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校对)第4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3/1025

  俩孙子去了河对岸当徭役干活,剩下家里所有的男女劳力通通下地,干自个家的活。
  家里稍大些的男娃女娃也去砍柴,要不然一冬烧啥,就指望这时节多攒一些。
  七叔看见自家墙上有孩子,又没好意思骂人,那是宋福生家的,要给些面子。所以他也装没看见走了。
  可给宋金宝和钱米寿急坏了,村里大人们都在忙,也没个路过的帮帮他们。
  宋茯苓重新出现时,俩娃骑在墙上都有些昏昏欲睡了。
  “等着急了吧?”
  “姐,你猜猜看,我俩急没急。”
  宋茯苓噗嗤笑出声,张开双手:“看,这是什么?”
  一张大网,之前没编完,现让二伯紧急给编的。
  “你俩等姐给固定上就能下来了。”
  这回俩小人不仅能下来了,而且墙根一群小娃也能上去,踩着网绳借下力就往上窜。
  完了,这可毁了,这堵墙,成了娃子们的新游乐园。
  小孩的思维实在是搞不懂,这有啥可玩的呢。
  宋茯苓拦都拦不住:“可以了,咱们该去爬树了。”
  不可以,爬树没有意思,村里的树还没有这墙高。
  一个个鞋蹬飞了也不下来,比赛般往上窜。
  任七叔忍了三天,终于忍不了啦。
  他溜溜达达来到村头奶豆腐方队。
  天越来越暖和,外面搭的大棚子就没撤。
  村里熬奶豆腐的妇女们,压根就没回家熬过,始终聚在一起熬制。
  每天早上,拿锅的、拎奶桶的、抱柴火的,宁可麻烦也要凑一起。
  一方面是极其想知道别人家能熬出几块,挣了几文钱。
  一方面是熬完了直接就上交,免得还要送。
  家里有手艺人的,发现老娘拔锅抱过来太费劲,还给制出泥锅。有不会这手艺的人家,就端着些自家的吃喝,或是给对方点啥,换口泥锅。
  泥锅不怕偷,天天摆在大棚子里。
  村里人眼下是真忙,家家也都忙着搭牛棚子。白天从地里回来,晚上贪黑干。
  老牛出的不是奶,那是钱,必须得对它们好。也得说,乡下人很珍惜牲口。
  任七叔本想找马老太说说来着,发现马老太正在一边看秤,一边记账,身边围着好些人,看起来很忙的养子。
  他就回去了。
  特意跑河对岸告状?不成,面子上不好看。
  任七叔觉得最好的方式是假装遇见,无意间提一嘴。
  “团长回来啦。”
  宋福生牵着小红对任七叔笑着一点头。
  “那个啥,团长,你吃了没?到家坐坐啊?”
  宋福生就听出来任七叔可能是有事。
  “有事您老就说。”
  “不算事,团长客气了。就是那啥,我家后园子那里有面墙,不是弃掉不用的,是没银钱只盖了一半……”
  回头,宋福生到家就看着女儿笑:“村里让你们祸害的不轻啊。嗓门大的,鸡抱窝呢。别去那玩了,那墙没盖完,怕让你们折腾塌。”
  宋茯苓也乐了:“我以为是不要的呢。”
  “米寿他们愿意爬墙,上山吧。”
  宋茯苓很惊喜:“你让我们上山啦?”之前他爹一直不让,明令禁止。
  “只准在四壮他们犁地的跟前玩,爬树玩水射箭干啥都行,就是不能离开开垦那一片。”
  宋茯苓撇了撇嘴:她就知道有限制。
  不过,活动区域更大了,宋茯苓带领孩子们挖回的野菜样式也越来越多。
  钱佩英最高兴。
  还是春天好。
  终于能合理的将空间的米面拿出来吃,还让米寿和四壮、牛掌柜发现不到。
  要不然空间的米面太白,做两样饭能看出来,有了绿色就不怕了。
  杂面野菜饼。被野菜一掺,都是绿了吧唧的颜色,看不出来。
  米寿他们吃的是,用玉米面、鸡蛋、野菜、盐、香葱烙的。
  茯苓他们三口人吃的是,用白面多、玉米面少的饼子。
  荠菜小米粥,钱佩英可喜欢给米寿做这个。
  熬的烂烂的,有营养还养胃。
  米寿胃肠不怎么好,逃荒那阵,米寿和四壮不是单独混过两天吗?小娃挨过饿。
  车轱辘菜汤面条,面条都是用野菜汁和面,带着绿色。
  钱佩英每次做这个都会先买两块新鲜豆腐,给豆腐切成丁,放一些车轱辘菜,做热汤面条,出锅前点几滴芝麻油。
  还做猪肝野菜汤。
  说起这个猪肝,要感谢员外爷一家,他们家不和大伙一起吃,住在老翟家那偏房里,单独开火。
  员外爷一家现在负责各村收肉,先皇丧期过了四十九日可以屠宰了,日日能收上来不少。
  去掉做肉松的肉,剩下的鸡肝猪肝,鸡爪子猪爪子,大肠子,猪下水,猪皮,总之,员外爷一家能送过来一大半。
  就很成全她们这伙人。
  给地里干活的能吃的挺好,家里娃子们比照村里孩子吃的更好。
  “娘,今天吃什么呀?”
  “我看看你挖回来啥啦?水芹菜,包包子吧。”
  米寿欢呼着,“包包子,姑母,那你别忘了煮大碴粥,再蒸一碗鸡蛋焖子。我去薅小葱,姑父爱吃。”
第四百八十章
显摆(一更)
  宋茯苓捶着腰说:“这一天天的,可累坏我了。”
  那语气,动作,像极了她奶。
  可惜她奶听到这话,直冲她翻白眼。
  在马老太眼里,小孙女是家里最不累的人。
  大列巴那,小孙女画出一种表格,每日早上收回头一天的表格再递张新的就完事。
  这一摊就不用管了。
  以前点心房那几位老师傅负责督促干活,把好质量关。
  宝珠忙自个烤炉的同时,负责师傅们每出一锅就在表格上画对勾。
  比如郭大丫做好一锅了,宝珠就画上。
  小孙女根据表格上的对勾,算出每人每天总共做了多少块列巴,在表格的最后一个空白处写上每人当天挣的钱。
  该咋是咋,这要是换成她们这些老太太,算账确实是个累活。
  但小孙女算账比吃豆子还简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3/10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