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监(校对)第1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1356

  “洪太主?”
  良臣觉得这名字听着十分熟悉,又十分别扭,想了半天,愣在那里:难道是皇太极?
第0229章
夺人妻,杀人儿
  叶赫部毕竟是曾经的海西四部之首,如今虽然衰落,但是底蕴犹在,这一点从叶赫东哥能不断从建州搞到情报就能看出。
  不过,此事也侧面说明建州如今真是朝气蓬勃之时,对愿意归附的女真各族都持包容状态。而历史上的奴尔哈赤,也的确做到了海纳诸部,最终统一女真,建国称帝。
  固然限于民族情感,对建州无半分好感,但奴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过程中的表现,良臣是佩服的。换位思考,倘若他是奴尔哈赤,能做到的恐怕也就如此了。
  只是,叶赫的情报做的再好,终归受限于自身实力。所谓一力降十会,在绝对力量面前,情报及任何阴谋诡计只不过是个笑话而矣。
  东哥终其一生,用自己的美色长袖扇舞,组织了一次又一次针对奴尔哈赤的攻势。到头来,还是在明朝的介入下,才能远嫁蒙古,不致成为杀父仇人的妻子。
  力量,只有绝对的力量才能予以抗衡,其它都是白搭。
  东哥送来的情报说奴尔哈赤派其子洪太主联同大将费扬古,带了两百多旗兵经抚顺入边,此行目的就是截杀欲进关告状的札萨克图。
  与此同时,奴尔哈赤亲自带兵由抚顺关前往黑扯木,据叶赫在建州的眼线说,奴尔哈赤这一回是要将黑扯木连根拔掉的。
  毕竟,舒尔哈齐这一次把路走绝了,一旦他得逞,整个建州就要面临明朝的怒火。
  至于沈阳李成梁有什么动作,东哥没这个本事能在沈阳的伯府安插人手。若东哥连李成梁的情报都能搞来,魏良臣都得掂量下和她的友情炮还能不能继续下去。
  良臣可以肯定,奴尔哈赤一帮儿子中能和“洪太主”联系在一起的,除了皇太极不会是其他人。
  两者发音实在是相近,并且皇太极这个名字本就是伪清给祖上贴的金,在明朝这边的史料文典上,洪太主恐怕才是对方的真实名字。
  眼下的奴尔哈赤还不是天命汗,洪太主自然也不会是“大清”皇帝。良臣弄不死奴尔哈赤,却很乐意将洪太主掐死在成为“皇太极”的路上。
  不过,这种事情不能声张,因为弄得不好就是激起边衅的罪名,高淮的前车之鉴可不远。
  要是奴尔哈赤再冲冠一怒为儿报仇,良臣就得跟高淮一样成为倒霉鬼了。在求稳的朝廷眼里,主动挑起边衅那是给朝堂诸公添麻烦,是自寻死路。哪怕有皇帝罩着都不行,况皇帝都不知这事。
  魏良臣没跟任何人声张,那个叶赫部落的送信人在将信神不知鬼不觉的送到良臣手里后,便消失了。
  弄死洪太主的心情也越发迫切,甚至还有些剌激。毕竟,这位洪太主可是带领满州真正走向帝国辉煌的主。如果说奴尔哈赤为满州打了桩,那真正的奠基人就是洪太主。
  没有洪太主一改奴尔哈赤针对汉人的大屠杀政策,改变满州的极度仇汉心理,破天荒的在满八旗外又立汉八旗,从而使得大量明朝降官降兵为满州效力,就不会有什么紫气东来。
  满州,撑破天,依旧是明朝的边患而矣。一旦明朝内部稳定,换来一个强有力的边事主导者,等待满州的下场只会是灭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再者,夺人妻子,杀人儿子,不是大丈夫最快意事么。
  干掉洪太主的意义,对于良臣很重大。
  他现在什么也不想了,满脑门子就是在转,怎么干掉洪太主。
