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奴(校对)第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243

  要想重振辽东铁骑的威名,要想以少克多,以弱胜强,赵强就必须给他的骑兵师团装备三眼火铳,而恰恰他没有三眼火铳,也无法制造,所以他要去京城,因为他要想有三眼火铳乃至“绞肉机”的机枪,他就必须要得到一个人,此人便是——戴梓!
第074章
天才戴梓
  戴梓,字文开,号耕烟,浙江人,康熙十三年,耿精忠自福建起兵进犯浙江,响应吴三桂反清,康熙遂派遣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清军赴闽浙征讨耿精忠。戴梓在清军路过家乡时被杰书招入军中随军出征。康熙第一次接见他时,令他作《春日早朝诗》,受到赏识,授以翰林院侍讲官职。
  戴梓为人十分聪明,且学识渊博,在绘画、书法上都有一定的造诣,还通晓音律,曾参加编修《律吕正义》。另外他也通晓天文算法,写过《治河十策》。并且其还有着极高的研究制造技术才能,康熙有次问他是否明白外国产的法琅的道理,戴梓就很快地研制出来了。但这些都是次要的,让赵强记得此人并且印象深刻的乃是他那让人称奇的制造火器才能。
  据赵强看过的史料记载,戴梓曾制造连珠鸟铳献给清政府。这种鸟铳是一种能连射击二十八发的火器。据纪昀(纪晓岚)记载,他由戴梓的子侄那里了解到,这种鸟铳形状像琵琶,火药和铅弹存在铳的上部称作铳脊的地方,有两个机轮,扳一机火药和铅弹自动落入筒中,第二机就随之动作,火石激发鸟铳发射,如此重复,二十八发射击结束后,才需要重新装火药和铅弹。这是中国有史记载的唯一自动射击武器,用机枪来称呼这“二十八铳”也不为过。然而就是在康熙这位“英明”君主的盛世大清,这种先进武器不但未得到推广,而且连实用的机会都没有,其实物只能藏于家中,以至于一百多年后,英国人凭借着并不先进的前膛枪就打开了满清的国门,实在是让人不胜唏嘘。
  戴梓的才干不仅仅是制造“二十八铳”这样的准机枪,可以说但凡是他所能接触到的火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只要他看一眼,便能立即仿制出来,这种“山寨”能力恐怕后世的军工都要自愧不如。曾有西洋人以一种称为蟠肠鸟枪的火器夸耀于康熙,康熙看过后也觉得此物甚好,便让戴梓仿制,结果戴梓不到一个月就制造出了多把这样的枪。所谓蟠肠鸟枪应是指枪管内有镗线(即来复线)的枪,在当时工艺条件下,戴梓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制造出有镗线的枪管,这不仅让世人称奇,更让赵强瞠目。
  戴梓自制的火器,不仅式样方便实用,并且质量也好,据史载其制的火器每发都能击百步之外。在清朝及以前历朝历代,计量都不是后世所用的米、厘米等,而是用步、尺、丈来测算。所谓百步折算成米,就是八十五米到九十米之间。现在关宁军中所用的清军火铳和俄军火枪,都不能达到八十米开外的射击距离,清军的火铳一般只能在五十步外开火,否则便不能击中目标,俄军的稍好些,但也只能达到六十步,这与百步的距离相差一半,可以想象,交战双方一方持有的火器可以压着对方打着几十米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如果有了戴梓制作的火器再加上三段射击的配合,只要不是脑子绣逗了,胜利便只是时间问题。
