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校对)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1025

  当着告状的小松鼠面前,大王呜呜叫着劝道:“土匪,土匪一样的人类啊,算了,咱不和他们计较了,大不了等他们走后,我们重建家园。”
  “哎呀,这可都是银钱呀。”宋里正撅着腰,不停捡熟透了松树塔。这时候他腰也不疼,腿也不酸了,一口气能匍匐前进至少五百米远。
  王婆子也撅着腚,正好捡到树下,才要坐在树根边歇口气,结果郭老大在树上一下子踩秃噜了,瞬间滑下,滑下时喊:“快躲开!”
  王婆子连滚带爬,手里的小筐都甩飞了,赶紧躲开,后怕的不行。
  郭老大下树后也臊到不行,不是差点砸到王婆子臊得慌,是裤裆开了。
  “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当谁爱瞅你是咋的,你捂啥啊,你瞅我臊么,赶紧干活。”
  而此时意外又再次发生。
  树上的大郎腰上拴根绳子,绳子是四壮给他栓到树顶的,起到像安全绳一样的作用,也是没踩住,呼噜噜就滑了下来。
  宋茯苓可没有王婆子的好运,她是结结实实被大郎哥踹翻在地,不踹翻不行啊,怕砸到妹妹。
  宋茯苓趴在地上,满脸土,后背被踹的直咳嗽,边咳嗽边带着哭音说:“我的松茸啊,摔烂了。”
  松茸?
  宋福生和钱佩英第一时间立起耳朵:“什么松茸?”
  宋茯苓抹着眼泪坐在地上看爸妈:寻思你俩是不是傻,松茸还分什么不什么吗?
  就是那个奥运会菜单里的那个松茸,舌尖上的中国那个松茸,你们以前花好几百一斤给我做吃的松茸,高考给我补脑那个松茸。
  宋福生赶紧抢过女儿手里的蘑菇一看,然后和钱佩英对视,俩人在心里异口同声:我天,松子跟这松茸比起来就不值钱了。这可是山里人有可能几年都挖不到多少的野生松茸。几年时间它才能长的好,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
  如果能买到真正野生的,那这东西抗癌、泡酒益寿、滋养身体,药铺子指定高价收。
  “哪找到的?”宋福生问女儿道。
  “树根那,我才挖出一整个,大郎哥就给我砸了,全烂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更(求月票!)
  宋福生用树枝棍,小心翼翼挖出剩下的松茸,动作放的很轻,怕伤到蘑菇根部。
  钱佩英往筐底铺草,铺树叶,这才接过放进筐里。
  马老太在旁边算是看明白了:“三儿,这东西很贵?”
  宋福生点头。
  “有多贵?”
  “咱那松子七八十文一斤,十几斤卖不上一两银。人家这个,品相要是保持的好些,我估摸一斤就能卖一两银子。”
  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马老太仍是倒吸口气,还确认一遍拧眉问道:“不是晒干的,就这湿的卖?”
  宋福生点头。
  大郎也在旁边吸口气,怎的蘑菇还能这么值钱,怎么会比肉贵那么多呢,蘑菇有啥吃头。
  那?胖丫妹子刚才挖出的是一个大号的,让他一脚给踢碎了,换句话说,他竟然踢碎了许多银钱?
  “你们也别不信,这叫药用菌,往药铺子里卖的,五六年才能产出一回,五六年,人这一辈子才能活几个五六年,它能不贵吗?”
  噢,难怪了,这回支耳朵听宋福生讲话的都听明白了。说治病他们就懂,病,那是谁都敢治的吗?但凡进药铺子指定贵。
  马老太听完在心里不停重复着,一两,一两。
  她四处瞅了瞅,猫腰找了根树枝就奔远处去。
  宋福生的大伯娘速度也极快,跟在马老太身后就走。要不说最了解你的人永远是敌人呢。
  王婆子和郭老太太相对慢半拍,还捡么松树塔敲打什么松子啊,找蘑菇,找多多的蘑菇,娘呀,一两一两的卖,先整它几筐,回头落定盖一排房子。
  宋福生服了这些听风就是雨的老太太们,冲她们身后喊:“不准走太远。”
  钱佩英跟着补充道:“应该没有多少了,不行回来吧。都长在树根底下,天冷,这是凑巧松针落下盖上才留下的。”
  没人听她那个。
  有时候,用城门官徐主事曾脑补的原话就是:运气这事谁能说得清。
  马老太她们猫腰转了一圈一圈又一圈,再往远走就要脱离大伙视线了,也不敢往深走、怕被猎物叼走,真的是一个也没挖着。
  人家宋茯苓溜溜达达的,很随意的就在四壮爬的树下面又发现了。
  最可气的是,钱米寿来了,“姐,松茸长什么样啊?蒜苗子说能卖很多银钱,那米寿帮你挖。”
  宋茯苓随手一指筐,米寿蹲在筐前探头瞅了瞅,菌盖上有小斑点,噢,记住了。
  过一会儿,犄角旮旯的一颗大树下,钱米寿招手:“姐姐,你来,你看这是吗?”
