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监(校对)第6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0/1356

  梁成业松口了,他愿意借,众西商见状,哪个还敢坚持说不借,一个个在那不迭说愿意借钱给魏公公周转。
  魏公公心想你们早干嘛去了,非得逼着我跑一趟,相较起来,还是人徽商那边更上路一点。
  以后没有三两三,就不要搞东搞西。
  这年头,拳头还得分大小呢。
  “好嘛,咱这人也最讲诚信,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明年,咱家连本带利还你们。诸位就放一万个心好了,咱家这次是真的手头紧,要不然也不会厚着脸皮跟各位开这口。”
  魏公公的笑容再次浮上逼脸,热情洋溢的看着众西商,意思很明显,都达成一致了,你们就不要装啥充愣了,赶紧把银子给咱,把借条领回去,然后该干嘛就干嘛去。
  不想,梁成业却说他手上没有这么多钱,需要回去拿。
  魏公公一想也是,五千两不是小数目,银票还好说,这要现银的话几百斤重,哪个吃饱了撑带在身边。
  他可不是那些不入流的历史写手,一出场挥手就是几千上万两现银把人家砸的晕头转向。
  理解万岁!
  公公通情达理,便准备让梁成业回去取钱,可不想一众西商却个个提出要回去取银子。
  公公品出点不对,这帮家伙还是没死心啊,弄不好前脚放他们走,后脚这帮家伙就再给他来个民变来。
  于是,公公摆了摆手,示意西商们不要说了,他有解决方案。
  “没钱不要紧,咱可以先借给你们。”公公一脸真诚。
  众西商面面相觑。
  “当然,照规矩,咱借钱给你们可以,不过利息要照算,就九出十三归吧。”
  公公的方案非常完美,十足的金融创新。
  既解决了西商们没有现银放贷的现实困难,又成功盘活了自己手头资金,在短时间内营业增收,净利润提高几个百分点,怎么看,都是天才的创举。
  西商可不但但是盐商,还做其它生意,是商人就会算账,这账一算,就不对了。
  你魏太监跟他们借五千两,这个数目肯定是要给全的。这意味着他们从魏太监手里借五千两的同时,就要支付两千两的利息。因为九出十三归,算起来就是四分利。
  实际等于他们借了七千两,而他们所能够得到的利息是多少呢,魏太监没说,借条上也没写。
  如果魏太监讲诚信愿意还钱,他们有可能只拿回五千两的本金,也有可能多拿一些利。究竟多少,就看魏太监心意了。
  如果魏太监不讲诚信,那就等于他们是七千两扔水里。
  这生意,能做?!
  西商们集体沉默,这是要非暴力不合作了。
  公公一看,他好心好意为西商提供解决方案,他们却不领情,不由也是委屈,所以指着一个长相还算潇洒,但气色明显不足,一看就是酒色掏空的胖子道:“你先来!”
  说完,叫人取来纸笔,一屁股坐下,把个欠条一写,亲切的看着那胖子:“画押吧。”
  胖子叫徐寿荣,祖上陕西的,到他这代是第七代了。平日是个花天酒地的主,家里小妾就有七房。
  魏太监不叫梁家,不叫张家,不叫申家,偏要叫他,这让徐寿荣有苦难言。
  硬着头皮在魏太监写的欠条上签了名画了押之后,徐寿荣就等着魏太监拿银子给他。可魏太监压根没银子给他,反而直接把那张欠条连同另外一张借条给了身边人,吩咐道:“你们随徐老板回家取七千两去,拿了银子再把这欠条和借条都还给徐老板。”
  徐寿荣满是油脂的脸抽了抽:你这狗太监不是脱裤子放屁么!
  众西商也是人人愤怒啊,这算什么?
  坐在那里拿笔写几个字,就多要咱们两千两了!
  你他娘的不如去抢了!
  魏公公则是一脸坦荡。
  咱家奉公守法,熟读大明律法,又身为朝廷中人,岂能抢人钱?咱家是合理合法创收,你们要不服,可以到官府,到紫禁城告咱嘛!
  借钱收利,天经地义!