  除了火器外,戴梓在火炮方面的设计制造能力也是让人刮目相看的,其最重要的贡献便是制造子母炮了。赵强当年对这个清代的火器设计专家特别有兴趣,所以对其的一生了解的便多。他知道大概是在康熙十九年的时候,戴梓奉命制造子母炮,其特点是发射出的不是普通铁弹或铅弹,而是可爆炸的炮弹,即后世的“开花弹”。子母炮制好后,康熙曾亲自去观看其演试,并命名为“威远将军”。在其后出征噶尔丹时的昭莫多战役中,子母炮便大显神威,据记载说“以三炮堕其营,遂大捷。”
  三发炮弹落下,仗便算赢了,这样说不知是否有些夸张,但是,可以合理地推断,和发射攻击一点的铁弹或铅弹的火炮相比,这种炮弹爆炸后攻击覆盖面较大的火器在对付游牧民族的骑兵时会有奇效。准格尔汗部有一种骆驼阵,在草原作战中颇为有效,而正好成为子母炮有效攻击的对象。可惜就是这样一位奇才,却被康熙发配到东北铁岭,乃一大冤案,也使其一生心血尽付东流,成了满人贵族赏玩的把戏,而无法在时代的长河中灿烂。
  戴梓冤案的具体原因赵强知道的不是太多,但知道事情起因是南怀仁出于忌妒的诬告。而让南怀仁嫉妒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戴梓制造冲天炮之前,康熙先是命令南怀仁造,但“造之一年而不成”,这才让戴梓制造,而戴梓仅用八天就造出来了,这使南怀仁“惭且愤”。另一是在编纂《吕律正义》时,南怀仁和戴梓意见分歧,且南怀仁又辩论不过戴梓。于是南怀仁就串通曾敲诈戴梓而未得逞的一些人,诬他私通东洋,结果是康熙偏听一面之词,将戴梓流放到关外了。
  此时为康熙二十二年,而戴梓被发配关外是康熙二十九年,距离还有七年,现在的戴梓仍然当着他的翰林院侍讲,不过他这侍讲当得十分失意,空有一身本事却不能施展,这种有力无处使的困境赵强有切身体会,正如他刚一出校门抱着满腔抱负想大干一场,结果却处处碰壁一般。
  有了戴梓,便有三眼火铳,便有强大骑兵;有了戴梓,便有二十八铳,便有强大步兵;有了戴梓,便有子母炮,便有强大炮兵。总之,只要有了戴梓,赵强所奢望的军工生产便不再是梦想,从此他便不用把武器命脉捏在洋人手里,也不用拿着大把银子当冤大头,更不用每战都要战战兢兢,此人必须要招入麾下,劝不来也要绑来!赵强斩钉截铁般的一拍桌子,眼神说不出的吓人。
  “大帅,多伦禅胡万户有信到!”
  正在赵强满脑子想的都是戴梓及如何把他搞来时,门外卫兵轻声报了一句。
第075章
东进支队的战果
  胡旺派来的人是赵强的老相识,也是老伙伴——四川人林家风,时任第一步兵联队第一大队长,其所掌第一火铳兵大队是关宁军中原吴军旧部最多的一营,因此又被关宁军中众多吴军旧部出身的将领亲切称为“老吴营”。
  因连日赶路,又是一到雅思克就来见赵强,所以林家风的脸上还浮有灰尘,两耳亦是冻得通红,两手更是布满裂口,一眼看去便能见到红肉泛起。
  “手怎么冻成这样?”
