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校对)第9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4/1025

  这著书人里有他孙媳。
  陆丞相还和大长公主私下里夸奖宋茯苓,虽然惜字如金就四个字“是个好的”,但这是第一次夸奖。
  而且能从这简单的四字里,清晰无比的感受祖父对孙媳的赞赏,以及忽然冒出的,长辈对晚辈的疼爱。
  大长公主笑,她这夫君有时候和那颜品堂一样,对真有学问的人很是喜欢。
  尤其这是未来孙媳,就更感觉到与有荣焉。
  而且别人不知晓,她却是知道的,就珉瑞高中举子头名的卷子,眼下就被陆丞相在珍藏。
  别看珉瑞没考之前,还表现出拦过不让考,可考完后,谁都比不得陆丞相高兴,够偷偷对着卷面乐呵浮几大白的。
  在京城发生这些事时。
  在宋福生他们一行人游玩完,终于启程往回走时。
  在宋福生趴在马车上,米寿手心满是药油在给姑父按摩,宋福生舒坦的嘿呀嘿呀忽然换成两只大手,他扭头一瞅,陆畔接过药油在他按摩时。
  在回程路上的临时住处,陆畔在给最前面的宋福生搓澡,米寿坐在陆畔身后给陆畔搓澡,宋福生老脸洗的红扑扑对陆畔说,“你使点劲儿”,陆畔一脸喊,头也没回就说米寿:“你也使点劲儿”时。
  黄龙本城池,黄龙下面各县衙门口处,张贴出同一告示。
  告示内容,俩字总结:招聘。
  咱们知府大人要给女儿招聘,厨娘烧火煮饭的四位,只要人爱干净就行,煮饭不必多好吃,他打算趁女儿没出门子前,可以自己教嘛。
  招聘聚齐黄龙地区老手艺很牛逼的家具师傅,要求只要能听懂他话,会看他画的图就中。知府大人打算亲手给女儿画一套陪送家具。
  招聘丫鬟二十位,这个要求就多了,密密麻麻一串字。
  比方说,要有识字基础的;丫鬟里要有伶牙俐齿的,这适合帮闺女掐架,闺女不回娘家说委屈,让这丫鬟回娘家学话;
  丫鬟里要有白白胖胖,吃饭香,看一眼就能下饭的;
  丫鬟统一性格都得给他开朗的。别他女儿本来能想通的事儿,身边总围着爱唱衰的人,心情该不好了。
  还有,最好会点儿跟头把式的。
  想招聘会点儿武功的姑娘还能理解,防身嘛。
  敢问宋知府,您这里写要会杂耍的又是闹哪样。赶明帮你女儿翻墙啊?
  就以上这些,在花海里跑动的宋茯苓,统统不知道。
  她正高兴于老爸决定,要带他们去参加展销会了。
  黄龙地区,第一届展销会,正式拉开帷幕。
第八百六十六章
亲爱的朋友来相会(二更)
  给外人的感受,宋知府是掐着时间回来的。
  实际上,宋知府是紧赶慢赶,一路真是没敢怎么耽误往回跑。
  在开幕式的头一天,宋知府的车架终于露面。
  而彼时,秦主簿手里已经攒出食指厚度的文件等待宋福生审批,不知道的还以为没有宋福生,黄龙地区的地球要真不转了呢。
  这趟来,秦主簿将积攒的文件全给带来。
  ……
  此次展销会的地点,没选择在黄龙府城,而是在查干湖这里。
  车队离很远,宋茯苓就兴奋趴在车窗处,探头望向那里的热闹。
  查干湖,水波粼粼,河那面是一片种植水稻的田野,禾苗抽穗,适合北方踩压的水车在抽水,还留出空地打场。
  山边牛羊成群,更远的地方种植一大片高粱。
  而河边这里,搭起无数大帐。
  从远方赶来的客人们可以住在帐篷里。
  每个帐篷里面有床,有桌,有茶壶,有浴桶,甚至还挂着黄龙特色树皮画,还有这时节盛开的野花。
  客栈的上间是什么样,帐篷里的布置就什么样。
  大家在河边怎么住并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离帐篷不远围城大圈的“专柜。”
  贵重的松花石大帐。
  黄龙皮草,东北皮毛。
  黄龙大米黄豆预定装柜。
  人参专柜。
  蜂王浆,蜂蜜。
  林蛙油,林蛙预定。
  鹿。
  各种当地虎狼大补酒等等,数十上百的特产等待预定。
  连豆瓣酱,腐乳,咱当地的冻豆腐都有。
  可以说,这次展销会集结东北所有有经济价值的特产。
  像宋家,有仨买卖。
  一个是卖辣椒,辣椒面、辣椒块,辣椒酱,麻辣锅底。宋福生他大哥带着人手正驻扎在这里。
  说起辣椒,在这里要提个插曲。
  这次边境之行,宋福生指着高丽妇女卖的辣酱,说陆畔,看见没,特娘的,那里早就有辣椒不进贡。
  陆畔很意外,同时也恍然,那么茯苓的外祖是从这面得到的辣椒?
  宋福生教女婿:“外面啊,除了咱们朝廷,还有许多小国,有机会真应该去瞧瞧,哪个小国备不住都有好东西。”
  “恩。”
  “你就只恩啊?还要多赚钱的,到啥时候黄白之物再俗也都是实力。挣了钱,好车算个啥,船坊算个屁,咱家要有大船,船上啥都有,别人出去玩乘车,咱家乘大豪船。”
  扯远了。
  再说回宋家第二个特产专帐,马老太点心店。
  这小点心店发展到现在,经老太太心爱的小孙女宋茯苓之手,先不说点心,只牛奶就在这两年被玩出了花。
  奶皮子,大奶糖,奶块,奶砖,奶酪的,全摆放在那里。
  但最扎眼的,最吸引外地采购者的还是最实用的军粮,被人一眼就盯上,还是列巴。
  这不嘛,马老太前脚下车,后脚就被迎走。
  在点心店大帐里的大闺女宋银凤她们,被外地官员问及你这列巴多久能运去啊有点儿慌。
  马老太一来,反问各地府衙征收粮食需要用多久时间?回答最晚半年内。
  马老太说,她能仨月内,指定比你征粮更快交货。
  咋交啊?
  那你就别管啦。
  你这面要是量大,别说运列巴,我们师傅都能运去。
  咱人啊,最不怕的就是折腾和辛苦。
  这是咱们老祖宗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
  你就说要多少吧。
  看见没,王爷就在那里站着呐,兵卒们专吃这个,他们需求量大不大。
  在最难的日子里,第一批大量的军粮就是出自她马老太这里,这都是履历啊,一般人哪有这经历、实力、和大量生产的经验,你掂量掂量,这说明完成过大单子,所以说,甭担心。
  而且老顶饿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4/10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