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监(校对)第1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1356

  思虑片刻,颜良改了判词,却是杖六十,徒辽东五年。
  “念你年幼无知,本县已是轻判,望你好自为之。”颜良说着就要拍木退堂。
  魏良臣却昂首叫道:“学生不服此判,请求上诉!”
  “本县于你已是轻判,休要胡搅蛮缠!”
  颜良很是生气,他都给予轻判了,这少年怎的还不知好歹。官评考绩,诉讼治案也是审核其一,若治下有越诉、上诉案件,对于颜良的吏部考评,肯定是不利的。
  所谓越诉,自是越过本管衙门,往上一级递交诉状。上诉,是不服本管衙门判,往上一级递状请求重审。
  不论是越诉还是上诉,都不是官员们乐意见到的。
  “学生无罪,自是要上诉。”良臣不领县尊这个情,他咬定自己无罪。
  颜良气极,重拍惊堂木,吩咐左右:“将犯人枷两日!”
  枷两日便是给犯人戴上大枷,于衙门大门边上示众,性质和巡街游众差不多。那枷也极重,轻则三十余斤,重则百余斤,要是碰上个身体不好的戴了重枷,能叫活活枷死。
  衙役们不由分说上前将良臣拖出去,取了个三十余斤重的大枷就给他套了上去,然后将他拉到衙门外。
  良臣气得浑身直哆嗦,偏是咽不下这口气。
  是,他伤人不假,可却是被欺凌在前,这县尊不亲自调查,只听下面说便发了判词,他要不上诉的话,就活活被这知县给坑了。
  哪怕上诉结局一样,良臣也要上诉。
  现在,恨就恨自己这身体的前主人太过坑人,留了个坏名声给他。
  退堂后,颜良犹自生气,这时王主薄过来请示,说是知府车队马上就要到肃宁,请他带领城中士绅前去相迎。
  “好,我这就去。”
  颜良平复了下心情,路上问王主薄神童之事可问明白。
  王主薄却道县学那里并无什么神童。颜良奇怪,说是不是乡下社学出的。
  王主薄摇头道:“林教谕对各乡社学甚是了解,我去问过他,也说没有。”
  “那便怪了。”
  颜良糊涂,治内没有什么神童,怎的知府却要过来见上一见的。
  “也不管了,待陈大人过来,便是清楚。”
  带着这份疑惑,颜良和王主薄赶到城门,那里已有数十位本地士绅侯着。
第0136章
魏良臣什么来头
  肃宁县已经好久没来过上官巡察了,上一次还是前年同知过来。
  这一回,听说知府大人亲来,城中士绅都是高兴,不劳衙门派人通传,就相约今日一起来城门恭迎了。
  颜良对这些士绅也不敢多摆官架,因为这些人当中不乏有功名在身,且有几个还是致仕回乡的官员。其中在任官做的最大的是工部主事。
  虽为父母,风评却重。
  这风评也可称为官评,由地方士绅评定,广而播之。
  官员多惧风评,因为官场上下盘根错节,稍有差错,便前程尽失。
  风评甚佳者,可一步登天。
  如那常熟知县杨涟,吏部举全国廉吏第一,尔今便入朝做了户科给事中。
  吏部又是凭甚评了那杨涟全国第一?
  还不是地方风评。
  又有诸多官吏,治任一方,独断专裁,对士绅诸多刁难,结果风评恶劣,以致轻则丢官,重则入狱。
  这风评,可捧人,可杀人。
  换言之,得了地方士绅肯定的人,前途便光明。被地方士绅否定的人,官道便多坎坷。
  颜良一外地人在肃宁任官,家中无后台,朝中无奥援,在任七年,迟迟不能挪窝,自是不敢再坏了风评,得罪地方士绅,要不然,恐一辈子都只在知县任上打转。
  故,对一众士绅,颜良和颜悦色,竭力做出亲民姿态,与他们有说有笑。
  不少士绅向颜良求个情,说道家中哪位至亲家中甚贫,唯靠田产过活,如今朝廷征地,大势所趋,不敢不从,但补偿方面县里是否酌情斟定。
  对此,颜良没有当场答应,而是说道等忙完这段再做商议。
  这就是做官的诀窍了。
  众士绅心中有数,这位县尊,倒不是个狗官,但也不那么甘于清贫。
  征地这事,又非圈定一处,统一规划,而由地方调整,这内中,可活动的地方便多了。
  左右卖个人情,至于这人情值多少钱,众人心中自己去秤便是。
  聊完征地的事,又有人提起知府大人要接见本县神童一事,问颜良是哪家子弟声名传进了知府耳中,让整个肃宁县脸上都有光。
  颜良知道这些人消息灵通,笑道:“不瞒诸位,本县也很想知道我肃宁神童是谁,只是本县也不知。”
  “噢,县尊也不知?”