  赵强有些怜惜的握住林家风肿得跟馒头一样的手,不胜唏嘘,从林手上所受的冻伤便可想见其吃了多大苦,遭了多少罪。自率众北上后,赵强奉行的便是“与子同衣”的同甘共苦原则,生活上与众多部下一样,并无多少特殊化,但凡出征,也是身体力行,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明白无误的告诉部下:大帅与你们一样!但现在看看自己完好无暇的双手,再瞅林家风那冻得不成人样的双手,赵强如物在喉,感慨万千,自责自己做得还是不够,这不够倒不是说他一定也要把自己手冻坏来体现与部下的一样,而是对东进支队的照顾不够,一些已经在近卫师团、骑兵师团推行的防寒保暖方法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而没有及时传达过去。林家风是高级军官,其手冻成这样,不难想象其下面的军官和士兵又是冻成什么样。想到众多将士因为防寒不得法,而受不必要的伤害,赵强心中自责不以,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能因为前卫师团不在身边就当甩手掌柜,一些事情还是要及时提醒胡旺才是。
  林家风有几月没见赵强,这次闻听胡旺要派人回来和大帅回禀东路支队事务,便请了这差事回来,一是想回来看看赵强、齐壮等老兄弟,二来也是想问问赵强,大军何时南下与清军较量。
  林家风是四川人,对这苦寒之地甚是不习惯,自随赵强北上后便无时无刻不想着南下入关回到家乡的那一天,所以眼见关宁军今非昔别,已有南下本钱,心下便也越发热了起来。他不知赵强已与齐壮等人说过,明年便要南下与清军作战,心中只怕赵强往后带着他们就在这极边之地扎根下去。
  见赵强见了自己第一句话便是关心自己冻伤的手,林家风心中一暖,毫不在乎的“呵呵”一笑:“没事,冻伤而已,养些日子便好。”说完便抽回了被赵强握住的手,垂在腰下,他不太习惯被一个大男人握着双手,觉得有些别扭。
  “冻伤无小事。”
  赵强不理会林家风的言语,而是扭头对卫兵吩咐一声:“去,取些药膏来给林大人抹上。”
  “是,大帅。”
  卫兵闻令忙出屋去取药,民曹组织的商队在三姓曾购回一些药物,当中便有关外百姓常用的冻伤膏。此类药膏的主要组成部分多为动物油脂,与后世所沫用的唇膏十分相似,预防与治疗冻伤也很有效。现军中除了前卫师团,其余师团平日里训练时都是采用涂抹油脂防冻,参与修建雅斯克的民夫们也用此法防冻,效果十分明显。
  “多谢大帅!”
  赵强的好意林家风自然是受了,对于赵强为人他也是十分清楚,知其不是作态作拉拢人心之举,而是真心挂着自己的冻伤。
  不多时,卫兵便取来药膏为林家风抹上,又依赵强吩咐小心的为其手掌裹上白布,收拾定当后方退了下去。
  满意的看了一眼双手后,林家风微一拱手,对赵强禀道:“大帅,属下奉胡万户命令,来向大帅细禀我东路支队东进后的战果,另请大帅示下,我东路支队改编为前卫师团的具体办法。”
  待赵强点头后,林家风方将东进支队东进后的情况大体说了。
  东进支队以第一联队全部,第二联队两个大队外加一千民夫为主力,计四千九百人。东进后,沿途剿灭四个小部落,得人丁一千七百人,攻取多伦禅,打死打伤俄军九十九人,得人丁六百九十人。其后,分兵两路,沿东、南两方向分头进军,东路军挺至多伦禅以东一百九十里方止,共掳人丁一千六百人。南路军挺至海参崴地区,占领俄军据点两处,打死打伤俄军七十三人,掳得人丁二千七百人。其后胡旺率第一步兵联队一部突袭朝鲜国咸镜道水师驻地,打死打伤朝鲜水师三百六十人,俘虏五百七十人,得大小战船十六艘,并沿水师驻地侵袭四周,计掳得朝鲜人一千七百人。
  夺取朝鲜咸镜道水师战船后,胡旺又按赵强所指示库页岛方向派兵四百连同三同朝鲜水师兵登上库页岛,经查,岛上有汉民后裔千余人,另有各族渔民三千多。现已经库页岛最南端建立一登陆点,派兵两百永久驻守,并计划征召岛上汉民及各族渔民一千人充入军中。
  至林家风奉令西来时,东进支队共打死打伤俄军一百七十二人,朝鲜兵三百六十人,反抗的各族百姓四百多人,现治下控制各族百姓共计一万二千四百多人,其中可征用男丁五千七百人,连同东进支队本身兵力,共有可战兵丁九千三百人。
  听完林家风的叙述,赵强很满意,东进支队的战果出乎他的意料,原先只以为能掳得五六千人口便是顶天了,不想却有一万多人。当下对林家风及东进支队的表现夸赞了几句。然后便将事先准备的前卫师团改编方案告诉了林家风。
