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妖皇逆天(校对)第8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3/1545

  此外,舜帝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大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
  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担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
  还规定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
  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
  此后舜帝功德圆满,成就准圣中期,其辅佐之师人教玄都,一样成就了斩一尸准圣初期的修为。
  后舜帝禅让与大禹,大禹有阐教门下广成子辅佐。
  至于原轨迹中的,舜帝禅让给儿子商均,这里没有出现。
  想必是少了圣人的蛊惑,加之圣人门下也就敢传播教义,不敢随意的插手人族内部,所以没有了波澜。
  毕竟自云中子、虚度、金灵开始,这三位就从不插手人族内部的事情,这也成了人族流传下来的典范。
  有典范在前,五圣门下敢插手人族内部的争端,可能会被在位的共主不喜和怀疑。
  总之,无量门的竖立典范,导致后面的五圣门下也不敢随意造次。
  就这般,人族五帝顺利的来到了最后一帝大禹。
  大禹为最后一帝,也为人族第一王朝的开创者,还有了结人族与妖族的因果定数。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母亲是有辛氏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
  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
  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
  接着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
  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
  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
  在此期间显然是困难重重的,幸好有阐教门下辅佐,为他炼制了探查水深浅的神针,也有开山劈岳的开山斧。
  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
  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引水入海,却也导致四海水位高涨,顿时让本就和人族不对付的龙族不愿意了。
  幸好天地即将因五帝结束而圆满,龙族也没和人族大打出手,大禹用此前因功德而成就功德灵宝的神针,镇压了四海的水位,算是圆满的解决了引水入海,龙族的不满。
  此外……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
  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
  经过毕生的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
  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
  甚至,还是因为天地即将变化圆满,与妖族的因果,在帝俊等人的掌控下,大禹斩杀了诸多霍乱人族水域的妖怪后,结束了与妖族的因果。
  最后,在广成子的教导下,大禹炼制九鼎,他有感妖族等各种族,可随意穿行于人族中,而人族每每因外族而损失惨重。
  有了这样的血的教训后,他炼制九鼎镇压人族九州,其凝结人族意志和气运为桥梁,整个人族九州固若金汤。
  若有凡间其他四州的万族,敢窥视人族九州,人族可开启九鼎防御,抵抗外敌。
  至于一般时期,无需经常开启。
  不过,九鼎镇压九州,可不是单纯的防御外敌的作用,还有凝聚人族意志和气运的能力。
  只要在九州之内,人族就永远昌盛。
  大禹之后功德圆满,他的功劳大过此前的四帝,为三皇五帝的最后一位,因此他功德圆满后,如此前的三皇一样,直接成就了准圣圆满,且元神与九州融合,人族不灭他亦不死。
  唯一的遗憾,三皇五帝圆满,人族没了所谓的共主。
  大禹也有点私心,而且比自己儿子夏启优秀的也没有,无奈何之下,只能这般人族三皇五帝结束,进入了王朝时代。
  大禹功德圆满,人皇印承认,可人皇印对夏启却没有承认。
  大禹成就准圣圆满才明悟,三皇五帝人族崛起之定数,怪不得自己找不到下一任共主,原来如此。
  为此心中的愧疚也就消散了,传位于夏启说的看开了。
  ……
  历时五十多个元会,人族三皇五帝圆满。
  若是原轨迹中,三皇五帝结束,是一段漫长的平静,可如今不一样了。
  在大禹昭告天地功德圆满时,太初出关了。
  囚圣岛的五圣睁开了眼睛看着天地。
  无尽海的妖族期待着……
  三族,人族、等等无尽生灵和无数势力,全部出动,等着一个大时代的来临。
  “轰隆——”
  “咔嚓——”
  难以形容的声响,似乎自心中发出,更是整个天地的变化。
  “轰——”只见此前分割的三界,开始剧烈的变化。
第785章
迷雾中,三界诞生!
  太初界!
  “师尊!”
  闭目的太初,被乙木唤醒了。
  “何事?”
  “师尊,天地大变已经近十个元会的时间,弟子前不久观察,快要彻底圆满了。师尊说过天地大变即将圆满时唤醒您,所以……”
  “哦?”太初点了点头。
  十个元会,一百多万年了,自大禹证道圆满,天地开始大变,此后整个洪荒像是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中。
  是天地三界一片混沌,太初亲自检查了威力,天地大变中的无尽迷雾,就是圣人,都难长时间在此迷雾中横行。
  也就太初的强悍修为,可以在整个天地一片迷雾的时候,可以依靠强悍的修为在新世界中行动。
  ……那是天地大变后的最初一万年。
  大禹证道后,整个洪荒生灵都在等着天地大变,想要见证是怎样的时代。
  可他们震惊了,一声巨响之后,整个洪荒像是破碎成了无数块。
  而一片片破碎的地域外面,充斥着一种堪比混沌中危险地域的迷雾。
  也就是说,天地大变洪荒‘破碎了’,破碎的边缘被迷雾包裹着。
  虽太初明白,这不是真的破碎,而是此前灵气浓郁的地方上升成了仙界,灵气稀薄的地方成了凡界,但这种变化仍然让太初吓得不轻。
  他试探了迷雾的威力后,太初进入了漫漫迷雾中,迷雾中的感觉,就像在混沌中一样,迷失找不到方向是常有的事情。
  毕竟洪荒像是一块玻璃一样破碎,谁知道此前熟知的地域破碎后,去哪了?
  太初放心不下的就是地域冥界,生怕出了错落。
  所以,太初依然进入了迷雾中探索。
  在此后的万年中,太初在迷雾中慢慢的找寻,找到了一块属于仙界的碎片,进入后发现,这里的生灵和自己一样,他们这块地域外面一样被迷雾阻碍,谁进入迷雾谁死。
  因此试探过后的他们,都不敢行动了,幸好太初到来,对他们说了莫要轻举妄动,等天地圆满就好了。
  这块属于仙界地域的生灵,这才松了口气。
  而太初也肯定了,这一块此前他漫游洪荒时见过的地域,属于洪荒南方的一块灵气浓郁之地,若是三界成型,必然是上升为仙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3/15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