  士绅们惊诧,有一人道:“莫非是潘学忠?”
  “潘学忠已是秀才,又入国子监,乃是俊杰,如何还是神童。”另有士绅认为不可能是潘家的那个宝,因为古往今来,能被称为神童的,多是未得功名的儒童。有了秀才功名,那叫才俊,不叫神童。
  因为不知道是哪个神童,众士绅便自然而然的说起了他们眼中肃宁真正的才俊潘学忠起来。
  “听潘家人说了,今届乡试,潘学忠要回乡赴考,看来,时隔多年,我肃宁总算要再出举人了。”
  潘学忠是颜县主持县试时亲自录的第一名,又是提学点的案首,不但是他,陈知府那里也对潘学忠赞赏有加。这次潘学忠入国子监学习,便是颜良拍的板,将肃宁唯一的名额给了他。
  要是这次潘学忠真的能乡试得中,会试有名,那对颜良而言,可是一桩大大的好事。吏部考评,钱粮刑名固然为重,教化方面更是重要。
  每年有多少蒙生进学,又有多少考上秀才,县里有多少社学,用于教育方面的钱粮投入等等,都是考评的细节。
  肃宁是穷县,不比江南湖广,只要能有学生考上举人,便是一笔政绩。风评再好,不升也得升了。
  颜良相信以潘学忠的才华,乡试定能高中,心情大好之下,与士绅们谈论得自是轻松。
  约摸小半个时辰后,有差役过来禀报,说是知府车队马上就到。
  颜良忙让王主薄安排好香案,带着一众士绅出了城门,翘首以盼。
  除了他们,还有两三百名百姓扶老携幼的也在城门外等侯知府大人。他们,却是事后都可以到里正那里领钱的。
  城内城外的主要大道都已被安排人打扫干净,一些地方因为过往车辆较多,灰尘较多,现在也是专人在那洒水。免得知府车队一路扬灰而来,那未免不美。
  河间知府姓陈,名伦,山西大同人,万历二十六年的二甲进士出身。曾在工部任主事,后任给事中,三年前出任沧州知府。
  听说,陈伦京中有人照应,那人还是内廷司礼监的大珰。不出意外,这届河间知府任满,陈伦有望出任三司,尔后入朝大小九卿衙门任职,将来出任督抚,不是无望。
  跟内廷中人有染,换在从前,那是要受人诟病的,不过现在,倒也寻常。主要是因为自从冯保以后,内廷和外朝关系和睦,井水不犯河水。
  陈伦有内廷大珰照应,在颜良和一众肃宁士绅眼里,那是福气,可不是什么奸人。其他人不说,就颜良自己,不也是因为给了宫中宝钞司监丞张炳面子,叫下面不征他家的地,结果被梨树村的一个愣头青骂做是狗官么。
  “县尊,知府大人到了!”
  王主薄叫了一声,众人随他看去,几辆马车沿官道缓缓驶来。前头开道的自是知府的仪仗。
  “下官颜良恭迎陈大人!”
  陈伦还没下车,颜良已经领着一帮士绅凑了上去。不远处,百姓开始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颜良啊,不是叫人和你说了,我此来不要惊动百姓,你怎的还弄出这阵势来。”沧州知府陈伦从马车上下来,话是指责,脸上却是笑容。
  颜良忙道:“百姓听说大人要来,都是争先恐后前来相迎,下官叫人劝他们回去也不听,也不好拂了百姓对大人的一番盛情,故而随他们去了。”
  “你啊……”
  陈伦轻声一笑,拱手和一众士绅招呼,然后走到百姓那里,也不摆官架子,与几个老者攀谈起来,嘘寒问暖,十足的好官。
  见时辰差不多了,颜良恭请陈伦入城。
  路上,陈伦问颜良征地的事进展如何。颜良自是说一切都顺,丝毫不敢说有几个村的刁民闹事,更不敢说他抓人的事。
  车快到县衙时,陈伦忽的对颜良道:“你们县的魏良臣是什么来头?怎的提督学政都帮他说话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13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