  根据东进支队目前情况,赵强制定的前卫师团组成办法为:辖四个联队,原第一步兵大队的两个火铳兵大队升为联队,原第二步兵联队的两个大队合为一个联队,新掳的朝鲜人编为一个联队。各联队分辖四个大队,每大队辖四个中队,每中队一百兵,中队下设四个小队,每小队二十五兵。按此方案,前卫师团改编后的兵力为六千四百人。另抽调俘虏的朝鲜咸镜道水师兵及库页岛渔民一千人组建关宁军海军,由总制府直辖,现由前卫师团代管。余下人员则整编为各地治安队及后勤运输部队。
  军官的任命除四个联队长,其余军官人选由胡旺负责。四个联队长人选分别为:林家风、赵果、张义、洛尔。四人中除洛尔是鄂伦春人,其余三个皆为吴军旧部出身。
  定下前卫师团整编方案后,赵强留林家风用了晚饭,并叫来齐壮、贺满川等老兄弟过来聚了聚。晚饭吃的很实在,新宰了一条黄狗连同些香料一锅炖了,众人就这么围在大锅旁狼吞虎咽了起来。中间有人提到了上次在永陵剥的那条狗,因那条狗赵强险些被活剥了皮,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别有滋味。只不过那时围在一起吃狗肉的有三十一人,现在却是有一大半人已经永远吃不到狗肉了,想到死去的同袍,众人都是悲愤不已,齐壮更是难过的掉了眼泪。
  第二日,林家风就向赵强告辞,带人踏上了回程之路。不过来时是空手来,去时却是带了大小车辆三十几车,车上装满了白面和菜油,另外还有很多防冻膏,并且赵强连夜让人做了几顶大黄皮帽子。这几顶黄皮帽子是赵强根据后世某军四野入关时所戴的那种大帽子改进而来,十分的厚实,两边挡子既可放开可遮脸护面,也可卷起来。做好的几顶一半让林家风带回去依样仿制,争取军中人手一顶,余下则是让民曹召集人手即刻制作,争取在半月内保证军中所用。
第076章
预备役师团
  送走林家风后,赵强也不得闲,手头上还有两件事要处理。一件便是从二十八屯及三道屯掳回来的人口安置,另一件则是与俄国人谈判的事。这两件事不处理完,赵强就不能马上动身去北京。虽然赵强很想在元宵节前赶到北京去看看古代的灯会,但是不解决这两件事,他势必不能全心前往。尼布楚方面的谈判倒不急,因为最好的立约时机并未到来,现在只是扯皮的时候,拖着也无所谓。但人口消化和安排却需要马上办理,只有尽快消化这些新得人口,才能保证明年战事发生后,关宁军有足够的兵员补充。
  雅克萨之战爆发的时间是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也就是说现在离雅克萨之战还有一年零五个月,但在此之前的康熙二十三年,清俄双方就在黑龙江发生了数次战斗,这些战斗是雅克萨之战的序曲,也是这场战役的组成部分。有鉴于此,所以赵强一直将明年(康熙二十三年)视为雅克萨之战开始时间,并且本该在后年才来到远东的戈洛文却提前在今年就到达了尼布楚,这个蝴蝶翅膀扇动的后果有多大,赵强还不知,为预防万一,他更要将南下战备的时间提前,否则一厢情愿的等到后年清军兵进雅克萨城下再着手南下,说不定就错过了最佳时机。
  改变,不单单是一方,而是双方乃至三方的改变。赵强改变了现在远东的格局,改变了雅克萨之战前的俄军在东方的兵力部署,自然随同这一改变的就是俄国政策的改变,这种改变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雅克萨之战。历史往往一个小插曲而改变他原来的道路,正如赵强在后世经常看到的历史穿越小说一般,主角在不应该出现的地方不可能的杀了一个人,结果被他杀死的这个人本该是帝国的继承人,最后另一个人登上了皇帝宝座,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就不是主角可以提前预知的了,因为他的预知是建立在那个本该当皇帝的人身上,现在换了个人,他自然无从得知这个新皇帝的一切了。没有办法知道下面发生的事情,主角也将如浮云众生一般,茫然失措,无从下手,毕竟穿越是一个人的穿越,不是一个集团的穿越,没有强有力的后盾,一切只能靠自己。而要以一己之力妄想逆天而为,恐怕只是痴人说梦。知道才会发生,才会去提前布局,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一旦你不知道了,那么你就成了普通人,生死皆沦于他人之手,你所能做的只能是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无法改变别人的命运,改变时代的命运。
  绝不能让本该发生的历史没有发生,至少在没有羽翼丰满之前,这是一个穿越者的定律,如同“适者生存”一般不可改变!
