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校对)第6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3/1025

  故国神游,多情应我笑,早生华发……”
  这些人在朗诵时,完全沉浸在诗歌的情绪中。
  他们似看到了: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看到了如雷的惊涛拍击江岸,激起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似看到了:
  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勃发,风度翩翩,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就将强敌收拾的灰飞烟灭。
  这些举人们也完全代入进:可笑他们多情善感,过早的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让他们共同举起酒杯来祭奠那万古的明月。
  “诸兄,干杯。”
  没酒,以茶来替。
  林守阳响应大家,在端茶杯做出干杯动作时,小小声吐槽坐在身旁的谢文宇:“你是怎么考上的。”
  这么著名的诗,刚才谢文宇那家伙竟然朗诵时念错一字。
  谢文宇:嘘,揭短作甚,怎又损我?我也纳闷自己是怎么考上的,但咱就是考上啦,说别的没用。
  这天,画师们也被茶馆老板特意叫来,让画师在一旁画下举人们聚会的这一幕。
  这一幕,非常难得。
  在茶馆老板心中,往后想再凑齐这些人可是不容易。
  因为下一场过后,甭管这些人是继续向前走向殿试还是落榜,都将面临着去四面八方做官。
  茶馆老板打算将这幅画,将这些画师们画下的雅图集挂在他们茶楼留念。
  文人雅士嘛。
  这可是恢复科举后的第一届学子聚会,全部聚齐,意义不同,这是其一。
  其二的意义是,万一这雅图集里将来出现大大官呢,很有这种可能的。
  你看看那里有几位的出身,那样的世家背景,将来不做大官可能吗?
  还有他非常看好的宋老爷。
  茶馆老板真心祝福奉天的这些举人们,前程似锦。
  而这一日,对于宋福生来讲,他就觉得自个很忙。
  一会儿这个叫他:“宋孝廉,你看看我写的这个字,怎么样。”
  一会儿那个唤他:“孝廉兄,您给品鉴品鉴。”
  孝廉,一种雅称。
  如此唤他,就是对他的一种认可和尊敬。
  说他是孝顺父母、品性廉政的人,夸赞他是清廉之士。
  然后,宋福生还得听八卦。
  恩,好多人都想和他说说心里话。
第六百九十九章
路越走越宽(二更)
  宋福生今儿真听了不少八卦。
  比如,杨明远那孩子很实在的私下告诉他,举人名下免征税的田地亩数已经给卖了出去,换租子。
  啥意思呢,就是打比方说,有一位地主找到杨明远,税收太重了,地主想将家里的地挂在杨明远名下,这样就可以免税。
  杨明远举人已经到手,是那种到死都可以一直帮地主免税的身份。
  而任何人也不可能白帮人忙,地主需要表示表示。
  杨明远可以选择两种方式。
  一种是年年收下地主给的孝敬银钱。
  一种是不要钱,要粮。
  每年税收,朝廷征上去地主你两三成的粮,咱帮你免税收不要那么多,咱要一成粮或是一成多一些。
  当然了,地主家那么多亩数,杨明远每亩地都抽成要粮食不会是为吃,杨家总共才几口人?能吃多少?
  收上来是根据每年粮价不同,他要自己寻妥帖的人帮忙卖。
  杨明远认为,每年收粮向外***买断给银钱要合适得多。
  宋福生听完点点头:“挺好,这样能细水长流,年年都有一笔进项。”
  “不过,叔,今年我要的是银钱。”
  是啊,今年你要粮也没有啊,一场大雹子下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地主指定是寻思赶紧的,给你些银钱,你快去衙门将欠的税粮免啦,免得被时时催收。
  而且,你目前确实需要银钱先改善一下生活,杨家底子太薄。
  “叔,没有人寻你帮忙吗?”才下榜那几日,杨明远被各种人找到头上,感觉很困扰,严重影响到他生活。
  有人送来女人被母亲带进房,美其名曰:红袖添香。
  杨明远对母亲表示出不满。
  不需要这种红袖,将人速速退回。
  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对嫂子和哥哥表达不满,嫂子私下居然收过别人送的银镯子。
  他直对哥嫂讲:你们如此行为,是在拿金镯子换银镯子,收下这种蝇头小利会失去更多,不要被眼前的一切迷晕。
  他找一个品性端正的地主,对方每年多讲一些诚信主动给他送粮,比你们收镯子要更省心更让家底厚实知不知晓?
  不信叔没有这种烦恼。
  宋福生听完后,无意间炫了把富:“还真没有此种烦恼,知根知底的都晓得我家地太多了。”
  估摸还会有人怀疑,他家的地,早就超过了能免税的亩数。
  但实际上,外面的人不清楚,宋九族家看起来要负责管的地很多,其实有一大部分是朝廷的军需地,不在宋福生名下。
  他还能再买些良田。
  至于不熟悉的,他也不搭茬联系啊。
  那些邀请帖子,宋福生都有回:“科举期间太忙,没有好好陪妻女小儿,要利用这一阵好好陪陪家人,还要温书。”
  恩,给自己立了一个好男人的人设。
  是闺女出的主意,闺女给打样写的回帖样本,宋福生心甘情愿照办。
  这是杨明远。
  谢文宇是私下里与宋福生讲,从来也没寻到机会细致地去解释当初那一场误会。
  宋福生立马明白,就是关于任公信当初私扣他们宋九族救济粮引起的一系列事情。
  宋福生笑着表示,无需再提那件事,本来就不关侯府嘛。
  另外,他眼下和当事人(任公信)处的还可以,已经过去,无需旧事重提。
  谢文宇:“要提的。”
  宋福生为了转移话题:对了,府中的另一位谢公子下场了没有?
  噢,他那个庶出哥哥啊。
  谢文宇嗤笑一下:
  说来好笑。
  侯府上下随皇上迁都那阵,父亲口口声声要将他留在原籍,说他学问不行,不要在路上浪费精力,尽量多温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3/10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