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校对)第2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3/1025

  不满意,朱氏也不敢暴露心理,怕传到马老太耳朵里没好果子吃,更怕挨揍。
  妇女们此时都在说,李秀刚才磕的那几个响头,磕的她们在一旁听着头都疼。
  关键是,人家马老娘不让她跪,让她麻溜跟着去烤炉房开会,她却非跪下,还让大伙给见证,说这辈子要是忘本,大伙就可以给她撵走。
  李秀家儿子小宝子,才多大点呀,弄得也跑过来哭着噗通一跪,跪在雪里,抱着马大娘的腿,给马老娘都气着了,说你要再这样,不用你了,你别给我整这一套感谢,本分干活比什么不强。
  就因为这样,他们大伙才晓得,马老太竟然接受李秀进烤炉房,不是出去卖点心,是做点心呀。
  没错,马老太考虑再三,决定给李秀一个机会。
  关于李秀、赵富贵、春花、春花娘,包括赵婆子硬是给儿子的原配媳妇撵走,非要留下李秀给赵家传宗接代,李秀真就有大错吗?李秀那时候为活命只想有个落脚点,换谁可能都选对自己好的。错误更大的是不是赵婆子?春花是不是更应该恨她奶?赵富贵也被女儿搅合的,吃着盆里的惦记锅里的,李秀也就更恨春花。
  这中间的种种对错,马老太认为,都和她无关。
  对啊错啊,真就不是一个人造成的,通过这方面定人品,还真没法定。
  也就是说,使得马老太决定用不用李秀,无关那些,而是她有了恻隐之心。
  她也是年纪轻轻拉拔孩子,她那时候也是不想再找男人了,即使自个带孩子们过日子会很辛苦,那也不想让自个的孩子有后爹,然后还得去给新找的男人生孩子。
  老太太首先是出于这点考虑,她才对李秀说:“你要是真有志气,就想一个人把孩子带好,不想再走一家了,给娃将来带成才将来娶妻,我就拉拔你一把。”
  老太太说完这话后,当时心里还想着:你说她怎么就没这种好命,当年怎么就没人拉她一把。
  第二点,马老太也是考虑到实际情况,准确地讲,是想帮她三儿解决难题。
  因为那天李秀自个分析的话,确实是想在了前面。
  要是赶明开春盖房,或者种地挣工分,反正是只要集体出资,家家户户都得拿出来一部分钱,李秀真够呛拿得出。
  就拿上次按工分分钱举例。
  一大家子加在一起,基本十四户人家每户都能平均分得差不多四五两银钱,李秀,马老太心算了下,也就是半两多,不能再多了,就她一人干活呀,还拿的是女人的四工分。
  长此以往下去,几个月下来到了开春要盖房,李秀掏不出银钱,而且这十四户家,谁家也不可能让一个年轻女人带着孩子住自个家,哪怕偏房仓房也不行,没那么过日子的。
  大伙更不可能帮李秀白盖房,帮分担这钱。
  盖不起,搬不进去,你说大伙眼瞅着吧,到时候就给李秀一个女人带着两岁孩子扔在这要倒塌的小屋,哪哪都不安全,于心不忍。也就是说,帮扶一把不是,不帮扶也不是。
  除非李秀自个挣钱,不拖后腿。
  马老太就想着,她眼下只卖个小蛋糕,还没管理上几个人呢,就难处很多,更何况是她三儿呢,管那么多人,她能帮着解决一个难题就解决一个吧。
  虽说大伙的难题,并不是她三儿子的义务,但是已经当头目了,还是要尽力做好。
  因为咱不冲大伙别的,什么人多帮着挣银钱多啥的,咱冲的是,一路上,两次,大伙先保她儿子。
  幽州城,大家集资让宋福生不当军户,马老太其实比宋福生还记着这情,只是她不说罢了。还有武泉县,和人起争执,关键时刻,大伙又是保她儿子。
  所以,第二点,马老太纯是为了宋福生,别将来因为李秀再犯难,不想让她儿子因为这些无关紧要的犯愁。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马老太对李秀说,她更是冲宝子。
  因为孩子摊上咱这种寡母,活着也累。
  就像她的福财、福喜,和她的福生。
  当年小小年纪,大儿福财就知道要跟她下地干活,要当家里的顶梁柱,福喜帮她挑水砍柴,银凤当姑娘那阵就去各村给人做饭,挣三五个铜板,从会拿针开始,就接过了给弟弟们缝缝补补的活。
  她的福生,活着更累。
  那时候,别人家小子只要好好读书就中,念好了,吃喝拉撒恨不得家里都给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她儿子,尤其是那年,瘦的皮包骨,在外抄书挣钱往家买粮。
  她三儿可是书生啊,书生之间,她虽是个农妇不懂,但是也明白儿子在同窗眼里会是寒酸的,指定会有瞧不起她儿的。
  所以马老太认为,她不是在给李秀机会,是在给宝子机会。
  她对李秀说,如果我是你,年轻的时候,我有你这种机会,我会寻思着,我眼下挺不起腰板,或许一辈子都要弯腰过活,但我不怕,我为的是让我儿,将来能挺起腰板。
  就是这个话,让李秀哭成了泪人,不让跪也非要跪。
第二百五十八章
你个渣男(二三合一,为月票2900+)
  此时,蛋糕房里。
  马队长正在一边踱步,一边背手训话。
  这个形象,是她偷窥三儿学来的。
  “人都说,事不过三,我只给你们六个蛋糕师傅两次机会。
  要是做坏两锅后,还给我做坏,一锅成本八九十文钱,就从你们往后挣的工钱里面扣。
  两锅,我都不想给你们这些笨蛋承担,晓得一锅我得搭进去多少银钱不?
