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校对)第7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4/1025

  虽被留在京城,但是却以“学习行走”的资格留下,毫无实权。打比方,著写什么都不能留自己的名。熬吧,要熬至少三年。
  这也是宋福生说的第二点,不止提点杨明远,在这场酒局里,连同那四位留京的进士一起提点。
  他说:
  生活上的清简不算什么,哪个刚到京的官不经历这个。
  要注意的是,京城一个砖头掉地,恨不得砸的全是官员,海了去了。人一多,各方关联的线就多。
  有的官员,你看着他是六七品,甚至在你之下。
  实际上,搞不好人家家里有爵位,家里有二品三品的亲爹、伯伯、叔叔、大姨夫、四舅、老姑父。
  像丁探花,像林同年。
  杨明远坐在宋福生身旁,早就喝的脸通红。
  听闻这话,脱口而出,瞅那样都漏了本性,哪像个状元,胆小道:“您怎么就没留下,您要是留下就好了。”
  宋福生端酒杯瞅他一眼,不能再吓了:
  “明远,你太年轻,今儿我喝了不少,就多说你几句。
  有些时候,你真不必自嘲自卑。
  记得我那时候榜上无名,你给史书落榜人物写了一封信送与我,今日,我也送你一个人物,张孝纯。
  咱今儿不论他其他。
  只论他农民家庭,勉强糊口,天生学习能力强,上天给了副好脑子,一表人才,最终为相。”
  杨明远笑的眼中星光灿烂,他没想到叔提这人。
  其实他也欣赏这人一点,倒不是叔说的那些,而是此人的娶妻经历。
  中进士后,拒绝对仕途会有帮助的高门小姐,回了老家娶邻居吉家女儿,是吉家借此人书读,不忘吉家恩情。
  甚至在吉家大小姐嫁给此人只活了没几年后,此宰相又娶吉家的另一位女儿是位盲女。吉家两老都拒绝了,说配不上相爷,盲女找普通人都不好找。此人却说,别人不照顾,他就更要照顾。
  吉家施恩,此相感恩,好人有好报,杨明远很欣赏这点。
  只是……杨明远看着宋福生的眼睛,他不能叫叔为恩师了,叔是金口玉言被承认的天子门生,和他这个百姓眼中通常的天子门生不同。他再叫,就是占便宜。
  也不能向叔提亲。
  不是因为怕叔觉得宋姑娘小,不是怕拒绝,而是叔说的对,再激动也要先想想自己的处境。他留京后,面临的难处才刚刚开始。
  而且这回,他连老家也不能回,要即刻上任,不能衣锦还乡,刚有拜托宋叔让千里马帮忙搬家。
  宋茯苓拿着帖子赶过来,就听到大家在谈许多实际问题。
  不是该庆祝狂欢?
  没有,喝酒后,啥苦聊啥。
  果然是她爹的风格。
  宋茯苓还无意中听到,杨明远醉醺醺的和她爹在单独的房间里说话。
  说了一大堆啊。
  什么叔你放心,我在皇上身边,要是听到关乎会宁的事,就让千里马偷偷给你送信,凡是坏的就给你传,我会小心的。
  还有,磨叽着:三年后,叔,我在京城等您,迎您,好似都喝多,说哭了。
  总之,在宋茯苓听来,话里传递就是一个意思:
  留在京城的杨明远,愿意为她爹变成童话里的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她爹。还让她爹相信,他们俩会变成童话故事里,有幸福快乐的结局。
  宋茯苓:陆畔畔,你是不是搞错了?杨明远他喜欢的真不是我,他喜欢的是我爹,真哒。
第七百五十一章
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走
  关于任子笙的请帖,宋福生没有应约。
  他看笑了。
  这任子笙是位人才,明明心里装满对他的不待见,却在帖子里用热络的语气表示,人生几大喜中,可有他乡遇故知啊。
  故知,能否过府叙叙旧?
  不能。
  你这人,接触到今日,还没有你两个弟弟为人实在。
  更没有你爹能放下脸面唯利是从,你是两头不沾。
  宋福生回帖语气不远不近,只说自己不日就要赶回去,好意心领。
  他连句以后有机会再来京,过府坐坐的客气话都没有说。
  ……
  “夫人,慢走。”
  钱佩英对店家礼貌的一点头。
  桃花和宝珠拎着好几包羊羹栗子羹,酱菜。
  四壮两手拎着桂花陈酒,足足两坛子。
  宋茯苓背一兜茉莉花茶。
  钱米寿身上斜跨包袱皮,包袱里是满满的酥糖,红虾酥,姑母说,买回去给家里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吃。
  这几人,大采购,走到街头准许停车的地方,才将东西卸到车上,大德子正在这里看车。
  几个人站在车边,拿起水囊喝口水,边喝水边商量着,“再溜达一圈儿,眼看就要走了,看看还有什么能给家里人买的,买那种带回去不会坏的。”
  宋茯苓拧紧水囊放回车里,用手一抹嘴边水渍说道:“娘,我想好了,我还是给我奶买那个金钗子吧。”
  “这就是你想好的决定?不是说了嘛,那个贵,却没多少金子,除了好看,做工看起来精致,剩下全都犯不上。你买回去,你奶非不高兴。”
  “那你给花钱呗?又没花她的,她有什么不高兴的。”
  “谁花钱,她也不会高兴。你听娘的,娘给你掏钱,回头就说是你孝顺的,就给你奶买那实心的大金戒指,她一准儿戴上乐。”
  钱佩英深知闺女只会挑漂亮的,看顺眼的。一支红桃木,上面有朵空心手指盖大小的小金花。
  但实际上,她却很赞同小杨、杨状元的消费观。
  咱家还没到那种什么好叨什么的程度,要一切先以实惠为主。
  这就像大户人家已经富的不行了,吃饭的时候会想着大冬天吃些青菜,讲究荤素搭配,比方说陆家,早上不吃肉,喝点儿燕窝喝点儿啥的就当早饭。
  但是对于咱家眼下的条件,这不是扯呢嘛,喝稀那是条件困难,那能有力气干活?咱家人眼中顿顿吃肉才是最好的。
  所以茯苓要给老太太买那种钗子,花出一个实心戒指的银钱,老太太听说后未必舒心。
  身边认识人的鉴赏水平也停留在:“这是啥呀,这么丁点儿,还是空心的,不值钱吧?”
  让花钱的人,听了这话,能气得慌。
  就给买那种实心的,先别讲究漂亮,要先讲究大个的,越大越好,以后条件彻底上来了再讲精致。
  “可是,我觉得……”
  “你别可是了,闺女。刚才你要是听娘的,咱何苦还要再去一趟?瞅给你弟走的,帽都歪啦。别磨磨唧唧的了,还得买其他,要不就别买。”
  重新回到首饰店里的茯苓,在店家问要多大圈时,不太高兴的竖起无名指,“有我这个手指两个粗。”
  桃花疑惑:姥姥的手指有那么粗吗?
  宋茯苓肯定道:“有,主要是她这个骨节突出,买小了怕套不进去。”
  桃花赧然,她都没有注意过。
  宋茯苓接过她眼中“男士金戒指”装包,买的那叫一个不心甘情愿,要不是看这京城金价确实比奉天低点儿,她真不买。
  此刻,茯苓还不知道。
  这个她不太满意的金戒指,马老太却一戴就是一生,心肝宝贝一样的戴到最后。
  甚至,以后还发生了在富人老太太那里掀起时尚的事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4/10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