  这事情可不容易操作,一来洪太主他们入边用的是商队贸易的名义,有边墙明军开出的正规边条。二来,洪太主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带了两百多旗兵。
  前者,让魏良臣不可能在官方名义上对洪太主一行做出任何不利举动。后者,则是力量的对比了。
  良臣现在能用的人手除了郑铎手下这五十个飞虎税兵,就是那两百五十个降倭。
  人数上,两方相近,但战斗力,良臣不敢高估己方,反而认为洪太主那边更强些。
  毕竟,一边是以打家动舍的马匪和税兵,以及十年没有拿过刀砍人的降倭组成。另一边,则是清一色的沙场精锐。
  单是抢人,良臣不怕,因为对方也得顾虑明朝插手。
  但现在已不仅仅是抢人的问题,而是要宰人。
  不能声张的前提就得是没有活口,全灭。
  死人才不会透露消息。
  全歼一支力量不比自己弱的人马,并且还可能有第三方人马插手,困难指数,五颗星。
  这不是小打小闹,也不是仗着皇帝的势装腔作势,更不是知道历史在那装逼,而是实打实的要砍人。
  装逼,良臣行。
  砍人,他不行。
  良臣的眉头深皱着,在马上一路都没什么精神的样子,让李永贞他们看着,都莫名有些忐忑起来。
  这支队伍一路过来,给沿途百姓的观感也是十分的“震骇”,尤其是那些把刀剑扛在肩榜上的降倭,造型十分诡异,令得不少百姓惊恐。要不是前面的是大明朝的官兵,百姓们恐怕都要举家逃难去了。
  山本不知从哪搞来一把扇子,很是郑重的交到魏良臣手里。良臣纳闷,大冬天的你给我把扇子做什么。
  山本解释,这不是扇子,而是军配,魏良臣需要他们效死时,只需挥扇,他们便奉令冲杀,绝不后退。
  如此解释,让良臣不由撇了撇嘴,脑海中浮现一出画面——他躲在一块大石头下面,拉风的将扇子打开,向前一指,大吼一声:“啊西巴!……杀鸡给给!”
  这真是,不是一般人,不走寻常道啊。
  画面有点不和谐,但良臣对于众降倭还是很信任的。
  郑铎给出的建议是在长胜堡“守株待兔”,因为札萨克图不走沈阳那条路,只能从这里过。
  田刚私下问过沈炼,后者也说长胜堡是铁岭那边入关的一条必经之道。从时间上算,札萨克图应该正在赶往长胜堡。那么,在长胜堡守人,应该是错不了的。
  良臣准备到长胜堡后再做进一步打算,但是当他率众赶到后,却发现长胜堡的驻军正在紧急集合。
第0230章
你还能收多少礼?
  长胜堡是个千户所,此地位于沈阳中卫和定辽左卫接壤之处,乃是定辽左卫离河西蒙古最近的一个卫堡。流经整个辽南的太子河源头就是长胜堡境内的草帽顶子山。
  嘉靖以来,辽东边患不甚严重,较大几次都是蒙古土蛮越界掳掠,且多是发生在广宁境内,故而长胜堡这里,很是太平。
  太平久了,跟关内的卫所一样,长胜堡自然避免不了吃空饷。此地名为千户所,但实际驻扎军士不过四百人,今天这般紧急集合,到场的约摸不到三百人。其他人,花名册上是有的,若上官真的要阅,也是能凑来的。这不能怪长胜堡守备胡三炮吃空饷太过份,而是因为真的没有这么多兵员。
  万历十五年以前,辽东兵额将近九万人,俱是精兵,因此兵部当时称辽军之锐,为九边之首,其次为蓟镇、宣大。不过抗倭援朝之役,明朝抽调的兵马大多来自辽镇,七年艰苦作战,辽东明军大概损失了一半人马,其中很多都是精锐骑兵。
  现如今辽东镇虽然仍保持在八万左右兵员规模,但内中真正能战之兵不足一半之数。这也是为何日后建州造反时,明朝无法单凭辽东镇镇压,而要举全国之兵往辽东参战的缘故。
  兵员本就不足,再加还要吃些空饷,能一下拉出三百人来,长胜堡的守备胡三炮还是颇为满意的。毕竟,这是突然来的命令,事先容不得他找人凑数。将士们的表现还算不错,号鼓声未毕,便匆匆赶到校场集合,刀矛火铳依次检查,大小队官排队点名,一切井井有条,算是给他胡三炮长了脸。