  马老太她们先到的,探头一瞅,娘呀,一堆。不对啊,她们刚才路过怎么没瞧见。
  宋福生也赶到了,从心里往外感叹:“钱串子果然名不虚传。”
  就这样类似的情况,连续发生了三次。
  发生第一次时,马老太还觉得可能是她们不细心。
  第二次时,马老太开始唯心主义了,认为是她们一大把年纪没福气,那就换岁数小的上呗。
  不让大丫二丫捡松树塔,也给宋金宝抓了来,王婆子给她家蒜苗子也抓了来,小翠都没给蒜苗子咬咋地,那指定是必有后福的。
  可这些孩子,半个林子里转悠,捡了些蘑菇,去掉有毒的,全都是普通蘑菇,没有松茸。
  宋福生很是无奈道:“都和你们说了,要是一片片长,能值钱吗?那就是草了,那普通蘑菇也不值钱,快干活,别把时辰浪费在这,松茸本就没多少。”
  话音才落,钱米寿指着树根那:“姑父,你看,这树下是不是呀?一堆。”
  宋福生:“……”
  第三次,姐弟俩一南一北,一人撅在一颗树下异口同声喊道:“爹(姑父),又找到了。”
  马老太服了,心服口服了。
  她一边用粗木枝敲打熟透的棕红色松树塔,敲打几下,松子就会从鳞片里掉出很多,一边抬眼皮观察米寿,给米寿看的怪不得劲,直绕着她走。
  马老太心想:不愧姓钱。包括胖丫,不愧是姓钱的生的。
  就在这时,一阵惊呼声响起,只看四壮懒得下树再爬,直接从这棵树上跳到了旁边的树上。
  宋茯苓惊魂未定,手指甲里塞满了泥土,用小手遮挡阳光,不错眼的往上瞧。
  此时不止四壮,就她埋头挖蘑菇这么一会儿时间,附近的三十几颗松树上全都有人,高铁头和大郎哥他们都在那上面,有的人身上绑了绳子,有的根本就没绑,因为绳子不够用。
  还有十几个正在往上爬的,爬着爬着经常会踩秃噜掉下来,却一遍又一遍不放弃的再往上爬,累的满头大汗。
  她爹就在那半截树上挂着呢,听说话就知道累够呛,说没脚轧子太耽误功夫。
  这伙相对笨的人,基本上都是年岁三四十往上的,或是肩膀有伤还没好的,即便爬不到树顶上,那他们也有招。
  他们用手中的大长树枝子,费劲的抽打松树上端的松树塔,劈里啪啦熟透的松树塔就会掉下来。
  而眼前的这些松树有多高呢,宋茯苓目测,最矮的树相当于现代楼房三四层那么高,大多都是五层到十层楼那个高度。
  不过,相等于十层楼那么高的树,整个树身会粗的根本抱不了,两手环不住,想爬上去是虚妄。
  在现代时,宋茯苓曾经看到有在楼房外粉刷的师傅,那些师傅们坐在一个像桶似的东西上,手上握着刷子,每每当她经过时,粉刷师傅如果唰的一下快速降落,都会给她吓一跳,替人攥拳紧张。
  可想而知,眼前的一切可不是现代社会,没有那么多保险措施,他们这伙爬树的人要比那些楼外面的粉刷匠更危险。
  马老太敲完一袋子松子了,捶了捶酸疼的腰又拽过一袋子,发现小孙女傻愣愣的站在那,“想么呢,不干活。”
  “奶,”宋茯苓眼神又落在正不停弯腰捡松树塔的那些老人、女人、孩子身上。她妈就在那里头,忙得头都不抬:
  “奶,大伙得豁出命爬树敲掉十斤松树塔,下面的人把这十斤松树塔捡回来,再用棒子一个个敲,敲出松子,十斤松树塔,才能换来一斤松子,一斤松子卖七八十文。”
  “对啊,是这么个帐。这帐我早算明白的了,不用你再教我。你像咱家二十多口人,用七八十文买干粮,正好是一人分一个饽饽吃。”
  “我是说,我从来没觉得挣钱这么难。”
  “嗳呦天老爷,你能不能过来干活,要不然你再去找找蘑菇,别搁那呆愣愣的。
  就这还难?哪难了?
  你知道有多少人想这么犯难一回,他都没咱这好命。
  这人啊,就怕想挨累挣钱都挣不着,或者白挨累却挣不着,你和那样的比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10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