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监(校对)第573部分在线阅读
刘成这是在司礼监宣上谕,可不是在外面,因而不敢摆任何架子,身子往边上半步算是让过诸位大珰的礼节,尔后一清嗓子扬声道:
“吴淞水营的事朕知道了,改水营为海军是朕的主张,设特区也是朕的主张,等会朕就把相关章程拿给你们看,你们不要听了外面的人瞎嚷就把替朕办事的魏良臣冤枉了。他很好,真是实心替朕办差,回头拟个旨意过去,就说朕说了,他办事,我放心,让魏某好生办便是。”
第0690章
特事要特办
刘成打司礼监出来,心情就十分的好,走到内府供用库和番经厂的岔路口时,有个身影从路边冒了出来,然后朝他刘公公微笑点头。
刘成四下看了眼,发现没人注意他,便朝那身影打了个眼色,尔后双方故作没见到,各走各的,最后在印绶监后面的小花园边碰了头。
“刘公公,这是公主殿下托我给公公的一点心意。”李永贞将几张叠在一起的银票塞在了刘成手中。
刘成扫了眼,发现都是五百两一张的,这脸上顿时乐开了花,不想却是不收,直推辞:“哎,区区小事,哪能叫殿下破费呢。”
“这事对公公是小事,对殿下可是大事。”李永贞说的是实话,这件事对公主殿下可真是大事,大破天的事。
“殿下的事就是娘娘的事,娘娘的事不就是咱的事么,李公公,都道无功不受禄,咱只是替殿下递个条,传个话,没出啥力,所以啊这钱咱真不能收。”刘成不由分说的硬是将银票又塞回到李永贞手中。
“刘公公?”
李永贞叫刘成弄得有些糊涂了,据他所知,这刘成仗着是贵妃娘娘的贴身内侍,可贪的紧,翊坤宫的日常用度他都敢染指,怎么这会倒是不见钱眼开了。
这可是两千两的银票啊,不是小数目。
寿宁殿下把这银票给他李永贞时,驸马爷冉兴让在边上可心疼着呢。
“李公公,银票你给带回去,咱家说什么也不能拿殿下的钱,不过嘛,”刘成说到这,竟是有些不好意思开口。
嗯?
李永贞越发奇怪,忙道:“刘公公有话但说无妨。”
“啊,嗯,是这样的。”
刘成轻咳一声:“刘公公想来也知道,咱家和崔公公在宫里弄了个会社,不少公公都在会社入了股,指着放些钱出去得些利子,将来老了病了退了也好有两银子养老……”
李永成大致明白了刘成的意思,宫里不少太监私下都和宫外的银号钱庄有联系,或是利用权势直接开设钱庄放利,或是入股,或是将钱放在钱庄托钱庄放出去再收息,钱庄从中收取手续费。有太监做后台,这钱还怕放出去收不回来?
