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校对)第8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6/1025

  你一天吃好的喝好的,就算算账,哪那么多抱怨。”
  一听吃,宋茯苓看了眼更漏,“娘,晌午啦,咱俩用黄油煎松茸吃啊?再煎些五花肉,用生菜包着吃。”
  钱佩英被气笑,望着闺女去小厨房欢快的背影心想:
  再这样下去,你比太后吃的都好。
  毕竟太后大热天都吃不上新鲜的松茸。
  因为那东西新鲜的放不了几日。
  要想保质期长,除非将新鲜的冻上。这种天气古代这里拿啥冻?冻完还要一路给运去保证不化掉。再想多储存一年半载就是和对待普通蘑菇一样用晒干的方法。
  所以说,太后也就能吃个松茸干。
  在她闺女这呢,前脚收上来新鲜的,后脚让外面做活的妇女用竹片将松茸脚刮干净洗干净,端进来切着就煎。
  收上来新鲜的猴头菇,她闺女要么炖鸡汤,要么炖排骨。
  收上来的榛蘑,炖小鸡。
  再过段日子,新鲜人参采回来,钱佩英一点不怀疑,她闺女敢将上百年的人参叼嘴里。
  在宋茯苓在小厨房煎松茸时,大门外挂的铃铛叮叮当当响起。
  没一会儿就有妇女进来报,十五道沟村来送山货了。
  钱佩英戴帷帽急忙跟着出去。
  眼下,会宁县下面九十多个村庄都知道县里收山货。
  老百姓们自发的上山采摘黑木耳,采蘑菇,都给摘好晒好,蘑菇按照品类分好。然后以村为单位,用牲口给运到钱佩英这里上秤。
  钱佩英会核对检查后记账,半个月一结账,将银钱结算给送货的村代表。
  这些来县里的村代表回头再给乡亲们分发。
  各村的里正很积极,不是为挣差价糊弄百姓,在宋福生这里也不存在这种情况。
  宋知县在下发通知时就写明榛蘑多少文钱一斤收,猴头菇多少钱,松茸木耳多少钱之类的,怕老百姓们不识字,他派去贴通知的衙役全是识字的,咣咣敲锣念给老百姓听。
  各村的里正很积极,是为争先进村,为政绩,为奖金,为得在知县大人那里挂上好名。
  尤其是那些毫无特产的村庄,没人参不收蜜,山货再比不过别人可完啦。
  年底,知县大人说要召开大会,到时再见,现在不用拜访。
  而且会上要公开各村副业收入,倒数三名会被点名批评。前三会以县衙名义给奖励,县老爷还会请吃饭。
  钱佩英出现,运山货的民夫们早早就低下头跪地:“夫人。”
  十五道沟村是个偏远村,这是
第一回
来,还不懂规矩。
  钱佩英戴着帷帽告知道:“以后来,不用跪。见我也不要叫夫人。”
  那叫什么。
  “钱大当家的。”钱佩英示意汉子们起身,赶紧卸车上秤。
  院落的妇女们放下手中活,急忙帮着汉子们将合格的干蘑菇和木耳,一袋子又一袋子向库房运送。
  要说这大厂子里正晾晒的新鲜蘑菇木耳是哪里来的呢。
  下面各村既然运送的已经是干爽的,为何还有新鲜的。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此时正在长白山上带队打榛子核桃松子的四壮和铁头了。
  这俩小子属于一走一路过,让那些打山货的汉子们顺手再弄些蘑菇木耳。
  上千人的队伍在外面散着。
  山下是会宁本地镖局的车辆等待。
  每日到了傍晚,都会从山上背下来一袋子一袋子的榛子核桃,现在松子还不行,没到时候。
  这家镖局的老板,本以为要心灰意冷收拾收拾关门大吉。
  却不想家里来了位富贵爷,富贵爷可是县太爷的亲眷。
  不但没恐吓让路让他关门大吉,而且还给他介绍运输活计。让帮忙运货挣钱。
  就这,还不是最让他感动的。
  最让会宁本地镖局老板感激涕零的是,贵爷说啦,让他不要多想,活只会越来越多。
  就算将来千里马镖局来啦,也不会影响到他接单子帮商户运输,因为千里马不接这种单子,没空。
  还告知他,镖局要是在外面跑镖被劫道了,别不吱声闷着认下哑巴亏,回了会宁就去找知县大人。
  大人说啦,咱们会宁在外的队伍,要是在途径哪里出了问题,做为一方父母官,百姓不敢伸张,他给找当地官员问说法。
  这位镖局老板曾经是道上混的,要不然也不能做这行当。
  听完这话,心潮澎湃。
  竟然觉得知县大人有江湖气。
  想起这么多年跑镖的辛酸,上供的那些钱,眼圈都红了,这是头一个官员敢说出:你们在外面受委屈,本官为你们做主。
  (本章完)
第七百八十九章
游刃有余(两更合一)
  这不嘛,富贵今日又来找当地镖局老板。
  “贵爷,还各村收什么,咱就没听说过那东西还要花银钱的。
  我直接让兄弟们在山下等山货的时候,别像木头似的站那傻等,留几人守着车辆,剩下人就去顺手割红毛柳白毛柳。
  回头摞在山货上拉回来,给您送去,您放心,指定办妥妥的。”
  宋富贵拍下镖局老板的肩膀笑道:“那和兄弟们说一声,回头等忙完这阵的,我请大伙吃饭。”
  “哎呦,贵爷,那您真是给他们脸,他们哪配有那福分,不就是出点力气算个屁。倒是贵爷您今日,赏个脸,别着急走呗。您从进院,我就让屋里的张罗饭菜,鸡都杀完了,蘑菇也泡上啦,留下喝点儿,啊?”
  宋富贵一甩头发,“不行,我得去看看房子盖的咋样,手里的事一样接一样,改日吧。”
  富贵出门驾车就走。
  之所以特意来嘱咐准备红毛柳白毛柳条子,是为福生的二哥宋福喜准备的。
  福生说了:
  咱不能挺贵的猴头菇和松茸之类的蘑菇,一大袋子一大袋子的那么向外卖。
  那成啥啦,好东西也看起来像不值钱。
  弄些红毛柳和白毛柳编筐,编出一个个红色白色大大小小的花篮,到时普通干蘑用袋子装,敞开袋口卖。
  好蘑菇和咱们特产椴树木耳要用花篮装。
  人参采下来处理好后,那更要根据年限、等级、分根装在木盒里。盒子里锦缎包裹,木盒外刻会宁长白山字样。
  甚至最头等的参,不仅要用木盒锦缎,而是皮包装,弄个手拎,一个小箱里装一根头等参。
  造成一种,要让所有的买家以及跃跃欲试想买的顾客认为,会宁卖的真是稀有难得的好东西,买一样少一样,凡是买此类只认会宁出产。
  相应的,包装上来,价钱就要提高。
  提价并不可怕。
  好东西就是这样,除了贵,它没毛病。
  拎个包装盒出门,都要让买家有无上优越感,老百姓凭外包装就能知晓,窃窃私语,这人拎的是长白山的贵物什啊。
  福生这么一形容,富贵就懂啦。
  这就相当于福生当初应试,那些举子们配备的考篮,好考篮,人有面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6/10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