  这搁其它卫堡,那都是要盖过一头的。
  来集合的士兵们注意到,守备大人身边有几个人,看着不是本所的人,听口音,似是沈阳那边过来的,为首的是一个百户。只是,守备大人乃是千户,对这个百户却十分恭敬,若非身上的袍服,不知道的还以为那百户才是长胜堡的守备呢。
  胡三炮可不管士兵们怎么看他,对身边这位来自大帅府的赵百户,他不光是恭敬,更是时刻陪着笑脸,唯恐怠慢了人家。
  要知道,大帅府的百户,放外面那都是能做游击的,甚至直接当参将也不是不可能。
  而能在帅府做亲兵百户,那是亲信中的亲信,精锐中的精锐。胡三炮对此,心里透亮。不要说是百户了,就是来个小旗,他都得小心翼翼应付着。要不然,谁敢保证这家伙回去之后不会在大帅那里编排自己几句。
  胡三炮这名字当然不是本名,没人会给自家儿子起这名字,但是知道胡三炮真名的人反而没有知道“三炮”名头的人多。这是因为,胡三炮这个名头乃是李如松将军亲自为他叫响的。
  碧蹄馆之战时,胡三炮只是个炮手,奉命发炮掩护明军撤退。不知是他炮打的准,还是运气好,反正连发三炮,一下击中了追击的倭军金甲将,使那金甲将被随后赶到的五公子李如梅亲手击毙。事后,从倭人俘虏那里胡三炮得知,被他击中的金甲倭将叫小野成幸,是倭人的一个了不起的将领。
  事后,李如松拍着胡三炮的肩膀,夸他三炮打的好。由此,军中便都呼他为胡三炮了。久而久之,胡三炮自个都不习惯听到真名了。
  也正是因为这三炮,胡三炮才能从一个炮手混到如今的千户守备。只可惜李如松将军十年前战死,否则,有他的提点,胡三炮恐怕都能当上副总兵。
  堡内校场很久没有这么多人聚集了,附近百姓看着奇怪,纷纷打听什么情况,是不是蒙古蛮子又越界过来了。要是那样的话,他们可就得收拾东西准备了,万一驻军打不过,他们就往沈阳或辽阳避难。
  不解的不单单是百姓,沈炼他们同样也奇怪,因为长胜堡的动静太大,这种情况一般只有敌袭才会有。而他们一路过来,可没听说哪里有奴寇扰边的。
  魏良臣让郑铎的人和降倭都留在堡外,示意田刚还有沈炼他们随自己进堡。
  “恐怕和札萨克图有关。”
  李永贞低声提醒魏良臣,有关札萨克图的事情,他已听魏良臣说了个大概。当听说建州竟然和李成梁勾结欲造反,李永贞可是惊的不行。也直到现在才明白过来,魏良臣这个八品舍人竟然要虎口拔牙,去摸李成梁的屁股。
  李永贞不认为单凭建州左卫舒尔哈齐的告状,皇帝就相信李成梁真的和奴尔哈赤勾结造反。魏良臣也说他不信,但既然这件事他知道了,那么他就必须将人安全护送到京城,此乃小臣本份。
  李永贞没有问魏良臣到底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这个小舍人身上有太多他琢磨不到的东西了。
  他决意跟着看到底,归根结底是因为宫里给魏良臣回了话。
  是纸条,不是圣旨,也不是信。
  但这张纸条,让李永贞坚定跟着魏良臣走,肯定有好处。
  因为,这张纸条是郑贵妃写的,上面也只有简单一句话——“陛下想知道,你还能收多少礼。另外,陛下说,他的圣威,向来就为鬼神所惧。”
  魏良臣将这张纸条给李永贞看过,李永贞认得那是郑贵妃的笔迹。他确信,十多年前,他在坤宁宫可是看到过王皇后将郑贵妃的一幅字画撕碎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13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