  赵强不想让历史从原来的轨迹上偏得太远,这将使他丧失天时——可以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古人常言成事要有天时、地利、人和。在赵强看来,他现在拥有天时和人和,却没有地利。三者缺其一本就让赵强的反清之路困难重重,现在如果又缺了天时,单靠人和又能怎样。更何况关宁军的这一“人和”本就是建立在胜利的基础上,正是因为屡次的胜利才让或自愿或被迫参与进来的将士能够勇往直前,沿着赵强指定的道路义无反顾走下去,而一旦遭遇不顺,恐怕辛苦所创基业一夜之间便能崩溃,那些被强征来的各族士兵如鸟兽一样散去。
  赵强要的关宁军是一支有着无比坚定信仰的部队,但可惜的是,他的愿望暂时还只能是个愿望,并不能将之变为现实。没有信仰的部队战斗力再好也仅是比乌合之众好些,但是顶多也是一支强悍的强盗集团而已。赵强不想领导一支强盗军队,他想要领导的是一支举世无敌的铁军,事与愿违,他现在必须也只能继续当他的强盗头子,因为建立信仰之前的同化还没有完成,而同化所需要的语言和文化的灌输也没有完成。时间,一切问题的根结核心就是时间。赵强没有时间去做,也没有条件去做,军中知识分子太少,识文断字的人在关宁军中的比例低得让人无语,因此招纳一些汉族知识分子也是赵强南下要做的事情之一。完美的设想很多,但是一口吃不成胖子,没有条件之前,赵强只能等待,被动的等待。
  现在赵强已经改变这个时代太多,但他一直小心谨慎的刻意留下主干,只在枝节上去改变,原因无二,只因他需要雅克萨之战,需要这场可以让他一举奠定关外局面的战争。
  让赵强满意的是,至少到目前为止,一切还是向着好的方向前进着的,戈洛文的提前到来某种程度上阻止不了雅克萨之战,因为康熙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打造好自己的关宁军,谋划好一切,等着那最佳时机到来即可。把新掳来的人丁消化掉,便是要谋划的事情之一。
  南下劫粮总共掳了五千多人丁,路上冻死了三百多(多为老弱),现还余四千七百多人,除去女人和孩子外,可征用的男丁有两千四百多人,其中又有三百多雅发哈鄂伦春人。
  因治下各地并无多少可耕种土地,无须太多青壮男丁从事生产,所以最后赵强和魏季商量了一下,将正在从事雅斯克修建的各族壮丁连同南下掳回来的这些人,组建了关宁军的预备役师团。师团长由吴四兼任,鄂伦春头人乌尔愣为副师团长。其余的人则由民曹负责安排,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预备役师团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常规师团(四大师团)战损兵员补充,战时充任后勤作业部队,平时则在训练之余从事各项工程,如建城、挖壕、修路等任务。
  因南下掳来的人丁大多安置在首义城,所以预备役师团的驻地就设在了首义城。南下劫粮回来后,赵强对之前的布置略做了些改动,原来是将首义城作为一个前沿突出部来安排,随时做好弃守准备,现在则将其提高到桥头堡高度来建设,绝不放弃。南下的这一个多月,除了粮食和人口的收获外,赵强的最大收获便是路线——从首义城出兵经墨尔根越三道屯向南,便可将黑龙江和吉林、宁古塔一分为二,截断任何从吉林、宁古塔、盛京方向北上增援的清军。所以,重新定位首义城便是当务之急,现在首义城除了教导大队外,只有一个隶属于后卫师团的大队。赵强拟在首义城驻扎预备师团外,还准备在开春后将后卫师团也移驻首义城,一旦骑兵师团和近卫师团在黑龙江与清军交战,驻于首义城的后卫与预备两个师团便立即担负截断黑龙江与各地联系的任务,掐断清军增援黑龙江的一切可能。
