车再臭,他们也得忍着。
  城内排着队的上百辆香车见着城门打开后,领头的车夫一甩鞭子,马车就缓缓朝城外驶去。后面一辆接着一辆,很快,恶臭味就弥漫在城门上空,哪怕苏三躲在城门楼上,那味道都跟苍蝇一样,愣是围着他鼻子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1/13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