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校对)第7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2/1025

  这些人就急忙凑到陆丞相身边,尽量节省皇上的时间尽快看。
  此时,陆丞相只看了一眼卷面,心里就有了猜测。
  他攥卷的手一顿,然后才接着看下去。
  很少有私心的陆丞相,越看越是心中微怒。
  孟学士,你过了。
  即使这份卷面中,有些观点过于尖锐。
  你作为主考官可以不评为三甲。
  但你让通篇透着对满目榛荒、人丁稀少而担忧的优秀举子落榜,你过了。
  其他几位大人是互相对视一眼。
  说实话,无论是对哪个策论题的回答,都做到了以史为鉴,有理有据。
  有两位大人在心里甚至觉得这位答卷者是位诡辩奇才,某些点看的他俩有些扎心,但又不可否认,剖析到位,直中要害。
  总之,让人看了心里不舒服,又有些哑口无言的感受。
  眼下皇上让他们也阅卷,到这种时候,谁都不傻,都知晓皇上是很欣赏这份卷子的,皇上的态度摆在那,可是这位举子却被判落榜了。
  他怎么就落榜了呢?
  是啊,就落了。
  对于他们来讲,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稍后,皇上要是问他们的想法该怎么回答?
  给分析最后一题格式不对,能看出是没有写完。
  毕竟超过卷面字数要求,也是要扣分的嘛。
  但是,有几位大人在心中想:
  这么一份卷子,前面的基础题,他们只是略微扫过,却也知应是判了全对的,后面又处处透着独到见解,这个分怎么扣也扣不到落榜的程度。
  那要不,皇上要是问意见时,他们就回答落榜恐是因为透漏了个人信息?这是默认不被准许的。
  户部尚书站在陆丞相身后,心想:这点说不通。
  此应试者只是在举例,试图在通过事实证明论点,将一些旁人不可知的数据写上。
  应试者要是不告知自己的履历,想必卷面还没有批完,这面就会给他抓起来审了。
  难怪。
  户部尚书大人瞄了一眼毛俊易。
  就在此时,皇上忽然开口:“放榜啦?”
  只这一句,对皇上性情极其了解的陆丞相,就急忙上前:“皇上,万万不可。”
  这是停滞多年的科举,全天下人都在看着。
  撕毁榜单,重新张贴金榜,科举的公信力会降低。
  皇上回眸。
  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陆丞相。
  你没有猜到这位落榜者是谁吗?曾记得,丞相还和朕提过他。
  陆丞相:是,他要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并且老臣也心知,皇上您一定是觉得,唯有最有才华之人当选才是科举精神真正的公信力。
  可是,老臣仍要劝您,不可。
  其他在御书房的大人们闻言,心里也是一抖。
  自从皇上登基后,一向说一不二,眼里更是容不得沙子。
  他们是真没想到,皇上竟然对这份卷面已经满意到动了要重新贴榜的程度。
  “皇上,请您三思。”
  “皇上,臣附议丞相之见。”
  “毛爱卿,你有何见解?”
  毛俊易说:“回皇上,依臣之见,维持原榜单。”
  哼。
  行。
  好。
  里面有些话,是不是也戳到了你们的肺管子。
  这就叫伴君如伴虎,很容易被迁怒。
  “宣孟景遇。”
  李德全急忙领了圣意去传话,让东阁大学士孟大人进宫。
  ……
  孟府。
  主考官孟学士从宫里被训话完回来,就独自一人喝着清酒。
  给自个灌多了。
  二品大员,消瘦的身影,眸中含泪。
  孟大人感觉很委屈。
  伤心于臣并没有私心,哪怕重来一次,依臣读圣贤书几十年,仍旧会判他落榜。
  更伤心于皇上的决定。
  因为,他当时问:“皇上,您之后做这样的决定,是在当着天下读书人的面前,在打老臣的脸?”
  而皇上说什么来着。
  皇上说:“怎么,你的脸,朕打不得?”
  打得,打的。
  圣贤书教导臣,为人臣不忠,当死。
  言而不当,亦当死。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故明主观人,不使人观己。
  这就是老臣为何会判那名考子落榜的原因。
  如若是那名考子答卷,皇上,您知晓他会怎么答吗?想必他就会诡辩皇上本身也有不对的地方,皇上要他死,他要知晓为何要死。
  皇上,这就是他思想危险的地方,是臣极其不认同的地方。
  即便没有这样的题,臣也从他的那些策论中看透了他的本质。
  臣以为,这样的人就不可掌控一方百姓。
  他危险,他很有可能不听您的话。
第七百四十六章
进殿后,我就成了你(二更)
  可惜,孟大人的良苦用心,皇上不仅不理解,而且还认为这是愚见。
  只交给你办这点事竟做不好。
  让你选拔人才,你就选得了。
  皇上最忌讳下面官员自作主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2/10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