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校对)第6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9/1025

  杨明远望着宋茯苓匆匆进小楼的背影。
  即使今日他已是举人,不知为何,仍觉得宋姑娘不是他伸手就能够得到的。
  杨明远环顾四周。
  他是第一次来这里。
  刚才受邀请进过宋叔家,估么等会儿开席也应该是进小楼吃席。
  第一次来宋家,杨明远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难怪宋家能养出如此灵秀的宋姑娘。
  这里处处透着与众不同。
  就不说那屋子和这大院子了,也不提那皇上御赐的牌匾和用金银制成的盆景,只说意境。
  这里,冰面上停着一艘属于宋家的大乌篷船,船身很大,眼下冰面结冻,不能划船,但是宋家给想随便走走的客人们准备了很多爬犁。
  宾客们可以坐着爬犁在附近转悠转悠。
  刚进村那阵,宋叔家的小子有滑雪来迎接他们。
  另外,这个大院外面还有两处特色,一处是用土砖砌起来的圆土堡,问及那是做什么的,答案是用来自制烧木炭的。
  “向外卖吗?”
  陪同的宋富贵告知:“烧的不咋好,不怎么向外卖,基本是自用。我们家车多,到了冬日路上要用许多碳。但是外面要有找来的想买,会少收点银钱意思一下,也算是成全做小买卖的吧。”
  这是木炭堡。
  今日,杨明远遗憾没有亲眼看见它烧起来,因为都在忙婚礼。
  另一个特色是冰滑梯。
  听介绍,应是叫滑梯这个词,高高低低搭了三个,旁边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雪人,以及十几个用冰凿成的盆。
  杨明远问及这又是?
  “孩子们自己弄的,闹着玩用的,用冰盆在冰面上比赛,滑梯给岁数更小的娃上蹿下跳用。”
  杨明远笑着摸了摸滑梯:“只闹着玩的物件竟做的很有雅致,带有各种颜色,看来里面是掺了颜料?”
  颜料对于曾经的他来讲,也是有些小贵的。
  当时陪同杨明远的宋富贵摆手,一副:不不不,不贵,自己弄的,俺们家宋小姐会自制,没听说花过银钱啊。
  杨明远有那么一瞬听愣住,宋姑娘会念书,会做点心,会画画,还会做颜料?
  这是外面。
  院子里,在杨明远看来,也有几处透着不同寻常,但不是他能探究的,探究起来会显得很失礼。
  像是有好些比地窖宽大许多的地窝子,那地窝子里烧火冒烟,里面应该是有炉子或火炕。
  像是后院有一趟房,今日全部上锁。这趟房应该就是和点心和列巴秘方有关的。
  像是宋家还有好几处扒了一半的房子。
  这是要再起新房子还没有来得及全部扒掉?
  可是又不对劲儿。
  那几间半个半个房子里,隐约可见火墙的数量和规模比正常住的屋里还多,烧起来应该挺热乎,搭建火墙的砖也是新砖。
  宋富贵瞅杨明远一眼,心想:
  此人眼力挺好啊,难怪能年纪轻轻考上举人。
  那是俺家要种菜的大棚。
  今年事多,福生赶考还发大水,也是怕费劲种出的新鲜菜高价卖不出去,今年就没费钱买那贵纸搭建,连新鲜辣椒和蒜黄也没种。
  今年,各家只用烧制出的泥瓦花盆子栽一些新鲜葱,用花盆栽种一些芹菜根、韭菜根放屋里。
  包括地窝里也是。
  地窝子里只栽种一些菜根,这样的话,长着长着,像是芹菜和韭菜又能长出新鲜的,一茬茬的割掉,用来一冬自家人吃用。
  一会儿的,等会儿就给你们这些城里举人们端上新鲜菜。
  宋富贵陪客前,进过大灶。
  看见婶子大娘们正在用芹菜拌花生米,切韭菜,用韭菜炒鸡蛋,切自家做的皮蛋,从大白胖娘们家买了好些大豆腐,皮蛋拌豆腐,还打开一缸腌制的白辣椒,用白辣椒炒肉。
  这些白辣椒都是夏天的绿辣椒,经过洗、经过晒,再剪断腌制就成了白色的辣椒,家里淹了好几大缸,能吃一冬天。
  杨明远逛完宋家,说实话,从心里往外的羡慕。
  这里是一个非常自在的地方。
  有山有水,自给自足,还有一群和睦的家人。
  他相信那些举人同年们会和是他一个想法。
第七百零五章
福生兴则九族兴(二更)
  葛二妞凑到马老太和王婆子她们跟前小声道:“我听外面那些举人对咱家好顿夸赞,都对福生说,咱家好。涨脸啦,今儿真是给福生涨了脸面。”
  马老太笑了笑。
  王婆子凑过来,一脸美滋滋,那是当然。
  俺们家这里连风水都好。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涧。
  到了秋日,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要是给俺们八个老太太凑齐去苞米地,还能一阵阵歌声随风传。
  谁不说俺家好,嘚呀呦嘿。
  郭婆子插话道:“我听他们那意思,像是觉得咱们起头就过这种好日子似的。这样也挺好,别让人知晓咱们以前住的那破屋子,过的那苦日子。也得亏没有一来就科举。要是当初那阵,福生就考上举人老爷啦,到时候人家来咱家一看,多不好看。”
  马老太听完叹了口气。
  别人都在讨论今儿露脸啦,她却情不自禁道:
  “要不说小将军难得呢,就他见过咱们的真模样,知晓咱们是怎么一步步起来的。旁人看的夸的都是好的,只有他真心实意能懂咱们的不易。”
  这话一出,其余几位老太太也面露遗憾,纷纷说:
  “只有小将军才是最好的。”
  “只有小将军在咱们有难时伸手。”
  “真想让小将军来家喝杯喜酒。”
  陆将军上回从咱家走,一直到眼下走多少天啦?
  王婆子用手蹭蹭衣裳,“要想知道,我回去给老姐姐们翻。他从走,我就记,在俺家炕围纸上,一日划一道。”
  恩?
  马老太忽然觉得自己对珉瑞不够好,还有进步的空间。
  你瞅瞅,这王婆子都能有心记下走多少日,她都没有记。
  “你记它做么?”又不是你孙女婿。
  就在这时,外面大门口传来唢呐声。
  艾玛,一帮要饭的来啦。
  这些职业要饭的,和路上遇到的可是两码事。
  这些人比狗鼻子还灵便,哪个村有喜事有什么的,他们啥事都知晓,掐着日子上门。
  不过,倒是不膈应人。
  人家不白拿吃喝,上门讨饭会说吉祥话。
  今日这伙更专业,还带着乐器:唢呐。
  马老太她们立即端出早就准备好的列巴,“今儿大喜的日子,要是打发不走,再多给点儿,别与他们吵吵嚷嚷废话。大户人家,人家那都撒些铜板钱打发。我三儿有这么多同年在场,别出什么纰漏让我儿丢面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9/10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