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校对)第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1025

  所以说,送出去的沫子水,引起了两个美丽的误会。
  一是,这两家,不,是凡是以前现在和未来,有机会借光用沫子水的人,都认为宋福生给的就是这样的。
  不是洗发水揉到头发上,不是宋福生洗过用过的沫子水。
  他们以为就是这样的,买回家用,先把洗发精放进水里搅拌,搅拌出沫子用。
  以为宋福生给的就是新的。
  只有钱米寿和四壮亲眼见过的,才晓得不是那么回事。
  第二个美丽的误会就是,谁能得到沫子水,说明宋福生和谁亲,是被高看一眼的信号。
  此时,宋福生也彻底不折腾了,因为他在折腾几盆沫子水后,发现太忙叨人。
  也心里清楚,不可能家家都给到,这东西也不是一用就能去虱子的药水,还给他忙够呛。
  要想让家家都注意个人卫生,还得靠他们自己。
  他此时是安心给米寿搓澡。
  米寿小脸洗的红扑的,扒着宋福生的大手问:“姑父,这又是么?”
  搓澡巾。
  宋福生给娃胳膊拽过来,用澡巾一搓:“哎呀呀,”将澡巾给米寿看:“你瞅瞅这是么?脏不脏你。”
  米寿看着上面的泥球、泥条,也挺嫌弃自己。
  两只小手捂嘴乐:“脏。”
  宋福生说脏,咱就得忍些疼,姑父给你好好搓搓,搓好了身上掉二斤泥,你还能轻快轻快。
  宋福生顾不上给自个洗,先给娃扒光了放炕上的热水盆里,一点点耐心地给搓澡。
  “米寿啊,你得记得这些。”
  “记得么?”
  “记得我是怎么给你搓的,先搓哪,再搓哪。等你大一大,胳膊有劲了,也得给姑父搓。到时候咱家换了大房子,在屋里弄张床,姑父往上面一躺,你就给我全身搓。咱爷俩以后洗澡就搭伴了。”
  “好,我给姑父搓。”
  就在这时,大屋突然传来宋茯苓的叫声,像被吓着了似的。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三更(为月票1950+)
  “怎的啦?”宋福生匆忙披件衣裳,跑到大屋门口问道。
  大屋里,钱佩英先轻拍了女儿后背一巴掌,然后才回答:“没事儿,回去洗你的去吧。”
  “那怎能没事儿,没事儿她怎么能喊呐?是摔啦是怎地。”
  “你闺女有毛病,我说没事就没事,快回去吧。”
  宋福生回去了,接着给米寿搓澡,动作明显比刚才快。
  他猜测闺女是又惹乎到她妈了,估计得挨骂,他得赶紧洗完回去救援。
  大屋里。
  钱佩英被气的,都被气笑了,瞪着宋茯苓抽着小脸的模样,哭笑不得。
  咋回事儿呢,之前闺女是洗起来就没完没了。
  洗三回头发了,还要再洗。
  要是一直依着她,这得洗到啥时候,人家那屋都洗完澡了,她们这屋头发还没洗完,等洗澡完一宿过去了。
  钱佩英寻思她催一催吧,就随口说,“你咋洗也没用,虱子这东西就不是一次两次能洗干净的,它是吸头皮血的小虫子。咱没有杀虫药,你洗一百回也没用,就不是着急的事儿。”
  这话,算是惹了祸。
  宋茯苓确实没再洗
第四回
,用毛巾包好头发,但是却像神经病似的,把铅笔拿了出来。
  宋茯苓有根铅笔,这几日不是总画图嘛,一直随身带着。
  铅笔上端像装饰物似的,有块圆型手指肚大小的放大镜。
  宋茯苓听钱佩英说,虫子在头皮里吸人血,把它霸道的,忽然就想看看它长什么样。
  她自个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一定要看一眼。
  所以,宋茯苓就很突然的拿着这根笔,趁钱佩英不注意,将一直忙乎到现在还没洗上头发的钱佩英给按在炕上了,放大镜就对了过去。
  当时,钱佩英被按倒在炕上时,还没反应过来呢。
  心想:闺女这是要干啥?
  当时宋茯苓,她在看过老妈的头皮后,第一反应是:
  “……”
  第二反应:“啊!!”
  等钱佩英听到惊叫再看女儿时,就发现她闺女身上的鸡皮疙瘩密密麻麻起了一层。
  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就起来了,都能看到寒毛竖起来。
  她甚至发现女儿的脖子和脸也起小疙瘩了。
  钱佩英再一看女儿手中的铅笔,铅笔上端的放大镜,结合女儿扒她头皮看,不用问就能猜到。
  你说这孩子是不是有毛病,欠不欠揍,看虱子干啥,看膈应了吧?
  所以宋福生问话,钱佩英回的是你闺女有毛病。
  回头再一瞅女儿,还被气的无奈。
  此时宋茯苓,用放大镜看过那一眼后,整个人都不好了,真是一眼万年啊,一眼就能记住一辈子。妈妈的头发里都是,恨不得一根头发上趴两只,那她的头发里?
  宋茯苓咔咔开始抓头皮。
  钱佩英上前制止,抓住女儿的手,怕给头皮挠破。
  “娘,你说我挠过后,我这手指盖里会不会也?”
  “哎呀!得得得,你给我把看的忘啦。”钱佩英鸡皮疙瘩也起来了。
  看女儿那样又实在心疼,怕女儿明天吃不进去饭,可是心里又来气。
  你说谁让她看的,怎么啥都喜欢探究呢,小孩啊?小孩手都不会这么欠。
  那有些事,就像人心似的,不能看太透,得难得糊涂,你看太透了,这不就是恶心自己嘛。
  “没事儿,别寻思了,啊?十天八天就没了,娘保证,不信到时候你再用放大镜看。快把那些东西忘了。”
  “娘,可是我有密集恐惧症,我看完一眼后,就?”
  “活该,自找的,不行说了,别把我也膈应到,”钱佩英骂道。
  想了想,劝自己,这是亲的,她生的,建议:“要不,我给你剪了?”说完,钱佩英自己还点点头:“剪断能一了百了,速度最快,等回头给米寿也剃成秃瓢。”
  宋茯苓木着脸摇头:
  “娘,不能剪,米寿就更不能给剪了。
  我以前看古装剧,好奇他们怎么理发特意查过古书,我记得书上写,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如果家里父母去世,古代高官都得回老家三年守制,守制明不明白?其中有一样就是三年不得理发。”
  钱佩英头回听说:“三年?那胡子算不算毛发?那要像你爹似的,胡子长得快,三年不理,都得没有脸了。”
  “是三年。因为古人讲,人死之后,三年之内不会转世。
  如果子女在阳间理发,去世的父母就会在阴间受脱皮之痛。
  还有一种说法叫居丧三年,是指一个人降世,婴儿出生之后,需要三年不离母亲怀抱,三年时间里需要被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10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