第077章
平静的尼布楚
  安排好预备师团的相关部署后,赵强便准备动身南下。刘德曾于半月前经后卫师团传回他写给赵强的一封亲笔信,信送到赵强手中的时候是他回到雅斯克的第三天。
  刘德信中言道,他于十二月初四日到达尼布楚,然城内罗刹总督并未与之会面,使团一行在罗刹人安排的驿馆内住了四天后,方得总督府内官员传见。
  不过会见刘德的俄国官员并非戈洛文,而是总督府一平时事务官,类似汉官幕僚师爷之类的文书,具体担任什么职务刘德并不知。见面后,这俄国官员并未如常例指责关宁军侵占俄国土地,杀害俄国军民之类的官面话,只经翻译简单询问刘德几句,对他们远道而来表示慰问,言语之中颇为热切,如多年未见老友一般对待,无一恶语相向。
  刘德不知这俄国官员打得什么算盘,不过观其模样,心知这罗刹人定是有什么诡计,不过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罗刹虽蛮夷之国,但也建国数百年,谅也不至于做那无耻之事,况城外三十里地有后卫师团两个大队驻扎,所带卫队又是百战老兵,人皆火器,罗刹人若是真起歹意,纵使兵力不济,交起手来鹿死谁手也尚未可知。有此依仗,刘德自是不怕罗刹人搞鬼,本着虚虚实实、你来我往的手段也就那么应付着这俄国官员,正可谓宾主双方笑谈甚欢,浑没有两军对阵各属一营的样子。
  客套完毕,那俄国官员便告诉刘德,说他们的新任总督大人这几天并不在城内,这等协商谈判之事下面之人自然不可能做得了主,因此还望关宁使团能够在尼布楚盘恒些日子,待总督大人回来后便立即与关宁使团会商,大家坐下来平等的解决双方争执。
  刘德见对方总督不在城内,也不知是真是假,但有一点他是肯定的,那就是俄国人绝无谈判诚意,笑里藏刀的鬼把戏可是汉人玩了几千年的手段了。想到赵强对其叮嘱,一定要把这场和罗刹人的谈判拖到开春之后,以为己方争取最佳立约时机,刘德便将计就计应了下来,答应对方在尼布楚等到总督大人回来。随后便将赵强亲笔所书谈判条款的备抄件递与罗刹官员,那罗刹官员不识汉字,不知上面写的是什么,因此未有当场之反应,只让刘德等人回驿馆休息,等总督大人回来之后传召即可。
  此一等便等了五六日,却迟迟未见俄方总督回来,也不见俄方接了条款后有什么反应,刘德因言语不通也不能在外围收集些情报,只好每日里呆在驿馆等候消息。算算时间,估计大帅已经劫粮回返,便将这些天的情况写了书信,派人送到后卫师团送抵雅斯克,呈大帅亲览。信的最后是请示赵强接下来他该如何做,若是罗刹人一直不予反应,使团是否还继续在尼布楚等,另外还小心提醒赵强恐罗刹人所谋非小,还望多加戒备。
  看完刘德的信,赵强对着地图凝思看了半天,又反复看了刘德这封书信,最后才提笔写了回信,告诉刘德不要着急,慢慢等,耐心等,俄国人说什么时候谈就什么时候谈,在此之前千万不要主动去找俄国人,就在驿馆里呆着就行,要做出一幅我并不着急于你谈判的姿态出来。随后又给左铭南写了封信,命令他加大对杜吉根思克、额尔古纳城等地的戒备,并广撒侦骑严密监视尼布楚及雅克萨地区俄军动向。另外鉴于北地冰雪成灾情况,责令后卫师团赶制雪橇保证两个大队能够快速机动。
  赶制雪橇保证两个大队能够快速机动,是为了防备戈洛文对使团和尼布楚城外那两个大队下手,但赵强不相信戈洛文敢在这冻天雪地里发起一场进攻,因为这对进攻者而言无疑是一场噩梦,他的判断是戈洛文也在拖,因为他需要时间调集他需要的兵力,以在开春之后夺回失去的土地。正如赵强在这个时候选择和俄国谈判一样,戈洛文也是在利用这场谈判打烟幕,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想为己方争取时间。只不过一个是真的想谈,另一个则是想打而已。