  这官司打到天边,咱家都有理。
  有理,咱怕什么!
第0769章
大炮开兮轰他娘
  公公他老人家腰杆真是笔直笔直啊。
  讲道理,借钱还利,天经地义。
  讲律法,欠条借条都有,大明律可是保护贷款从业者的。白纸黑字,你们不能耍流氓啊。
  讲人情,咱家雪中送炭救你们急,不说要你们谢我祖宗十八代,至少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别过河拆桥啊。
  要是这大明朝人人都像魏公公这样急公好义,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还有什么度不去的难咧!
  当然,西商如果还是不服,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对待,受到了提督海事内臣魏某的欺压勒索,他们可以告,提督内臣尊重他们的诉讼权利,并毫无保留的支持他们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这是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
  公公这人最具有法治精神了,视线内自家儿郎凶神恶煞的样子甚得他老人家中意,这才是威武之师嘛。
  但想西商们真是告到皇爷那,皇爷怕也没逼脸跟他魏公公细较此事吧。
  说到底,小魏的亏空跟你皇爷脱不了干系。
  准你皇爷天天逛青楼,就不准人小魏没事逛逛半掩门了,爬爬墙头了?
  程序正义,道德也不亏,公公没什么好怕的。
  再说,他做这些也是为了彻底摸清大明朝经济机构,好对症下药,促进大明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在和西洋人的竞争中能保持优势。
  绝不是为了钱!
  天地良心,公公不是爱钱的人!
  这个,是可以摸着胸口对天,对地说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高利从业者是个极其特殊的存在,社会发展离不了他们,但同样他们的存在也局限了社会的发展。
  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公公他老人家忧国忧民,一想大明朝和华夏大地遭受的苦难,以及未来有可能和二叔一起度劫,他就难过忧虑的一夜夜的睡不着觉,撸干了也睡不着!
  有鉴于此,他就得弄明白根子到底出在哪。
  只有找出根子,才能度劫成功,一跃而为元婴老怪。
  家事那块,公公不去想,他老人家格局很大,小小的朱由检他都不正眼看。
  他要看的,是天,是地,是天与地!
  原先,他一直认为是小冰河导致的恶劣天气以及满州人的入关,使得大明朝崩塌。
  所以,要救大明,要救华夏,拯救汉民族,就得解决国内的天灾人祸,同时坚定绞杀满州。
  但在江南这段时间,经过实地调研,他认为暴力固然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手段,但若同时辅以经济手段,那效果就会更佳。
  只有发展了经济,改善了国内民生,军事斗争才能顺利开展。这个观点和一开始劝皇爷发洋财是一体的。
  明朝的经济肯定是出了问题的。
  但根子真的出在以东林为首的士绅集团上嘛,答案显然不是百分百。
  公公认为高利贷限制了明朝的良性发展,从而导致民生的败坏,商业的萎缩,政府的腐败。党争只是加剧了这一过程,而不是真正的凶手,或者说是半个凶手,另半个就是高利贷。
  高利从业者,在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
  有史可查,最早的高利贷应当出现在春秋战国。《管子》一书中讲述的“倍贷”、“倍称”现象,便是明证。
  到了春秋后期,一些大高利贷商人甚至向王侯天子借贷。贵为天子的周赧王,就被债主逼迫,以至于要筑“逃债台”来躲避。
  债台高筑一词,就是来源于此事。
  汉代以后,随着矿产开发和货币增加,大量专门以放贷为生的“子钱家”出现。其放贷取利至少放十取三,有的时候甚至十倍取之。就连汉朝中央政府平定七国之乱,也必须向这些大高利贷者筹措经费。
  唐宋时期,高利贷已然发展为和百姓息息相关的行当,再普通不过。官员借贷过日子在史书中也是层出不穷。放贷者也不再局限于商人,僧人,而是发展成社会上所有人都可以参与。
  大明朝发展到现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并且受到海外贸易的剌激,在南直及中国南部已经出现空前庞大的工商业阶层。
  这也是后人常说的资本主义萌芽。比如江南地区就有大量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家庭手工业团体出现。海贸所需要的商品基本都来自于这些手工作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0/13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