  也别跟老娘我说,你做不会,你不干了,我这里,想进不容易,想出更不易,不信你们就可以试试。
  天下也没有这样的好事,你想怎样就怎样,所以,你们眼下只剩一条路,睁大眼睛学,白日黑夜学,哪不会常向总监请教。”
  宋茯苓站在领导位置上,也就是最前面的位置微笑着,可心里却在吐槽:
  奶啊,怎么教你的只能记住半段,我不是这么教你的。
  你这也太夸张了,一锅才卖96文钱,你整个一锅成本八九十文,撒谎怎得都撒不匀呼,谁信呐。
  “都听明白没有?”
  “队长,听明白了。”
  马老太很满意,对,回话之前先喊队长,才嘱咐完就记住了,看来还不算太笨。
  她眼神一扫,又扫向送糕队伍:“你们也别偷摸捡乐,这回也不用羡慕她们那一伙一锅挣八文比你们多一文钱了吧?”
  七个老太太立即摇头,不羡慕了。
  “你们同样如此,该教的我都已经教了,剩下的就靠你们俩人一组自个研究怎的出去卖了。丑话说到前,你们虽然没有试、试?”
  “试用,试用锅,”宋茯苓提醒。
  “对,虽然没有试用锅,但是你们在推车送货时,要是翻车了,或者是哪块给掂掇碎了、冻了,人家要是因为这些不收货,回头也从你们工钱里扣,算你们自个买的,拿回去给你们孙子吃吧。”
  嗳呦我去,俺们孙子长那金贵嘴了嘛,七个老太太赶紧在心里想:死活不能翻车,不能让蛋糕冻了。
  “当然了,你们也不要听我这么严就紧张。咱为么要如此严格,因为咱卖的是富贵东西,富贵东西卖给富贵人,咱就必须多加小心,咱卖那么多钱呢对不对?你得让人买得值。同样的,你们为么又比外面扒眼瞧的那些人挣得多,你挣得多,你就得付出得多。”
  “咳咳,”在马老太差点又忘词时,宋茯苓咳嗽提醒。
  马老太:啊,对。
  “下面,我宣布,马老太,蛋糕房,正式成立。”
  宋茯苓立即带头鼓掌。
  “下面,我还宣布,请你们记住今天,今日是十二月的第一日。
  为么一定要记住,因为每年的这一日,马老太我,都会评选出第一名。
  蛋糕师傅第一名,按照一年里,谁做的锅多,谁胜出。
  送糕师傅第一名,按照一年里,谁卖出的锅多,谁胜出。
  我将除了工钱外,单独奖励给她银钱。”
  提到银钱,马老太一咬牙,脸都憋红了道:“甭管是蛋糕师傅还是送糕师傅,我都将给第一名胜出的,每年这一天,单独奖励三两银。”说完这大话,她都冒汗了。
  冒汗的可不止她。
  三、三、三两银?!
  带着惊呼的雷鸣般掌声,瞬时响起。
  沸腾了,掌声持续不断,马老太用手压压示意停下都停不下。
  主要是宋茯苓在马老太身后,一直挥舞着两手,示意大家掌声不要停。
  外面趴窗户的汉子们也被震住了,离窗户最近的仨人听清了,后面的都听不清,着急啊,就晓得里面可热闹了,“怎的了怎的了?”
  “除工钱外,大娘说了,每年要单独给最能干的发三两银。”
  完了,这话,让汉子们都唏嘘了,他们都想跟大娘后面干活了,三两银,我的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3/10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