  谈判是建立在实力上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谈判只能是让出更大的权益,要想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有让对方感受到悬在头顶上的利剑才行!赵强相信戈洛文肯定也明白这个道理,否则他就不是什么“东方之鹰”,也不会凭借在东方的作为成为彼德的重臣了。算来算去,在东方戈洛文能够调动的部队,除了黑龙江流域的俄军,就是盘踞在贝加尔湖一带的哥萨克骑兵,还有那些已经归附俄国的蒙古部落(如布里亚特蒙古人、茂明安蒙古人)了。
  只可惜,上天不会再给他时间了,开春之后戈洛文将清醒的意识到,他的最大敌人不是关宁军,而是来自南方的满清,到时恐怕他会求着关宁军与他立约,而不是打着怎么消灭对方的小算盘了。为了以防万一,赵强还是让左铭南做好战备,若是戈洛文真的疯了,那就让他的疯狂埋葬自己,也埋葬俄国在东方的最后希望吧。
  谈判只不过是权宜之计,条约也不过是块遮羞布,条件成熟时,赵强根本不会介意撕毁什么破条约。
  给刘德和左铭南分别下达命令后,赵强叫来魏季,问他南行商队安排得怎么样了。魏季回答说,一切都安排好了,此趟共组织了四百人,一百三十辆大车的货物,只待大帅一声令下,商队便立刻可启程。
  赵强听后点了点头,告诉刘德明日便动身,他走后,民曹的事情切不可有所怠慢,各项交待的事情一定要尽快完成,否则回来之后定不饶他。魏季一一应了,最后有些犹豫的上前道:“大帅乃全军之主,我关宁军前程安危皆系于大帅一人之身,倘若大帅有失,所有努力皆付云烟,终是一场空……为我关宁军计、为大帅计、为千万汉人计,下官斗胆请求大帅切不可孤身南下犯险!”说完“扑通”一声跪在了赵强面前,“咚咚咚”的磕了几个响头,请求道:“京师乃满清重地,大帅是为吴逆逃犯,纵使可到三姓等地走上一趟,又如何能过得了重重关卡到得了京师呢?”
  “你起来。”赵强叹了口气,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扶起魏季,苦笑一声道:“你道本帅愿意去冒这个险吗?实乃不得已啊。”
  魏季闻言愕然道:“我关宁军已成气候,占地众多,兵强马壮,大帅有何不得已之处非要去那险地呢?”
  赵强无声的走到窗边,轻轻推开窗户,但见外面正飘着雪花,一片一片落在屋外树丛,感慨一声扭头对魏季道:“魏季,你是最早随我北上之人,本帅也不妨与你直说吧,今我关宁军虽已有气象,但毕竟根基太浅,这关外苦寒之地又是地广人稀,若想挥师入关,单靠眼前的兵马是万万不够的。”稍顿一声,续道:“你可曾觉得我关宁军目下境况与那三国之时的蜀地何其相似,以少兵伐大国,纵使强于一时,也终有力不济之时,而那力不济之时便是你我葬身之时。所以本帅无论如何也要去京师一趟,不为别的,只为那永久之力!”
  “永久之力?”魏季不明这永久之力指的是什么,一头雾水的望着赵强。
  赵强也不好和他太过解释戴梓的事情,怕他再劝,斩钉截铁道:“我意已决,你无须再劝,待本帅走后,你做好自己的本份就是,如此也算是为我,为你,为咱们关宁军添力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2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