这是有权势的太监做法,没权势的小太监们手里有钱也不能闲着,但钱又少人钱庄看不上,所以便联合起来组个会社,或叫行,或叫标,名目五花八门,但宗旨就是一个,那就是以钱生钱。
这刘成和贵妃娘娘的另一个内侍崔文升就合伙开了个会社,叫宝山会,会中半数成员都是翊坤宫的宫人太监,余下的各监各司都有,但除了刘成和崔文升有些地位外,其他人都没什么权势,多是些没品的。
手头钱也不多,但宝山会成立十年下来,加入的会员有好几百,聚少成多,眼下会里倒是能搬几万两出来。
刘成和崔文升身为正副会头,于宫外生财的门道也没什么见识,只知学人家一样把钱放钱庄收息,可钱庄也是看人下菜,哪怕刘成和崔文升是贵妃娘娘的内侍,钱庄给他们的利息也只是大珰的一半,这使得宝山会入息很少。
“那些个人狗眼看人低,咱和崔公公气的很,但不放他们那,这钱还能放哪。”刘成越说越气。
“刘公公的意思是?”李永贞明白是明白,却不知刘成提这宝山会和这事有什么关系。
刘成干笑一声,见远处有伙者过来,怕耽搁久了叫人见到不好,便开门见窗道:“是这样的,崔公公那头听说殿下正发行海事债券,利息比外面高的多,还能提前分息支领,所以崔公公想是不是能把宝山会的钱拿出来跟殿下买一些债券,也算是咱们做奴婢的沾沾殿下光。”
“这样啊,”
李永贞恍然大悟,有关魏良臣和寿宁公主合来发行海事债券的事,他听说过一些,但他对此不感兴趣,所以也没细问魏良臣,现在看来,这海券倒是个好东西,连刘成这种人都想进来分杯羹了。
刘成见李永贞没回应,忙道:“李公公,咱知道殿下那债券不是一般人能买的,所以这才想请李公公帮咱问问殿下,要是殿下肯卖一些给咱们宝山会,咱宝山会上上下下必感殿下大恩。”
李永贞想这事倒也容易,刘成和崔文升都是贵妃娘娘的内侍,和他们搞好关系有千利而无一弊,殿下那里肯定会卖,只是有些风险他却必须提醒刘成,免得这厮日后不认。
“刘公公想来也知道,殿下这海事债券是为出海发行的,可眼下海事魏公公在江南有些麻烦,万一?”
不待李永贞把话说完,刘成就笑着摆了摆手:“哎,没事,咱信得过殿下,也信得过那魏公公,就算真出了事,也不关殿下的事,更不关你李公公的事。”
见刘成都这样说了,李永贞自不好再说什么,便点头道:“那成,这事刘公公放心,包在咱家身上了,咱家这就出宫去殿下那里替公公把事办了。”说到这里,却仍将那四张五百两银票递在了刘成手中,“事情嘛一桩归一桩,债券的事咱家为你办,可这钱是殿下赏的,刘公公可不能不要。”
“那就多谢了!”
刘成喜上眉梢,将银票揣在袖中,和李永贞又是客气一番,这才心满意足的回翊坤宫,急着要把这好消息告诉崔文升。
正如他刚才对李永贞所言,他还真不怕这海事债券出事,因为那位办出海的小魏公公不会出事!
外面不知道皇爷什么心思,他刘成能不知道么?
皇爷那里,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呢。
要不然他也不敢替寿宁把魏良臣的题本给呈进去,这事要叫司礼监那帮人知道,他刘成就是有贵妃娘娘保着,日后的小鞋也少不了他穿。
而且这事也不但是皇爷亲闺女在活动,福王和国舅爷他们也在活动。听说殿下那里正在分发利息,说是庆祝皇家海军成立的海事红息第一期,只待出海之后还会陆续有二期、三期分红。
有钱拿,还有皇爷保,皇亲国戚不少人都买了海事债券,哪个会让那魏良臣完蛋,既然如此,刘成又有什么好怕的,宝山会的几万两银子往殿下那一砸,就是金鸡等着下蛋就成。
别看司礼监和外朝那帮人喊打喊杀,可那个小魏公公,出不了事!
