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校对)第7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4/1025

  “好。”外面的百姓不知是谁喊了这一嗓子。
  刚刚听的云山雾罩都以为要完了。
  没想到青天大老爷几句话就变成了那万老大蹲大狱是蹲定了。
  百姓们再次叫好。
  因为宋福生在路过万禀义时轻飘飘说,“藐视公堂,上夹板。”
  官吏们不敢耽误,再不是在十里亭外原地不动的样子。
  万禀义这时才有些慌:“你们敢。”
  宋福生惊堂木一拍:“上!”
  没一会儿,万禀义十根手指就血呼啦一片,就这,施刑的衙役还算留了劲儿,心里抱着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心思。
  万禀义疼的在喊,百姓们在外面呸,早就应该让他受罚,万家盘踞会宁太多年。
  更有好些商户偷偷摸摸攥拳咬牙,听万禀义疼的吱哇乱叫,感觉心里那口郁气慢慢消散。
  更有年纪大的老者激动着说,看出来啦,来了新的青天大老爷,这天呐,它好像都亮了。
  夹板上完,宋福生没解气。
  百姓们越是叫好的欢畅,他越是来劲。
  这万禀义都要成公敌了,那就好好折磨他,当狂欢。
  “去,将外面那两位巡检叫进来。”
  两位巡检都不忍直视他们的头儿,脸色很难看,目不斜视的走了进来。
  “来,本官命你们俩扇他。罪名是这位罪犯与本官自称我我我的,如此不会回话,扇到他干脆就不要回话为止。”
  “大人?”
  “大人!”
  “怎么,又要违令不从,还是他受所监临这事儿,你们也参与了,怕他咬出你们?”
  两位巡检当即跪地,“大人,属下冤枉,请大人明察秋毫。”
  宋福生说,我这不是在明察呢嘛,你俩先动手吧。
  其中一名巡检回身看向满手是血的万禀义,万禀义此时有些要疼昏过去了,他一咬牙:“啊!”啪的就是一个嘴巴。
  另一名巡检也不敢耽误,新知县说的多明白,就明晃晃的威胁他们。就没见过这样的官员,太无耻。
  而他们又没有办法,再仗义,也要先保自己,只能转回身也对万禀义的脸左右开弓,扇倒万禀义后,再给拎着头发拉起来重新扇。
  秦主簿看万禀义那惨样,又瞟眼对面吕县丞发白的脸,差些笑出声。
  自认为自己很干净,不怕查,不怕万家咬。
  小心翼翼的趁乱上前,在宋福生耳边出谋划策道:“大人,趁着罪犯神志不清,不及时画押吗?依属下之见,最好趁此定下受财数额,别回头他只承认小数目。”
  宋福生上下扫这人一眼,瞧你这小人样。
  “本官不能趁神志不清乱定,那成了什么。”
  恩?
  秦主簿万万没想到宋福生这时候又摆出清官的架势,心想:你觉得你像清官吗?
  你一来就骗人,先说万禀义是要杀人,又说要劫你。
  很明显,你就是在给他下套。这时候又一身正气了是不是晚了些。
  宋福生看出秦主簿认为他虚伪了。
  不,别误会,本官是表里如一的。
  宋福生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要屈打成招,朝廷命官要以理服人。有些时候查账就好,万家账本上去掉合理的收入,剩下的不就是万禀义受财的吗?”
  秦主簿惊愕的瞪着眼睛,心里咯噔一下:
  新知县做人太狠了,这事太刺激,他喜欢。
  艰难的咽了咽吐沫,秦主簿拱手言笑:“还是大人深谋远虑,属下多嘴了,属下愿为大人肝脑涂地。”
  话还热乎着,外面的百姓刚自发的跪下拜宋福生,这算是会宁百姓们迟到的欢迎。
  终于迎来为民做主的好官。
  万家老二老三带着四百多名家丁,以及酒楼、赌场、妓院的手下们来啦。
  百姓们吓的四散。
  秦主簿站的离宋福生很远,一副怕报复宋福生牵连到自己的模样。
第七百六十五章
本官的后盾是老百姓
  这大县衙,真阔气,占地面积老大了。
  马老太和王婆子站在后院园子里,喜滋滋的研究将花拔掉,要沤粪,种些什么菜,就听见前院衙门处传来嘈乱声。
  马老太脸上的笑容消失:“什么动静。”
  在屋里收拾行李的钱佩英,手里拎着衣服挂也出来问道:“那是什么声,去个人,看看前面是不是出事啦?”
  宋茯苓从另一个屋子出来,站在屋门口侧着耳朵听动静,皱眉说:“没事儿,娘,可能是万家集结人手在聚众闹事呢。”
  “啊?那还没事儿?你这孩子心咋那么大,万家能集结多少人,咱心里可没底儿,那是坐地炮啊。你快去,让你哥赶去前院,他死心眼,这里不用他了,护好你爹就行。”
  宋茯苓边摆手示意钱佩英稍安勿躁,边说着:
  集结多少人也没用,咱们家人,一个能抵十。
  打掉万家打头的,剩下都是混在里面滥竽充数的。
  就不信了,万家至多带千人呗,干掉一百人不就得了,娘慌什么,闹事的队伍就散花子。
  这个结论,宋茯苓可不是瞎说。
  她是根据二战后有好几个国家统计的结论得出。
  二战过后统计,在双方实力火拼时,能有多少人实心实意向前冲,答案是百分之十。
  所以宋茯苓并不觉得有危险。
  因为他们一家来到古代,九族们有过几次实战经验。
  虽然她没有亲自参与其中,但是就凭她爹靠着小小的地雷,连个大炮都没有,就几次带领九族冲过人数极多的战火区,更是说明当初的敌军大部分的人是混在里面的,遇到危险就撤。证明了二战的结论。
  而咱们九族的人,也并不是身手有多厉害。
  他们能一次次遇事不怕事,是他们家人心齐,里面没有一个是混在队伍里滥竽充数的,不存在百分之十的人敢用于冲锋。
  他们是百分之百,会遇到危险,怒发冲冠齐上阵。
  宋茯苓赶去前院,那几步路走的,看的钱佩英这个着急。
  这可真是遇到大事有静气。
  宋茯苓:我当然要有静气了,刚穿越来那阵,我都慌张了,那时很丢范儿的。
  在宋茯苓扯着四壮去前院时,宋阿爷正指挥道:“丫头们,小子们,都给我上墙头,箭弩准备好了。前院咋样咱不管,但咱后院,要是有人胆敢跑后院门闹事,见到一个就给我射倒一个。”
  马老太也小跑过来说:“对!”
  院子里的孩子们,包括米寿在内,就像是要抢糖吃似的,抄起自己的小箭,背好箭羽袋就嗖嗖嗖接二连三趴梯子。
  王婆子说,擦他奶奶个腿的,我大饭勺呢,看我铁饭勺削不死他。
  九族人,主要是很生气。
  他们当宝儿一样捧在手心里的福生,在十里亭外,指挥不动那些衙役,那尴尬的一幕,坐在车上的这些家人瞧着都心疼。
  人家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他们家福生到了这里,是一个实心实意的帮手也没有。
  眼下,在前院判个案子,那姓万的错了就是错了,还敢围攻县衙,这可是皇上给朝廷命官设立的家。
  太欺负人,这是有多不怕福生这个朝廷命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4/10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