刘成笃定,因为那小子除了会来事,不断给皇爷孝敬外,这小子还懂得讨好贵妃娘娘,请皇爷将特区事务挂在福王头上呢。
说什么唯有皇爷重视,亲王监管,中官坐镇,外朝不得干涉,如此才叫特区,如此才能有效率。
第0691章
母女俩都委屈
魏公公请寿宁公主给皇爷上的奏疏,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陛下,您老给块地方,这地方往后就是您老的私人提款机了。
按魏公公的设计,吴淞口方圆数十里地全部归为特区,设海事提督衙门专管,对外称海事特区。
特区内不论是人还是物,民政、军务、贸易、诉讼等都由提督衙门负责,不受松江府牵制,更不受应天巡抚管辖,只对皇帝陛下一人负责。
海事特区成立之后,对外由海事提督衙门指挥皇家海军扫清洋外盗寇,控制海路,并成立远洋商队,在海军的保护下和周边各国进行贸易,以为特区换来大量经济利益。
当然,在奏疏中,魏公公也委婉的表达了如下观点,即敌人如果强大,咱大明暂不能灭其国或将之打败时,便当与之贸易。如敌人弱小,则以王化待之,使其人成为我大明之人,使其地成为我大明之地,使其物产成为我大明之物产。这段话,如果将“我大明”三字替换为“我皇帝”,则势必更加直白。
对内,提督衙门将开展大规模招商引资活动,从事丝绸、瓷器、茶叶等海贸热销货物的商人都可以向特区提出申请,持提督衙门发给的凭证成立商行。
提督衙门定期组织各商行出海贸易,或各商行自己联合起来呈请提督衙门准予租借货船,提督衙门也可以同意,并派皇家海军保护。如不须保护,也可租借火器等自保武器,以确保船队安全。
总之,在特区内从事商业活动的商行,提督衙门不收分文税收,只需各商行向提督衙门交纳一定的海军护卫费及少量船只维修费即可。
为了吸引更多的商人来特区贸易,魏公公将这笔费用定为“二十抽一”。即如利润为二十两,则只收一两银费用,此外不再收取分文。
这笔费用是魏公公实地考察,并和蔼可亲的询问几个从事海贸的二道贩子后给出的数据。
这在皇爷眼里看来肯定是很吃亏的,不收商人的税,你小魏子给朕倒腾个屁的特区啊。但看到后面又说皇家海军在海外“采购”的货物,特区商行必须购买一定额度,并代销一定额度后,皇爷不由沉思起来,旋即微一点头,对这个制度安排颇满意。
用民间的话讲,那便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了。
相对于从商人那里收取一笔数目少得可怜的费用,皇帝陛下更倾向于让商人大量购买海军“采购”回来的货物。
因为,后者能够见到的利润更多。
但魏公公的设计思路却和皇帝相反,他认为特区将来真正的大头利润就是那笔从商人处收取的可怜费用。
但这取决于特区能够做到何种程度。
商行的数目决定特区的繁荣,故而魏公公向皇帝陛下提议,在特区内直接建立大量厂房作坊。这些厂房作坊由提督衙门先期负责修建,铺好下水,修好道路再租借给入住特区的商行直接开设作坊,省却商人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提督衙门根据商行的要求,在特区内替商行大量招募工人。而商行除了雇佣提督衙门招聘的人手外,也可以从特区外带入人手。这个安排就是确保特区内不会出现“用人荒”。
另外,为了保证特区的经济繁荣,魏公公向皇爷提出了基本酬劳说。
即凡在特区内从事手工业的工人,都能领取一个基本酬劳,这个基本酬劳比之特区外要高百分之三十到五十。
初期,考虑商人入住不会太多,为了提高商人的积极性,提督衙门还将补贴一笔钱供商人发放工人酬劳。
“只要工人酬劳比特区外高,便不虑商会招不到工人。有了大量熟练工人,生产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做出来的货物多了,贸易规模就能大且频繁,这样海军定期组织出海贸易,提督衙门就可以从中获得大笔收入。”
为了皇帝陛下能够真切明白特区的好处,魏公公概括了那么几点。
一、便是可以利用商人的资金促进特区和海事的发展,言外之意自是他魏公公手里没多少钱,皇爷这边又不拨,所以迫切需要“民间资金”注入,从而让海事这条大船如期启航。
二、有了提督衙门构建的平台,商行入住之后就能迅速提高生产力,从而提高特区产货物的质量,增强货物竞争力。
这一条其实就是针对闽浙沿海其它从事海贸的走私商人的。
自隆庆开关草草结束后,大明如今并没有在官方层面开海,所以繁荣的海贸的主体实际是沿海的士绅集团。
现在他魏公公奉旨开海,除了枪杆子要硬,也得在货源方面有足够的强势和吸引力,这样才能保证特区产的货物能够源源不断销往海外。
如此一来,就得两手抓。
一手抓就是靠海军打击“海盗”,垄断海路。
另一手则是从货源上彻底压倒走私集团,当海外的洋商们热衷于购买特区商品时,沿海其它地方的走私集团自然就会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